- 國學小故事 推薦度:
- 國學故事 推薦度:
- 國學故事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優】國學經典故事
在現實生活或工作學習中,大家一定沒少看到過典故吧,從典故中我們可以學到豐富的歷史知識,懂得很多深刻的道理。你知道有哪些廣為流傳的典故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國學經典故事,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國學經典故事1
從入學開始,我就接觸國學,從通俗易懂的《三字經》,到朗朗上口的古詩,再到稍難一些的文言文,都是一個有趣的過程,里面有很多故事。
很小的時候,媽媽就教我《三字經》,一小句只有三個字,我讀起來可容易了,讀熟了也會背了。每三個字的意思也是很明確,通俗易懂。上學后,我們開始學習古詩,那些朗朗上口的古詩,表達詩人們不同的感情,反應古代人們不同背景下的日常生活,詩人們的愛國情懷等,真是千姿百態。再大一些,就有專門的國學課了,來學習一些經典。它們蘊藏著哲理,告訴我們做人基本的原則和禮儀。
到了三、四年級,我們有了以國學為主題的活動,我們班又以《明日歌》為主題來表演。班主任為我們煞費苦心排練,還準備了道具、服裝等。我們女生穿裙子,男生穿短袖、短褲,統一顏色是白色,還戴白手套。我們充分利用休息、音樂課、午休時間認真地排練。終于在表演那天發揮的.非常出色,那整齊的著裝、統一協調的手勢,讓人耳目一新,至今還歷歷在目。我們表演《明日歌》是為了告訴大家:要珍惜時間,把握今天,今天的事情不要拖到明天做,這樣拖下去,既不能養成良好的習慣,又將錯過許多好時機。
每一次的國學課,國學老師都讓我們背一些結合實際、蘊含哲理、通俗易懂的句子,并摘抄下來。這樣,在每天的午間和放學隊時,我們就可以背誦了,用來加強記憶,從而明白其中的道理,因為“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這句話的意思并不是一定要讀一百遍,而是讀熟并理解它的真正內涵。
再大一點,我們就開始學習并背誦文言文。文言文也就是用一個故事來突出一個道理,語言也十分精練,不容易明白。有時它的每一個字,都有每個的意思,不是指讀一讀就能明白的,要在老師指導下細讀,認真理解,才能讀懂這個故事,明白它的意思。這些故事往往反映某個人或某事物的性質,它所蘊含的道理也非常深刻,它們會告訴你以后要怎樣做。比如《守株待兔》中的耕田者,只想得到,卻不付出,最后什么也沒有收獲。他因偶然而得到一只兔子,卻以為還會再有兔子撞到樹樁上,而不耕田,不種地,只等著食物自己送上門來,這種想法是不對的。我們應該用雙手去努力,自己創造生活來源,因為只有付出,才有可能得到;如果不付出,就一定不可能有收獲。這就是這個故事給我的啟迪。國學中的故事、文言文、句子都給了我許多啟發,使我明白很多人生的道理,少走彎路。
國學是我們一生都應該學習的經典,它的人生哲理使我們更懂得禮儀,而且告訴我們如何做人、做事,國學真是我們的良師益友啊!
國學經典故事2
四年前,人民大學成立中國首所國學院,58名大二學生通過自愿轉系成為國學院的首批學子。這不僅是一次教育探索,更是傳統文化復興之路的開端。明年,國學院將培養出首批本碩連讀的畢業生。在他們中,大部分人選擇了繼續攻讀或者潛心做研究,然而也有人正沿著自己的人生理想走上一條未知的創業之路。當國學與創業相遇,本不相交的兩條線究竟會產生怎樣的交集?又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
餐廳老板“國學范兒”
在后海的銀錠橋邊,有一處正在裝修的二層小樓。門內一幅婀娜多姿的傣族少女剪影手繪,吸引了眾多游客駐足。而這里,將是人大國學院學生趙晗夢開始的地方。
趙晗現在的身份是人民大學國學院中國古代文化專業的研二學生,同時他也是這家餐廳的合伙人之一。從國學研究生到餐廳老板,這個跨度曾讓不少人跌破了眼鏡。趙晗的理由卻很簡單。他說,自己只是不愿做“平時袖手談心性,臨危一死報君王”的一介書生,“記不得誰說過‘和平年代,男人最刺激的游戲就是創業’,所以我也想走創業這條路。”盡管不希望被定義為“書生”,但在言談舉止間,趙晗仍然透著一股“國學范兒”。
不甘于坐冷板凳
沒有轉到國學院之前,趙晗是人大歷史系的學生。大二時,人大開辦國學院。趙晗因此轉到了自己更感興趣的國學領域。也是從那時起,趙晗發現了自己的“商業頭腦”。來自云南的趙晗是學生會的`外聯部干部,一次為學生節晚會拉贊助的經歷幾乎改變了他未來的職業軌跡。
“學校旁邊是一家云南飯館,因為我自己也是云南人,所以就想到那邊拉贊助,后來和老板談的很投機,他便出了近一萬元的贊助費。”趙晗說,之后,他便經常跑到那家餐館做“飲食顧問”。“其實云南有很多好吃的還沒被挖掘出來,當時就心動了,也想開這么一家云南餐廳。”
性格上的“不安分”加之有了創業的理想,讓趙晗離研究國學的軌跡越來越遠。“老師經常說,做學術就需要耐得住寂寞,至少坐上十年的冷板凳。”但恰恰相反,趙晗希望將來擁有一份自由的、可以體現團隊協作的工作。“大學時代,受孔子未知生焉知死’與海德格爾‘面死而生’的影響,我將注意力集中在怎樣達到更高的人生境界上。在家人的言傳身教和所學國學專業的耳濡目染下,我并不甘于坐一輩子冷板凳,躲在書齋里窮經皓首地做學問。”
從學國學到研究市場
大四下學期,趙晗進一步明確了自己的創業想法。“學文科其實沒有什么技術優勢,對于我來說,也沒有什么雄厚的家底和資源,能涉足的行業只能是進入門檻較低、自由競爭、非市場因素干擾少的領域,最好這個領域還能與自己的理想和使命結合起來。”經過一番調研和考察,他把目標鎖定在了餐飲行業。
對于這樣的決定,父母給予了趙晗最有力的支持。他說,前期投入在餐館的房租以及周轉金全部是父母贊助給他的。“我父親可以算的上一個準美食家,而且也有過做餐飲的經驗,他很支持我創業的想法。”餐館其他三個合伙人也是趙晗一一游說的,“他們都是我上大學時在社團工作認識的好朋友,我們的想法不謀而合。”去年,其中一個合伙人的親戚出租了后海的這套二層小樓,趙晗認為,這是千載難逢的好機會。“像我們這樣剛起步的菜鳥,以前都沒有奢望過在這樣一個地段租到房子,現在機會來了,就要抓住。”因為沒有了二房東甚至是三房東的“扒皮”,這套黃金地段的房租還是相當公道的。
國學餐廳講策略
“北京的飯館很多,競爭也很激烈,靠什么來吸引客源?”面對記者的疑慮,趙晗很有自信地說,首先靠在網上的大力宣傳,其次,餐廳的優惠力度肯定要足夠大,足夠吸引眼球。“先把人氣攢旺。這邊的酒吧有很多,我們就買了那種硬度很高的凳子,這樣是為了提高翻臺率,讓顧客吃完了就去別的地方消費。而且我們的廚師都是從云南聘請過來的,菜味兒應該還是不錯的。人均消費也不高,大概在70元左右。”
在這家還尚未裝修完畢的餐廳里,不管是擺設裝飾,還是氛圍氣息,都蘊藏著幾分國學的痕跡。趙晗說,雖然從事的是餐飲行業,但是對于員工來說,我所要開的餐飲企業不僅是一個能打工掙錢的地方,更是一個接受職業教育和人文教育的地方。“己欲達而達人,己欲立而立人,這是我的信條,我要讓在我的餐飲企業里工作的員工,不僅成為物質上的有產者,更是精神上的有產者。”他還想在未來的企業文化中加入國學的精華,比如每周進行論語知識競賽,讓員工們潛移默化地接受國學的熏陶。說這話時,,趙晗彷佛不僅是一個餐廳老板,而更像是一個國學研究者。目前,趙晗的目標是,20xx年再開一家餐廳連鎖店。
國學經典故事3
陸績懷橘
三國時期有個人叫陸績,他特別孝順父母。
6歲那年,一次他到袁術家里做客,袁術命人取出蜜橘招待他。但他沒吃,而是悄悄藏在懷里。
后來他向袁術行禮告辭,叩頭的時候,懷里滾出三個蜜橘來。
袁術大笑道:“你吃了不夠,還要拿呀?”
他回答說:“我沒見過這么好的蜜橘,舍不得吃,想拿給母親嘗嘗。”
袁術聽了大為驚訝,心想一個6歲孩兒便懂得克制自己,孝敬長輩,實在難能可貴。
他感嘆道:“小陸郎有這樣的.品德,來日必成為報效國家的棟梁!”的確,據有關歷史記載,陸績長大后對國家的貢獻相當大。
故事點評:陸績六歲就懂得體念親心的行為并非偶然,實為得力于良好的家庭教育。除了父母以身作則外,他還研讀經史,無數古圣先賢的存心和德行,從小就在他心里扎下了根。 小朋友們,我們要尊敬父母,孝敬父母,做個孝順的好孩子。
國學經典故事4
從小學習國學的我,一直被古人智慧的河流所感染。有一天,我和同學們一起參觀了一座歷史悠久的古寺。
我們走進大殿,香燭的氣息彌漫在空氣中,仿佛托舉著我們的心靈。寺廟的墻壁上,雕刻著許多國學經典的詩句和名言警句,如同一幅幅智慧的畫卷。
我們的導游是一位年長的和尚,他溫和地對我們說:“這些國學經典所蘊含的`思想精華,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它們可以引導我們正確的生活態度,培養我們良好的道德修養。”
我深深被這些話觸動,決定從此認真學習國學。我找到了一本《論語》的書籍,開始夜以繼日地研讀。
慢慢地,我明白了“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的道理。通過學習國學經典,我不僅明白了做人的原則和道德準則,更懂得了如何與人相處,如何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在我成長的過程中,國學逐漸成為我生活的一部分。每天晚上,我都會找一段經典故事,在閱讀中不斷汲取智慧,讓自己變得更加寬容、睿智。
如今,我已經成為一名國學愛好者,每天思考著如何將國學的智慧應用到現實生活中。國學教給我謙卑和善良,也讓我銘記著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國學經典故事5
一飯千金
幫助漢高祖打下天下的大將韓信,在未得志時,境況很是困苦。那時侯,他時常到城下釣魚,希望碰著好運氣,以便解決生計。但是,這究竟不是可靠的辦法,因此,時常要餓著肚子。幸而在他時常釣魚的地方,有很多漂母(清洗絲棉絮或舊衣布的老婆婆)在河邊做工。其中有一個漂母,很同情韓信的遭遇,便不斷地救濟他,給他飯吃。韓信在艱難困苦中,得到那位以雙手勉強糊口的漂母的恩惠,很是感激她,便對她說,將來必定要重重地報答她。那漂母聽了韓信的話,很不高興,表示并不希望韓信將來報答她。后來,韓信替漢王立了不少功勞,被封為楚王,他想起從前曾受過漂母的'恩惠,便命從人送酒菜給她吃,更送給她黃金一千兩來答謝她。
這句成語就是出于這個故事的。它的意思是說:受人的恩惠,切莫忘記,雖然所受的恩惠很是微小,但在困難時,即使一點點幫助也是很可貴的;到我們有能力時,應該重重地報答施惠的人。
國學經典故事6
多多益善
韓信是漢高祖劉邦的'大將軍。為劉邦奪取天下,建立漢朝,立下輝煌功績。但是,在漢高祖六年之時,有人告密說韓信意圖謀反,劉邦本來就對韓信有戒心,于是設計將韓信捉拿起來。不過,因證據不足,不久又釋放了他。韓信知道,劉邦嫉妒自己的才干,常悶悶不樂,借故推說有病而不上朝,閑居家中,進行消極反抗。
漢高祖劉邦也心知肚明,不想丟失了這位良將,所以常同韓信談話聊天,挽回關系。有一次閑聊時,劉邦問韓信:“像我這樣的人,可以帶領多少兵馬?”韓信回答說:“最多也就帶上十萬人。”劉邦又問道:“你要是帶兵可以帶多少呢?”韓信說:“我當然是愈多愈好啦!”劉邦追問:“你可帶的兵多多益善,怎么會被我抓住了呢?”韓信回答說“這是兩回事了,陛下雖然不可帶兵太多,但是陛下善于使用將帥,所以我才被你抓住了。”自此,“多多益善”流傳開來。
“多多益善”簡言之是愈多愈好。這個成語還可以在它前面加上“韓信將兵”變成八字,亦即是“韓信將兵,多多益善”。
國學經典故事7
元覺勸父
古時候有個孩子叫孫元覺,從小孝順父母、尊敬長輩,可他父親對祖父卻極不孝順。
一天,他父親忽然把年老病弱的祖父裝在筐里,要把他送到深山里扔掉。
孫元覺拉著父親,跪著哭求不要這樣,但父親不理。
他猛然間靈機一動,說:“既然父親要把祖父扔掉,我也沒辦法,但我有個要求。”
父親問什么要求,他說:“我要把那個筐帶回來。”
父親不解道:“你要這個干什么?”
“因為等你老了,我也要用它把你扔掉。”父親一聽,大吃一驚:“你怎么說出這種話!”
孫元覺回答:“父親怎樣教育兒子,兒子就會怎樣做。”
父親想想,就沒敢按以前的想法去做,趕緊把老人接回家贍養。
國學經典故事8
這幾天,我讀了《感動中國學生的100個真情故事》,這本書中有很多感人肺腑的故事,我被他們深深地震撼了。
其中最讓我感動的文章是:《購買上帝的男孩》這個故事。講的`是:外國男孩邦迪很小的時候父母雙亡,從小就由叔叔帕特魯普帶大的,叔叔是建筑工人,工作時不小心從腳手架上摔下了至今昏迷不醒。醫生說:“只有上帝能救他。”男孩邦迪就沿著大街一家一家的問您這有上帝買嗎?店主要么說沒有,要么嫌他在搗亂,都不由分說地把邦迪趕走。第二十九家的店主是個滿頭銀發,慈眉善目的老頭。問他:“你買上帝干嘛?”邦迪說:“我是個孤兒,從小是叔叔帶大的。”醫生說:“只有上帝能救他。”
老頭問:“你有多少錢”。“一美元”。男孩羞澀地說。老頭接過硬幣,拿了一瓶“上帝之吻”牌軟飲料給邦迪,邦迪非常開心。回到醫院,第二天就有幾個由世界頂尖醫學專家組成的醫療小組來會診,然后治好了帕特魯普的病。后來他收到一封信,信是那老頭寫的。他說“你能有邦迪這個侄子非常幸運,為了救您,他拿了一美元到處購買上帝.是他救了您的生命,但您一定要記住,真正的上帝是人們的愛心。
是啊,我們每個人無論什么時候都要有一顆愛心,在學校里,當同學遇到困難,我們一定要用一顆愛心去幫助他,這樣,我們的學校這個大家庭才會更溫暖!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充滿愛!
國學經典故事9
驚弓之鳥
有一天,更羸(léi)和魏王站在一個高臺上,仰頭看見有鳥在天空中飛。
更羸對魏王說:“請大王看看,我可以只拉弓不發箭而把鳥射下來。”
魏王不相信地說:“難道你的射術可以達到這樣的水平嗎?”
更羸很自信地說:“可以。”
過了一小會兒,一只雁從東方飛來,更羸拿起弓拉了一下空弦,那只雁就一下子栽落到地上。
魏王驚嘆說:“你射箭的本領居然可以達到這樣一種地步!”
更羸說:“這是一只受傷的孤雁啊!”
魏王說:“先生是怎么知道的呢?”
更羸回答說:“它飛得很緩慢,叫聲很悲慘。飛得慢,是因為舊傷疼痛;叫得慘,是因為長久失群。由于它的`舊傷沒有長好而害怕的心情又沒有去掉,所以一聽見弓弦響,就急忙往高處飛,這就引起傷口破裂,從高空掉下來了。”
這個成語現在常用來比喻受過驚恐見到一點動靜就特別害怕的人。
國學經典故事10
曹沖稱象
曹沖:字倉舒,謚號鄧哀王,東漢末年沛(pèi)國譙(qiáo)人。是曹操的三兒子,曹沖從小聰明仁愛,與眾不同,深受曹操喜愛。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沖病重不治而去世,年僅十三歲。
【漢字】曹沖稱象
【拼音】cáo chōng chēng xiàng
【釋義】“曹沖稱象”在中國幾乎是婦孺皆知的故事。年僅六歲的曹沖,利用浮力的物理原理,解決了一個連許多有學問的`成年人都一籌莫展的大難題。也告訴我們,年齡不在大小,關鍵是遇事要善于觀察,開動腦筋想辦法,小孩也能辦大事。褒義
【出處】取自《三國志》
成語背景
曹沖五六歲時,知識和判斷能力意識所達到的程度,就可以比得上成人了。孫權曾經送來一頭巨大的象,曹操想要知道這頭象的重量,向他的下屬詢問這件事,可眾大臣都不能想出稱象的辦法。
曹沖說:“把象安放到大船上,在水沒過船痕跡的地方刻上記號,稱實物裝上船,那么比較之下就能知道結果了。”曹操聽了很高興,立刻按照這個辦法實施行動。
國學經典故事11
圍魏救趙
戰國時期,魏惠王任命龐涓為大將,大舉進攻趙國,圍攻趙國的都城邯鄲。趙成侯知道國力難以抵住魏軍,就把中山之地獻給了齊國,求齊國派兵解圍。齊王即拜田忌為大將,孫臏為軍師,率兵救趙。孫臏獻計說:“魏國攻打趙國,一定把精銳部隊統統派出去了,而國內只留下些老弱病殘。我們不妨揚言攻打大梁,魏軍聽聞后一定會撤下邯鄲外圍的'兵力,回頭救大梁,我們在中途襲擊魏兵,定可大獲全勝。”田忌用了孫臏的計策。龐涓聽到齊國進攻大梁的消息后,馬上撤下包圍邯鄲的兵去救大梁,誰知魏軍在桂陵遭到齊軍截擊,被殺得不得不撤回大梁,趙國之圍得解。
成語“圍魏救趙”,指襲擊敵人后方的據點,以迫使進攻之敵撤退的戰術。
國學經典故事12
戰國時期,趙國得到了一塊楚國丟失的寶玉——和氏璧。
秦王聽說了這件事,也非常想得到和氏璧,便派人給趙王送了一封信,說愿意用十五座城池換和氏璧。趙王想:如果我不答應秦王,他肯定會興兵來進攻;如果我答應他,有可能既丟了寶玉還得不到城池。我到底該怎么辦呢?
正當趙王拿不定主意的時候,藺相如對趙王說:“大王,請您讓我帶著和氏璧去見秦王吧。就算秦王不肯用十五座城池來交換,我也一定把和氏璧完整地帶回來。”趙王知道藺相如是個既機智又勇敢的人,就同意了。
藺相如到秦國后,秦王在王宮里接見了他,秦王說:“天下人都說這和氏璧是世間難得的寶玉,我倒想見識見識。”藺相如用雙手把“和氏璧”遞給秦王,秦王接過來看了又看,贊嘆道:“果然是塊寶玉。”說完,他又把和氏璧傳給大臣們看。
可是,過了很久,秦王始終不提割讓十五座城池的事情,這時,藺相如終于明白了,其實秦王根本不想用十五座城池換和氏璧。可是,和氏璧已經到了秦王手里,怎樣才能拿回來呢?藺相如突然靈機一動,想出了一個計策。
藺相如走到秦王跟前,說:“大王,這塊和氏璧雖然看著挺好,可是有一點小瑕疵,讓我指給您看。”
“在哪?”秦王趕緊把和氏璧交給了藺相如。
藺相如一拿到和氏璧,便迅速后退幾步,怒氣沖沖地對秦王說:“我認為您并沒有用城池換和氏璧的誠心,現在,和氏璧在我的手里,如果您搶,我就把自己的腦袋和這塊寶玉一起撞碎在柱子上!”說完,藺相如舉起和氏璧,就要撞向柱子。
秦王大驚,連忙擺手說:“大夫不要著急,我說過的話怎么會不算數呢?”說完,便叫人拿來地圖,假惺惺地指著地圖說:“從這兒到那兒,一共十五座城池,都劃給趙國。”
藺相如可沒那么容易相信秦王,他想了想,對秦王說:“和氏璧是天下聞名的'寶貝,如果您要接受這塊寶玉,必須先齋戒五天,然后在朝廷上舉行盛大的接受儀式,到那時,我一定將寶玉奉上。”秦王見他態度如此堅決,只好答應了。
藺相如帶著和氏璧回到旅店后,馬上讓侍從打扮成買賣人的模樣,并吩咐他把和氏璧藏在身上。隨后,侍從偷偷地走小道,連夜跑回了趙國。
幾天后,當秦王發現這件事時,和氏璧早已回到了趙王的手里。秦王十分惱怒,可又覺得藺相如機智勇敢,是位難得的人才,便沒有扣押他,讓他回了趙國。
國學經典故事13
柏拉圖曾說過:“年輕人成長時首次聽到的故事應該是美德的典范。沒有哪種訓練能比這更高貴了。”一個人所具有的良好品德是其人生最有價值的一種資源,不僅能夠促進他的人生發展,而且有利于他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靜下心來,讓我們細細品味這一篇篇至善至美的品德故事。無須苦心思索,我們就能感受到美德直擊心靈深處的那份感動。不過,《感動一生書系:感動中國學生的100個品德故事》僅僅是學習人生美德的一個開始,佘下的路程還很長很長……
《感動一生書系:感動中國學生的100個品德故事》從品德修養的各個方面,諸如誠實、守信、仁愛、寬容、孝順、敬業、感恩、公正、廉潔、勤儉等出發,精選了許多真摯感人、行文優美的故事。這些故事大都發生在我們的身邊,因而更加貼近生活,使讀者能夠感同身受,從中得到切實、有益的啟迪。同時,還為每個故事設置了一條引言,對故事的內涵加以提煉,并給青少年朋友們以有益的引導。此外,《感動一生書系:感動中國學生的.100個品德故事》選配了大量輕盈優美、風格獨特的圖片,使您在閱讀時就如同在品嘗一道色香味美的文化大餐。
快樂的暑假開始了,我便有許多時間看書,今天我就讀了一本名叫《感動中國學生的100個品德故事》,其中的一篇令我難以忘懷,這篇文章的題目叫《一杯牛奶和三片面包》。
這篇文章講的是,一位貧窮的少年為了攢夠學費挨家挨戶地推銷商品,但一天下來,他非常累卻沒有掙夠吃飯的錢。于是,他決定向一戶人家要點吃的。他敲開了一戶人家的美,開門的是一位美麗的少女,這讓少年很不好意思。少女看少年很餓,便拿出一杯牛奶和三個面包片來招待他,讓這位少年很感動。本來他打算退學,但是這位少女的舉動又讓他重新鼓起了信心和生活的勇氣。數年后這位少女長大了,卻得了一種罕見的重病,當地的醫院束手無策,最后她被送到了大城市的醫院治療。當年的那個貧窮少年如今已是大名鼎鼎的醫生——霍華德·凱利,他也參與了治療行動中。凱利醫生一眼就認出這是給予自己自信和生活勇氣的少女,從此,他就對這位特殊病人給予特殊的照顧,偷偷的把手術費和其他費用的錢都付了。等女病人的病好了之后,她壓根就不敢看藥費通知單,因為她知道,這會讓她傾家蕩產。不過,她還是鼓起勇氣看了單子,一行小字引起了她的注意,她不禁讀了出來:“醫藥費——一杯牛奶和三片面包就足夠了。——霍華德·凱利醫生。”
這篇故事告訴我們,仁愛是一種美德,有一種無窮的魅力,是一個人身上最有價值的東西。當你給了別人一片生活的陽光,你就會收獲一次希望,因為她(他)就會藏到這一片陽光的背后。這個世界是很公平的。
國學經典故事14
運籌(chóu)帷幄(wò)
話說西漢初年,天下已定,漢高祖劉邦在洛陽南宮舉行盛大宴會,喝了幾輪酒后,他向群臣提出一個問題:“我為什么會取得勝利?而項羽為什么會失敗?”高起、王陵認為高祖派有才能的人攻占城池與戰略要地,給立大功的人加官奉爵,所以能成大事業。而項羽恰恰相反,能人不分,立功不授獎,賢人遭疑惑,所以他才失敗。漢高祖劉邦聽了,認為他們說的'有道理,但是最重要的取勝原因是能用人。他稱贊張良說:“夫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意思是說,張良坐在軍帳中運用計謀,就能決定千里之外戰斗的勝利。這說明張良心足智多謀,善于用兵。
后來人們就用“運籌帷幄”表示善于策劃用兵,指揮戰爭。
國學經典故事15
一敗涂地
秦朝時候,沛縣縣令叫泗水亭長劉邦押送一批老百姓到驪山做苦工;不料走到半路上,接二連三地逃走了很多。劉邦想:這樣下去,不等到驪山,就一定會逃光,自己免不了要被治罪。他想來想去,索性把沒有逃跑的人都釋放了,自己和一些不想走的人躲在芒、陽二縣交界的山澤中。
秦二世元年,陳涉在大澤鄉起兵反秦,自稱楚王。沛縣令想歸附,部屬蕭何和曹參建議說:“你是秦朝縣令,現在背叛秦朝,恐有些人不服,最好把劉邦召回來,挾制那些不服的人,那就好辦了。”沛縣令立即叫樊(fán)噲(kuài)去請劉邦。可是當劉邦回來時,沛縣令見他領有近百人,恐他不服從自己的指揮,又懊悔起來。于是下令緊關城門,不讓劉邦進城。劉邦在城外寫了一封信,綁在箭上射給城里的`父老,叫沛縣父老們齊心殺了縣令,共同抗秦,以保全身家。父老們果真殺掉縣令,打開城門,迎接劉邦進沛縣,并請他做縣令。劉邦謙虛地說:“天下形勢很緊張,假若縣令的人選安排不當,就會‘一敗涂地’,請你們另外遲選別人吧!”但最后,劉邦還是當了縣令,稱做沛公。
“一敗涂地”本來是一旦破敗,就要肝腦涂在地上的意思。但后人則一直借用它說明失敗之后,而至不可收拾的情勢。
【國學故事】相關文章:
經典國學故事06-14
國學經典故事06-22
國學經典五則故事06-23
經典國學故事簡短03-22
國學經典故事03-17
經典國學經典故事11-29
(經典)國學經典故事11-19
國學經典小故事12-11
國學經典故事(熱)07-06
國學經典故事(精華)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