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8年級上冊歷史知識點
上學的時候,大家都背過不少知識點,肯定對知識點非常熟悉吧!知識點就是掌握某個問題/知識的學習要點。掌握知識點有助于大家更好的學習。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8年級上冊歷史知識點,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1、時間:1900-1901年
2、義和團爆發的原因:外國列強與中華民族之間民族矛盾的不斷激化,激起中國人民的反抗
3、性質:反帝斗爭
4、八國聯軍侵華原因:
、俑荆哼M一步控制中國政府(徹底瓜分中國)
、谥苯樱烘倝褐袊嗣竦姆纯苟窢幘S護其在華利益。
5、結果:1901年清與英俄德美日法意奧、比利時、荷蘭、西班牙11國簽訂《辛丑條約》。
5洋務運動
1、向西方學習新思潮的背景:中國在鴉片戰爭中失敗,使得大批愛國知識分子大受刺激。他們熱心研究中國實際問題,積極思索救國御敵的方法。
2、代表人:魏源(地主階級抵抗派,中國睜眼看世界的先驅之一,代表作:《海國圖志》
3、核心主張:師夷長技以制夷、以夷制夷
4、目的:“制夷”,即抵抗外來侵略,維護清朝統治。
5、影響:突破了長久以來禁錮人們思想的華夷觀念
6、洋務運動的背景:第二次鴉片戰爭后,清政府內外交困
7、目的:維護清朝統治
8、時間:19世紀60-90年代
9、代表人物:中央是奕訢,地方有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
10、階級派別:洋務派
11、主張:師夷長技以自強
12、口號:前期口號:自強后期口號:求富
13、內容:
、僖宰詮姟睘榭谔,采用西方先進生產技術,創辦了安慶內軍械所(曾國藩)、江南制造總局(曾國藩和李鴻章)、福州船政局等一批近代軍事工業。
②洋務運動后期,又以“求富”為口號,開辦一些民用工業。主要有李鴻章在上海創辦的輪船招商局、張之洞創辦的漢陽鐵廠、湖北織布局等。
③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籌建了南海、北洋、福建三支海軍。
、芘d辦新式學堂。1862年成立的京師同文館是洋務派創辦的第一所新式學堂。
14、失敗標志:北洋艦隊全軍覆滅。
6戊戌變法
1、背景:
、偌孜鐟饠。袊拿褡逦C空前嚴重。
、诿褡遒Y本主義初步發展,民族資產階級登上歷史舞臺
2、目的:救亡圖存,發展資本主義
3、時間:1895---1898年
4、階級派別:資產階級維新派
5、經過:
①序幕:公車上書(梁啟超、康有為)
、诎l展:嚴復譯著《天演論》(為維新派的變法運動提供了理論武器,他是近代中國的啟蒙思想家之一。)
、鄹叱保喊偃站S新
6、百日維新
、俦尘埃毫袕姽戏值目癯薄
、跁r間:1898年。
、蹣酥荆憾▏窃t
7、內容:改革政府機構,裁掉庸官,任用維新人士;鼓勵私人興辦工礦企業;訓練新式軍隊;開辦新式學堂培養人才,翻譯西方書籍,傳播新思想;創辦報刊,開放言論等。
戊戌變法記憶口訣
《馬關條約》傳北京,“康梁”帶頭聯舉人,“公車上書”轟全國,變法維新開序幕。
初中歷史題型解答技巧
答題的文字表達方式
文字表達一要字跡端正、排列整齊、疏密得當,二要文句通順、平實、語言準確、三要在形式上“三化”,即段落化,一問一段,簡明直觀、要點化,一個得分點一句話,序號化,不同的段和不同的句上標出不同的序號,做到條理分明,一目了然。
如何分析變法或改革成敗的原因
注意四點:一是看當時歷史發展的潮流和趨勢,改革或變法是否符合歷史潮流和趨勢。二看改革的政策與措施是否正確,是否得以有效貫徹。三看新舊勢力的力量對比。四看改革者的素質如何。
外顯比較式問答題的解題思路
外顯比較式問答題的特點是比較的范圍具有確定性。解答時要認真審清比較對象比較項、限制條件,分析問答題要求與課本知識的關系,然后按設定的項目之間的邏輯關系。
內隱比較式問答題的解題方法
解答此類內隱式比較問答題,關鍵是根據題意,比較對象做具體分析,自己設法確定比較項。如果是歷史事件、歷史現象的比較,比較項一般從背景、原因、過程、特點、結果、影響和性質等方面確定,如果是歷史人物,比較項一般從所處時代、所處階級、主要功績、局限性、歷史地位、影響評價等方面確定。
合理利用答題時間
中考政史同場不同卷,造成答題時間利用的混亂。如果太快,極有可能因沒有認真審題而失分,如果過慢,就會引起在規定的時間內完不成兩份試卷。因此,考試時一定要合理地利用好有限的答題時間,以免顧此失彼。
先易后難
答題時,容易的題目盡量少翻書,不能確信的,可以做個小記號,難題一定要經過思考之后再翻書,實在找不到答案的,要學會放棄,趕緊去做后面的題目,待答題完畢后再回來做它。這樣可以確保兩份試卷都能完成,不漏題。
答題規范
由于閱卷時是按點給分?每點一分。這樣就要求學生在答題時盡量做到“三化”,即段落化、序號化、條理化!岸温浠本褪且粋問題回答完畢后要另起一行,不能把所有問題的答案擠在一塊,“序號化”就是回答每一個問題時要在答案前用大小寫數字符號標出這一問題在該道試題中所處的順序,“條理化”就是按整道試題所設問的先后順序進行答題。
試題全部答完后一定要檢查
所有考生在時間允許時都要檢查。檢查選擇題主要是做個確認,特別不自信的答案必須要翻書證實,做到心中有數,非選擇題部分則按上述答題原則中的“三化”,逐條對照答案,查看有沒有漏答項,如果有,及時解決。
另外,認識、把握各種題型的功能、特點、掌握各種題型的解題技巧,對于提高歷史中考成績是很有必要并大有幫助的。
初中歷史五大選擇題技巧
表述型選擇題
即在題干中提出某個歷史概念或者某個歷史事件等,在選項中表述對其的闡釋,也有可能反過來提問。這一類題目中常出現這些標志性的詞語:實質、含義、目的、標志、表現、反映、性質等。解這一類題的關鍵在于理解和把握相關的歷史概念的內涵。
逆向型選擇題
這一類題目通常是問否定型的問題,如:“不正確的是”、“不屬于的是”、“無關的”等等,這種題不少同學會因為把問題看錯而選錯。做這種類型的題目時,首先審題要清楚,如果對該歷史知識點非常熟悉,可直接得出答案,也可采取排除法一一排除,碰到糾結兩個選項的情況時,可假設選項的說法是對的,分析其與題干中表達意思的契合性和合理性。
排序型選擇題
即把一系列事件打亂順序要求按照一定的順序排序的題目,這一類題目也很常見。這類題目可逐個判斷每個序號,以時間先后或者人物、事件出現的先后順序來進行排序。還可以確定首尾來排除和確定答案。
對比型選擇題
將兩個或者若干個事件進行對比,題目中常見的提問詞有:“相同點是”、“新變化”、“繼承了”等等。做這類題,根據題干的提問和選項,結合書本上所學的知識分析和判斷它們之間的相同點或不同點,一一對照,確定答案。
材料型選擇題
引入歷史文獻、歷史人物的言論、圖表數據或圖片材料,然后要求根據材料判斷或解讀材料。這一類題難度算是比較高的,特別是引用的是文字材料,比較難以讀懂作者要表達的意思。做這一類題最關鍵的還是讀懂引入的材料所表達的意思,可以多讀幾遍材料。
做歷史選擇題,有很重要的兩點,一是要對書本上的相關歷史知識點要熟悉;二是要有一定的分析和理解能力,這兩點能很好地結合,選擇題的正確率不會太低。
初中歷史怎么學才能考高分
1、給每一段歷史畫一個時間軸
按照“中國古代史”“中國近代史”“中國現代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現代史”劃分,共五段。
(世界古代史只占了很小一部分知識點,稍微背背就足夠了)
一些重要的時段可以單拉出一個時間軸,比如一戰二戰。
時間軸不一定很全很全,課本上要求記憶的事件有體現就可以。背時間這個盡力而為吧,至少事件的先后順序別弄反。
畫好時間軸之后,用不同顏色的筆在時間軸的每個事件旁邊寫一下關于這個事件的內容即地位/意義,最好一句話概括,太長的話也空間也不夠。這樣你對整個事件就有了大體的一個了解,不至于考到這個考點就兩眼一黑的狀態。時間軸這種方法在高中也相當有用
2、背筆記
這個就看你平時下的工夫了。如果平常筆記干干凈凈或者敷衍了事,光初三你是沒有精力去再整理一遍的。這時候最好是用第三種顏色的筆,在你第一步做的時間軸上寫上歷史事件需要記誦的內容關鍵詞(比如,薩拉熱窩事件:時間、人物、地位、影響)對著課本和時間軸好好地背吧。
如果筆記整理的較好、知識點較全面(至少重點沒有遺漏),就可以對著筆記背了。背誦沒什么投機取巧的,頂多總結一下規律(比如,世界近代的幾次資產階級革命的根本原因都是封建王朝勢力阻礙資本主義發展)。
3、讀課本
很多中考生的最大誤解在于看課本沒有什么用。背知識點就夠了。非也。
知識點整理得再全,也比不上課本的全面;出題人的題目再天花亂墜,他出題的根本工具還是課本。所以,翻開課本,老老實實地把課本的邊邊角角都看過吧。
多看課本總歸是有好處的,更何況是歷史書,你把它當故事書看就好了。多看多看多看。看到你看見第一句就知道整段講了啥。如果歷史是拉分項,更要有時間就讀課本。課本上重要的段落要背誦。
當你感到課本已經爛熟于心時,不妨買一本中考總復習的資料,有知識點填空的那種。熟讀后再填空,找出自己薄弱的地方,再過一遍。
4、刷題
不多說,哪里錯的多刷哪里。當然,刷題永遠是建立在作業做完的基礎上。講求適量,切忌短時間內刷大量的題。細水長流最好。
初中歷史記憶方法
1、圖文結合的方法
對于歷史這門學科來說,特別是初中歷史,基本停留在對歷史根須念和定義的認識節段,在這個節節段,有大量的歷史圖片供同學們欣賞和參考,要具體結合地圖,人物圖片,時代背景圖片。這樣才能對做出一個全景展現,極有利于歷史的學習方法,并且在學習這些地圖或圖片的時候,也就基本了解了這個時期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的發展。
2、課后注意對知識點的串聯整理
課文中的歷史知識并不是孤立存在的,歷史事件的起因、過程、發展和結果等都是遵循一定歷程或規律的,一定要對知識點進行串聯,這樣知識點就會記得更加牢固,也不易遺漏知識點。
3、規律記憶
歷史知識雖然浩如煙海,但是如果我們依據歷史自身的規律進行記憶,常常能起到觸類旁通、一石三鳥的作用,還可能幫助你迸發出創造性思維的火花。如分析中國古代歷次農民起義的原因時,雖然引起起義的直接原因各不相同,但其根源無外乎:(1)封建暴政;(2)土地兼并;(3)自然災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