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術教學設計優秀(必備9篇)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一個系統設計并實現學習目標的過程,它遵循學習效果最優的原則嗎,是課件開發質量高低的關鍵所在。那么教學設計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信息技術教學設計優秀,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信息技術教學設計優秀1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在網頁中插入圖片、設置圖片屬性、編輯圖片和添加背景,學會美化網頁的方法;
2、通過探究學習,小組合作,培養學生動腦、動手能力,合作交流能力;
3、通過學習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自身藝術修養水平。
教學重難點:
重點:插入圖片、設置圖片屬性、編輯圖片和添加網頁背景
難點:合理美化網頁
教學準備:
相關教學課件、網站、圖片等
教學過程:
一、作品對比,導入新課
1、展示網頁,引發興趣:
引言:教師展示未美化的網頁和美化過的`網頁,學生認真觀察。
揭題:通過美化的網頁,更吸引我們,那么怎樣美化網頁?揭題(板書:8.美化網頁)
二、回顧舊知,打開網站
展示學習要領(板書:一、插入圖片)
三、回顧舊知,打開網站
1.教師演示講解
2、學生活動:
打開桌面上的網站
四、引導在網頁中插入圖片
1.回顧:如何在ppt中插入圖片。
2.師生互動交流。
在網頁中插入圖片和ppt中插入圖片的方法非常相似,教師提示插入圖片過程
3.布置任務:活動一、
4.巡視全班,個別輔導。
5.學生代表演示,發現問題。
3.學生邊復述過程教師邊出示板書。
定位光標—插入—圖片—來自文件
五、設置圖片屬性
1.教師展示未排版過的。網頁,討論交流,說明光插入網頁還不夠,還要對圖片進行設置。(板書:二、設置圖片)
2.教師演示設置圖片方法。
同學們邊復述操作方法教師邊出示板書
鼠標右擊圖片—圖片屬性—外觀
3.學生動手設置圖片。
做一做:活動二
4.巡視全班,個別輔導。
引導學生在探究過程中,要細心觀察圖片屬性對話框中各選項設置,如保持縱橫比。
六、編輯圖片
1.提問:只要圖片的文字或者畫的部分,可以做到嗎?那就要編輯圖片。(板書:三、編輯圖片)
2.教師演示編輯圖片步驟,出示板書。
鼠標右擊圖片—顯示圖片工具欄
3.學生動手編輯圖片。
4.巡視全班,個別輔導。
引導學生編輯圖片除了“裁剪”功能,還有其他編輯圖片的的功能,如調整圖片的明亮度等
七、添加網頁背景
1.展示美化過的網頁。
思考:除了有圖片的美化,還有什么特別之處?
2.請學生參考書本P47,嘗試添加背景。(板書:四、添加背景)
3.學生演示添加背景方法,出示板書。
文件—屬性—格式
八、作品展示,教學評價。
1、學生互評:比一比,哪位同學的網頁更美觀。
2、教師鼓勵、評點。
九、提交作業
保存網頁,提交作業。
十、課堂總結
信息技術教學設計優秀2
一、教學目標
1.能說出常見的文件類型,學會新建文件或文件夾,并會重命名文件或文件夾。
2.通過小組合作與探究新建文件或文件夾,增強小組協作能力和溝通能力。
3.在學習新建文件或文件夾的同時,養成整理文件的好習慣。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新建文件或文件夾,并會對其重命名,并認識常見的文件類型。
【難點】熟練對文件或文件夾進行新建及重命名。
三、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教師:“同學們,上節課學習了如何查看文件的存放位置后,有同學給老師反映,說自己電腦里“我的資料”文件夾里存放的文件很亂,各種文件都有,你們的電腦里存放的文件是不是也很亂呢?”
學生打開找到文件后發現有些凌亂,紛紛點頭。
教師:“其實,我們可以給電腦里的文件建一個房子,給它一個“家”,將不同的文件分別放進他們自己的家里,就可以整理我們的文件了。今天我們就來一起學習新課《我給文件建新家》!
——引入新課——我給文件建新家。
(二)新課講授
任務一:認識常見文件類型
教師提問引導“同學們,電腦中存放的文件很多種類型,你知道或者見過的類型有什么呢?能舉例說明嗎?”
學生思考回答,“有音樂、有動畫片、還有照片等”,教師繼續提問:“同學們是怎樣區別文件類型的'呢?能否通過文件名就可以直接分辨出不同的文件類型呢?”引導學生按照步驟打開“我的資料”中的文檔,并且要求將同類文檔排在一起。學生操作后,通過觀察文件名,發現文件后綴名是不同的,進一步引導學生總結將同類文檔排在一起的步驟:
1.打開“我的資料”窗口。依次雙擊桌面上“我的電腦”圖標→“D盤”→“我的資料”圖標,打開“我的資料”窗口;
2.同類文件排一起。單擊文件夾中的“類型”排序,使同一類型的文件排在一起。
根據文件后綴名不同,文件類型不同填寫教材中每種文件類型的個數,向同桌展示自己填寫的表格。
任務二:新建文件夾
“同學們,為了更好的管理文件,我們可以把相同的文件放到一個文件夾中。比如老師要將所有圖片類型的文件放在一個名為“圖像”的文件夾中,具體如何操作呢?”
學生思考回答“新建一個文件夾”,引導學生動手操作,師生共同總結新建文件夾的步驟:
1.確定建立位置。依次雙擊桌面上“我的電腦”→“D盤”→“我的資料”窗口,以便在此新建文件夾。
2.創建文件夾。鼠標左鍵單擊菜單欄“文件”→“新建”→“文件夾”來新建文件夾。
3.輸入文件夾名稱。輸入“圖像”作為新建文件夾的名稱,并按回車鍵確認。
4.新建完成后,將所有圖片類型的文件移動到文件夾中。
思考:新建文件夾還有其他的操作方式嗎?(快捷鍵、右鍵)
任務三:文件重命名
現在我們新建了名為“圖像”的文件夾,可是現在老師想將這個文件名修改為“音樂”,同學們有什么辦法呢?引導學生以信息小組為單位自主討論學習,讓學生代表分享學習成果并進行演示,師生共同總結出文件重命名的步驟:
1.打開快捷菜單。鼠標右擊文件打開快捷菜單,選擇“重命名”命令。
2.輸入新的名稱。輸入新的文件名后,按回車鍵確認。
思考:文件重命名還有其他操作方式嗎?(快捷鍵:F2)
(三)鞏固提高
請同學將“我的資料”文件夾中的文件按照文件類型分門別類放好,派小組代表上臺展示操作過程,對于熟練操作的同學予以表揚,對于操作有問題的學生及時給予幫助。
(四)小結作業
小結:總結今天學習的知識和收獲。
作業:上網查閱資料,除了本節課學習的文件類型,還有那些文件類型?下節課分享交流。
信息技術教學設計優秀3
課題:
第十章第二節演示文稿的編輯
課時:
1課時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1.掌握調整幻燈片的順序及刪除幻燈片的一般方法;
2.2.掌握改變幻燈片背景的方法;
3.3.理解母版的作用,學會通過使用“幻燈片母版”調整整個演示文稿的風格,如:向每頁幻燈片中添加標識型的文字或圖標。
二、能力目標:
1.1.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2.2.提高學生對信息的處理能力;
3.3.鍛煉學生自主開發軟件功能的能力。
三、發展目標:
1.1.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
2.2.培養思維的變通性和精密性;
3.3.培養學生探索精神和創新個性。
教學重點、難點:
一、重點:幻燈片母版的使用;
二、難點:
1.1.給幻燈片設置脫離母版控制的。背景;
2.2.幻燈片母版的使用。
教學模式:“自學→質疑→指導”教學模式。
教學方法:啟發式、練習法、演示法。
教學媒體:信息技術網絡教室、輔助教學軟件。
課前準備:通過多媒體教學網,將“課前任務。chm”、“練習。ppt”、3個任務文件及“圖標。jpg”傳給每個學生。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課前任務:
(1)映射網絡驅動器;
。2)打開download文件夾中的“練習。ppt”;
。3)在第1頁幻燈片上圍繞學!绑w育節”設計宣傳海報;
要求:版面布局合理、美觀;文字簡練,有號召力
。4)存盤
學生活動:復習、實踐,完成課前任務;
教師活動:巡視、答疑;
教師提示:通過設計“體育節”宣傳海報,希望幫助同學們回憶起上節課的學習內容。在此基礎上,今天我們來學習演示文稿的編輯,主要內容請閱讀演示文稿“練習。ppt”第二張幻燈片的內容。
二、新課
任務一
。1)交換第1頁與第2頁幻燈片的'次序;
。2)刪除第4頁幻燈片。
學生活動:思考、實踐,完成任務一;
教師活動:巡視、答疑;
師生共同小結:明確至少一種解決問題的方法;
明確幾種常用視圖及其轉換。
教師質疑:展示一張學生設計制作的“體育節”宣傳海報,給以肯定評價;同時提出:該頁幻燈片的背景與內容不協調。
任務二
。1)為“體育節”宣傳海報這頁幻燈片,設計與內容更相配,且與其他頁不同的背景;
(2)存盤。
學生活動:思考、實踐,完成任務二;
教師活動:巡視、答疑,發現典型問題;
師生共同小結:明確解決問題的關鍵為“忽略母版的背景圖形”。
教師提示:給幻燈片設置背景時,第一次提到了“母版”,其實它早就在幫我們了。下面我們來體會一下。
任務三
將download文件夾中的“圖標。jpg”,添加到“幻燈片母版”上;然后,觀察各頁幻燈片的變化情況。
學生活動:思考、實踐,完成任務三;
教師活動:巡視、答疑;
教師質疑:通過實踐,我們看到“幻燈片母版”的變化會影響到各頁幻燈片;請討論,利用“母版”的這個作用,我們可以做什么?
學生活動:討論、思考、實踐;
教師活動:巡視、答疑,發現答案和典型作品。
師生共同小結:利用母版可以調整整個演示文稿的風格,如:
。1)可以改變“幻燈片自動版式”中標題及文本的樣式;
。2)可以一次性向各頁幻燈片中添加標志性圖形和文字;
。3)可以設計個人風格的模板。
三、總結:本節要點(幻燈片)
四、作業:試著向演示文稿中添加其他類型的對象,如表格、電影、聲音等,豐富你的演示文稿。
信息技術教學設計優秀4
教材分析
1.學習powerpoint的基本操作知識。本課為教材的重點。為以后學習打好入門基礎。
2.用powerpoint制作有關“中國四大高原”的幻燈片。(本教材重點內容,為以后學習打好入門基礎)
學情分析
1、學生學習計算機的興趣濃厚,熱情較高
2、學生的計算機基礎知識掌握不夠牢,搜集各種信息的能力較差。
3、部分學生上機行為不夠規范
教學目標
知識方面:
1.使學生掌握使用空演示文稿創作幻燈片的方法。
2.使學生掌握如何向幻燈片中建立第二張幻燈片的方法。
技能方面:
1.培養學生表達能力。
2.培養學生自學能力。
情感方面:
1.培養學生宣傳自我、展示自我的意識和能力。
2.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制作幻燈片
難點:添加新幻燈片
教學過程
。ㄒ、導入課題
教師提出本節課的學習任務——利用PowerPoint演示文稿制作“中國四大高原”幻燈片。
二、新課
1.創建一個新幻燈片
教師一邊講解一邊演示創建新幻燈片的操作:
(1)啟動PowerPoint后,在彈出的創建文稿對話框中選擇“空演示文稿”。
(2)選擇幻燈片版式,單擊“確定”。
教師布置任務:創建“標題幻燈片版式”的演示文稿。
2.向幻燈片中添加文字
教師演示在標題處添加文字的方法。
教師布置任務:為“中國四大高原”幻燈片設計、添加標題和副標題。
3.建立第二張幻燈片
教師布置任務:上機實踐,建立演示文稿,建立其他幻燈片
學生觀看教師創建新幻燈片的'操作。
學生上機實踐,完成創建幻燈片的任務。
學生可以掌握創建一個新幻燈片的方法。
學生在實踐中掌握知識,完成創建新幻燈片的任務。
學生可以設計出多種多樣的標題。
給學生創造一個展示自我的環境。
信息技術教學設計優秀5
教材分析
《下載圖片》是蘇教版小學信息技術三年級上冊的第19課,是因特網教學單元中的重點教學內容,是以前面學過的遨游因特網、便捷訪問網站為基礎。通過學習,使學生學會利用搜索引擎搜索圖片并保存圖片的方法,以及學會新建文件夾并給新建的文件夾命名,這些也是本課的重難點。掌握了這些將方便學生以后制作一些圖文并茂的作品!
學情分析
小學三年級學生對于網絡的認識來源于家庭或以往的經驗,他們剛剛正式接觸電腦,對于鼠標操作和文字輸入應該說都還有一定困難。尤其,對于要上課的班級,可以說是一無所知。所以課前需要充分考慮到班上學生的差異性,對于接受能力強和接受能力較差的學生都應該有所準備。學生的自主探究 ,小組合作,都應該是可以應用的學習策略,但考慮到師生間的陌生和課堂時間的`限制,小組合作學習初定于同桌之間的合作。另外,本課利用學生向教師介紹鎮江的風景名勝,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給枯燥的搜索和下載增加情趣。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掌握利用搜索引擎搜索圖片的方法;學會新建文件夾并給新建的文件夾命名;學會保存網頁中的圖片。
(2)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能夠認識到搜索引擎在生活中的作用,通過下載豐富的圖片資源,進一步激發學生對網絡學習的興趣,通過給文件夾重命名和保存圖片的嘗試操作,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協作學習的能力。
。3)行為與創新:養成主動探究、勤于實踐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學會利用搜索引擎搜索圖片并保存圖片的方法,以及學會新建文件夾并給新建的文件夾命名。
難點:給文件夾重命名時出錯時,要注意對話框的提示語言,并能及時糾正。保存的圖片的位置和保存時更改文件名。
教學過程
信息技術教學設計優秀6
一、教材分析
《走近香港》是教材第一冊第十二課內容,在學完前面excel基本操作后,是對ffice組件的更進一步學習,PwerPint 20xx是Office 20xx中的一個重要軟件,它可以將文字、圖像、聲音、動畫等多種媒體編輯在一個作品中。用它制作多媒體演示幻燈片,簡單方便,學生容易接受此內容;脽羝牟僮魇切畔⒓夹g中基本的操作,幻燈片是數據呈現的很好載體,在日常生活學習中經常用到,也為后面課文的學習奠定基礎。
知識目標:學會使用模板和版式。
能力目標:通過學生觀察、操作,培養學生積極思考,敢于動手能力。
情感目標:形成審美意識;通過自主學習,培養學生探索意識,通過同學之間相互交流、相互幫助,培養團結協作精神。
教學重難點:重點:模板與版式的更換。難點:母板與模板的區別。
二、學情分析
第一課時中已經學會如何新建模板和版式,這課時進一步熟練操作。
三、教學方法分析
講述法,演示法,任務驅動法
三、教學準備
軟件:PwerPint 20xx
教學環境:多媒體機房
資源:《走進香港》PPT 學生在第一課時中完成的PPT文件,第一課時中搜索到網絡資料
五、教學過程設計(第二課時)
1、導入新課
教師活動:舉例演示學生的作品
上一節課中,我們學習了選擇模板和版式,并都已經制作完成了一個PPT文件,但只有封面一個幻燈片頁面,這節課我們要來豐富自己的作品。
2、初步探索
教師演示:打開《走進香港》,增加一個幻燈片頁面,“插入”-“新幻燈片”,程序自動選擇版式,模板自動應用第一張幻燈片,繼續插入多幻燈片張,版式自動選擇,同第二張。
教師提示:“插入新幻燈片”和“新建文件”的區別
教師提問:第二張版式名稱為“項目清單”,合適自己的版面設計嗎?如果不合適,怎么辦?
學生回答:更換版式(可讓操作能力好的學生上來操作)
教師講述:與版式相類似,模板也可以更換,但兩者又有不同的地方,請大家在操作的時候注意觀察(在課堂小結中提問)。
教師講述:應用模板使我們創建的幻燈片有統一的外觀,比如要在每個頁面的右下角出現一行制作者的名字或者出現同一的徽標,但是還能不能使其更加完美呢?我們可以使用幻燈片母板,“視圖”-“母板”-“幻燈片母板”
教師邊演示邊講述:模板和母板的關系
3、操作練習
學生操作:打開前一課時保存的PPT文件,完成課本第63頁“練一練”
附加要求,在幻燈片母板中添加制造者的班級姓名,文件保存為D:班級+姓名作業少數民族介紹ppt。
4、深入鞏固
教師巡回指導,選擇幾件作品演示給學生看,對典型的`錯誤做全班演示更正。
5、課堂小結
更換版式和更換模板的區別
模板和母板的關系
6、課后教師反思
。1)學生有哪些收獲,在學習過程中他們遇到哪些問題,還有哪些需求?有什么好的經驗?有什么值得注意的問題,有哪些應對建議?
。2)在本課時的教學過程中的成功之處是什么,信息技術在本次教學或學習的哪些方面具有潛在的優勢?具有哪些優勢?還有哪些方面做得不夠,原因是什么,怎樣改進 ?
。3)教材在本單元中哪些地方處理得好,哪些地方還有什么問題,如何改進?
信息技術教學設計優秀7
一、教材分析:
這節課的內容為課本“信息技術入門”中“信息與信息技術”的初步認識,教材以兩個活動主題為基礎,然后以“知識與技能”的形式詳細介紹了關于信息與信息技術的相關問題,旨在讓學生通過自主學習,教師指導,充分理解信息與信息技術的含義,了解信息的采集與處理方法,這部分內容在全書中占據了主要地位,是培養學生學習信息技術興趣的基石,是引導學生走進信息技術殿堂的一塊敲門磚。
信息技術的宗旨是讓學生能夠利用所學的知識技能去獲取、加工處理信息,并在此基礎上有所創新,所以本節不僅是簡單的將書本知識傳授給學生,同時教學內容與其他學科及愛國主義相結合,將一些世界名曲、名畫、名作放于多媒體教學中,用一些相關的活動讓學生以不同的方式獲取信息,親自體會信息的傳遞及獲取,同時也豐富了學生的思維,使他們增加了常識。
二、教學對象分析
初一新同學在小學已接觸到計算機,并學會了一些簡單的操作,學習興致較高,但基于他們年齡的特點,他們對理論性強的知識點不易理解,認識較為直觀,另外由于個性差異,也使他們的認知能力、實際操作能力以及知識水平各不相同,形成了不同的層次。
三、學習目標
1、認知目標:理解信息與信息技術含義,了解信息的呈現形式,主要特征及信息的發展與應用。
2、技能目標:通過對信息的了解,能掌握信息的采集處理方法,并能以簡單的方式獲取和加工信息,提高個人的分析、歸納、解決問題的能力。
3、情感目標:通過生動活潑的教學,使學生對學習信息技術產生濃厚的興趣,培養自主學習、互助學習的意識。
四、教學重點、難點:
信息與信息技術的含義。
五、教學模式:
自主學習分層推進教學模式。
六、教學手段:
采多媒體教學網。
七、教學策略設計:
根據教材分析及教學對象、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分析,在教學中應強調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自主探索,在任務的驅動下啟發、引導學生主動觸摸知識,教師總結指導,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應以鼓勵為主,分層教學,激發其學習興趣。
1、情境設計:樂學、想學
生動、直觀的情境能有效地激發學生聯想,喚醒記憶中的有關知識、經驗、表象,提高學生積極性,使學生想學樂學。
實例:學生在宋祖英的“愛我中華“歌曲旋律中走進課堂,不僅是一種享受,同時會產生疑問,聲音從哪里來,為什么計算機會播放出聲音,這樣不僅會產生一種想學計算機的沖動,同時也會在歌曲的旋律中產生對偉大祖國的熱愛,產生一種愛國感,達到愛國主義教育的作用。
2、任務設計——使學生會學通過任務設計,誘導學生思維,啟發學生觀察思考,促使學生自學教材,解決問題。任務分層設計,由淺及深,先易后難,適合不同層次的學生,并注意與多學科的整合。
3、學生學習設計
。1)分組:教師按知識水平將學生分為4人一組,各組中有不同層次的'學生,這樣可達到合作學習的目的,完成不同層次的任務。
。2)交流:小組之間,師生之間相互交流討論,匯報自己任務完成情況,相互評價。
教學流程:
八、教學設計
模式結構設計
教師活動設計
學生活動設計
導入新課
問題:
1、同學們聽到了什么?
2、同學們看到了什么?
設計意圖: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聽到了“愛我中華”的歌曲
看到了一張諷刺漫畫,對學習產生興趣
為什么上課會這樣,我們要學什么?
導出本節課的任務是:信息與信息技術
設計意圖:采用任務驅動,明確學習目標
明確學習目標:
1、理解信息、信息技術含義
2、學會收集、處理信息的方法
激發興趣分組、分層自學
信息的含義(多媒體顯示圖片)
自學課本活動1,并思考:
1、你在哪些地方見過這些它們?
2、它們能告訴人們哪些內容?
3、這些內容可劃分哪些方面?
4、這些內容是以什么方式表達出來的?
5、信息的含義是什么?
巡回觀察,啟發學生思考
設計意圖:根據學生情況布置不同層次的任務,要求學生自主學習,突出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體雙主教學策略。
分組完成任務
以四人為一組,分層自學,相互討論共同解決問題
歸納總結
對學生的總結給予肯定和表揚,同時加以引導得出對信息的正確理解。
設計意圖:讓學生充分展示自己學習成果,使他們有一種成就感
每組代表發言
回答以上不同問題
模式結構設計
教師活動設計
學生活動設計
繼續分層自學
信息的傳遞及獲取
自學課本P5頁,結合實踐活動完成以下問題:
1、信息可通過哪些方式傳遞?
2、你是怎樣獲取信息?
3、什么是信息的載體?剛才的活動中,信息的載體分別是什么?
4、同一信息的傳遞方式唯一嗎?不同的信息可以用不同的方式傳遞嗎?
5、信息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設計意圖:通過同學們的實踐活動,耳濡目染,親身體會信息的獲取與傳遞
實踐活動:
1、看手中的一份關于2004雅典奧運會的一份新聞報道;
2、看一段關于2004雅典奧運會的資料片(女排決賽勝利時刻);
3、放一段關于奧運會的錄音報道;
3、讓學生現場發揮表演一些小品,表示一些體育運動并表達獲得獎牌時興奮
看課本并思考完成以上所提問題
歸納總結
1、對學生回答加以評價,并加以引導,使學生得出更準確的結論
2、以多媒體方式展示不同的信息傳遞方式,同時給學生嚴格區分信息與信息載體的區別:信息的表達方式本身是載體,它們所表達的內容才是信息。
3、信息的特征:載體依附性、共享性、時效性和可處理性等
設計意圖:在同學們身臨其境的感知抽象的理論知識的同時,也增強了對中國奧運的認識,并立志把女排頑強不息的拼搏精神用到自己的學習中。
通過自己的思考,回答以上問題,表達個人不同觀點,得出總結
。1)信息是各種不同信號的集合;
。2)信息的傳遞必須依賴于載體;
(3)獲取信息的不同途徑(個人舉例)
信息技術教學設計優秀8
《制作一份電子報》是《初中信息技術》第三章第六節所涉及的內容,教學對象是初中七年級學生,他們已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學生完成了Word文檔制作學習的相關五個任務),基本掌握了Word的基本操作技能:文稿的編輯、文字與段落的設計、藝術字與圖片的插入、表格的輸入、對象框、頁面設置等。但對于大部分學生來說,還沒有真正地把信息技術知識和所掌握的關于Word操作的基本技能應用到實際問題中去。故組織該項活動旨在讓學生在電子報制作的過程中去發現Word操作中還存在的問題,以期進一步學習;同時,能夠利用所學信息技術知識應用于實踐問題的解決與表達,做到信息技術與其他學科或知識的整合。
一、教學內容分析
本節所涉及的是集成辦公軟件Word 20xx操作的內容。學生不僅要學會如何制作Word文檔,還要學會制作電腦報,通過制作電子報刊更好地掌握Word文檔的制作,并能利用電子報形式來表達思想或信息。
本節課擬達到的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領域】
。1)能綜合運用Word 20xx的知識和操作技能創作一份電子報。
。2)學會設計電子報。
。3)學會評價電子報。
。4)能利用信息技術進行信息獲取、加工整理以及呈現交流。
【感情領域】
學會綜合運用信息技術的知識與技能解決實際問題,激發學習信息技術學科的興趣。
【發展領域】
(1)掌握協作學習的技巧,培養強烈的社會責任心,學會與他人合作溝通。
。2)學會自主發現、自主探索的學習方法。
。3)學會在學習中反思、總結,調整自己的學習目標,在更高水平上獲得發展。
二、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電子報的設計與設計思想的體現(制作);
難點:對電子報的評價
三、教學策略(解決的方法)
1、組成合作學習小組:從第一學期開始,教學中即要求學生組成了2人的小組進行協作學習,小組內成員較為熟悉,并逐漸適應協作學習,但協作學習的技巧、與他人的溝通能力還有待進一步提高。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實時監控學生的協作學習情況,并組織成果交流會,讓學生交流學習心得與體會,使小組的協作學習走向成熟。
2、以“任務驅動式”為教學原則,確定協作學習的內容
圍繞“電子報制作”任務把各教學目標和內容有機地結合在一起,使學生置身于提出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動態過程中進行協作學習。學生通過協作,完成任務的同時,也就完成了需要達到的學習目標的學習。
3、學生上機操作的任務和教師應用信息技術的情況
(1)學生上機操作的任務和目標是完成電腦報的設計和制作;在此過程中教師對學生的框架設計、操作上的制作困難進行巡視指導;
。2)教師計劃使用的設備和資源:計劃使用多媒體教學軟件進行廣播教學指導,結合實例介紹電腦報的基本構成要素、素材的獲取方法以及設計過程中可能存在的困難。
四、教學準備
1、本地(局域網)資源:教師事先從因特網、VCD光盤中收集有關“電子報”主題的文字、圖片、影像資料等,分類別存放在服務器上供學生使用;
2、遠程資源:本地的局域網連接Internet,學生通過上網檢索可以直接找到需要的資料。
五、教學過程和設計思路
教學階段及所用時間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學習情況反饋
信息技術的應用
引導階段(3分鐘)
提出問題:宣傳和傳達信息有哪些比較好的方法?
(引出本節課的教學內容)
思考并提出可行性方案。
多媒體教學軟件廣播教學。
介紹小組協作學習任務(13分鐘)
提供3個主題讓學生任選一個,并利用已學word 20xx知識和操作技能,設計、制作一份電腦報。(3分鐘)
根據個人喜好,選擇制作主題。
幻燈展示3個主題及相關制作內容。
通過展示優秀電腦報,解釋電腦報的設計要點:(5分鐘)
1、主題鮮明突出、內容健康;
2、表現形式多樣,富于創意;
3、形式和內容和諧統一、
記錄要點,思考如何圍繞主題進行設計。
讓個別學生簡單自己的構思,了解學生掌握情況。
幻燈展示作品及制作要點。
指導搜集資料的方法與途徑:(5分鐘)
1、本地共享中的資料使用;
2、遠程資源:如何在因特網上搜尋自己需要的資料。
觀察教師演示的兩種方法,動手實踐。
觀察學生是否能夠正確地找到想要的資料,對有困難學生進行適當指導。
教學軟件演示獲取信息的方法。
分組協作,完成作品設計(20分鐘)
布置任務:分組協作,討論完成任務。以同桌兩人為一小組,確定制作的主題并初步制定小組活動計劃、制作方案及小組成員分工情況。
分組合作交流,完成作品設計。
巡視學生制作情況,觀察是否按要點進行設計。
成果交流,評價階段(8分鐘)
展示2-3份學生作品,先讓學生自我評價,然后進行學生評價和教師點評。
交流展示作品的`優點及不足,提高方法等。
多媒體展示作品。
小結、推廣(1分鐘)
簡單小結電腦報制作過程及注意點,引導學生學會解決實際困難。 附:3個可供選擇的主題包括:
(1)步入信息時代
可介紹信息技術的分類、發展;介紹信息技術的應用及影響;介紹我國信息技術的發展現狀、介紹獲取信息的方法與途徑、網絡信息檢索的主要策略與技巧、信息資源管理的基本方法等。
。2)網絡與我
通過使用網絡的親身體驗,可介紹網絡虛假信息及防護、網絡安全與措施、網絡道德與法律等知識或感受。
。3)我的多媒體作品
可介紹媒體及其分類、多媒體技術的特征、多媒體技術的運用、多媒體作品的一般制作步驟、多媒體素材的收集與整理、賞析多媒體作品等。
【本節課的設計思路】
1、關于小組協作學習任務的設計思路是基于學生對計算機知識的掌握、操作技能的熟練程度的參差不齊與完成學習任務的能力不同,故采用小組協作學習的方式,使學生能夠互相幫助、互相促進,共同完成學習任務。
2、展示優秀電子報及說明電子報的設計要點旨在向學生提供學習的樣版,同時希望學生一開始的制作即能做到規范、嚴謹。
3、學生制作電子報規定了三個要表達的主題,原因在于,電子報的主題表達是非常廣泛的,由學生自擬不容易控制和把握;同時,三個主題的確定又是基于教材內容的,這樣做可以促進學生閱讀教材內容,并依據教材內容來組織表達。
4、資料搜集的方法與途徑的指導在本次活動中是必要的,我們所告訴學生的只是方法,而實際的操作則由學生完成。
5、小組協作完成學習任務,對學生來講,存在很多問題。故強調明確各自的責任,對促進學生共同完成學習任務有積極的意義。
信息技術教學設計優秀9
。劢虒W目的與要求]
知識與技能:感受生活中的信息現象,認識到信息是普遍存在的。
過程與方法:掌握信息活動的一般過程。
情感態度價值觀:感受信息對生活與學習的作用,產生學習與使用信息技術的興趣和積極性。
行為與創新:能夠養成積極思考生活中的信息的真假性、有用性的行為習慣。
[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信息的.獲取、傳遞、處理、表達等;信息及信息技術在生活中的應用。
難點:感受信息及信息技術的重要性,了解生活中的信息的一些過程。
。劢虒W方法與手段]
本課使用了教師引導、學生體驗學習、游戲學習等教學方法,通過學生個人、小組、集體的多種形式進行學習活動。
。劢虒W準備]
相關圖片、課件、猜詞游戲
。劢虒W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我們正處于一個信息社會里,生活中充滿了各種各樣的信息。那什么是信息呢,信息又有哪些作用呢?這就是今天我們要解決的問題。
。ǔ鍪菊n題:信息與信息技術)
(二)新授:
一、信息
。ǔ鍪菊n件圖片1)
師問:從這張圖你能得到哪些信息呢?
。ㄉ穑
。ǔ鍪菊n件圖片2-4)
分別問:通過觀看以上圖片,你能得到什么信息呢?
。ㄉ謩e回答)
師問:你還能說出其它的信息呢?(生答)
我們可以知道:信息是一些消息,在我們學習、生活、工作中都離不開信息。
。ㄩ喿x“知識屋”)
二、信息的獲取
師問:那信息是如何獲取的呢?
(出示課件圖片)
。ㄉ穑
但是有些信息我們用自己的感覺器官無法獲取到,比如說,我想看清對面大樓上是一只什么鳥?
(生回答)
師:其實很多工具都能幫助我們獲取更多的信息,你知道還有哪些工具嗎?試著在小組內交流一下。
三、信息的傳遞
獲取信息后,我們要將它傳遞給更多的人,我們可以通過一些方式來進行信息的傳遞。
。ǔ鍪菊n件圖片)
科技的發展讓信息的傳遞有了更多的方式,但并不意味著原始的方式就此淘汰了。
完成“討論坊”的內容。
四、信息的處理
人類獲取、傳遞了信息后,對信息進行一些處理,會產生更有價值的信息。
(出示課件圖片)
計算機被發明后,人們就把信息處理的大量工作交給計算機來完成。計算機也叫信息處理機。
五、信息技術
在信息的獲取、傳遞、處理等過程中涉及到的技術稱為信息技術。信息技術跟我們的生活學習密切相關。
。ǔ鍪菊n件圖片)
師:你們還知道哪些地方使用到信息技術嗎?
。ㄉ懻摚
游戲:猜詞游戲
通過這個游戲,大家可以知道相同的信息會有不同的處理方式或表達方式等,信息有它自己的特點,信息是千變萬化的,信息沒有統一的標準來衡量。
。ㄈ┛偨Y
今天我們主要學習了有關信息和信息技術知識,在生活中,信息和信息技術是無處不在的,我們在生活中要學會分辨信息的真假。
【信息技術教學設計優秀】相關文章:
信息技術教學設計優秀09-22
小學信息技術《鍵盤與指法》優秀教學設計07-04
小學信息技術《修飾文字》的優秀教學設計07-04
信息技術教學設計07-04
信息技術教學設計02-01
信息技術學科教學設計12篇(優秀)08-24
《信息技術的安全使用》優秀教學設計分享07-04
高中信息技術表格的處理優秀教學設計06-23
信息技術整合教學設計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