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學音樂教育》讀后感
當閱讀完一本名著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后感吧。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中小學音樂教育》讀后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中小學音樂教育》是一本綜合性的音樂期刊,它包括音樂理論、音樂作品、音樂教育、學術交換等等豐富的內容,同時信息量大,交換面廣。其中的文章不但開闊了我的專業知識層面,也對我的教學思想產生了較深的影響,使我對新課改背景下的音樂教育工作有了新的認識,結合自己的教學情況也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生動活潑地、主動地得到發展,是素質教育的靈魂。興趣是學習的情感因素,參與是學習的行動因素。在音樂課堂教學中,掌控好興趣和參與這一對孿生的姐妹,其實質就是要確立好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的”主體”地位。下面談談我的幾點感受:
第一,營建音樂氛圍,激起學生想象?
音樂是抽象的,每一個人聽同一首作品都會產生不同的感受,教師講述得太多或對意境描繪得太具體,既限制了學生的主動思惟,又阻礙了對學生想象能力的培養,所以老師大可沒必要多費口舌,而要把更多的想象空間留給學生,讓其發揮主觀積極性和參與教學的主動性,這樣學生才會取得審美的愉悅體驗。但是老師如果不加引導,一味讓學生體會,學生也很有可能會找不到方向,就需要老師的牽引,使學生聯系生活展開豐富的想象,從而正確領會音樂內容,如在欣賞樂曲《夢幻曲》時,讓學生隨著音樂展開聯想,教師輕聲啟發:”夜,靜悄悄的,天上的星星眨著眼睛,一位美麗的仙女出現在我的眼前,她拉著我的手和我一起飛向遙遠的夜空”同學們在樂曲中展開想象的翅膀,個個身臨其境,優美的旋律把孩子們帶到柔柔漂渺的夢境中去了。
第二,利用現代化多媒體技術,激起學習的興趣?
在音樂教學中恰當選擇現代化多媒體技術創造情境,能激起學生的內在情感,引導學生在情境融合當中感受音樂,培養學生的多種能力。上音樂課時,我充分現代化多媒體技術手段,通過”音畫結合”的情勢,有機地把音樂與圖畫結合起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對知識產生新鮮感,從而積極、主動地進行學習?
第三,通過音樂游戲、舞蹈,激起學習的興趣?
音樂課的情勢是以動為主,以情引動,以動助學的。在教學進程中,我捉住兒童愛玩、愛動這一天性,應用音樂游戲、舞蹈、律動等,營建一種生動活潑的學習氛圍和場面,將具有動感的音樂與兒童好動的性情特點相結合,讓學生在唱唱、跳跳、玩玩、動動中去感受、理解、表現音樂。如在歌曲《詠鵝》的教學中,由于面對的學生都是低年級的,年齡較小,我應用設置情形,曲后表演的方法,讓學生在實踐學習中學習歌曲,感受音樂,發揮其主體作用。具體做法是:設置情形,讓小朋友朗讀詩歌《詠鵝》,凝聽是個加入音樂是怎樣演唱的,講故事演示演唱順序,加入律動表演。
總之,《中小學音樂教育》期刊以豐富的課堂教學情勢表達出來,很好地幫助了我們音樂教師教學思想,提升了教學理念,并積極探索與實踐的結合,特別注意教學理念和研究成果應用在實際教學,指點教學工作。讀了這本期刊,讓我感觸很深,留給我思考的也很多。所以,我覺得結合以上三點來力求創把自己的教學提上一個臺階,而且要有創新,并且創新型的教師就應當主動反思、勤于反思,并在反思中看到自己的長處,修改自己的短處,取長補短,從而提高自己的教學效能。
【《中小學音樂教育》讀后感】相關文章:
《中小學音樂教育》讀書筆記12-17
中小學音樂教育調查報告07-03
音樂《中小學音樂教育》讀書筆記06-16
中小學音樂教育調查報告12-26
《中小學音樂教育》讀后感12-12
《中小學音樂教育》讀后感11-27
《中小學音樂教育》的讀后感范文07-04
讀《中小學音樂教育》有感12-09
讀《中小學音樂教育》有感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