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鄉的風俗作文元宵節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元宵節的作文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經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作文是人們把記憶中所存儲的有關知識、經驗和思想用書面形式表達出來的記敘方式。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該怎么寫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元宵節的作文8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元宵節的作文 篇1
今天是元宵節,元宵節又稱小年夜。
從早晨起,我居住的小區就響起了鞭炮聲,家家戶戶都忙著放鞭炮。這使我想起了我曾經讀過的一本書,講的就是元宵節、春節放鞭炮的來歷,聽說古時候有一個猛獸叫“年”,非常厲害,大家都十分怕它,但是它卻十分怕鞭炮聲,于是過年、過元宵老百姓家中都放鞭炮,驅趕“年”,漸漸地就成了一種風俗。
晚上,我和爸爸、媽媽在外婆家吃完飯以后,爸爸就給我講了老家過元宵節的風俗。我們老家在南通的海門,聽爸爸說海門過元宵節可熱鬧了。到了元宵節那一天,家家都會準備一堆柴火,扎成一條火把,到了晚上,小孩們就拿著點燃的火把在田里面跑,每一個拿著火把的人都你追我趕。小朋友們,你想知道這是為什么嗎?告訴你們吧,這樣能把田里的害蟲嚇跑,寓意著五谷豐登、豐收滿倉。還有在遠方看,如果火把上的`火很艷很紅也就代表這一年的年景一定很好;如果火艷很淡很黃則就代表今年的年景有一點點不好。
我沒有去老家,沒有親身體驗這有趣的活動,也不知道今年的火把上的火怎么樣,年景好不好?但我相信,我們今年一定會生活得紅紅火火。
元宵節的作文 篇2
元宵雪白雪白的,像一個個小球。熟了的元宵,顏色變了樣,個兒也比原來大多了。晶瑩透明,帶點褐色,包在里面的黑芝麻、桂花、玫瑰、豆沙隱約可見。現在可以吃了。不過,我先說一下,吃的'時候只要輕輕一咬,里面的豆沙就會流出來。你要使勁一咬的話,豆沙就會濺得你滿嘴和衣服上都是,你的舌頭也會被燙得發麻。
吃元宵的風俗是怎樣形成的呢?原來,農歷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這一天叫上元月,這天晚上稱元宵。自唐朝開始,民間就有元宵之夜觀燈的風俗。據載,漢文帝劉恒將農歷正月十五正式定為元宵節。現在,元宵節有非常多民俗活動,例如舞龍舞獅、放燈觀燈、吃元宵等。正月十五前后幾天,街頭巷尾,家家張燈結彩,公共場所還舉行花燈比賽,所以,正月十五又稱燈節。
我想,元宵節又觀花燈,又看焰火,又熱鬧,又有元宵吃,所以,元宵節一直流傳到今天。人們大概都愛過這個節日吧?至少,我非常喜歡過元宵節,也喜歡吃元宵。
元宵節的作文 篇3
這天是農歷正月十五元宵佳節。這天家家戶戶要吃湯團、猜燈謎、放炮竹、賞花燈來慶祝元宵。這天,爸爸教我包湯團。我們先把手洗干凈,拿出一只碗。開始和面了,只見爸爸在碗里倒上大半的糯米粉,將少許水一點一點放進去,再用手絞了幾下又放了點水。爸爸告訴我:注意每次放得水不能太多,少了能夠再加,太多了會粘手。水夠了,我和爸爸各分一半,我們用手來回的揉,直到不再粘手了,揉面的工序完成了。開始包湯團了,我照著爸爸的樣貌,拿了一小團面,放在手掌中間挫一個小圓球,然后把右手的大拇指把插進剛揉好的'面團,用筷子夾點芝麻餡放在剛弄的洞里,用四個手指配合大拇指一齊往中間按,揉一揉又變成了圓形。我要把這個“半成品”放到碟子上面去時,爸爸叫住了我說:“兒子,這樣放上去可能會粘的,在糯米粉里滾一滾就不粘了。”我照著爸爸的方法一試果然不粘了。照這樣一連做了好幾個,不一會二十個就完成了,個個潔白如玉,讓人嘴饞。晚上,我和爸爸到外面散步,此時的大街上燈火通明,四周掛滿了火紅的燈籠。天空閃耀著五彩的禮花,有的禮花在天空中像滿天的星星一閃閃,有的似流星雨,一瞬間就消失在天際中。地上百子炮噼里啪啦的響個不停。小孩子手持煙花棒飛舞著,歡笑著。我愛包湯團,但我更愛
元宵佳節。
元宵節的作文 篇4
今天是元宵節,但是元宵節的祝福在昨天就絡繹不絕得到來了——那是因為在我的家鄉(臨海),我們的傳統是正月十四過元宵節。
這說起來還有個傳說——和民族英雄戚繼光有關。據說當年戚繼光在我們家鄉(臺州)抗倭時,曾打算過完元宵節攻打倭寇,戰機密被泄露后倭寇決定元宵節當晚趁百姓過節、戒備放松時大舉進攻臺州府城——臨海。戚繼光又截獲了倭寇的信息,決定將計就計,于是通知全城百姓提前一天(正月十四)過元宵節。正月十五,過罷節的`百姓躲了起來、眾將士在臨海縣城設下埋伏,倭寇進犯時整個城市紅燈籠高掛一派過節氣象,但是已人去城空,戚家軍來了個甕中捉鱉,大敗倭寇。倭寇向白水洋流竄,恰被潛伏在白水洋上峰嶺的戚家軍再次予以重擊。這就是著名的上峰嶺戰役。后來百姓為了紀念戚繼光,就將元宵節改為正月十四過了。
這個傳說是我小時候學校組織去上峰春游參觀戚繼光紀念祠堂時,當地的百姓講給我聽的。傳說歸傳說,究竟是否如此我就不知道了。沒有人去追根究底、溯流探源,但是習俗卻一代代傳下來,認定就是“正月十四是元宵,家家糟羹蛤蜊調”。
說起糟羹,可能有人又不知道了。元宵節,一般的地方習俗都是吃元宵。可是在我家鄉,我們元宵節吃的是糟羹。那也是我們獨特的習俗。糟羹分咸羹和甜羹兩種,咸羹我們方言又名“菜羹”,用肉絲、冬筍絲、香菇、木耳、豆干、油泡、川豆板、菠菜等炒熟,再加入少許來米粉、豆面,煮成帶咸味的糊狀食品。正月十五喝甜羹,用番薯粉或藕粉配上蓮子、甜棗、桂圓等做成。
呵呵,好多年沒有吃了,這么一說,口水就出來。哎呀呀……
當然,元宵節觀燈、舞獅子、踩高蹺也是習俗,還是很熱鬧的。我小時候有一個爸爸自制的高蹺,每年元宵節都會拿出來玩的,可惜呀,后來被我們弄壞了!
這就是我們這邊元宵節的習俗了。元宵節真熱鬧,真開心。
元宵節的作文 篇5
大地春,神州美,花燈鬧元宵,千樹花,萬戶春,快樂在今宵。鞭炮聲聲,顯出一片和諧歡喜的景象……仿佛要把整個地球都要染上那紅艷艷的`鞭炮顏色,它似乎已經按捺很久,集聚在這個喜慶佳節。
早上,要吃飯了。看著那一個個元宵,我就想:湯圓和元宵有什么區別呢?于是我問媽媽,媽媽說:元宵一般只用素的固體甜餡料,將餡料切成小塊,蘸上水,在盛滿糯米面的笸籮內滾,一邊滾一邊灑水,使其自然沾滿糯米面滾成圓球,湯圓則是用很細的湯圓粉團包餡制成的(餡料有素有葷)。吃時一般都是用水煮,湯圓煮后湯比較清,元宵煮后湯比較濃,因此喝湯如同喝糯米面粥。由于工藝不同,湯圓煮時不亂湯,皮面潤滑,餡流動性好;而元宵容易亂湯,但皮面松軟,可油炸、拔絲、蒸、烤等多種食用方法。
我,妹妹和媽媽一起去了廣場玩,這里人山人海,人來人往,川流不息。我和妹妹看到那么多的玩具——碰碰車,海盜船,釣魚,撈魚等,最吸引人的是套圈圈。都不知道該玩什么玩具了。我們看了看別人玩套圈圈,但很人都沒有套到。最后,我們選中了碰碰車。坐上去后,我就被妹妹撞了一下。為了反擊,我也撞了她一下……
元宵節的作文 篇6
元宵節的晚上,我們全家早早地吃完晚飯,就去狼山賞花燈了。
遠遠地就看見狼山上的支云塔上燈火輝煌,照亮了整個天空。到了那兒一看,哇,人山人海的,把狼山腳下圍了個水泄不通,我們順著人流緩緩移動,終于進入了賞燈的園內。
首先映入眼簾的是20xx年的.駿馬造型的燈飾。那匹馬昂首挺胸,四腳騰空,全身發光,似乎就要騰空而飛。許多人都在這兒拍照留念,希望帶來好運。
隨后,我們又在河里、樹上、假山上等地方都看到了許多造型各異的燈。在這燈的海洋里,人們仿佛置身于仙境中一般,久久不愿離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