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牙齒的歷史典故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有關牙齒的歷史典故
在學習、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用過典故吧,中華上下五千年,產生了無數故事。當你說出一個典故的時候,知道它背后那段風起云涌、波瀾壯闊的歷史嗎?為了幫助大家積累更多經典典故,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有關牙齒的歷史典故,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有關牙齒的歷史典故1
雙齒冢詩
比較而言,俞樾的“雙齒冢”似乎更凄婉。61歲的俞樾開始掉牙了,他將自家落齒與珍藏多年的愛妻文玉的牙齒收存在一起,埋而葬之,并撰《雙齒冢志銘》記其事:“內子姚夫人遺有墮齒一,藏之至今,十有五年矣。余去年亦墮一齒,乃合而厝之俞樓之后,文石亭之前。”又作《雙齒冢詩》:
他日好留蓮顆在,當年同咬萊根來。
殘齒零落存無幾,盡擬相從到右臺。
侵犯“牙權”牙齒在吃喝戰線磨損受傷,是職分使然,無可避免。而因為說話受到突如其來的嚴重傷害,那就是極權政治侵犯“牙權”了。宋太祖在皇宮的后花園打鳥玩,興致正濃。有幾個臣子稱有急事求見,但是皇上召見后,他們上奏的都是些很普通的事情。宋太祖因此很不高興,責怪臣下何以拿了瑣碎事務來打擾。一個臣子回答說:“臣以為這些事情總比打鳥更要緊吧!”宋太祖聽了更加生氣,順手抄起斧子,用斧柄狠狠擊打那個人的嘴,打掉了他的`兩顆牙齒。那個人慢慢彎下腰,把牙齒撿起來,揣到懷里。太祖叱責道:“你揣起牙齒,想保留證據告我還是怎么著?”那個臣子回答說:“臣是沒法告陛下的,但是,負責記載歷史的官員,會把這件事情寫進史書。”宋太祖聞此言,當即轉怒為喜,物質獎勵了那個大臣,以表撫慰。趙匡胤畢竟還算帝王里的明白人,對史官實錄有所畏忌,對青史名聲心存敬畏,才留下了這段關于牙齒的悲喜劇。倘若諍諫的對象是秦始皇,能允許你“打掉牙往肚里咽”就算“寬大為懷”了,弄不好會連你吃飯家伙都毀了呢!
有關牙齒的歷史典故2
馬齒徒增
荀息的一次感喟為后世增添了一個“馬齒徒增”的典故,人們以此謙稱自己虛度年華,沒有成就,“馬齒”也就成了人年齡的代稱。但是,“禮不敢齒君之路馬,蹴其芻者有罰”,意思是做臣子的不允許察看為君主駕車的馬匹年歲大小、用腳踢為君主駕車的馬所吃的草料,違反此規定就要受到處罰。連御馬的`年齡也成了國家機密,皇帝的神秘和脆弱,確乎是匪夷所思。
有關牙齒的歷史典故3
沒齒難忘
為愛獻出牙齒的不僅有父親,更有情人。電影《愛情的牙齒》中有一個情節:一向謹小慎微的'魏迎秋在與愛人錢葉紅分手前,突然做出了一個驚人舉動,用鉗子拔下自己那顆被對方夸贊過的虎牙送給她,并說:只有疼才能讓我記住你。你別說,這銀幕上“沒齒難忘”的故事,生活里真有實踐版:臺灣耕莘醫院精神科主任楊聰財講,曾有個男性為追求心上人,競找牙醫拔牙,將牙齒寄給女方表達“沒齒不忘”的愛意,結果反而嚇壞了對方。
【牙齒的歷史典故】相關文章:
有關牙齒的歷史典故06-29
經典歷史典故02-19
經典的歷史典故04-20
經典的歷史典故07-16
經典歷史典故04-28
經典歷史典故精選08-26
歷史的典故04-12
經典歷史典故[經典]08-02
歷史典故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