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又到粽葉飄香時作文 推薦度:
- 粽葉飄香作文 推薦度:
- 粽葉飄香作文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精選】粽葉飄香作文
在平凡的學(xué)習(xí)、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接觸過作文吧,作文是從內(nèi)部言語向外部言語的過渡,即從經(jīng)過壓縮的簡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語言,向開展的、具有規(guī)范語法結(jié)構(gòu)的、能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語言形式的轉(zhuǎn)化。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該怎么寫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粽葉飄香作文,歡迎大家分享。
粽葉飄香作文 篇1
“葦葉子呦,青青的呦,包個粽子香香的呦……”每當(dāng)我唱起這首熟悉的童謠,幼年時在鄉(xiāng)下外婆家過端午的情形就歷歷在目。
我的家鄉(xiāng)南通位于長江入海口,雖沒有水鄉(xiāng)的美稱,但溝河渠塘遍布大地,河岸邊蘆葦叢生,初夏季節(jié),成片成片的蘆葦已是郁郁蔥蔥,碧玉般的葦葉在風(fēng)中搖曳,端午節(jié)的腳步就越來越近了……
端午節(jié)包粽子在我的家鄉(xiāng)可是一件大事。早在端午節(jié)前幾天,家家戶戶就忙開了。外婆領(lǐng)著我到河邊的蘆葦叢中采葦葉。一片片翠綠肥美的葦葉鮮艷奪目,不多時就裝滿了竹籃。回到家,外婆把剛采下的葦葉洗凈再放進鍋里煮,很快,葦葉特有的清香充溢著整個院子。外婆把煮過的葦葉放進一只大木盆,端出精心準(zhǔn)備的糯米、花生、赤豆、紅棗、切成段的新鮮香腸、方方正正的夾心肉……就開始大顯身手了。坐在木盆邊看外婆包粽子真是一件快樂的事:只見葦葉在外婆手中上下翻飛,不一會兒就把糯米、花生之類服服帖帖地包裹起來,再用麻絲繞幾圈、系緊,一個精致的四角粽子就在外婆的手中誕生了。拿起一只觀賞,說它是按黃金比例做成的藝術(shù)品,一點兒也不為過。心靈手巧的外婆能隨心所欲地包出各種尺寸的粽子,每回都會特地為我準(zhǔn)備一串小巧玲瓏的“迷你粽子”。
煮粽子對于童年的我來說真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傍晚時分,外婆把各種不同餡兒的粽子按兩個一串或三個一串地做好不同的記號,然后拎起一串串的`粽子小心地放進一口大鐵鍋里,加滿水,蓋上鍋蓋,然后坐在灶邊燒火。我呢,也不閑著,幫著在一邊拉風(fēng)箱,我總以為風(fēng)箱拉得越快,粽子就熟得越快,于是把吃奶的力氣都使出來了,果然,粽子特有的香味隨著縷縷熱氣飄出,我口水直流,嚷道:“外婆,粽子熟啦,我要吃!”
“乖孩子,不要急。”
“還要等多久?”
“快了快了。”
這樣的對話不知道要重復(fù)多少遍,最后,總是饞蟲抵不過瞌睡蟲,每回總要等到第二天早晨一覺醒來才能吃到粽子。剝開粽葉,香味撲鼻。肉粽,每一粒米油光透亮,浸透肉香;花生赤豆的,香甜可口;紅棗變得油亮,像一顆顆紅瑪瑙……
吃著香噴噴的粽子,我問外婆:“為什么要我等上一夜才吃上這么好吃的粽子?”
外婆撫摸著我的頭,說:“孩子,粽子一定要慢慢煮,再燜上一夜,才入味兒、才香甜哩。”
如今,每每回顧童年的那一個個端午節(jié),我才漸漸明白外婆為了讓我們吃上香甜的粽子耗費了多少心力。是啊,愛,不經(jīng)過長時間的醞釀怎能融入粽子?怎能讓吃粽子的人兒感到親切、溫暖?
粽葉飄香作文 篇2
又是一年粽香時。
北方人過端午,除了吃粽子和雞蛋以外,早晨要起早,采艾蒿而且是帶露水的,掃舍驅(qū)瘴,佩香囊,少了南方人的賽龍舟。
記得小的時候的端午節(jié)這天,天還沒亮就被媽媽煮了一夜的粽子香氣給叫醒,便趕緊起床,顧不得洗臉沖向廚房,揭開鍋探手取出溫?zé)岬牡胗浟艘荒甑聂兆樱杖~合著糯米大棗的香氣撲鼻沁心,媽媽包的是四個棱角的粽子,一個個緊實玲瓏,還沒等拆開繩子,口水都咽了好幾下了,剝開綠色粽葉,晶瑩潤澤,撒上白糖,那無與倫比的甜蜜頓時縈繞全身,那種香味對于我來說,比任何食物都好吃幾倍!
那時會訝異的發(fā)現(xiàn)我和妹妹的手腕上,被媽媽晚上趁我們熟睡時悄悄繞上了五色絲線,驚喜的感覺不亞于如今的孩子收到圣誕禮物。媽媽說那是彩繩避邪的。
還要佩香囊。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驅(qū)瘟的意思,而且佩戴它,對于小姑娘那真是一種最美的裝飾品。香囊內(nèi)有朱砂、雄黃、香藥,外包以絲布,各家有各家的形狀,最常見的有石榴、元寶、海棠等等,形形色色,清香四溢,玲瓏奪目。這一天就是彌散著特殊香氛的一天,女孩子聚在一起拿出香囊互相觀賞,比比誰的樣子好看香氣最足,免不了饋贈幾個給朋友帶回家里慢慢品賞,看看它的香味到底能持多久。也常有調(diào)皮的男娃娃趁小姑娘不備,伸手搶幾個,一溜跑開,氣的女孩忙追去…
晚上,大人們忙碌了一天坐在餐桌旁,這一天要拿出貯備了久時的好酒,在酒盅里加上雄黃——喝上一盅雄黃酒;那時最愛聽父母講端午節(jié)的來歷,從他們的講述中知道了許仙和白娘娘美麗動人的故事,爸爸說白娘娘是白蛇變的`,她喜歡上了叫一個許仙的書生,兩人如何在斷橋相識,白娘娘為許仙不顧一切的去盜取靈芝草,但是許仙聽從了一個法海和尚,就在端午節(jié)這天,在酒里面放了雄黃讓白素貞喝下,果然美麗的白娘娘變成了一條白蛇……,我們聽的入了神,記得媽媽還逗我們說:你們也喝點看看能不能變成蛇?我們將信將疑的抿了一口有著特殊的藥味的雄黃酒,那時真的擔(dān)心自己長出蛇的樣子來,不時摸摸身后……
今天,沒有起早,沒有采蒿,沒有人給佩戴香囊和五色絲帶,也搞不到雄黃酒,只是唯獨吃到了媽媽包的粽子,還是止不住讓我想念過去的端午節(jié),那種有著中國濃厚傳統(tǒng)文化的節(jié)日。現(xiàn)在的洋節(jié)也開始被我們接受,開始逐漸興起了,而有著悠久歷史和濃郁文化傳統(tǒng)的端午節(jié)卻被韓國注冊了,我們過節(jié)的味道也越來越淡了,
可惜!又是一年粽香時。
粽葉飄香作文 篇3
別看奶奶們年事已高,可包起粽子來,那可都是得心應(yīng)手,堪稱“大神”啊!只見徐善喆奶奶先將三四片箬葉疊在一起,鋪開呈一個扇形,正面朝下,反面朝自己,再用剪刀把頭上的分叉剪去。她靈活地用食指與中指夾住箬葉的最前端,把手逆轉(zhuǎn)180度,卷起的箬葉瞬間成了一個錐形。這個錐形可不能有一點點空隙,否則米將會逃之夭夭。徐奶奶用勺子盛了少許米倒入錐形里,再放上一兩顆紅棗,最后再用米蓋住紅棗,若鋪了一層雪。填完餡后,將余下的長長的“尾巴”蓋在錐形上,再沿著邊對折,直到能完全遮住為止。最后再將粽子來個五花大綁,一個粽子就神奇般地誕生啦!
這活看起來如此輕松,再加上我初生牛犢不怕虎的精神,信心滿滿,可誰知我卻遇上了大難題:不會卷。怎么也卷不起來,不是卷得太小,就是卷的有漏洞,要知道我可是個要面子的人,可不能因為一個粽子丟了我的臉面。我前思后想,腦海中全是奶奶們卷葉時的動作,與自己的動作比較著,究竟是哪里出錯了呢?哦,原來是手法錯了,我忘了逆轉(zhuǎn)180度了。險過了這關(guān),誰曾想到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好不容易攻克了卷箬葉這一難題,我又迎來了下一個難題:蓋箬葉。這余下的箬葉在我手中折來折去,怎么也做不成一個正三角體。眼看別人都已經(jīng)包了好幾個了,我連一個也沒有做好,急了,隨隨便便一折,嗬,竟然也成了!瞎貓遇上死耗子,福星高照呀!找到竅門后,我快馬加鞭,一連包了好幾個,雖有些丑,但也算是過把癮了。
起身看同學(xué)們的.粽子,真是千奇百怪:有的是牛角粽,有的已然成了個粽葉餅,有的還沒端上鍋就已“解放”了,有的則毫無瑕疵,堪稱藝術(shù)品……
下午,劉老師拎著一大堆的粽子進了教室,空氣中到處彌漫著棕葉的清香,肉的鮮香,棗的甜香,米的糯香。同學(xué)們每人拿一個,拆開箬葉,糯米似穿上了金黃色的盔甲,肉點綴其中,多一分則盈,少一分則虧,一切都是那么剛剛好。我咬上一口,米,軟糯,肉,鮮美,加上箬葉的香氣,令人回味無窮。
經(jīng)過四個小時的等待,“粽子大軍”總算姍姍來遲了,肉的鮮美,棗的醇香,米的糯香,使大家都醉了。一個個都坐不住了,恨不得一個個都長翅膀飛過去。粽子燒熟后,箬葉已經(jīng)褪去往日的翠綠,取而代之的是帶著一點點灰。打開箬葉,一股肉香撲面而來,使我沉浸在里面,無法自拔。我輕輕咬了一口,在口中慢慢咀嚼著,舌頭都被它纏繞著。哦,這就是美味。
粽葉飄香作文 篇4
記得小時候,每到端午節(jié),姥爺姥姥就開始忙碌起來,她們早早地起床,趕到五里地遠的鄉(xiāng)村集市上,買來一大筐綠油油的艾葉。整個一上午,姥爺、姥姥、媽媽、舅媽、小姨圍坐在一起,包粽子,談家長,話里短。而我和姐姐妹妹們在樓下,一邊玩耍,一邊唱著那首不知流傳了多少年的《粽子歌》:有棱有角,有心有肝,一身潔白,半世熬煎。伴隨著悠揚的歌聲,粽子出鍋了,樓上樓下溢滿了粽子的清香,這時,姥姥迫不及待地打開窗戶,喊著我的乳名,招呼我們幾個小孩上樓
于是我們一邊品嘗著粽子,一邊傾聽著姥姥輕聲細語的述說,于是從老人家哪里,我們明白了端午節(jié)的來歷,更認識了一個偉大的人物。端午節(jié)又名端陽節(jié)、重五節(jié),它是中國古代偉大詩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屈原的忌日。史料記載,公元前278年農(nóng)歷五月初五,楚國大夫屈原聽到秦軍攻破楚國都城的消息后,悲憤交加,心如刀割,毅然寫下絕筆作《懷沙》,抱石投入汨羅江,以身殉國。沿江百姓紛紛引舟競渡前去打撈,沿水招魂,并將粽子投入江中,以免魚蝦咬食他的身體。這一習(xí)俗綿延至今,已有兩千多年。
我終于明白了,原來端午節(jié)其實是一個哀悼日,它是為一個才華橫溢、心系蒼生、立場堅定的愛國英雄而立。那棱角分明的外形,不正是象征著屈原剛直不阿的性格嗎?那雪白的糯米,不正是象征著屈原出污泥而不染的品質(zhì)嗎?那顆紅棗,不正是象征著屈原的一顆赤誠之心嗎?
屈原,一個流傳千古的愛國英雄,他的身體已離我們而去,但他的思想?yún)s透露在他的心血《離騷》之中。短短一句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便道出了他的'心扉。為國為民,鞠躬盡瘁,死而后已,正是他的真實寫照。可惜,天妒英才,他懷才不遇,投身汩羅江殉國。他的死,是統(tǒng)治者的昏庸造成的;他的死,是百姓的損失。他是為蒼生而死,他是為國家而死。但他的死并不代表正義的滅亡,更多的是有志青年都被他的鮮血喚醒。以前我很好奇,一個不去利用自己的有用之軀在有生之年多做著貢獻而去自殺的懦夫,憑什么能受到人們?nèi)绱俗鹬啬兀楷F(xiàn)在我明白了,死有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屈原的死,是一顆赤膽忠心的見證!如今,屈原可以瞑目了,他已達到了他所想要的結(jié)果,愛國英雄一代接一代,數(shù)不勝數(shù),但人們只記得在很久以前,有一個叫屈原的愛國英雄為蒼生而付出了生命。
又是一年粽子香。相信屈原會在水底默默的觀看著,然后靜靜的流著淚,畢竟人們沒有忘記他,歷史沒有忘記他。讓我們永遠記住他說過的那句話: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它能使我們沉迷時變得清楚,軟弱時變得堅強,驕傲?xí)r變得謙遜,頹喪時變得進取,迷茫時變得自信。讓我們心懷感恩,胸懷遠大理想,朝著為中華之崛起遠大目標(biāo)好好學(xué)習(xí)吧!
粽葉飄香作文 篇5
今年的端午節(jié)與往年大不一樣,這個端午節(jié)我過得充實愉快而有意義。
節(jié)前,我們四年級(三)班的同學(xué)們帶著與爸爸媽媽一起親手包的粽子,親手做的香包來到學(xué)校,田老師帶領(lǐng)同學(xué)們開展了"尋根溯源·粽葉飄香"主題的班會活動,同學(xué)們都興致盎然的參與,因為大家提前在網(wǎng)上查閱了相關(guān)的信息,因此每個人都自信滿滿地以舌戰(zhàn)群儒的架勢擺開擂臺,在一問一答的互動中,大家又了解了許多以前不知道的端午節(jié)知識。
以前我只知道端午節(jié)是為了記念歷史上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卻不知道民間的傳說頗為感人,"節(jié)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原來屈原為人正直,憂國憂民,一心致力于國家的變法圖強,但是卻屢屢遭受小人的讒言攻擊和迫害,再加上當(dāng)時的皇帝楚懷王昏庸無道,不辨忠奸,滿懷忠君愛民熱忱的屈原被疏遠了、被放逐了,最終在悲憤絕望中于五月初五投汨羅江而死。人們?yōu)榱思o(jì)念他才有了端午節(jié),才有了吃粽子、賽龍舟等習(xí)俗……
田老師開展這個獨特的端午節(jié)慶祝活動,意在讓我們在慶祝節(jié)日的同時,了解人類發(fā)展積淀下來的寶貴知識財富,既輕松愉快過節(jié)又獲益匪淺。在品粽子環(huán)節(jié),同學(xué)們互換粽子,互相品嘗。有包豆沙粽的、包白粽的、包鮮肉粽的、還有包八寶粽的……形狀也是千奇百怪應(yīng)有盡有,謝雨辰包的是三角形的尖角粽,而我因為不會包,帶去的三個粽子也大小不一形狀各異,有一個是長方形的,因為粽葉是綠色的,美其名曰"翡翠枕頭粽";還有一個不知是我線沒綁緊,還是其它什么原因,數(shù)了一下居然包出了六個角,我們叫它"六角鉆石粽",還有一個超大巨型粽,夠好幾個人吃飽了。謝雨辰的三角粽一打開就聞到淡淡的粽葉清香,入口軟軟糯糯的很是美味,我這個吃貨不由得陶醉在美味中閉上了眼睛。而我的"翡翠枕頭粽"一打開,五顏六色的內(nèi)容光是看看都讓人垂涎欲滴,這是一個八寶粽,里面有紅棗、薏仁、綠豆、瓜條、紅豆……咬上一口,黏韌又清香甜糯,也有可能因為是自己的勞動成果,吃著別具風(fēng)味……品嘗了美味的粽子,我們還裝飾了香包,準(zhǔn)備在節(jié)日那天親手送給爸爸媽媽。
端午節(jié)當(dāng)天,我們一大早就去了祖祖家,一大家子圍著圓桌里三層外三層的擠著品嘗各種端午美食,各種粽子、咸鴨蛋、炒紅莧菜、炒黃鱔……祖祖還準(zhǔn)備了一大堆的菖蒲和艾草,據(jù)說掛在門上可以驅(qū)蟲祛瘟,用其熬制的水來洗澡還可以驅(qū)蚊呢。
這個端午節(jié)過得真是愉快又充實!
粽葉飄香作文 篇6
還未到五月初五,超市里的粽子已是琳瑯滿目了。有圓錐形的,長方形的,四個角的;有火腿的,咸鴨蛋的,豆類的;各式各樣,讓人目不暇接,眼花繚亂。將我的淡淡思鄉(xiāng)的愁緒一點點解開,泛起陣陣清香的漣漪,撥動我內(nèi)心的清炫,把我?guī)Щ亓藘簳r的記憶。
小時,每當(dāng)端午節(jié)前日,母親就牽著我的手,挎著竹籃,帶我到小河邊去“打”粽葉,所謂的“打”就是一片一片摘下來。我們這兒的粽葉就是蘆葦葉。春雨過后,蘆芽如春筍,節(jié)節(jié)拔高。到了夏季遠遠的就看見蘆葦叢在河邊一叢一叢的,碧綠色的入了眼簾,郁郁蔥蔥,那蘆葦?shù)娜~子個個寬大厚實,在夏季的小河邊葳蕤彌漫著。我也學(xué)著母親的去“打”粽葉,可怎么也摘不下來,只見母親輕輕一摘就下來了,母親手把手地叫我,讓我順著蘆葦?shù)娜~子順勢往下一“打”,真的就摘下來了。不一會兒,就滿滿一籃的竹葉,還能聽見風(fēng)中吹過蘆葦?shù)穆曇簦宕嘤茡P的響徹在我的耳邊。
母親回來后把粽葉洗凈,兩頭剪掉,再把粽葉煮熟,這樣包的時候就粽葉不會裂開。那時家 里的條件不太好,她變著戲法似的將雪白的糯米里加上一些自家產(chǎn)的各種豆子,紅豆、綠豆、花生,拌在一起,五顏六色的,真得很好看。只見她手腳麻利的將粽葉先圈成一個圓錐,再從旁邊再插上兩張粽葉,把五顏六色的糯米填滿在裹好的筒子里,最后纏線,扎緊。,一會兒,桌子上就擺滿了,五個一小串,十個一大串。我也學(xué)著去裹,可最后全都散了,母親笑了笑這粽子的的后面,俗稱“屁股”要捏緊,她手把手地教我,可最終沒有學(xué)會。等粽子全部裹好后,放入大鍋里,水全部沒過粽子,用木柴架在灶螳里,熊熊火焰燃燒起來。大火燒開,再用小火慢慢煨,那滿屋子的香氣撲鼻而來,纏繞在鼻尖,讓站在灶臺前小小的我,饞得口水都流了出來,急不可耐地想掀開鍋子瞧瞧,母親說這時是不能吃的,還得浸泡一夜。
第二天早晨,母親便把帶著余溫尚存的粽子,送給左右隔壁的.鄰居家的小孩,讓他們也嘗嘗。在那個物質(zhì)嫉妒匱乏的年代,能把粽子送給別人的,真的是不易的。她的想法是讓大家都吃點,打一下牙祭。歲月在指尖悄悄得流失了,轉(zhuǎn)眼就幾十年過去了。盡管現(xiàn)在粽子隨處可見,隨時能買到,可每當(dāng)端午節(jié)母親還是會親手再裹粽子給我們吃。回憶是那么溫馨,母愛是那么深切。粽葉飄香時,我想起了鄉(xiāng)下的老母親,看著裊裊娜娜升騰的蒸氣里,那深深的母愛浸軟在滿滿的粽香里。
粽葉飄香作文 篇7
以前我是不愛吃粽子的,雖然軟軟糯糯、清香撲鼻,確實十分黏牙。而后來我又愛上了吃粽子,是因為外婆的端午。
小時候每到端午,媽媽變會起個大早帶著我回到外婆家,走走親戚,拉拉家常。我不太熱衷大人們的這些寒暄,總是只顧著和小伙伴們玩耍,奔在田間,跑在小路上。
唯一能夠吸引我的恐怕就剩包粽子了。吃過午飯,外婆便會把早早準(zhǔn)備好的材料端出來放在堂前的大桌子上,一大盆的又白又嫩泛著光的糯米,和一大盆洗得干干凈凈還滴著水的粽葉,當(dāng)然也少不了裹餡兒用的鮮肉和紅豆了。我總愛看著那大盆里那白凈的糯米瞎想,屏氣凝神,好似武林高手在暗暗運功,然后大喊一聲“鐵砂掌”,便迅速的把雙手插入糯米中,不停的還會搗騰,把糯米濺得滿桌都是,心里頭還暗自得意“功力”又更上一層樓了。而這個時候,媽媽總會責(zé)備我,“真不懂事,把外婆辛苦準(zhǔn)備的東西都弄亂了。”我當(dāng)然是不會怕的,只要朝外婆身上蹭蹭,擺出一副垂頭喪氣的樣子,外婆便會心領(lǐng)神會的笑笑,一邊收拾著我的殘局,一邊跟媽媽說:“小孩子嘛,淘氣點正常的,別怪她了。”每每聽到外婆這么說,我就好像得到援軍的大力支持一樣,朝媽媽做鬼臉,慶祝自己贏得了勝利。
那時總覺得小孩兒就應(yīng)該吃小粽子,玲瓏可愛,只看著就特別香甜可口。我愛挑細細小小的粽葉,繞一個圈兒,放入一點糯米鋪底,再貪心的挑塊最大的鮮肉埋在里面,然后再鋪上一層糯米就可以折起粽葉、繞上線了,就此,我的個小料足的“一口粽”就完成了。我時常把許多小粽子串成串兒,然后拎著它們向周圍親戚鄰居顯擺我的巨大成果,而外婆總是跟在我身后,笑得滿臉褶子,好像我的小粽子已經(jīng)飄香到她的心里了。
記得有一年的端午,父母要去外省做生意,決定把我也一起帶上,大約是太陽西下的時候,我坐在一輛小卡車的后面,小卡車在有些泥濘的小路上顛簸,而外婆則一路跟著卡車小跑,還笑著跟我說話,叫我早些回來。夕陽的余暉照在外婆的'身上,黃黃的,暖暖的,像是發(fā)著光一樣,耀眼得令人睜不開眼,鄉(xiāng)間的路不大好走,在過一座小石橋的時候外婆跑得有些力不從心了,開始走走停停,我不停的朝外婆揮手,只記得當(dāng)時鼻子酸酸的,聲音有些哽咽的喊著:“外婆你回去吧,快回去吧。”
記憶像粽葉香越飄越遠,飄到了外婆家,又是端午了,我也長大了,回去看看她,包一個飽飽滿滿的大粽子,好讓外婆咬得滿口清香。
粽葉飄香作文 篇8
多么富有詩意的語言!不用讀一看就仿佛感覺到清香的粽葉、爽滑的糯米,食欲立刻上來了。大街小巷到處飄著濃濃的節(jié)日味道,作為教育者,更不能失掉這次教育契機,引導(dǎo)孩子了解民俗,了解歷史。
我們班這次舉行了一次美食文化盛宴。我的說法可能有點夸大,其實就是學(xué)生搜集了端午節(jié)的資料,大家交流,還有中午回家的同學(xué)帶來了粽子,大家共享。很親切吧?當(dāng)我在打字時還仿佛剛剛結(jié)束。我們把教室的桌椅擺成宴會的形式(大家對坐)面前放上還帶著溫度的粽子,勺子、牙簽還有白糖,很全吧。剛擺放好,平時這群遵守紀(jì)律的孩子竟活躍起來,迫不及待的要吃!有的已經(jīng)悄悄揭開綁粽子的皮,露出白嫩嫩的糯米,香味已經(jīng)飄出來了;有的在咂嘴巴,耐心的等我發(fā)號施令;還有“膽大的”問我什么時候才能吃!一看這場面我要招架不住了,還不能放下教師的“威嚴(yán)”,讓這些頑童品嘗美食,而忘記品讀文化了嗎!我趕緊拍拍手,示意安靜,
“同學(xué)們,想吃嗎?”
“想!”
“想讓粽子更好吃嗎?”
“想!”
“誰來介紹端午節(jié)的'來歷?”立刻舉起許多小手,(我的學(xué)生探究心還是很大的)
“聽后你就會感到更香!”在我的“鼓動”下,一唱一和教室里響起了掌聲。孩子們暫時停住手,聽介紹,或強者介紹自己所知道的內(nèi)容。
知道的還真不少,端午節(jié)的來歷、習(xí)俗、歷史、詩句、真是五花八門。有的我也是第一次聽到的:如在我國古代,人們把端午節(jié)也稱作“兒童節(jié)”、“小孩節(jié)”,看來我們的祖先也是很重視小孩子的。李勇躍同學(xué)是我們班的“博士”,他朗誦的對聯(lián)我也很喜歡“艾葉吐幽芳香溢四海,龍舟掀巨浪氣吞八荒 ”。我一激動隨筆把它寫在了黑板上。孩子喜歡我在黑板上信手寫字的樣子,不過我把下句改為“屈原賦《離騷》氣吞八方”,因為龍舟離我們這些北方的旱鴨子實在是太遙遠了。學(xué)生在《笠翁對韻》中聽過屈原的典故,還是有一點讀懂的。所以還送給我一陣掌聲。也有的孩子介紹以往在家里過節(jié)的情形。時間稍一長,又有人蠢蠢欲動,我一看,有粽子的孩子眉飛色舞,沒帶的同學(xué)一臉的不自在,我又趕緊插入一小段:“老師也說說小時候過端午節(jié)的故事吧,想不想聽?”孩子們給我面子,又停下來了。我趁機又插入“在我小的時候,過節(jié)日時飯菜豐富,這是要先讓長輩和客人”當(dāng)我話音剛落,這群機靈鬼立刻明白了,搶著說“吃我的!”我也不再賣關(guān)子,讓班長發(fā)下牙簽,拿起準(zhǔn)備好的水果刀分粽子,分誰的粽子時,這群“變得”懂事的孩子搶著說:“老師先吃”,我也放下平日的矜持,嘗了一小塊。溫溫的,滑滑的,軟軟的,真香!(其實我平日不吃這些的),但今天不同,這種氣氛,讓我也仿佛回到了童年!好親切,一張張充滿歡欣的笑臉,你一口,我一口,親如兄弟,這不就是“百家宴嗎!”
粽葉飄香作文 篇9
歡聲笑語間,劉老師帶著我們的“特邀嘉賓”閃亮登場了。她們個個都是粽子大腕哦!瞧,她們麻利地取出原料,分門別類地放入了事先準(zhǔn)備的盆中,操起勺子,左一下,右一下,如玉龍走潭,晃得沒了影兒。我屏息凝神,閉上眼睛祈禱著:一定要分到肉餡的一組吶!驀地,一股濃重的香味迎面而來,讓我頓時為之傾倒。我心中大喜,微微睜開眼睛,只見一塊塊腌制過的肉包裹著雪白的糯米,耀武揚威地坐在盆里,宛如坐在祥云端,我仿佛聽到了自己喉結(jié)滾動的聲音。
萬般期待中,拜師學(xué)藝開始啦!我信手提起三片粽葉,仔細端詳起來:它上寬下窄,重疊在一起頗有芭蕉扇之風(fēng)范,陽光下錯落有致,如半透明的玉石,讓人動容。還沒來得及細細品味,“超級大咖”羅奶奶便說開了:“首先,用右手的兩根手指夾住粽葉一端,左手扶著,右手順勢旋轉(zhuǎn)。形如漏斗……”說話間,只見她的手上下翻飛,如一只蝶。卷粽葉、放入餡、封上口、系好線,動作如行云流水。不一會兒,一只小巧可人的粽子便橫空出世。
咦,為什么我的“漏斗”和別人不一樣?人家的都像大腹便便的將軍,而我的卻像窩窩囊囊的小兵?正在我沮喪萬分思考人生之時,羅奶奶笑瞇瞇地說道:“你把它再鋪開些不就行了嗎?”真是一語道破天機,我一試,當(dāng)真如此。舀起一勺米,倒入漏斗,沒想到,假漏斗成了真漏斗,糯米大珠小珠落玉盤,擋也擋不住,不一會兒,我的粽子便只剩下一具空殼了……
雖然初試慘遭失敗,但我并不氣餒,一次,二次,三次……經(jīng)過艱苦卓絕的奮斗,我終于成功了!
在漫長的等待煎熬后,粽子可算出鍋了!淺綠色的粽子清香撲鼻,深綠色的紋路若有似無,如一幅潑墨山水畫,里面卻暗藏玄機。“肉的,肉的……”我在心中默念了幾遍,一咬牙,果斷地拆開了封印——繩子。我一層一層地剝開,似揭開一個謎底。修長的'粽葉一瀉千里,露出了豐滿而富有光澤的糯米,在燈光下泛著油亮亮的橙色。我迫不及待地咬了下去。米的粘糯,肉的鮮美在口中氤氳,頓覺唇齒留香。細細品味,又隱隱感到一股清香,如一杯香茗,久久讓人回味……我不由得驚呼:“太爽了!真是‘此物只應(yīng)天上有,人間難得幾回嘗’啊!”
狼飧虎咽間,教室里儼然成了一片粽的海洋:肉的鮮香,棗的甜香,米的糯香在空氣中互補、交織,營造了其樂融融的氣氛,直鉆到我們的心里,暖暖的……
粽葉飄香作文 篇10
剝開粽子,就好像剝開了歷史、剝開了屈原的故事,剝開了屈原《離騷》中的味道。
——引子
因粽葉的香氣、粽子的擁抱,加上雄黃酒的誘惑力,再加綠豆糕的香飄飄,招回來了親情的眷念和擁抱,借此,端午把祝福、喜悅濃縮到了團圓里,形成粽子那質(zhì)有的味道——端午節(jié) 。
翻開歷史的寫照,屈原的《離騷》曾經(jīng)激勵了多少豪氣沖天的斗士,陶醉了我們幾千年的傳承和祈禱,五月初五的汨羅江,屈原用生命譜寫了一曲千古悲歌,為后人留下了不屈不饒的先驅(qū)精神,這份精神,像財富一樣,伴隨著中國幾千年的歷史文化,滲入到了國人的血脈中,生生不息。
我贊嘆屈原的愛國精神,更贊嘆《離騷》中的英雄氣概,如屈原的詩:【“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詬”,(譯)心靈受屈精神壓抑啊,強忍指責(zé)把侮辱承擔(dān);“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尤未悔”,(譯)我寧愿暴死而尸漂江河,也絕不和他們同流合污,沆瀣一氣...】,屈原用性命捍衛(wèi)尊嚴(yán),不肯在濁世中茍活,故而“蟬蛻于污穢”,獻出了自己的寶貴生命,這份英雄氣概,曾經(jīng)激勵了歷朝歷代,多少能人壯士,這份崇高精神,曾經(jīng)勉勵過多少愛國將領(lǐng),為國捐軀,這就是屈原精神的功勞!
屈原沒有吃過粽子,也沒能享用過粽子的味道,人民把裹好的'粽子投入到河中,是想用粽葉的艾香,糯米的粘稠,去寄托人們的哀思,人們用這種方式,紀(jì)念這樣一位愛國之士,無疑不是在告誡后人,鞭策后人,激勵后人,讓子子孫孫牢記屈原,謹(jǐn)記《離騷》。
.
端午節(jié),吃粽子,賽龍舟,放鞭炮,從原來單一的紀(jì)念屈原活動,發(fā)展至今,已演變?yōu)?集紀(jì)念、團圓、熱鬧為一體的民俗節(jié)日,這個節(jié)日不但成了紀(jì)念屈原的節(jié)日,也成了親情、友情、愛情的渴望日,人們利用這個喜慶的日子,即烘托出民族的喜悅精神,也借此表達了人們在情感上的交流與厚望,這本是體現(xiàn)端午節(jié)的歷史發(fā)展,在繼承中不斷地發(fā)揚和光大,當(dāng)然,無論什么樣的氣氛演變,都脫系不了屈原與《離騷》的味道,這是永恒的實質(zhì),因為屈原的故事,深入人心,家喻戶曉。
粽葉、菖蒲草(艾草),糯米、紅棗、綠豆糕,是端午節(jié)的象征,而雄黃酒則是端午節(jié),賽龍舟勇士們借以豪威的壯士酒。
在賽龍舟的故鄉(xiāng),勇士們憑借雄黃酒,壯意氣、斗奮發(fā)、斗精神,不論在秦淮河上,還是在大運河旁,或是在美麗的江南水鄉(xiāng),每逢端午,總有龍舟賽事,花哨的船,花俏的人,華麗的景,把個端午節(jié)折騰的沸沸揚揚,那份歡悅,那份喜慶,那份場景,不言而喻,即在詮釋著濃濃的民俗風(fēng)味。
鑼鼓喧天,鳴炮齊響,你看,水域里,龍騰虎躍,岸邊上,如歌如潮,龍舟,一艘比一艘靚麗,斗士,一人比一人勇往,競技,一輪比一輪威武,景致,一個比一個嬌嬈,再看那閑散的玩童,浸泡在池中,如鯉魚戲水,也狂湊熱鬧。
粽子的味道,伴著《離騷》的味道,一并帶入到了端午節(jié)的氛圍中,成了端午節(jié)不可缺少的思念成分,你傾情,她心印,我情操。
【粽葉飄香作文】相關(guān)文章:
粽葉飄香作文12-28
粽葉飄香作文01-04
(推薦)粽葉飄香作文12-01
粽葉飄香作文優(yōu)秀12-28
粽葉飄香憶端午06-25
粽葉飄香話端午作文06-27
又到粽葉飄香時作文01-20
粽葉飄香作文13篇05-30
(經(jīng)典)粽葉飄香作文11篇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