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那樹》教學設計優秀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有必要進行細致的教學設計準備工作,教學設計是實現教學目標的計劃性和決策性活動。那么大家知道規范的教學設計是怎么寫的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那樹》教學設計優秀,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學目標
1.了解作者,積累詞語。
2.品味語言,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3.正確認識人類文明發展與自然環境的關系,樹立科學發展觀。
教學重點
1.品味語言,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1.揣摩關鍵語句,體會作者的思想情感。
2.正確認識人類文明發展與自然環境的關系,樹立科學發展觀。
教學方法
1.朗讀法
2.品讀法
3.延伸拓展法
教具準備
ppt課件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看到這幅圖片,同學們是否有似曾相識的感覺?對,這就是位于我們家鄉彭城的老槐樹,據老人們說它已經300多歲了,依然枝繁葉茂。幾百年來,人們珍愛它,保護它。樹下雖已鋪成了柏油路,旁邊也已建起了高樓大廈,但它依然寧靜而安詳地站在繁華的都市里,站成了一道靚麗的風景,譜寫了一曲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的贊歌。這棵樹是幸運的,也是幸福的。而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卻是另一棵樹---那樹,讓我們走進王鼎鈞先生的散文《那樹》,共同關注那棵樹的命運。出示課題:《那樹》
二、走進作者
王鼎鈞,山東臨沂人。中國臺灣當代散文家。他的主要作品有散文《人生三書》(《開放的人生》、《人生試金石》、《我們現代人》、《人生觀察》、《長短調》等。他的散文有較強的社會批判意識。代表性作品《那樹》。
三、展示學習目標
1.了解作者,積累詞語。
2.品味語言,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3.正確認識人類文明發展與自然環境的關系,樹立科學發展觀。
四、檢查預習
佝僂ɡōuóu倒坍tān蔭庇yìn bì虬qiú須
引頸受戮lù周道如砥dǐ踝骨huái
五、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1、用一句話概括那樹的故事。
這篇散文敘述了一棵常年造福于人類的大樹最終被人類砍倒的故事。
六、再讀課文說出體驗
1、請同學們結合課文內容,以“這是一棵的大樹,因為文中第段這樣說”的形式說一段話,或以“我喜歡第段的這句話,因為它表現了樹的”的形式說一段話。
所以我們說,這是一棵古老的、這是一棵古老、堅固、茂盛、無私奉獻、富有愛心、可憐悲慘的樹。
2、我們聽了那樹的故事,對那棵樹會心生什么感情呢?請帶著感情把它讀出來。
七、研讀賞析品味語言
1、請同學們劃出描寫工人砍伐那樹的語句。
如:(1)“于是這一天來了,電鋸從樹的踝骨咬下去,嚼碎,撒了一圈白森森的骨粉。” “那樹僅僅在倒地時呻吟了一聲。”
(2)“兩個星期后,根也被挖走了,為了割下這棵生滿虬須的大頭顱,劊子手貼近它做了個陷阱。”
2)你從這幾處體會到作者怎么樣的思想感情?
“咬”“嚼”“撒了一圈白森森的骨粉”等詞語描寫的多么慘不忍睹啊!在寫樹的時候作者只是把它當成一棵植物來寫的嗎?
運用擬人的修辭,把樹當作生命來看待,細膩而形象地給人以痛苦、悲哀的感受,表達作者對砍樹者的憎恨之情,以及對樹的同情。
3)那樹最后的結局,能引起我們怎樣的感情呢?請帶著感情把它讀出來。
八、拓展延伸各抒己見
1)如果你是交通專家,你會如何來處置這棵老樹?
2)作者通過那樹的故事想告訴我們什么呢?
(人與自然應該和諧共存,人類的發展不應該以犧牲環境為代價!)
九、小結
文明是一把雙刃箭,“它蓋起了高樓大廈,卻毀掉了莽莽森林,它為我們提供了眾多的電子產品,卻帶走了昔日的山青水秀。”當人類文明與自然環境發生矛盾的時候,犧牲環境并不是唯一的途徑,我們還有更多的選擇。讓我們留住綠色,留住地球,為我們的子孫后代留下一片碧水藍天。
十、角色轉換,寫出幾句心里的話:
如果你是一棵樹,耳聞目睹自己的“兄弟姐妹”不斷的倒下,你面對人類,有什么話要說嗎?
板書設計:
那樹
王鼎鈞
人--------和諧相處--------樹
【《那樹》教學設計優秀】相關文章:
那樹教學設計06-22
那樹教學設計03-09
《那樹》教學設計11-27
課文《那樹》的教學設計07-05
課文那樹教學設計范文07-05
那樹教學設計14篇03-09
那樹教學設計(14篇)04-17
《那樹》教學設計13篇05-03
《那樹》教學設計(13篇)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