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作文6篇(通用)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吧,作文可分為小學作文、中學作文、大學作文(論文)。那要怎么寫好作文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端午節作文6篇,歡迎大家分享。
端午節作文 篇1
農歷五月初五是端午節,傳說這一天是為了紀念偉大詩人屈原的。
端午節到了,我們要吃粽子,粽子有各種各樣的餡,有肉的,有紅棗的,有紅豆的,還有香腸的`……粽子的形狀也是奇形怪狀的,有三角形的,有圓形的,還有四邊形狀的……不論什么餡的,還是什么形狀的,聞起來都是香噴噴的,吃起來都讓人還想吃。
吃完粽子,我們還可以去看賽龍舟,龍舟非常威武,龍舟上坐滿了劃船的小伙子,龍舟比賽開始了,隨著大家得到吶喊和吆喝聲,龍舟飛快地前行,龍舟帶起一陣陣水花,真像一條條巨龍在水上飛行,真是好看極了。
端午節的習俗還有很多,插艾草啦,吃鴨蛋啦,這些都是我們中國的傳統習俗,我都非常喜歡。
端午節作文 篇2
端午日,我漫步于小城的街頭,一般濃郁的節日氣息與初夏的熏風同行,吹遍了大街小巷,處處洋溢著節日的氣氛。和閩浙一帶家家懸掛鐘馗像與鎮宅驅邪不同,江淮人家的門上多懸掛著艾葉菖蒲,據說也有避邪消災之效。但這些并非我最在意的,因為激動人心的'賽龍舟就像一塊磁石一樣吸引著我。
龍舟競賽是家鄉端午日的傳統節目,自從端午節成了法定假日后,龍舟競賽的規模越來越大。你看,老龍河平緩的水面上,停放著一艘艘紅漆的龍舟,輕輕的水,紅紅的龍舟,在陽光的沐浴下,儼然映日別樣紅的荷花。參加賽龍舟比賽的都是各鄉鎮的農民,以中年人居多,也有一些二十多歲的小伙子,甚至還有婦女。每條龍舟十一個人:十個槳手,一個鼓手。每個人的臉上都帶著笑容,看不出絲毫的緊張和凝重。
鑼聲敲過,比賽開始了。鼓聲響起來,“咚咚、咚咚……“鼓聲震天響亮卻不乏節奏,疾速而又充滿力量。紅槳就像一條條紅色的大鯉魚,伴著鼓聲整齊歡快地躍過。接近了!超過了!一只紅船漸行漸疾,如離鉉的箭一般,觀眾們的心驀地緊張起來,歡呼聲、鑼鼓聲混在一起。另一只船當然不甘示弱,迅速追了上來。兩船旗鼓相當,猶如二龍水中爭霸。鼓聲雷鳴,兩岸的人情緒更加高漲,吶喊聲也更大了。終點快到了,只見船似疾馳的戰馬齊頭并進。把鼓敲得更響些,把槳劃得更快些。冠軍產生了,喝彩聲、鼓掌聲、歡呼聲響成一片,在水面上激蕩!
隨后,人們端來清香四溢的糯米粽子,把它們投入河里,以祭祀我國歷史上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屈原投江之日距今已有兩千多年了,但人們一直懷念他。那些愛人民、愛國家的人,永不該被忘卻。
端午節伴隨著汨羅江的那朵浪花,在時間的長河里一起流淌、永遠清亮。
端午節作文 篇3
“節分難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這首詩是為紀念屈原而寫下的。端午傳統佳節也是因為屈原而流傳于世的。包粽子、賽龍舟等端午傳統佳節特有的習俗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相傳,賽龍舟是因為當時撈救投汨羅江而死的屈原所傳承下來的。
而到了二十一世紀的今天,賽龍舟不再只是單純為紀念屈原而舉行的了。它演變成了一項最富激情、充分體現了中華民族努力奮爭,拼搏向上的精神的運動。賽龍舟這項具有紀念意義的運動,不僅突破了時間、地域的界限,還成為了國際性的賽事,得到了新的`發展。
包粽子也是為了紀念屈原,同樣具有不可替代的紀念意義。粽子本身是用江米或糯米做成的,再用蘆葦葉在外圍包上一圈,就算完成了。當然,粽子也有各種各樣的,不同的地區,就會包出不同的粽子。雖然形狀各異,但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都非常的香甜可口,雖然風味大不相同,但都寄托著老百姓對屈原這位偉人的思念。
一年一度的端午佳節又到了。可是,心中卻有一種淡淡的失落感。隨著社會的發展,端午傳統佳節的節日氣氛也在逐漸減弱。端午傳統佳節和眾多的中國傳統佳節一樣,都有著深厚的文化內涵,是我們中華民族珍貴的文化遺產。
關于端午傳統佳節的由來之說不只是為了紀念屈原這一個,但卻是最有說服力的一個。關于端午傳統佳節由來的傳說,雖是眾說紛紜,卻也為它增添了不少神秘與魅力。從中我們不難看出中國人民的想象力,也折射了中華民族不屈不撓的精神。端午傳統佳節在我國已延續了二千多年的歷史,二千多年的歷史長河的積淀,從而賦予了它深厚的人文內涵。
其次,端午傳統佳節還浸透了民族美好的情感,端午傳統佳節的每一種延續下來的紀念活動,無不是寄托了古代人民美好的情感與心愿。如果說端午傳統佳節是因為傳說而顯得更加動人,那浸透在端午傳統佳節中美好的民族情感則讓它散發出永恒的魅力。傳說可以動人,而情更加感人!
節日豐富的人文內涵,在于挖掘和弘揚,有時我們的傳統節日之所以被某些人所冷漠,是因社會對傳統文化的重視不夠。我們的社會,應該增強對民族文化的自覺保護意識,傳統文化絕不是“封建”、“落后”的代名詞,而應該成為新時代我們引以為豪、為傲的民族瑰寶。
端午節作文 篇4
端午,這個日子總是帶著一絲絲纏綿的回憶,那些美好并又留戀著的回憶。
每每想到端午,自是少不了關于粽子的回憶,而那些回憶總是與奶奶有關,又讓我不禁想起那些和奶奶一起包粽子的日子。
恍惚間又看見奶奶拿著干凈的粽葉,把它弄成一個錐形,然后放上糯米,在糯米放到一半的時候再加上我最愛的棗子,然后把錐形填滿,用細細的線把它裹緊,讓那些糯米不漏出來,最后就等著第二天端午節的時候下鍋了。
我問奶奶為什么不在這一天煮粽子,奶奶仿佛知道我心中的秘密,只是笑笑,沒有回答。我卻因為奶奶不肯煮粽子,又特想吃粽子,心里直癢癢的。能看卻不能吃,真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
終于,奶奶似乎是受不了我那種表情,慈祥地對我笑了笑,語重心長地說:“端午的粽子,自然在端午吃才有意義,今天如果吃掉了就沒有意思,那就只是吃粽子而不是吃端午的粽子了。”
哦。我似懂非懂,反正我只知道只有端午的那天才會有各種各樣的粽子吃,平常是沒有的,就是有也只有很單調的一種而已。那時候,我并不知道為什么會有端午,為什么端午要吃粽子,為什么平常沒有,我只知道端午的時候有粽子。
如今奶奶已經不在了,做粽子的人也換成了我的小姑媽。姑媽包的`粽子沒有奶奶包的粽子好看,里面也沒有我最愛的餡。唉,除了奶奶還有誰記得清楚我的最愛呢?畢竟我小時候是和奶奶呆在一起的。
現在我幾乎記不清有端午這個節日了,偶爾記得也是從別人口中得知的,反正到了端午也不過是吃吃粽子罷了。端午的內容我也不知道有些什么,只是吃粽子和劃龍舟記得還比較清楚。記得劃龍舟是因為爸爸帶我去看過,而粽子只是那些回憶罷了。
又快到端午了。今年的端午,如果可以,我希望可以自己去包個粽子,像當初奶奶教我那樣,即使我并不怎么會。
學過《端午的鴨蛋》那篇課文,我才想起有吃鴨蛋的習慣。以前,只有奶奶才會在端午的時候在桌上擺上鴨蛋,那紅心鴨蛋特別好吃,但我已經有好幾年沒有見過了。
端午,我只剩下這些絲絲縷縷剪不斷、舍不去的回憶了,希望今年的端午會好一些。
端午節作文 篇5
家鄉的端午節有著二千多年的歷史,是紀念愛國詩人屈原而產生的。今天農歷初五,這一天有著濃濃的節日氣氛。它能和家鄉的春節、清明、中秋節一樣熱熱鬧鬧,處處洋溢著人們歡歌笑語,歡度節日的快樂。
家鄉的端午節更加隆重,端午節前幾天家家戶戶就準備迎接它的來臨,后幾天準備劃龍舟慶賀。這天人們買好箬葉、棕、糯米和肉等物品包粽子。今年的端午節更加具有節日氣氛,你看現在離節日還有四五天,挨家挨戶都在緊鑼密鼓地包粽子。原來單調的.粽早有了改進,現在有豆沙餡的、板栗餡的、蜜棗餡的……真是五花八門,口感好極了。滿街都能聞到粽子飄香,真是猴得人直流口水,提前帶來節日的氣氛。
端午節這天,每家每戶早餐桌上都擺放著各式各樣的早點,讓你看得眼花繚亂。不過最不能缺少的是包子、麻圓、粽子、茶蛋和大蒜,這是家鄉傳統的佳肴。大家歡度在一起,團團圓圓,吃得熱熱鬧鬧,津津有味,但對我來說到沒有什么新鮮感,因為這些東西我早就吃厭了。聽外公說,他們小時候多么盼望節日這一天的到來,因為只有過節才有這樣的幸福生活,平時那有這樣好的生活呢?
現在,我們是“生在福中,不知福”。今天,被外公啟發了一通,真是“大快人心”呀!
我們的生活是多么幸福呀!這真要感謝黨的改革開放計劃好,人民生活水平蒸蒸日上,我們不要生在福中不知福,要珍惜今日的幸福生活。
端午節作文 篇6
五月初五是端午節。歷史上有一位偉大的民族詩人,叫屈原。他空有滿腔抱負,無處發揮,最后跳江而死。后人為紀念他,在五月初五那一天把粽子投入江中,由此人們習慣在那一天包粽子吃粽子。
端午節那天,大街小巷都飄著濃濃的粽子香,走過那兒的人都會口水直流。
我們家也不例外,我先把粽葉拿在手上圍成一個圓,把糯米和肉放進去,再把粽子包起來,用線把它系好,這樣一個粽子就包好了,我把我包起來的`粽子和媽媽的包起來的粽子放在一起,一看,還不如媽媽的好,我想媽媽能包那么好,我就不能包得更好嗎?
粽子包好了,媽媽把粽子放進鍋里煮,過了幾分種,我聞到了粽子的香味,媽媽說:“已經熟了。”終于可以吃了,媽媽把粽子放在盤子里。我拿了一個粽子,把外殼剝了,開始津津有味地吃起來。
過端午節真好,不僅讓我學會了包粽子,又能吃到美味的粽子。
【端午節作文】相關文章:
端午節作文:家鄉的端午節06-26
端午節作文:美味的端午節06-26
端午節作文 :歡樂的端午節06-26
端午節作文:童年的端午節06-26
端午節作文:兒時的端午節06-27
端午節作文:民間的端午節06-26
關于端午節的作文:快樂的端午節06-26
端午節作文:幸福的過端午節06-26
關于端午節作文:家鄉的端午節06-27
描寫端午節作文:童年的端午節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