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yōu)秀)教育心理學的讀后感
品味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領悟呢?何不寫一篇讀后感記錄下呢?那么如何寫讀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教育心理學的讀后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假期里,我認真閱讀了《教育心理學》這本書。通過學習,我對這門學科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深厚的感情。首先,我了解一些理論知識,包括行為主義學習理論、認知學習理論等。它還把學習本身作為一種學習內容,對學習進行分類:表示學習、概念學習、命題學習、發(fā)現學習。不同的學習方式應用于不同的知識,采取不同的方式。接著又對學習的流程進行分析,以及學習的動機等。該書廣泛吸收了近年來國內外教育心理學的研究成果,關注教育教學過程中的心理問題。
全書以教與學互動作用為主線,以學習心理為核心,對學習動機、知識和技能的掌握、學習策略與教學策略、學習遷移、智力與創(chuàng)造力、品德心理、群體心理、個性差異與因材施教、心理衛(wèi)生與教師心理等方面作了較為系統(tǒng)、深入淺出的分析。
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們必須有能力判斷自己是否被學生所愛,因為首先,教師是文化的傳播者!皫熣撸詡鞯、授業(yè)、解惑也”,這是從知識傳遞的角度來反映教師的重要性。其次,教師是榜樣。"學高為師,身正為范",學生受教育的過程是人格完善的過程,教師的人格力量是無形的、不可估量的,教師要真正成為學生的引路人。第三,教師是管理者。教師應具有較強的組織、領導、管理和協調能力,使教學更有效率,促進學生的發(fā)展。第四,教師要充滿“愛”。作為一名教師,對學生的愛應該是無私和平等的,就像父母對待孩子一樣。教師也要善于發(fā)現每個學生的閃光點和發(fā)展需求。最后,教師是學生的心理導師。
因此,教師必須要懂教育學、心理學,應了解不同學生的學習心理特點,選擇科學合理的、適合本班學生的學習策略,并在上課過程中多加思考,適時改進教學方法和策略,以藝術的眼光去對待教學,爭取精益求精。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一定要認真地貫穿新的教學理念,以學生發(fā)展為本,以新的教學姿態(tài)迎接新的挑戰(zhàn),使學生的身心都能得到健康的發(fā)展。高爾基曾經說過:“只有滿懷自信的人,才能在任何地方都懷有自信沉浸在生活中,并實現自己的意志!
此外,我了解學習的動機。這是我們在成長和未來組織學習中會遇到的一個重要問題。如何保持學習的興趣,或者在教學的過程中,如何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而且能夠將這些興趣保存下去,讓學生主動的去學習。前者是學習和成長的必要條件,后者是成為一名好教師所需要的能力。影響學習動機的因素是學生的內在動機;還有外部因素,比如學校的獎勵、老師的表揚、家長的表揚等等。內部動機和外部動機本身又是由一些因素所影響的,這些影響就是我們如何處理自己學習和教學中出現問題所要考慮的。
在當前的教學中如何對待學生的獎勵?我認為獎勵可以帶來學習動力,但它是外在的,不能持久。在學習中,要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他們主動帶著興趣學習。通過這次學習,我對今后的工作更有信心。
【教育心理學的讀后感】相關文章:
教育的心理學06-28
教育心理學探究07-05
教育心理學心得06-19
教育心理學的論文06-23
教育心理學知識06-28
教育的心理學教學06-28
教育心理學論文06-28
心理學與教育論文06-27
心理學對教育的影響04-15
教育心理學的心得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