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熱清明節升旗儀式講話稿
隨著社會一步步向前發展,需要使用講話稿的場合越來越多,講話稿也稱“發言稿”,是指在講話前擬定的書面稿子。怎么寫講話稿才能避免踩雷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熱清明節升旗儀式講話稿,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熱清明節升旗儀式講話稿1
師生們:
早上好!
春風嚴冬漸逝,歲月在掙扎中消逝,不知不覺,又是一個晴朗的日子。江南清明節雨落,路上,行人都陷入深深的悲痛之中。也就是說,每當這個特殊的時刻到來,人們會越來越想念死去的親人,難免會感到難過。
今天,在這莊嚴的升旗儀式上,我們凝望著染滿烈士鮮血的國旗,不知不覺間,思緒又回到了那些艱苦多事的日子:舊中國飽受戰爭創傷和帝國主義欺凌,人民飽受苦難和屈辱。在老上海的公園入口處,有一個醒目的標志,上面寫著禁止中國人和狗進入。外國船只在黃浦江上肆意游蕩,撞倒中國民船,淹死中國人。當時外國人在中國土地上為所欲為,中國人已經失去了作為人的最起碼的尊嚴。
當今世界是高科技競爭領域,中國加入WTO后,競爭會越來越高。作為中國人,應該積極勤奮地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掌握科學技術。這不僅是中國現代化的需要,也是我們個人生存和發展的`需要。但是,知識不能空想,不能伸手,只有今天好好學習,日積月累。
要知道學習是困難的,我們在乎的是一點一滴。老師們,同學們,抓住每一分鐘,努力學習。讓我們以優異的成績安慰睡在宋慶下的烈士們。
熱清明節升旗儀式講話稿2
同學們:
早上好!
有一首詩想必大家都很熟悉,那就是杜牧寫的——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這首詩提到了我國一個很重要的傳統節日——(清明節)。你們知道今年的清明節是幾月幾日嗎?(對,4月4日)清明,既是我國的二十四節氣之一,又是我國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按照舊的習俗,掃墓時,人們要攜帶酒食果國旗下講話品、紙錢等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先人墓前,再將紙錢焚化,為墳墓培上新土,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然后叩頭行禮祭拜。我們剛才背誦的《清明》這首詩所描寫的.就是古人對祭奠先人的傳統節日——清明節的寫照。
清明節至今已有兩千五百多年的歷史了。每年的清明,人們都會從五湖四海紛紛趕到自己先人的陵墓前,獻上一束鮮花,灑下一壺熱酒,表達對先人的感激之情。
今天在這莊嚴的升旗儀式上,我們凝視著烈士鮮血所染的國旗,不覺思緒又回到那艱苦崢嶸的歲月:祖國危難之時,無數愛國志士挺身而出,為了祖國的獨立統一和人民的解放,甘灑一腔熱血。在危難時刻體現國家和民族的巨大凝聚力。面對他們,我們怎么能不肅然起敬呢?烈士們是離開了我們,但誰又能說他們不是永遠活在人們的心中呢?正因為有了無數的這些離我們遠去的英雄,有了他們的崇高,有了他們的無私,才有了今天的和平環境,才有了祖國的繁榮昌盛。
“清明時節雨紛紛”,春雨將會送去我們的無限哀思,戰爭的年代造就了烈士們的堅強與勇敢,和平環境同樣會把我們培養成材。同學們,幸福的生活來之不易,讓我們好好珍惜,美好的未來等著我們去創造,讓我們好好努力吧!謝謝。
熱清明節升旗儀式講話稿3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
清明節,是在仲春與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106天。按陽歷來說,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6日之間,按農歷來說,它是在每年的三月上半月,又稱掃墳節、鬼節、冥節、踏青節。“清明”,原是我國二十四節氣之一的節氣名,后來由于加入了寒食禁火及掃墓的習俗后才形成清明節的。在我國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清明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在這一節日里有三大活動,一是戶外踏青活動,二是文化游戲活動,三是祭掃先人陵墓以繼承先祖精神、發揚宗法傳統。后來,在民間前兩項活動逐漸淡化,而第三項活動卻世代相傳,經久不衰。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也就是現在的民族掃墓節。清明節有許多豐富有趣的習俗,像蕩秋千、踏青、植樹、放風箏、掃墓、插柳等。因此,這個節日既有祭掃新墳生別死離的悲酸,又有踏青游玩的歡笑,是一個富有特色的節日,是中華民族一種固定的風俗。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每逢清明節,各級各類學校都要組織青少年祭掃革命烈士陵園,以示青少年繼承先烈遺志的愿望和決心,這一活動既顯示了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又賦予了時代精神,最能對青少年進行傳承民族精神的教育。那么,何為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民族凝聚力、戰斗力、發展力、騰飛力的集中體現,是一個民族在長期歷史發展中形成的在心理、觀念、習俗、信仰、規范等方面的群體意識、風貌和特征。
有這樣一個例子,在俄羅斯的哈巴羅夫斯克市,在該市無名烈士墓旁,幼兒園老師領著一群孩子,老師給孩子們講故事,老是哭,孩子哭,大人小孩哭成一團。這就是一種民族精神,偉大的民族精神,想一想,一個民族從幼兒園的孩子開始就知道在烈士墓前流淚,其未來之精神素養是何等強大,這樣的民族怎么可能墮落,怎么可能被黑暗吞沒,怎么可能被其他民族征服。
站在時代的今天,我們回望:一個民族要獨立,要生存,要發展,不僅需要強大的民族經濟,需要堅實的物質基礎,還需要強烈的民族自信心與自尊心,需要一種更為博大深沉的民族精神。這是支撐一個民族存在與發展得強大精神動力與精神支柱。千百年來,中華民族之所以能夠歷經磨難而不衰,飽嘗艱辛而不屈,千錘百煉而愈加堅強,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在歷史的長河中形成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偉大民族精神。
中華民族精神時代相傳,生生不息,它是與時俱進的。“傳統,并非已經死去的歷史陳跡,而是至今還活著的文化生命。它淵源于過去,匯注于現在,又奔流向未來。我們理解的民族精神應該是滲透著時代精神的民族精神,應該是以誠信為底蘊,以勤勞、勇敢為兩翼,以自強不息為主干,熱愛祖國,崇尚美德,愛好和平,追求富裕,與時俱進的現代中華民族精神。
作為學生,我們身上的民族精神應該表現為:”有理想,刻苦學習,胸懷大志;有抱負,熱愛祖國,建設祖國;有雄心,視野開闊,以天下為己任;能吃苦,堅韌不拔,百折不撓;如果我們具有了這樣的民族精神,同學們一定可成大器的。
那么,我們如何養育民族精神?養育民族精神,靠每一個中國人身體力行。我認為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必須要有一些不能褻瀆的神圣之物,必須要有一些只能供奉的精神圖騰。如果連國旗、國歌、國徽這些物化的民族精神象征都不能令我們產生敬畏,產生為維護其純潔而英勇奮斗的沖動,這樣的民族還怎樣去談別人的威脅,怎么去談自身的安全?同學們,當我們在升國旗時,你是否從內心里感覺到它的神圣,你是否在用自己的肢體語言注視著它冉冉升起,我常常被天安門前不論風雨都如涌如潮觀看升旗儀式的人群深深感動,被向冉冉升起的五星紅旗立正敬禮的花兒一樣的`少先隊員深深感動,被步履蹣跚、卻向迎風飄揚的國旗脫帽鞠躬的白發蒼蒼的老者深深感動。如果我們能,那么我們中華民族的精神脊梁就會在這種潤物細無聲的潛移默化養育中,鏗鏘形成。
同學們,革命先烈用血的歷史鋪就了我們今天的輝煌,用生命鑄造了我們的靈魂,我們正處在風華正茂的年代,在我們的身上寄托著國家和民族的希望,讓我們用我們的實際行動,刻苦勤奮,努力學習,來向他們表達我們的真誠,愿他們的英名萬古流芳。謝謝大家!
【熱清明節升旗儀式講話稿】相關文章:
【熱】升旗儀式作文07-18
清明節升旗儀式(通用7篇)03-26
清明節升旗儀式串聯詞演講06-25
清明節寄語【熱】06-24
【熱】清明節諺語06-24
清明節諺語【熱】06-24
【熱】清明節的詩句08-15
清明節的作文【熱】08-04
【熱】清明節的作文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