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清明節的作文
在平平淡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跟作文打過交道吧,通過作文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作文感到非常苦惱吧,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關于清明節的作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關于清明節的作文1
到了山頂,山下的景色盡收眼底:房屋是褐色的,農田,森林都是綠色的,水庫是澄清的,山下的人們像一只只小螞蟻,在費力地向上攀爬著。
前天是清明節,爸爸說帶我去爬青云山。我一聽樂啦,一蹦三尺高。坐車到了山腳下,呼!和我一比,這山可謂巨人中的巨人。看著大山的面孔,仿佛大山正在對我說:“小孩子,你還是別爬了吧,可不要自不量力哦!”這下可把我惹急了。心想:不就一座山嘛,我要是爬不到山頂,我以后就不登山了!可沒想到,困難還在后面等著我呢!剛和爸爸爬到山腰,我就累得喘不過氣來了,說什么也不往上爬了。爸爸這下可急了,這都快到山頂了,又不爬了,怎么辦呢?突然,爸爸管都不管我就自己往上爬了。我毛了,慌忙上前追趕爸爸。事后才知道,爸爸為了讓我繼續爬,才使出了這招“激將法”來激我的,原來如此!
爬呀爬,剛剛爬到一個夾道旁,一股股風迎面吹來,涼快極了,與山下炎熱就相差許多了。從夾道旁休息片刻,我們又準備出發了。可是映入眼簾的,確實不可能爬上去的石頭,雖然石頭上面有人工鑿開的小洞,但是看著那么光滑的石面,怎么也有點不寒而栗的感覺,最終沒有戰勝恐懼的我還是讓爸爸硬拉上去。到了山頂,山下的景色盡收眼底:房屋是褐色的,農田,森林都是綠色的,水庫是澄清的,山下的人們像一只只小螞蟻,在費力地向上攀爬著。眼下的景色就像一幅畫,它沒有山水畫的優雅,卻賦有濃濃的詩意;它沒有《蒙娜麗莎》的.安詳,卻又是那么美麗。坐了一會,要下山了。爸爸為了試試我的膽量,所以是從西面下山的。那個地方沒有石階,全部都是平整的石面,我一看,傻眼了,這能下嗎?爸爸教給我一個小竅門:不要看前面的路,要看你腳下的路,否則你只會更加的恐懼!我試了試,還真管用!就這樣我一步一步地挪下了山。不過爸爸的話倒給了我一個啟示:再成長的路中,不需注意你前面的路是否長短或是否好壞,只需注意你腳下的路是否平整,這樣你的成長道路才會更加堅定與踏實。這次登山可真不尋常啊!
關于清明節的作文2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一到清明節,我就會想到唐代詩人杜牧的這首詩。以前年紀小,老年人不主張小孩去上墳祭掃。今年,清明我有幸與爸爸去公墓祭奠太爺、太奶,寄上一份晚輩的深深緬懷。
清明節早上,我便與爸爸早早地起來,驅車來到爺爺家接爺爺奶奶。從樓上取出準備好的供品、鮮花、紙元寶與冥幣。于是,我們四個人便啟程去北鎮廖屯公墓。
早晨,晴朗的天氣,雖沒有詩中描寫的紛紛細雨,但有涼涼的春風吹拂。我平時也沒有起床這么早,穿的比較單薄,不時地打一個寒顫,我好久沒出遠門了,一路上我沒一絲困意。奶奶又對我與爸爸講述了已故太爺太奶的音容笑貌,陳年往事。我聽得特起勁。過去的事有些是三四十年前的了,其中的生活艱辛,對于生于九零后的我可能沒能全部理解,但通過奶奶將近一小時的講述,我腦海里浮現了許多情景,使我就、覺得,太爺、太奶依舊活我們身邊。我暗想,太爺、太奶,您們天堂那邊還好嗎?
一路上,爸爸將車開得平穩,也許是心情沉重的原因吧。一個小時,我們來到了公墓的山腳下的空地中停滿了大小的車,行人手持鮮花,絡繹不絕。遠遠地就聞到燒冥幣的味道。偶爾,驚聞刺耳的爆竹,嫩綠的小草從土里似衛士一樣肅穆地站那里。有些公墓上已擺好鮮花與供品。人們忙著祭祀先人,各個表情凝重,有些人眼圈紅紅的。
我們四人找到太爺的公墓,擺好供品,鮮花與香爐。爸爸教我點好三柱香并行了跪拜禮。我的思緒便隨著爸爸點好的'紙錢飄逸。由于紙錢多,爺爺又用木棍撥弄著紙堆,怕燒不盡,收不到。爸爸站起向公墓院子四周扔了一些燃燒著的紙錢,同時說:“我爺爺、奶奶腿腳不好,你們(注:你們指孤魂野鬼)別跟他們搶。”我的眼淚差一點流下來。火燒得很旺,山上的風不時的將紙灰吹起,烘烤著我,我通身暖與。這暖與好比是來自太爺的擁抱。我心里默記著……我學著爸爸的樣子也去將紙元寶點燃,我雖沒能說上幾句話,但我內心對太爺還是挺想念的,也許是血濃與水的緣故吧!我主動拿著掃把將公墓小院打掃一番。爺爺、奶奶看著我輕盈的動作,向我投來贊許的目光。大概是按民俗與傳統,李家后繼有人來延續香火的緣故吧!
祭奠完畢,回家的路上我沒說太多的話。我感到我長大了,我有大收獲。我決定每年清明都來為太爺、太奶掃墓,并對他們說,您們那邊還好嗎?
關于清明節的作文3
清明是農歷二十四節氣之一,在仲春與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106天。中國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于周代,距今已經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歷書》:“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為清明,時萬物皆潔齊而清明,蓋時當氣清景明,萬物皆顯,因此得名。”清明一到,氣溫升高,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后,種瓜種豆”之說。
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節日,同時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掃墓俗稱上墳,祭祀死者的一種活動。漢族和一些少數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節掃墓。
按照舊的習俗,掃墓的時候,人們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墓前,再將紙錢焚化,為墳墓培上新土,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接著叩頭行禮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直到今天,清明節祭拜祖先,悼念已逝的親人的'習俗依然盛行。
清明節的習俗是豐富有趣的,除了講究禁火、掃墓,還有踏青、蕩秋千、蹴鞠、打馬球、插柳、放風箏等一系列風俗體育活動。相傳這是因為清明節要寒食禁火,為了防止寒食冷餐傷身,因此大家來參加一些體育活動,以鍛煉身體。因此,這個節日中既有祭掃新墳生別死離的悲酸淚,又有踏青游玩的歡笑聲,是一個富有特色的節日。
我家鄉的清明節主要以掃墓為主。今年的三月四日,我們一家四口人好像往常一樣,一大早就坐車回老家——長樂祭祖掃墓。這天,天氣陰沉沉的,偶爾還伴著細細的小雨。我們有的扛著鋤頭,有的提著祭品,有的拿著鐮刀,一路走上山來。山上的空氣尤其的新鮮,放眼望去滿目蒼翠,真個心曠神怡啊!我們順著彎又陡的山路,連走帶爬地來到山頂,終于來到了爺爺的墳前,我們要給敬愛的爺爺掃墓了。
奶奶和媽媽忙著給爺爺上香,擺祭品,我和爸爸負責清除墳上的雜草。“正正,你割得真認真呀!”媽媽夸贊我道。可我一根草也沒割斷過,真是不好意思。
一眨眼的功夫,山上便多了很多上墳的人們。時近中午,我們上好了墳,收拾好東西就高興地下山了。這時又下起了牛毛般的春雨,媽媽便教我念起了唐代詩人杜牧寫的《清明》一詩:“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關于清明節的作文4
陽春三月,正是踏春出游的好時光。俗話說的好:“清明前后,點瓜種豆”,說明清明時節,萬物更新,春意正濃,油城景象必定給力,不讓我們失望。我們一家人隨著春游的熱潮,到各處踏春,油城無處不飛花,清明時節玉柳斜,讓我給大家一一道來。
長長的廣利河穿過東營,流淌在家門口,沒走幾步,就來到了第一處景點——新區會展中心公園。一進公園,便有了新發現,公園中出現了不少野餐隊伍,有的扛著帳篷,支在地上,往里打氣;有的搭起燒烤架烤肉;還有的孩子做游戲,放風箏……個個忙得不亦樂乎。
在廣利河邊,河水在陽光下銀光閃閃,微波中蕩漾著黃色、綠色、紅色……讓人心曠神怡。湖面游人蕩著小船劃來劃去;有的孩子乘著皮艇在河中游弋;還有的大人乘著木舟在水中行駛……別有一番景色。河邊的.巖石十分奇特,有的幾塊堆砌在一起,仿佛一只大烏龜在岸邊休憩;有的長條橫條搭成山洞;還有的像老虎下山、猴子撈月。石山上開放不少讓人叫不上名的野花,粉紅的、深紫色的,和路旁的大柳樹、松樹相伴,畫面更生動了!我小試身手,從一條蘆葦小道爬上假山,身邊荊棘盤繞,一不留神,碰上荊棘,就有好戲看了:褲子被它勾住,用手去拉,又被小刺劃傷,在爬山時,好幾次出現這樣的險況。不過,當我爬上終點的時候,那種痛苦便無影無蹤了。站在山頂,瞭望遠方,一幅現代版的《清明上河圖》展現眼前,美不勝收的清明時節。
我們又驅車來到了濕地公園,這里雖沒有紅花綠草,只有一大片光禿禿的沙灘,可在這片沙地上,仍有在野餐、休閑的人群。孩子們比公園中更多了,在沙地上堆地堡、挖河道、撈小魚……大人們有說有笑、一邊聽著音樂,一邊吃著水果,顯得十分愜意。
最終,我們來到了森林公園,呦!來這里踏春的人們更舒適了,架起遮陽傘,鋪上帆布,支起帳篷,擺上收音機……真有一派休閑無事一身輕的景象。清明時節從古至今就有插柳的習俗,正當清明,柳條隨風舞動,柳芽、柳絮掉了一地,好像鋪了一層美麗的綠色地毯。我們各折了一根柳條,盤在頭上。我還多折了幾支,編成了各種形狀,套在頭上,掛在胸前,圈在腰上。哈哈,柳枝兒給我們帶來不少樂趣。
關于清明節的作文5
“清明時節雨紛紛”,下過幾陣蒙蒙的細雨,潤濕的空氣中飄著豌豆花和青草的香味,我和家人提著鮮花、蠟燭來到了鳳凰山陵園給爺爺掃墓。
順著石階拾級而上,掃墓的人真多啊!一位老奶奶獨自一人站在墓前,雙手合十,低著頭、閉著雙眼在輕聲地念經,仿佛在念著什么密碼,我一句也聽不懂。可她看起來是那樣莊嚴虔誠,姑姑說她是在超度亡靈,我也聽不懂,我正想問,又想起媽媽給我打的“預防針”——莊嚴的場合不要隨便說話,我只好硬生生地把問題咽了回去。忽然耳邊傳來一陣哀痛的哭聲,我循聲望去,只見一位女士正拍打著墳墓痛哭著,邊哭邊訴說著什么。多可憐啊,她準是失去了自己最親愛的家人,我呆呆地望了她一會兒,心里有一種說不出的難受。一群孩子跑上來了,他們急著想要放萬花筒呢,聽著那震耳欲聾的聲音,我忙捂上了耳朵,討厭這噪音打破了大山的寧靜。
終于到爺爺的墓前了,站在爺爺的墓前,我小聲地念著墓碑上的字,念完,我心里一震,原來爺爺在一九九八年就去世了,離現在有十五年了,遺憾的是我根本沒見過爺爺。要是爺爺還健在,我遇上困難一定會向爺爺請教,因為爺爺一定有辦法嘛。姑姑點燃了蠟燭、香,燒起了紙錢,她對著墳墓恭恭敬敬地拜了起來,拜著拜著,我發現姑姑的眼眶紅了,淚水順著她的臉頰滑落下來,我的心里也感到酸酸的。爸爸告訴我,爺爺是一個勤勞、寬容又多才多藝的人。爺爺一生坎坷,生前是婁岙小學的校長,為了辦好教育,他勤勤懇懇,募集資金建學校,招聘優秀的老師,把學校辦得蒸蒸日上。爺爺是村民們敬仰的文化人,他經常為村民們寫信、寫春聯,婁岙老人亭的柱子上就有爺爺寫的對聯。爸爸經常教育我,要向爺爺學習,做一個優秀的人。啪嗒,啪嗒,一顆顆大大的燭淚不停滑落,仿佛是寄托我們對親人的哀思。
離開鳳凰山陵園,沿著彎彎曲曲的山路,我們又去祭拜了曾祖父、高祖父。媽媽告訴我,掃墓不光是為了緬懷、感恩先祖,更重要的.是告訴先祖,我們會更幸福地生活著,讓先祖們含笑九泉。山上開滿了一樹一樹的金銀花,樹木抽出了新的嫩芽,遠處,油菜花給遍野鋪滿黃金,紫云英染得滿地嫣紅……
教師評語:全文沒有太多華麗的語言,但文章描寫中所透漏出的“文氣”與自己的所見所想所悟是恰如其分的吻合。文章酣暢淋漓,詳略得當,結構合理,過渡也很自然,由此可見文章作者比較深厚的寫作功底。全文的描寫都是在為文章最后的主題呼之欲出做鋪墊,通篇讀完,給人以一種一氣呵成,意境悠遠的感受。
關于清明節的作文6
在那昏黃的燭光中,在那古老的方言中,我又回到那有她的時光----題記
每當清明時節,當我踏上那個不知名的小山頭,看著藍天中飄過的幾朵悠悠白云,感受著那拂過山頭上青蔥的小草的微風,我知道我的外婆在這里一定會開心。
外婆在我六歲的時候就死了,是四老之中最早走的一位,也是最疼我的一位。外婆的死讓我第一次懵懂的走近了死亡,也知道了葬禮是怎么樣的。老老的房子里,掛著一簾簾白白的帳子,到處都是哭聲,熟悉的、陌生的、男的、女的、老的、少的;而外婆卻安詳地躺在棺材里。于是,我莫名地就放聲大哭起來。不是因外婆的逝去而哭,因為我并不知道外婆再也不會起來了。我躲在母親的身后,瞅著躺在棺材里的外婆,哭鬧了很久,很久。
死亡,總能讓人緬懷與逝者相處的點點滴滴。
記得小時候,外婆總愛背著我到處走,走出那不大的小村,又走回來。沿路上,她不斷跟人們打著招呼 , 還不忘捎上一句:“這是我孫子”隨即,便咧嘴笑了,滿臉的皺紋也就更多更深了。
晚上,在那間只點著一根發出微弱黃光的的蠟燭的小屋里,我蜷在外婆 的`胳膊底下,感受著那溫暖的體溫。一床被子下,我聽著外婆講那遙遠的故事。我很喜歡聽外婆講故事,雖然那時的我并不清楚外婆講了什么,但那親切的帶著濃重方音的話語和那緩緩的語速,總能令我安然入睡。
小時候,我總不喜歡吃飯。于是外婆就對我說:“ 吃完飯,佛祖會保佑你的,會給你一塊糖吃。”我信以為真,麻利地吃完飯后,真的在飯桌上發現了一塊糖。那時的我,單純地以為佛祖是一個大好人,而且外婆跟他很要好。她還說佛祖會關心每個人。她自己就常常慷慨地施舍給走過這個小村、這間屋子前的乞丐,盡管會屢屢招來父母的數落與不滿。
外婆死前,摔了一跤,隨后又馬上爬起來。家里的人都以為沒事,我我也以為沒事。于是,我像往常一樣乖乖吃完外婆煮的飯,像往常一樣得到了一塊糖,也像往常一樣興高采烈地出去玩。當下午我回到家中,看見外婆安詳地躺在那張她常坐的躺椅上,手中還拿著那個伴隨她多年的扇子,我沖上前去,搖著她的手,以為她能像往常一樣醒來,再陪我玩。但是無論我怎么去搖外婆那只發冷的手,也搖不醒她。于是我放聲大哭,哭聲引來了父母親,也引來了外婆的死訊。
每到清明節,當我登上那個不知名的小山,看著藍天,享受著微風,我總覺得外婆就坐在我身邊,靜靜地看著我,直到永遠
關于清明節的作文7
又到了一年僅有的一次清明,每及此節,我和爸爸總會從自己家騎車趕到老家去給我爺爺上香,想到今日又能去看爺爺,心中不免有幾分喜悅,可又不免惆悵傷感起來。去墳場的半路,漸漸下起了小雨,連著心里那份傷感更不是滋味了。
爺爺在我六歲那年就去世了,可我總忘不了他對我的好,爺爺雖然看起來很嚴肅,但對我還是很好的,三個孫子孫女中,爺爺最疼我了,有好吃
的總忘不了我,有好東西總招呼我爸爸去拿給我,小時候總喜歡把我架在他脖子上,至今還有一張相片紀念那一時刻,那時的爺爺和我兩人臉上都洋溢的歡樂。可就在我五歲那年爺爺得了一個很重的病,奶奶,媽媽和嬸嬸輪流給爺爺守夜,總怕爺爺一不小心就會離咱們而去,也是格外小心,不敢
睡去,當爺爺難過的時候或想晚上起來,她們總會扶他起來,可兩個弱女子的力氣也不夠大。爸爸媽媽,還有叔叔嬸嬸畢竟還有工作,當他們不在的時候,就只有奶奶一人在照顧爺爺了,一個七旬老人要照顧比他重許多的人,可不是很吃力嗎?可不僅僅是這些,當爺爺半夜氣喘得緊的`時候,奶奶就知道不他不行了,不過這時候奶奶不會急著去找醫生,他知道找醫生就來不及了,她的老伴得靠她去救,此時奶奶就會抱著比她身體重很多的爺爺在院子里跑起來,天知道那有多累,每當爺爺氣順了奶奶才停。當咱們不在的時候,都不知道奶奶這樣過多少回。
終究爺爺還是撐不過那個春天,去了。全家上下彌漫著一股悲傷,莊重的氣氛。送爺爺走的那天,淅淅瀝瀝的下著下小雨。咱們一行人披麻戴孝,那是我雖然小,可是當我得知爺爺走的時候,也悲傷異常,渾渾噩噩的,送行的或者會有不是真心哭的,可是我記得那時的爸爸真真切切的哭了,真可謂“男兒有淚不輕彈,只是未到傷心處”,爸爸與爺爺的父子情深可沒有半點虛假。爺爺,還是,進了火葬場。
回憶結束,早已到了墳場,我熟悉的來到爺爺墳前,為他燒紙,就算爸爸這般剛毅之人也還是不覺紅了眼眶。
回家的路上,照舊還是下著細雨,四月的雨冰冷刺骨……
關于清明節的作文8
清明節到了,我跟母親都會到姥姥的墳前給姥姥掃墓。
當我踏上那個不知名的小山頭,看著藍天中飄過的幾朵悠悠白云,感受著那拂過山頭上青蔥的小草的微風,我知道我的姥姥在這里一定會開心。
姥姥在我六歲的時候就死了,是四老之中最早走的一位,也是最疼我的一位。姥姥的死讓我第一次懵懂的走近了死亡,也知道了葬禮是怎么樣的。老老的房子里,掛著一簾簾白白的帳子,到處都是哭聲,熟悉的、陌生的、男的、女的、老的、少的;而姥姥卻安詳地躺在棺材里。于是,我莫名地就放聲大哭起來。不是因姥姥的逝去而哭,由于我并不知道姥姥再也不會起來了。我躲在母親的`身后,瞅著躺在棺材里的姥姥,哭鬧了很久,很久。
死亡,總能讓人緬懷與逝者相處的點點滴滴。
記得小時候,姥姥總愛背著我到處走,走出那不大的小村,又走回來。沿路上,她不斷跟人打著招呼,還不忘捎上一句:“這是我孫子·”隨即,便咧嘴笑了,滿臉的皺紋也就更多更深了。
晚上,在那間只點著一根發出微弱黃光的的蠟燭的小屋里,我蜷在姥姥的胳膊底下,感受著那溫暖的體溫。一床被子下,我聽著姥姥講那遙遠的故事。我很喜歡聽姥姥講故事,雖然那時的我并不清楚姥姥講了什么,但那親切的帶著濃重方音的話語和那緩緩的語速,總能令我安然入睡。
小時候,我總不喜歡吃飯。于是姥姥就對我說:“吃完飯,佛祖會保佑你的,會給你一塊糖吃。”我信認為真,麻利地吃完飯后,真的在飯桌上發現了一塊糖。那時的我,單純地認為佛祖是一個大好人,而且姥姥跟他很要好。她還說佛祖會關心每個人。她自己就常常慷慨地施舍給走過這個小村、這間屋子前的乞丐,盡管會屢屢招來父母的數落與不滿。
姥姥死前,摔了一跤,隨后又馬上爬起來。家里的人都認為沒事,我也認為沒事。于是,我像往常一樣乖乖吃完姥姥煮的飯,像往常一樣得到了一塊糖,也像往常一樣興高采烈地出去玩。當下午我回到家中,看見姥姥安詳地躺在那張她常坐的躺椅上,手中還拿著那個伴隨她多年的扇子,我沖上前去,搖著她的手,認為她能像往常一樣醒來,再陪我玩。但是,無論我怎么去搖姥姥那只發冷的手,也搖不醒她。于是我放聲大哭,哭聲引來了父母親,也引來了姥姥的死訊。
每到清明節,當我登上那個不知名的小山,看著藍天,享受著微風,我總感覺姥姥就坐在我身邊,靜靜地看著我,直到永遠……
清明節啊,清明節,總是讓我們這么的想念親人!
關于清明節的作文9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一說起清明節,什么“魂”啊、“雨”啊、“痛”啊、“傷”啊,一骨腦兒都涌了上來。這是為什么呢?
又是一年清明節,仿佛沒有往日那種清明的氣氛,除了天氣差了一點外,還真是個出門踏青的好季節。
我們一行人去給去世七年的爺爺掃墓。七年前,肝癌兇狠地奪去了爺爺的生命,爺爺是在一個陽光明媚的午后西去的,走時我和媽媽正在冷水江的媽媽同學家玩。聽到這個噩耗時,媽媽推掉了馬上就要胡了的麻將,牽起正看動畫片看得津津有味的我的手,就向車站奔去。
到了家時,奶奶和姑姑哭成了淚人,一貫不顯露大喜大悲的爸爸眼里也洶涌著淚水,媽媽哭得最兇,是那種撕心裂肺的哭泣。爺爺的遺體已經冰冷,我還看見幾個我不認識的男人把爺爺包在一塊布里,送進棺材了。只見姑姑一把抓住那人的手,哭喊道:“別碰他,他只是睡著了……”我無論怎么也想不到平時愛我、疼我的爺爺就這么輕易地離我而去,狠心撇下他最疼愛的孫子,永遠不回來了。
悲傷,頓時涌上了心頭,哭得沒有聲音,只看見眼淚一滴滴重重地打在地板上。對于爺爺的死,我哭的就只有那一個下午,以后盡管常常想念,但卻再也沒悲傷過了。因為,我明白,爺爺的在天之靈是決不愿意看到我為了他的離去而悲傷這么久的。
那年我七歲。
眼看著七年過去了,今天,我又站在了爺爺的墳前。在春風里,原本填上的.泥土上長出了一朵朵紫色的小花,搖曳著。風吹動樹葉的聲音過去了,仿佛又是七年前那個慈祥的老人對著子孫們和藹的呼喚,臉上滄桑的痕跡里綻放出一縷縷陽光……風,撩亂了墳邊青青小草,也撩亂了我的眼球,淚水滴在了紫色的小花上,我想這將是我最后一次為了爺爺的離去而傷心了,以后站在這里的將是一個自信、堅強而又快樂的我!是一個讓爺爺驕傲的爺爺的孫子!
燒一把“天堂、地府通用的、冥通銀行和天地銀行”的紙錢,微笑著,爺爺,你在西方極樂世界一定要幸福。
爺爺的墳頭尚未立碑,按照習俗,要等我和鎏鍇(我的弟弟)結婚生子后才能立碑。我想,到了那時,我要把爺爺的墳上種滿粉色的風信子(粉色風信子,花語:安寧與幸福),讓它們代替我永遠陪著我親愛的爺爺。
把所有的痛拋掉;把所有的傷洗清;把所有的淚拭干,清明節不再“斷魂”,它將是詩意、美好而又愉快的節日!
我衷心地祝福你:清明節快樂。
關于清明節的作文10
三月初三,龍抬頭。但今年龍一抬頭,卻撞上了一個憂傷的日子。日歷上三個黑色的小字提醒我:清明節,這個充滿憂傷的節日來臨了。
對我們學生而言,清明意味著長假:從三號到七號,五天的假期,不算短了。放假前的最后一天,天氣涼爽,天空布滿烏云,看起來陰沉沉的。然而,陰沉的天氣絲毫沒有影響到同學們喜悅的心情。最后一節課,老師在講臺上絮絮叨叨,千叮嚀萬囑咐地講注意事項。可惜同學們沒一個認真聽,都忙著收拾東西,心里盤算著下課鈴響時,怎么以最快速度沖出教室,擁抱小小的幾天自由。
下課鈴聲姍姍來遲。心急火燎的眾人齊聲歡呼,一個個動若脫兔,爭先恐后地向教室門擁去。無論男生女生,都如同打了雞血那么興奮。走在校園里,隨處可見同學們一張張燦爛的笑臉,耳邊也不斷響著“再見!”“到我家來玩哦!”諸如此類。哪里有一點“路上行人欲斷魂”的情景!
回到家里,本來想和朋友們一起在林蔭道上賽車。看著面前一堆作業,我斷然放棄了這個念頭。語文、數學、英語老師都例行公事,我郁悶地寫了一會兒,更郁悶的事兒來了下雨了。我黑著臉看著一根根水做的“繡花針”插入大地“老天也因為作業多郁悶哭了么?”
“清明時節雨紛紛”。近段時間一直在下雨,老天爺似乎受了大委屈,一直在不停地哭,哭得人心煩。放假第一天,老天爺由號啕大哭變成了林妹妹式的“微哭”。我們全家人被騙,以為雨快停了,于是舉家出游。誰知道老天爺相當有耐心,一直到我們參觀完畢回家時,它還在“微哭”。
在我朦朧的印象里,清明應該是這樣一個畫面:細密連綿的陰雨,一望無垠的綠草地上坐著一個正在發呆的'、憂傷的白衣少年,或是身著淡雅紫裙的少女。背景音樂是牧童悠揚的短笛聲。
可真到了清明,我所有的幻想破滅:老天抽瘋,在最該下雨的那天沒下一滴雨,也不出太陽,就那么陰著;綠草地剛打了農藥除蟲害,“香氣”撲鼻;更沒什么憂傷的少年少女,只有幾個小小孩一邊怪叫一邊跑來跑去,他們的母親在身后大聲吆喝。
面對這一切,我無言以對,哭笑不得。
關于清明節的作文11
時光匆匆,這寒冬臘月的冬天一轉眼就到了細雨蒙蒙春天,一下子還真適應不過來。這年,廣東的春天比以往的都明顯些。以往冬天一過,這天就直奔夏天去了,對于那“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的季節我是碰都沒碰過,春天是啥樣?——一無所知!只能獨自嘆息咯!
這年不同,春天總算到了!到處一片生機!這時間過著過著,又到了拜祭先人的`時候了。清明節到了,廣東這邊全體去拜山,拜祭先人。這或許有些迷信,但怎么說這也是我國的傳統,只能拜啦!在學校放學前,老師們對我們萬分叮囑,同學們最后喊了一句“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要小心”。唉?不是“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嗎?我們的搞怪精神可真夠“行”的!但這句話卻應驗在了我身上,成了清明節一笑事。
清明節我沒去拜山,我老家在湖南,自然就拜不了啦!悶得很!腦子里突然想起了那句笑話,想想那是啥意思?……想了不知多久,煩了!不想了!就想出去玩玩。好!這天就開始戲弄我,從樓下出來,一下就來了個“開門紅”。因為前幾天下了雨,門口還有些水。自己只顧關門,沒看路,摔了個半死,差點沒叫出來!還真是撞邪了?疼!可是戲劇的事情陸續有來……
自己瞎逛到了個籃球場,有人在打,跑去湊湊熱鬧吧!
跟他們談了半天,終于能一起玩了,我能不拼命嗎?這天又開始玩惡作劇了,球好不容易到自己手,帶球,上籃,進球,是不可能的!只聽到一聲慘叫!我又摔著了,啊!我躺在地下,身邊的人在笑著,我卻想哭。他們看我如此“lj”,便把我“罰”下了場外,我一臉苦瓜相,肚子苦笑著!沒這么靈吧!天啊!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要小心。”我終于了解了,不知是不是清明節鬼魂出來捉弄,今天連續摔了幾次。它只說在路上,在家就沒事了吧?快走!
我以比劉翔還快的速度沖回家中,在椅子上大口大口地喘氣。哈!總算沒事了。那鬼話,我才不信呢!到家里了,你奈何得了我嗎?哈哈!現在我金剛護體,不怕你!
戲劇性總是在這些時候發生,我又摔了!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要小心。”長嘆!
關于清明節的作文12
清明,給人的印象總是一片濕雨。仿佛有了這雨,清明才更能顯得出它淡淡悲涼和絲絲憶念的味道來。是清明成全了這場雨,更是這雨襯托了清明。
望著飄灑的細雨,才更能引得人們心中那種淡淡的哀愁和思。這雨或是風狂雨恣,或是和風細雨,從清晨開始,至黃昏之際,在煙雨彌漫的山野中,在泥濘難行的小路上,總有頂風冒雨,點綴寂寥,行行重行行的掃墓人;或三五成群,扶老攜幼,或一二個孤影,跚跚獨行。遠山隱在云霧里,近樹籠在孤煙前,小橋流水,愁鴉悲啼,雨洗清秋,風吹哀愁,唯見煙雨一片蒼茫,不見人家與炊煙。好一個傷感寂寥的行旅,好一個凄迷彷徨的畫面。抬頭偶望,墓地黯然見:百墳拱起,千碑林立;拔凈一片亂草,擺下幾杯冷酒,燒上一把紙錢,風雨愁煞人,杯土帶愁,雜草含煙,竟無言以對,唯有心底彌滿幽幽的愁緒和淡淡的哀愁!死者長已矣,存者永懷悲!音容笑貌,歷歷在目,昔日種種,猶言在耳,隨緣到天涯,念千里孤墳何處話凄涼?源于《清明》這首詩。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為什么“斷魂”?因為“古墓花影白楊樹,盡是生死離別處。”我無憂的歲月里,這首詩所給予我的就是這樣一種恬美的意境.,到處也尋覓不到了。這首詩,今天讀來仍然那么哀怨,那么親切。
古往今來,人性中某些共同的、美好的感情,四海相通,古今相通。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生者總是會不斷地成為逝者。有人說,對別人的'思念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越來越淡。我想,或許對于至愛親人的思念恰恰與之相反吧。即使過了再長的時間,在每次憶起他們音容笑貌時,我們的心中總會有些酸酸涼涼的感覺吧。哪怕是十年、幾十年,這種感覺也不會減弱、消失,反而會變的更加強烈。正因如此,清明節才會成為一個流傳千年的日子;清明時節的細雨,才會綿綿不絕地紛紛而至,這大概是對于人們心中哀愁的感應吧。又是清明了。“男兒有淚不輕彈”,我不能流淚。但對親人綣綣的思念,灑下所有的淚,回憶就不僅僅再是生活的負擔。
我們再次體會人世間的愛心與溫暖,拼合破碎的心,微笑著重新揚起生活的風帆.我們感慨世事無常人生苦短,曾經真正愛過,生命便不存在遺憾。援手于他人危難,自己在挫折中保持樂觀,只要心中有愛,愛就會沒有遺憾,人生永遠是美麗的春天。有拜托清明的細雨了,希望她如期而至,就算是世人欲流而難流的淚吧
關于清明節的作文13
今年清明,爸爸媽媽帶著我和哥哥去上墳。
一路上,畫眉在草叢里飛來飛去,松鼠在樹枝上跳上跳下,我和哥哥真想抓住它們,但它們一下子就不見了,我們向哇哇啦啦地喊,它們就是不出來。
到了老家本杰,湖邊有一群白鴨子在游泳,我和哥哥一齊背誦:“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媽媽聽了,笑著說,那是鴨子哩兩個小傻瓜。
到了上墳的地方,爸爸說,這是我們家的墳山,這個山叫羅漢大坡,去世的老輩人都埋在這里,有文秀才有武秀才,文秀才寫文章很厲害,武秀才騎馬射箭技藝很高強,我們問爸爸寫文章的老祖先有李白厲害沒?武功有奧特曼厲害嗎?爸爸說,沒有沒有都沒有。到了老祖祖的.墳前,爸爸教我們認墳上的字:“身居龍穴科甲地,八方風水富兒孫。”
這時候,家族中的大部隊到了,大家都很高興地互相打招呼,有的還伸手摸著我們的頭問多大了,讀幾年級了。有幾個年紀大的,分別在很多很多的墳前擺放水果、糖、肉、雞,在墳頂上插栓著白色掛青。點燃香和紅色的蠟燭,開始在一個一個墳前燒紙,有紙錢,有紙汽車,紙別墅,有紙衣服、紙帽子、紙襪子、紙鞋子。燒完了,開始磕頭,長著白胡子的大爺爺喊一輩一輩的統一磕,好多人排著隊,像我們做操一樣,整整齊齊的站在墳前,作三個揖,跪下,磕三個頭,站起來,又作三個揖。終于輪到我們這一輩了,大部分都是小朋友,都是小男生,旁邊的大人們看著,都在笑,說:“我們看,哪個磕得好,老祖祖保佑他身體好學習好長大當大官發大財”,我們都認認真真地磕,磕完,大人把供品一一分給我們,邊分邊說,吃了乖,吃了乖。
這時候大人們搬來了一盆一盆的飯菜,有雞肉、臘肉、香腸、血豆腐、白菜、蒜苔、蠶豆,這些菜都是我們最愛吃的,大人們開始喝酒,邊喝邊指著一些墳堆,說這是誰,那是哪個老祖先,說他們寫的詩,說他們上山打老虎豹子。我和哥哥聽了,還以為是說動畫片《葫蘆兄弟》的故事,問媽媽,媽媽說,他們都是英雄,勇敢堅強。吃完飯,我和哥哥由爸爸幺叔拉著,像坐滑滑梯一樣,一邊走一邊滑著下山。山上,噼噼啪啪的響起鞭炮聲,整座山都在抖動。
我們上車準備回家,回過頭去,大家都在和爸爸媽媽打招呼,說,明年再來明年再來。爸爸問我和哥哥:“明年還來嗎?”我們一齊說來來來,來聽老祖先們的故事。
關于清明節的作文14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清明節,這天好似所有的人都忙碌了起來,我也情不自禁想起了離我們遠去的外婆,想他以前疼愛我的種種回憶,不得不承認的是,我非常想念他了。
我無法忘記,那一年回到故鄉,看到躺在床上的外婆,有多瘦骨嶙峋。她痛苦地蜷曲,干枯的手掌,指節發白。我與母親無法相信,外婆已是骨癌晚期。更讓人無法相信的是,一年多前,舅舅帶外婆去醫院檢查時,已發現她得了骨癌。然而拿到化驗單的那一刻,外婆卻告訴舅舅不要讓其他的人知道,也不去治療,只是靜靜地回到家,正常地每天上學教書。
原來,這一年多,每天在講臺上給學生上課,把一疊疊試卷帶回家批改的外婆,竟忍受病情不斷惡化的折磨。在她手拿粉筆在黑板上書寫漢字之時,她的手會傳來陣陣劇痛。獨自一個人居住在老家,兒女們搬到大城市之時,她時常在深夜因為疼痛無法入睡,輾轉反側到天明。這一切,這一切的痛苦,她只是獨自承受,不告訴兒女,不讓兒女為她擔心。她擔憂兒女為她支付巨額的醫藥費而經濟窘迫,還盡可能地延續自己幾十年的教學生涯,盡可能地教書育人。
這時一切已無法挽回,母親、舅舅他們已經阻止不了外婆病情的惡化,唯一能做的,只是減輕她的痛苦。可是,外婆艱難吐出的幾個字卻是:別,別再為我花錢。她心甘情愿獨自挺過這些折磨,不讓子女為了她陷入經濟上的困境。甚至于,在兒女們輪班守夜,陪她之時,她選擇了偷偷服食,早點結束這一切,不拖累兒女。當我們及時發現,外婆終于醒來的一剎那,我們懸的心放下,卻又被外婆自責、內疚、顫抖的目光所刺痛。母親摟我哭了,她說:“該自責的是我們呀!你的外婆,我們太對不起她!”
那天晚上,母親陪外婆,下半夜,外婆突然似是恢復些精神,完整地說出了幾句話,她滿是不舍地說:看到你們過得好,城城也考上了大學,這就夠了。后來她安詳地睡去,我們以為將是一個美好的明天,然而,這是永別。
這些年老家的人們不時會提起外婆,說她是一個教了一輩子書的'好老師,愛教書,愛孩子,就跟有時電視上放的“感動××”的人一樣,感動村里的人。我想,外婆也許沒有那么偉大,但她對兒女、子孫的愛,深沉得讓當年僅八歲的我感到生命的悲涼與母愛的偉大。她讓我永遠銘記,在處于多么痛苦的憂患中,她的生命書寫了多么深刻的愛。
想到這些,我也暗暗對自己下了決心,以后不管再遠,在忙,每年清明節都要回來看望一下外婆,以表示我對外婆的思念。
關于清明節的作文15
回老家上祖墳,一進村門,就看見爺爺在拐彎處迎著。
座落在那小山下的一個小房子,我爸爸就出生在這里。背后的小山叫羞山,他小時侯一放學就上山找筍子和各種果子,要么吃,要么賣,賣來的錢就買書。走在山上崎嶇的紅土小路上,一陣陣清新的風拂面而來。
爸爸成年后遠離本土,到大城市奔跑,現在,對他曾經有養育之恩的父母,怎能不懷有一種感激之情?
可是-----
我生在異地,自然對這陌生的故鄉沒有太多情感,雖在電話中知道他們很愛我,但說實在的,我對他們的情感畢竟不怎么濃。
爸爸媽媽與爺爺在客廳談話,我便去廚房看奶奶。那里的灶臺十分奇怪,上面是一口大鍋,下面有一個大洞,似一個房子。洞里的火正旺,只見奶奶用鏟子在鍋中炒。我走近一看,鍋中的.肉絲炒出油,“噼里吧啦”“噼里吧啦”地響。奶奶將切成丁的竹筍從熱水中撈出,一同放進鍋中。她一邊用手熟練地將白白的面條放進煮沸的泉水中,等熟又用筷子撈起,就著些許面湯一同放入盤中,用炒好的肉絲、筍丁連鹵做澆頭,上面再撒些青蔥,原本淡色無味的面,一下子被富有生機。
奶奶笑著,眼角皺紋如刀痕一般明顯。她端來剛剛煮好的面條,還有熱氣。
我問爸爸:“這面叫什么?”他邊吃邊說:“這就是傳說中的羞山面!”我連忙品嘗,面條十分順滑,口味與陽春面差不多,樣子也差不多,可以說是沒有什么過人之處。我又對爸爸說“這里面沒有什么讓人拍案叫絕之處啊!”爸爸看著我說:“外面的面鮮是因為放很多味精,這可是一點味精都沒放!”這樣細相,還真是味道不錯,于是我一口氣吃完連湯都沒剩下,盤子像被我洗過似的。
這碗面很真實,就像爺爺奶奶對我的愛一般。想到這兒,又牽起我對正踩著的這塊地的情感。一個人無論如何,都不能忘本啊!這片土地,湖南,頓時變得那么熟悉。
林清玄一口飲習西江水,我現在一碗食透思鄉愁啊!
后來,媽媽也學會做羞山面,味道也差不多。朋友王博申吃完后,稱贊不絕于口,可我不知怎的,就覺得奶奶的那一碗令人回味無窮。
又到一個清明,我想起《詩經唐風》中的《蟋蟀》所云“今我不樂,日月其除”。是的,“今我不回,日月其除”----
好想再喝一口奶奶的羞山面湯,聞一下也行。
【清明節的作文】相關文章:
清明節清明節作文11-20
清明節踏青清明節作文11-21
關于清明節的作文關于清明節的作文11-12
清明節清明節作文6篇11-20
清明節清明節作文(6篇)11-20
清明節清明節作文6篇08-02
清明節清明節作文三篇08-02
精選清明節清明節作文四篇08-02
清明節清明節作文九篇08-03
清明節清明節作文3篇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