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藝術美與形式美》教案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那么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藝術美與形式美》教案,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藝術美與形式美》教案1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了解什么是藝術美,并認識美術作品與藝術家之間的關系。
【過程與方法】
對于美術作品的描述、分析、評價等認識美術作品與生活以及藝術家之間的關系從而理解藝術美。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養成善于觀察、善于發現的好習慣并且增強熱愛生活的意識,感悟美術作品所滲透的情感,從而陶冶情操提高美術素養。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理解什么是藝術美。
【難點】
從形式美的角度鑒賞美術作品。
三、教學過程
環節一:設置情境,導入新課
教師展示一組繪畫作品,分別是《蒙娜麗莎》與《帶帽的婦人》,引導學生觀察其中的不同。并說一說自己喜歡哪一組,為什么?引出馬蒂斯的一句話“夫人,那不是一位女士,那是一幅畫”。引導學生思考我們究竟怎樣鑒賞美術作品,能不能以“漂亮”、“好看”來作為美術鑒賞的標準呢?從而揭示課題《藝術美與形式美》。
環節二:欣賞作品,感知藝術美
1.展示《歐米艾爾》《吶喊》《威倫道夫的維納斯》等作品,引導學生欣賞并談一談作品給你什么感受?
學生思考,教師總結:怪異、不安、不好看、不漂亮……
2.引導學生欣賞羅丹的《歐米艾爾》并思考:這件作品漂亮嗎?給你什么感受?為什么會給我們這種感受?
學生思考回答,教師補充:這件作品不好看、不漂亮,卻給人心靈的震撼,是中殘缺美。
3.我們能不能用“漂亮”“好看”來形容像《歐米艾爾》《吶喊》這一類作品的美嗎?
教師總結:這些作品是藝術家創作出來的美術形象,不等同于現實重的“漂亮”和“好看”,而是通過特定的美術形象表現了藝術自身的“美”,這正是藝術美。
環節三:對比分析,理解藝術美
1.提出問題:什么是藝術美?我們通過作品的分析一起來解答。
2.多媒體展示席里科的《艾普色姆的賽馬》與馬奔跑過程的連續攝影,引導學生引導學生對比分析攝影與席里科作品,并思考兩者有何不同?畫家是如何表現奔馬狀態的?
學生回答,教師總結:畫家所表現的馬的奔跑動作并不真實,卻以低矮、翻滾的云層和陰暗的光線營造出一種賽馬時的緊張氣氛。
3.教師總結:席里科所描繪的馬并沒有按照馬真實的奔跑狀態來表現,而是表現了四蹄張開、急馳奔騰的狀態,可以說是席里科概括抽象出來的藝術形象。
4.現在同學們思考畫家所表現的美術形象與現實生活中的物象有什么關系?
教師補充總結并講授藝術美:美術形象是藝術家利用美術美術語言,并按照美的規律和法則對現實生活進行抽離、集中、概括、綜合以至改造的結果,反映了藝術家個人和時代的精神與審美理想。因此人們稱這種綜合了主觀與客觀、個人審美與時代精神的藝術形象為“典型形象”或“藝術典型”,又根據它與現實生活的關系而稱之為“第二自然”,即“藝術美”。
環節四:比較鑒賞,鞏固提高
展示董希文的《開國大典》與當時的攝影照片,引導學生對比分析并思考畫家如何體現藝術美的?
學生交流探討,教師總結:天安門城樓畫家進行了大膽的藝術加工,運用響亮的'色彩,渲染熱烈的氣氛。構圖上的變化,使視角轉向毛主席的位置,從而突出了毛主席的地位,也體現了畫家對毛主席的尊重;另一方面柱子的變化更好的突出了天安門的莊嚴。并且菊花與廣場的體現更好的突出當時歡快的氣氛與恢宏的氣勢。從這些可以看出畫家這一系列的處理都是為了更好的突出“開國大典”這一重大的歷史事件,也體現了畫家的愛國主義的情感。
環節五:小結作業,拓展延伸
1.總結升華:同學們要多多的觀察生活,發現其中的美感。
2.課后作業:思考美術作品的形式美是如何體現的。
四、板書設計
《藝術美與形式美》教案2
一、指導思想:
本課教學以《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實驗)》和《高中美術課程標準》為指導,立足于全體學生的全面發展,通過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等形式多樣的教學方式,使學生全體、全面、全過程參與學習活動,在學習過程中有效獲取知識,感受情感價值,提高學生審美素質。
二、教材分析
本課屬于高中“美術鑒賞”模塊鑒賞基礎的中美術語言和鑒賞方法的學習內容,是在理解了藝術作品的具象、意向和抽象三種藝術語言的基礎上,進行的美術鑒賞的專業知識學習,即:美術作品的藝術美和形式美以及美術作品的藝術美和形式美的基本原則及其在作品中的主要表現。同時,為接下來的各時期、各類美術作品的鑒賞打下基礎。
三、學情分析
學情分析:1、高一階段是學生學習心理發展上的一個關鍵時期,有自主、自立、自強、自信心理品質迅速發展及其由盲目階段向自覺階段發展過渡的特點,結合這些特點,主要采取“對比鑒賞”法讓學生在對比中發現問題并能自主學習、自主探究。2、由于在初中時期很少接觸美術鑒賞內容,對國內外美術作品了解甚少,而第6課《藝術美和形式美》是培養學生鑒賞基礎,帶領學生進入專業審美層面的基礎課,向專業鑒賞邁進一步,為以后的學習打下基礎。
心理調節的方法指導: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鼓勵他們查找資料,大膽想像和發表自己的意見并能體會美術作品的美術語言與形式特征。
知識建構的方法指導:從作品的對比入手,結合具體美術作品的藝術美和形式美分析,來逐步引導學生理解教材的主要思想和內容。一方面能讓學生在對比中發現問題,另一方面通過講解來加深學生對美術作品的'藝術美和形式美的認識,適當運用啟發式教學和相互討論的方式來促進學生的思考。
三維教學目標:
基于對教學內容、學情分析的基礎上提出以下教學目標。
1、知道美術作品藝術美和形式美的概念、基本原則和在作品中的主要表現。讓學生脫離簡單分辨“漂亮”與“不漂亮”的自然狀態,進入更高的審美階段。
2、通過自主學習、小組討論、欣賞、探究促進學生對本節課內容感受理解。
3、正確的認識生活與藝術之間的關系,體驗藝術作品所表達的情感及藝術價值,感悟作品中所滲透的情感。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美術作品的語言元素和語言規則。
教學難點:概念與作品之間的聯系。
四、教學方法及手段
本課以“比較鑒賞法”為主,結合交流討論法、觀察法,通過教師啟發引導完成教學目標。
借助多媒體課件、圖片、學生學習材料等手段輔助教學。
五、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 | 教學提示 | 教學活動與指導要點 | 預期學習效果 |
1.欣賞、交流、導入 | 利用圖片對比創設問題,情景導入激發興趣誘發探究 | 教師引導:對比美術作品《無名女郎》和《歐米艾爾》,提出問題:他們誰更漂亮?(出示圖片) 學生活動:相互交流并說出自己的看法。 | 學生在問題中產生好奇,帶著疑問走進課題。 |
2.講解、互動 | 采用比較講授法為主,教師利用對比圖片,讓學生通過對比去發現問題,啟發引導學生從專業層面去理解和掌握藝術美以及形式美的概念和表現形式。、 | 1、請閱讀書中課文第一段并提出:漂亮是美術欣賞的標準嗎?(出示一組圖片) 學生帶著問題自主學習。 教師活動:根據不同組對藝術作品的不同認識結合圖片總結出:美術作品中的藝術美不是等同于現實中的“漂亮”和“好看”,而是通過特定的美術形象表現出來的藝術自身的“美”。 2、利用生活中的向日葵梵高作品《向日葵》對比,引導學生認識什么是藝術美?它有哪些表現? 藝術美:藝術美是藝術家自由自覺創造出來的,藝術家將社會美和自然美納入心靈,用情感去冶煉它,用想象去完善它,將自己的審美理想、審美趣味、審美激情熔鑄進去,化為作品的血肉和靈魂,從而使現實美升華,成為心物一體的美的對象。 教師出示圖片,學生通過教師啟發引導結合圖片區立即藝術美。 3、教師結合吳冠中《春雪》和盧奧德《老國王》引學生認識什么是形式美的語言元素和語言手段以及它們在繪畫中的表現?同時說明,美術的語言元素和語言手段還必須按照一定的規則來運用才能創造出具有美感的形式。教師以三個蘋果為例引導學生理解語言規則中的變化與統一原則,并結合繪畫作品分析并滲透到生活中。 (1)、語言元素(點、線、面、體、色)及其所構成的形態變化; (2)、語言手段(明暗、空間、透視、構圖、肌理)及其所構成的審美意象; (3)、語言規則(變化統一、對比與和諧、對稱與均衡、比例與尺度、節奏與韻律)等及其所構成的審美關系。 教師活動:利用對比圖片,結合講解引導學生去認識 4、比一比,找一找。每組學生發給兩張圖片,結合學習材料去尋找圖片中蘊含的語言規則,并能結合生活實際去理解感悟。 學生分組自學并闡述本組的學習結論 教師記錄學生觀點并結合圖片闡述自己觀點。 | 1、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和教師啟發知道:漂亮不是美術鑒賞的標準,從而提出藝術美。 2、通過對比,讓學生清晰了解藝術美以及產生依據。 3、學生能從專業層面去理解和掌握藝術美以及形式美的概念和表現形式。 4、激發和引導學生認識和理解形式美的語言規律 |
3.教學反饋 | 深入分析作品《夜巡》 | 出示倫勃朗的作品《夜巡》,分組讓學生利用所學形式美的構成因素深入分析作品的形式及其體現出的藝術美,并能運用美術的專業術語闡述自己觀點。 教師出示圖片,學生利用所學形式美規律從專業層面去分析作品。 | 學生能理解分析并能結合所學形式美規律表達自己的見解 |
4、課后拓展 | 結合上海世博會的召開,各展館不同形式的對比出現。 | 出示一組20xx上海世博會展館,讓學生猜一猜:它們是什么? 教師出圖片,學生獲得審美感受。 | 去發現身邊周圍事物的美。 |
5、課堂總結: | 以上海世博會為主線,結合欣賞一組歷屆世博會標志性建筑進行總結。 | 在建筑和雕塑中培養美的眼睛。 |
《藝術美與形式美》教案3
一、教材分析
(一)本節的地位和作用
漂亮是美術鑒賞的標準嗎?這一問題是在美術作品的藝術美和形式美既是具體的又是抽象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是美術作品鑒賞的核心內容。藝術美和形式美也是具象藝術和抽象藝術的延續,是整個美術鑒賞活動的核心規律,是本章的重點和中心內容。它在美術鑒賞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反映了藝術作品中“漂亮”與“不漂亮”之間的關系,是一條適用于鑒賞美術作品的一大支柱。
二、學情分析
(一)在非智力因素方面
學生學習積極主動,對學習美術有較濃厚興趣;有較強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樂于探究美術作品的奧秘;喜歡和同齡人一起學習,有將自己的見解與他人交流的愿望,具有團隊精神。
(二)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
在本節內容之前,學生已經認識了美術鑒賞的意義是什么以及什么是具象藝術,什么是抽象藝術。學生很自然地就存在這樣的疑問“漂亮是美術鑒賞的標準嗎?”并急于得到解
答。這一疑問打破了舊的知識體系,同時又是構成新的知識體系的前提。在此應注重新舊知識的銜接與過渡。
(三)學生可能遇到的困難
學生受已有的經驗和思維影響,在漂亮是美術鑒賞的標準嗎?的理解上可能存在困難,藝術美和形式美是什么?該怎么理解?
(四)解決方案
按照認知規律,循序漸進,讓學生感受美術作品在審美中的本質性、深刻性和有效性。引導學生進行必要的討論,加強學生同伴互助,重視尊重學生主體地位。
三、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通過本課的學習,讓學生了解什么是藝術美以及掌握形式美的語言元素、語言手段、語言規則等相關知識。
2、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一些美術作品的賞析,讓學生學會運用形式美的相關知識和自己的經驗,描述、分析自己身邊的美與藝術的美。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通過本課的學習,讓學生體驗與感受美術作品的藝術美與形式美的同時,激發學生的審美欲望,促進學生審美觀的發展。
四、教學重點
理解美術作品的藝術美和形式美并非現實的直接反應。 使學生脫離只能分辨“漂亮”與“不漂亮”的自然狀態,進入更高層次的審美階段。使學生了解藝術美和形式美在形態上的差異
《藝術美與形式美》教案4
1、知識和技能:
(1)了解美術作品什么是形式美?如何理解和把握形式美?”
(2)了解美術作品的藝術美是由藝術家通過美術的語言元素和語言規則創造出的藝術所特有的美,其中包括內容與形式兩個方面。也就是說,藝術美是由內容與形式的統一來實現的。藝術美是藝術家對現實生活的美的再現和美的表現。藝術美是通過形式美表現出來的。
2、過程和方法:
(1)通過調查、網上搜索等方法,搜集有關美術作品除了藝術美之外還有形式所傳達出的美,即形式美的素材。
(2)對搜集的材料、作品進行整理、分析、提煉和歸納。
(3)嘗試把 “搜集資料→討論探索→評價延伸” 的研究型學習方式引入教學。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1)讓學生走近鑒賞美術、走近生活,達到拓寬美術視野,增長知識,陶冶情操的目的。
(2)通過多種實踐,讓學生感受鑒賞美術的魅力,培養學生對藝術美之外還有形式所傳達出的美,即形式美的欣賞能力。
(3)懂得鑒賞美術的重要性,學生了解美術作品的藝術美和形式美直觀性的一面可以為我們所把握,但要能更敏銳地感受、更深刻地理解,還要不斷的`學習和實踐。
我們學校高一年級的學生大多是本鎮戶口子女,高一級學生的身心發展水平接近成熟狀態,在繁忙的學習之余十分關注流行,對鑒賞美術、對藝術美之外還有形式所傳達出的美,即形式美的欣賞能力只留于表面。審美能力的培養有待進一步提高。高一的學生已具備瀏覽網頁、網上搜索資料的能力,有一定的獨立思維和自主的能力,求知欲比較強,思維比較活躍,善于探索,敢于質疑,敢于創新,能夠在老師的引導進行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基本能按教師的任務驅動來循序漸進地進行知識探求。 假如沒有豐富多彩的現實生活,就不會有所謂的美術作品,也就不會有藝術美。超越現實生活的永恒性,它是藝術家對現實生活及其美進行觀察、體驗、思考的結果。美術作品中的美不僅是時代精神的體現,同時也是美術家對現實生活審美認識的集中表現。讓學生分組選題、收集素材、合作調查等,從而學生可以在欣賞他們的作品時感悟生活的真理,得到美的享受。
本次研究性學習選取了美術作品形式美主要是由以下幾個方面內容構成的:
1、語言元素(點、線、面、色);
2、語言手段(明暗、空間、透視、構圖、肌理);
3、語言規則。(重點討論)
通過在研究性學習的過程中,增強學生鑒別、篩選、處理信息資源的能力,學會合作,體驗探究,感受發現的愉悅與成就感。在提高鑒別和判斷能力的同時,進一步了解藝術美之外還有形式所傳達出的美。同時多樣的自主研究活動,促使學生更好地吸收時代信息和多元美術的藝術觀念。進一步激發了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
隨著現代化的文化浪潮發展,相當多的年輕人認為美術作品是選美,就知道漂亮是美術鑒賞的標準,學校作為文化傳承的重要一環,美術教育能夠為鑒賞藝術培養新的土壤和新的支持者,美術作品的藝術美和形式美并不完全是現實的直接反映,也不等同于人們一般所說的“漂亮”或“好看”,而是由藝術家借助美術的特定語言、手段和法則創造出美術自身的美,而這種美又是多樣的,即不同類型的美術作品由于藝術家所采用的語言、材料、手段等不同而產生的藝術美和形式美就大異其趣。讓學生知道其實藝術就在身邊,讓學生走進藝術這個神秘而美麗的樂園,去欣賞藝術,用心感受美術創造的幸福,領悟藝術美的真諦。
但是,也存在很多不足之處。除教師本身知識水平的限制外,還有學生能力的參差不齊:美術作品的藝術美和形式美既是具體的又是抽象的,還有大量抽象的概念;特別對概念的理解,在概念與作品之間建立聯系,即注重通過作品來理解概念,讓學生對美術作品的藝術美和形式美的認識有形象的依據;美術作品的藝術美和形式美之間既有重合的地方也彼此獨立。這也為本次學習增加不少的難度,由于是學生自主行動和學生能力的差異,使這次研究性學習受到較大影響。
【《藝術美與形式美》教案】相關文章:
《藝術美與形式美》說課稿12-22
藝術美和形式美說課稿05-31
小班藝術美麗的花布教案12-17
大班藝術美麗的海底世界教案12-15
《蘑菇傘》小班藝術美術教案06-22
幼兒園藝術美術教案11-07
幼兒園藝術美術教案12-27
中班藝術美工活動教案40篇06-09
【熱門】幼兒園藝術美術教案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