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的傳統文化作文9篇(精品)
在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經常接觸到作文吧,作文是從內部言語向外部言語的過渡,即從經過壓縮的簡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語言,向開展的、具有規范語法結構的、能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語言形式的轉化。你寫作文時總是無從下筆?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傳統文化作文9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傳統文化作文 篇1
中國武術歷史悠久,博大精深,深受世界各地人民的喜愛。古人通過習武不僅能強身健體,還可以自衛、錘煉意志。
我是天津路小學的學生,也是天小武術隊的隊員。我們武術老師辛老師是全國武術散打冠軍。他輕功了得,只輕輕一跳,頭幾乎能碰到房頂,雙腳落下都聽不到聲音。他一拳一腳,一招一式,都剛勁有力。
每天早晨7點多,我蹦蹦跳跳地來到學校晨練。先繞武術室跑十圈,等身體活動開了再壓腿,做柔韌動作:橫叉、豎叉、下腰、高抬腿、屈膝跳、站立體前屈、坐位體前屈。我練得很認真,也很開心。接著練習腿法:正踢腿、側踢腿、里合腿、外擺腿,久而久之,我的腿能踢得更高、更直、更有力度。還有單拍腳、雙拍腳、里合擊響、外擺擊響。最后我們練習基本動作:弓步沖拳——左腿弓步,右手沖拳,右腿弓步,左手沖拳。弓步要穩,沖拳要平、快而且有力。還有馬步推掌、仆步穿掌、虛步亮掌、歇步沖拳、彈腿沖拳、蹬腿推掌、勾踢雙推,這些動作都要認真練習,只有勤學苦練,才能習得真功夫。
每周兩次的武術課,我們學習五步拳、突擊長拳、規定拳,還有旋風腳、騰空飛腳、烏龍盤打、燕式平衡。旋風腳,我踢得最漂亮。一手叉腰一手伸掌,左腳上前一步起跳,轉體騰空里合腿,轉體落地馬步,整套動作連貫,干凈利索。我在家表演給媽媽看,媽媽贊不絕口,不敢相信我能練得這么好。騰空飛腳,右腳先上一步,左腳提膝,騰空跳起,右手拍右腳背。我經常表演給我的伙伴看,他們都向我投來羨慕的`眼光。最近,我迷上了“烏龍盤打”,先弓步插掌,左腿屈膝半蹲,身體左轉,再弓步掄臂,目隨右手環視,最后仆步拍地。課上,辛老師表揚我這套動作做得好,獎勵我兩朵小紅花,夸我動作準確,又有力度,還讓我上臺示范給同學們看,我特別驕傲。
自從學了武術,我的手更有勁了,身上肌肉越來越多。我再也不害怕壞人欺負我,也不擔心走夜路。我有了很多粉絲,他們像蜜蜂一樣跟在我后面,我別提有多威風了!
我相信我一定能練好武術,繼承中國傳統文化。
傳統文化作文 篇2
咱們中國的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淵遠流長,今天我介紹一下暑假時在外婆的鄰居的阿婆家看到做麥稈扇的過程。
麥季豐收的時候,地里晾著大量的麥稈,許多人把曬干的麥稈拿回家燒飯,而心靈手巧的阿婆把微黃清爽的麥稈梗折下來,然后放在面盆里染上各種顏色,等晾干了的時候,就把它編成扇子,她是從中間起的頭,等編到比盆子大一點的時候,阿婆就開始編花樣,有“福”字,有“喜”字,還有“蝴蝶”等,她所刻畫的'形象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先來看看這把扇子的“仙女下凡”,她舞姿翩翩,手臂上纏繞著輕盈而柔滑的絲帶,正隨風輕輕擺動。再看另一把扇子,繡著兩個大大的紅喜字,看起來特別的喜慶。
多么精美的麥稈扇啊!使大家都愛不釋手。
傳統文化作文 篇3
在我的家鄉——日照,有許多優秀的傳統文化,如農民畫、黑陶、書法、炒茶工藝、剪紙等等,她們個個都是民間藝術的瑰寶。今天我給大家介紹一種我家鄉的傳統文化,它名叫“根雕藝術”,現在我就給大大說說吧。
根雕藝術是我國的優秀傳統文化之一,它是以樹木、竹子的根樁為原料,雕刻人物、動物等形象,又稱根藝或樹根造型。
根雕藝術已經有幾千年的歷史了,漢代出土的畫像和壁畫中,就有根藝作品了,到了唐朝,根雕藝術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
在我的家鄉——山東日照莒縣的浮來山上,有個根雕藝術館,號稱“天下第一根”。里面收藏著許多的.根雕藝術品,有“中國地圖”、“雙龍戲珠”、“十二生肖”、 “雄鷹展翅”、“李白醉酒”、“南海觀音”、“金雞啼鳴” 、“老壽星”……。其中,大廳正面的“中國地圖”是由一整塊龍眼的樹根雕刻而成,天然形成了我國西高東低的自然地理風貌,在上面你能看到高聳的喜馬拉雅山和青藏高原、地勢平坦的三大平原,長江、黃河盡收眼底,我甚至還能找到我的家鄉日照所在的山東半島那個小駱駝頭。還有一件巨型的作品叫《猴山》,正面雕刻了72只形態各異的小猴子,有的在樹上摘桃子,有的在水中撈月亮,還有的坐在媽媽懷里,讓媽媽捉虱子。所有的作品都栩栩如生、惟妙惟肖,讓人看了流連忘返。
我家鄉的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這是歷經我們祖先幾千年文化的積累和沉淀,是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是我們的祖先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我們一定要把優秀的傳統文化繼承和發揚下去。
我愛我美麗的家鄉,我愛我家鄉優秀的傳統文化。
傳統文化作文 篇4
剪紙,是中華民族流傳藝術,瞧!這些色彩繽紛,形象生動,內容豐富,美不勝收的剪紙。這幅剪紙的畫面是這樣的:天氣晴朗,一個小孩騎在牛背上,雙手拽著一個腳受了傷的小男孩,他用盡全身的力氣,終究沒有把他拉上來,此時,他已經滿頭大汗?粗@幅剪紙,是我的思緒飄到了幾萬公里外的采山藥的山里。
一天,一個叫小明的孩子騎著牛到山里采藥,隱隱約約聽到有個孩子在喊救命,曉明跳下牛背從山上往下看,果然有個孩子跌倒在山坡上。曉明見此情況,趕忙騎著牛往山下走,經過小明的一番詢問,原來他叫小強,他和家人走散了,在尋找的'時候,不小心腳底一滑,就滾了下去,小明安慰小強道:“小強,你放心,我會幫助你找到父母的。”小明先跳上牛背,然后雙手拉著小強,小明是用了渾身解數也終究沒有把小強拉上來,最后,老牛將一只腿曲下來,這樣小明才上了牛背上,過了幾天,小強的家人來找小強,我們依依不舍的告別,可謂“友誼地久天長”!
一把普普通通的剪刀,一張普普通通的彩紙,就能創造出如此豐富、精美的藝術品,這就是咱們中國的剪紙!
傳統文化作文 篇5
伴隨著改革開放而來的還有文化思想的開放,越來越多的洋文化逐漸滲透到我們的生活中,并且在一步步的加深。
中國文化難道就這么不堪一擊嗎?傳承了幾千的中華傳統美德難道不夠根深蒂固嗎?為何仍在“日潮韓流”來襲時表現得如此不堪一擊。原因何在,難道我們缺少優秀文化的熏陶嗎?不,關鍵在人,因為我們缺少對中國文化的熱情和責任感。
我國有世上獨一無二的敦煌文化,那里曾是那么的繁華,而今它卻不在擁有婀娜的體態,柔美的淺笑,留下的唯有慘白的墻壁,慘白的'怪像和腦中慘白的世界。原本燦爛輝煌的文化圣地就這樣毀于一旦,不是別人正是我們自己。
人道是王圓箓是毀滅敦煌古物的元兇,我卻為他叫屈。如若人人可以有一些責任感,那么即使有十個百個王圓箓又能成什么氣候?地方上的官員你不管我不顧,任憑外國人一次又一次放肆地拿走我們的東西,而今卻要我們屈辱的從他們手中買回我們的東西,而且僅是文物的微縮膠卷?杀,可嘆。換句話說,如果當時有人能夠重視文物保護,阻止王圓箓的行為,也許就會有另外一種可能,起碼不會像現在這么受盡屈辱。
面對此起彼伏的文化浪潮,中國文化將何去何從?
傳統文化作文 篇6
如今相對開放的國際環境,使得各種地域文化交匯融合,過各種洋節日中國人也越來越多,這使得中國的傳統節日漸漸地不被重視,F今保護中國傳統文化是我們每個人肩負著的使命。
中國的傳統和文明需要傳承。這些傳統節日是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生存和發展產物,F在的中國人,未來的中國人,若是無法了解自己的祖先和民族的發展,輕視這些傳統和文明,那么這樣的中國人也就失去了屬于自己的特色。
中國的傳統節日和中華民族數千年來形成的品性的緊密聯系,也使得中國的傳統節日不容被西化。中秋節寄托了游子對家的思念;端午節展現了耕作的勞動人民對豐收的喜悅;清明節表達了親人對逝去者哀思;新年則體現了人民向往和平快樂生活的樸素愿望。這些節日背后所存在的意義,是任何一個洋節日無法替代的。
因此,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提倡保護重視中國的傳統節日。清明,端午從原來沒有節假日變成了休假一天,電視媒體也日益加大了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宣傳,提高人們的了解和重視程度。
在這個受到外來文化強烈沖擊的21世紀,我們太多地關注于西方萬圣節的南瓜;情人節的玫瑰;圣誕節的.白胡子老人。從而忽略了新年的“!弊,端午的艾草,中秋的月餅,對于我們每一個中國人來說這都是一種本土文化的丟失,沒有了這些文化和傳統,我們也將丟失自己的信仰,失去自己的特色。
身處于現今社會的我們依然要懂得不崇洋媚外的道理。外國的傳統和特色往往不適合擁有古老歷史的中國。就像君主立憲制不適用于中國;刀叉無法成為中國人吃飯的主要工具;直接的說話方式無法改變中國人的婉轉一樣,洋節日也不應該成為中國人的節日。
一個民族的傳統節日,是歷史文化在千百年里長期積淀和凝聚之后又經后人總結和實踐而成的,從種種節日風俗里,后世的人們可以清晰地體驗到先民生活的歷史文化圖景。當承載著民族傳統文化的節日不再受重視,節日的文化內涵漸漸被遺忘,中國“文明古國”的盛譽也將不復存在。
我們需要加強對傳統節日的宣傳與弘揚,從自身做起,保護中國的傳統文化。
傳統文化作文 篇7
國畫是中國傳統的繪畫方式,反映了中華民族的民族意識,和審美情趣。體現了古人對自然、社會及與之相關聯的政治、哲學、宗教、道德、文藝等方面的認識。國畫強調“外師造化,中得心源”,融化物我,創制意境,要求“意存筆先,畫盡意在”,達到以形寫神,形神兼備,氣韻生動。
我愛國畫,也正是因為國畫灑脫、流暢,并不是像西洋畫一樣,有無數絲線束縛,有的只有眼睛看到的,不能有絲毫偏差,讓人感到死板。我在初學國畫時,經常摳著小細節,畫出來的畫也不好看,只是好像是把書上的物,搬在了紙上,使我覺得只是畫出來的,并不是活靈活現的生物。老師常常對我說:“國畫,講究的不是表面上的,國畫講究靈動,講究一種隨心所欲的境界,不是書本能夠左右的,是靠心來完成。若你死摳書中的東西,那么你永遠創造不出好的作品,永遠只能照著別人的心境當成你自己的心境,永遠不會體會到國畫的`情趣!痹谌蘸蟮牟粩嗑毩曋校覞u漸悟出了一些門道,漸漸地明白了國畫所存在的意義,所存在的價值:國畫所表達的,是作者的心境,因此,國畫才會灑脫,流暢,隨著作者的心境,國畫所表達的東西也就不一樣。體會到一些感覺后,我發現,我的畫漸漸靈動,漸漸地就像是一個活物,這使我特別開心。
漸漸愛上了國畫。每一個星期都在盼學畫的這一天。因為在這一天,我可以盡情地遨游水墨的世界。大膽地畫,開心地畫。梅花、蘭花、竹子、菊花,我都畫過,但我最喜歡竹子,竹子正直,奮進,虛懷,質樸,奉獻,卓爾,善群,性堅,操守,擔當。畫竹的時候,竹節最難畫了。畫竹節時,我曾經歷過數次失敗。因為竹節的墨汁變化層次多,為了顯示出剛勁的竹節,墨色是主要的。筆肚沾淡墨,筆尖沾濃墨,畫時要一筆抹過,決不能三五層的描。運筆要恰到好處,才能體現出竹的脫俗。每當畫國畫時,就覺得心情很舒暢,勝比游了美景后的心情。每一次,我都能體會到一種快樂,這種快樂是以前從未體驗過的。
我愛國畫,我愛那種快樂的心情。我愛國畫中的山水、動物、人物、工筆、寫意、傳統。國畫,是中國人自己的繪畫方式,起初的我只因為這一點,現在的我,已經深深地愛上了國畫,愛上的國畫獨有的情趣。
傳統文化作文 篇8
泡一壺香茗,焚一段古香,翻開歷史的篇章。一首詩,一首詞,都是歷史的腳步。詩詞,讓我愛上傳統文化。
豪邁唐詩,太白之詩。“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的李白,擁有“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的灑脫心靈;擁有“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的仗劍天涯的豪情;又有那“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曠達心胸。讀罷,我不禁對那盛唐景象贊不絕口,又對李白豪邁瀟灑的'性格羨慕不已。
悠然晉詩,陶潛之詩。“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陶淵明,面對渾濁的官場,“不為五斗米折腰”,歸隱田園“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高雅心境實則可貴!耙抡床蛔阆,但使愿無違”的曠達胸襟,讓他面對逆境也依舊快樂。讀罷,我領略了陶淵明的胸懷。
灑脫宋詞,東坡之詩!暗溉碎L久,千里共嬋娟”的蘇軾,擁有“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那渴望報效朝廷的壯志情懷,又有那“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睛圓缺,此事古難全”的細膩情懷,“用舍由時,行藏在我,袖手何妨閑處看”的灑脫深深感染了我。讀罷,我豁然開朗。
詩詞,讓我領略了古代文化,感受了不一樣的情感表達。當我失意迷惘時,不由想起那些古詩詞,想起那些作者的命運與精神,不覺心頭一熱,又重拾信心。古詩古詞若流水,共嘆人生皆如此。我愛詩詞,也愛這傳統文化。
傳統文化作文 篇9
星期二是一年一度的元宵節,爸爸帶我到奶奶家去吃元宵,正巧碰上了當地的“跳龍燈”。
龍燈的`身體是一節一節的。它的頭特別大,有三個尖尖的角,上面還有用布做的花,漂亮極了!“龍”頭里擺放著五、六根蠟燭。燭光映照著“龍”身上的鱗片,閃閃發光,非常是好看。“龍”嘴里有一顆很大的夜明珠,還不時地發著光呢!
當“龍”來到奶奶門口時,只見它張開“嘴巴”,“龍珠”飛了出來,正觸在我的額頭上,我向后退了幾步。爺爺從家中拿來二包香煙拋向“龍嘴”,“龍”吃到了香煙,搖搖尾巴走遠了。
!跳龍燈真有趣!
【傳統文化作文】相關文章:
傳統文化的作文07-06
傳統文化的作文11-02
傳統文化的作文11-17
與傳統文化的作文01-15
【經典】傳統文化的作文07-27
傳統文化的作文(精選)07-04
傳統文化作文06-17
傳統文化的中學作文06-28
傳統文化冬至作文07-03
作文守住傳統文化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