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盧梭《懺悔錄》讀后感作文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寫過作文吧,作文是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怎么寫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盧梭《懺悔錄》讀后感作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盧梭《懺悔錄》讀后感作文1
上個周末去上海書城,本來準備再讀一遍《基督山伯爵》,記得高中在上課的時候偷偷看基督山,被班主任發現然后毫不留情地沒收了,沒收的那本還是基督山伯爵的下冊,可想而知當時的悲憤之情。至于這本書內容,早已忘得一干二凈。這次在書城沒有找到人民文學出版社的基督山,所以只好買了法國著名作家讓.盧梭的《懺悔錄》。
當時大致看了一下譯者的序,覺得不錯,而且作者的名字也蠻有意思。買回家仔細一讀,便發現又是一本完全符合我胃口的好書。在我準備開始好好讀書的時候,本著世界名著的標準,非經典不讀,所以從紅與黑到遠大前程,再到現在的懺悔錄,沒有一本不是世界文學璀璨的寶石,而且我也對這幾本書的內容題材都特別喜歡。
我現在要做一件以前沒有人做過,而且以后也不會有人敢做的事。我要把一個人赤裸裸地揭露在世人面前。這個人--就是我。這是懺悔錄的經典開場白。盧梭晚年受到了無情的政治迫害,甚至文學界的朋友都還是背棄他。最后他終于決定把自己的一生完完全全地寫出來,讓世人和讀者來判斷,他到底是一個什么樣的人。他有著哲學家的智慧和作家流暢的文筆,所以最終他實現了他的目標。無論是他的卑鄙齷齪,還是他的品德高尚,他全部一筆筆真實地寫入了《懺悔錄》。如他第一句所言,以前沒有人做過,即使過了兩百多年的今天,也沒有人敢做。而他把自己的丑惡一面寫下來,并沒有對他的形象有太多負面的影響,否定之否定就是肯定。他的偉人地位完全被《懺悔錄》一書堅實地奠定下來。
我剛看完了《懺悔錄》的`青年部分,也就是和盧梭一起重溫了他的青年時代。他的很多生活經歷和心路歷程都能引起我強烈的共鳴。他有兩面性,有時候是一個聽話的好孩子,有時候會沒有理由得變壞,幸運地是,他最后還是能夠重新回到正確的方向,而沒有一直墮落。我覺得自己的童年和青年在這一點一樣,我自己的本性也是非常善良,但是在高中時代也墮落過,做過很多壞事。最后也能自己改正過來。實際上還是因為環境,環境確實能夠對人的行為形成極大的影響。盧梭也喜歡女孩子,而且對自己喜歡的女人顯得感情特別豐富,容易動情。但是又非常拘謹,有一次很深刻的戀愛,即使最深的接觸就是吻了那位小姐的手。但這次戀愛給他帶來的快樂已經遠遠超過了其它人以吻手開始的戀愛。不能否認,這一點我也和他一樣。我和他一樣從內心里就完全沒有其它的想法,而已經能在交往中享受到極大的精神快樂了。盧梭有一段對女人的見解,一些自以為很聰明的女人喜歡用詢問的方式來了解男人的內心,而實際上這會使男人產生本能的反抗,只會用謊話來欺騙她們。相反會對她們產生反感。我完全贊成他的這個觀點。他確實有極強的對人性的觀察力。還有一點性格我也和盧梭及其相似,就是不喜歡別人來教自己。用盧梭的話來說,就是擔心在別人教我的時候擔心聽不懂,而不懂又要裝著聽的懂。最后還是沒懂,所以我們都喜歡自己看書學習。還有一點就是反應很慢,這一點很可愛,但是的確是一個很大的缺點,我們對人都有很強和很敏銳的觀察力,在某次談話結束后很久后,談話的每一句話,每一個細節,每個人的神情都能準確的回憶起來。可惜在過程中我們都有很慢的反應。這讓我們看起來比實際上要笨,真正的才能被隱藏起來了。他對金錢的看法也和我一樣,我也從來沒有對金錢苦惱過。我完全統一他的觀點:金錢有兩種,我們口袋里的金錢是讓我們保持獨立自由的一種工具。我們正在爭取的金錢是讓我們成為奴隸的一種工具。所以有時候他對自己的錢很控制,但是從來不羨慕不是自己的金錢。對待金錢上,我也和他完全一樣,在能夠保證生活下,我甚至要更大手大腳,也許來自于對自己的自信,從來不擔心沒有錢的生活。總而言之,從盧梭的青年時代,我看到了很多和我相似和相同的優缺點。很多很多這里都說不完。
他在青年時期也碰到過很多善良的勞動人民,他們給他提供過無私的幫助。勞動階層的人在他筆下得到了高度的贊揚和肯定。這也勾起了無數我小時候的回憶,有一次離家出走,走了很遠,后來迷路了。一個撿垃圾的老頭幫助我,他幫助聯系家里人,我最后得以安全回家。另一次在火車上,因為我沒有座位,有善良的老爺爺老奶奶給我零食吃,而且她們的孫女還主動給我在泡面時讓座。這些微小的善舉都在我心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盧梭問,為什么在我青年時代能夠接觸到那么多善良的人,而在我成年后接觸到的確很少了呢?他知道,因為那是不同的階層。貴族階層的人性要少了淳樸和熱情,更多的是爭奪利益時的卑鄙和無恥。
盧梭沒有對自己的性格多做評價,他將這個權利留給了讀者。我覺得他的青年形象非常真實,很多缺點大家也有,但是有很多性格特點和一般孩子不一樣。這樣也是他能夠取得后來的成就的一個原因。
盧梭《懺悔錄》讀后感作文2
我拿到的這個版本沒有附錄書中提到的,盧梭本人提供的大量書信和文獻資料,即使如此,讀這本書是個困難的過程,從頭至尾,我幾乎處處感受閱讀過程中進行著與一個詭異頭腦的較量。這種較量很難稱之為愉悅。在讀到第二百頁的時候我本來想扔了它,幸虧又咬了咬牙,才沒錯過對我非常有用的第一部的結束部分,和第二部的開頭部分。
在社會政治思想上,在文學內容、風格和情調上都開辟了一個新的時代的人物,主要就是通過這部自傳推動和啟發了十九世紀的法國文學。革命的開始,盧梭本人說這是一幅僅有的,也許是永遠不會再有的唯一的肖像,是按真實形象及其全部事實確切無誤的描繪成的然而我的感受卻不是這樣,我覺得盧梭所說的真誠,只是對于自己辯解和事件剖析的真誠。并不是出于對真實的真誠。甚至不是對內心的真誠。其實我也不知道我在說什么。
應該是離大革命前的法國太遙遠了,不了解其歷史面貌和社會階層,讀這本書沒有多少帶入感。《懺悔錄》的上下兩部,我完全可以當成兩部不同的書,上部要稍微有趣一些,講述了盧梭從一個鐘表匠的兒子,到流浪漢,四處尋求貴族保護和生計,后受華倫夫人的庇護。讀到其中一些游歷四方、接觸各階層人士的經歷令人興奮。但深受后現代文學藝術影響的人對其中的文學意味實在沒什么興趣,事實上,為了敘述上的平均,盧梭壓縮了其優雅的文筆,或者文字中那種遙遠的貴族腔調和我的氣質沒什么共同之處,讀起來沒勁兒。還有描寫自己對華倫夫人的俄狄浦斯情結,充沛的情欲,情感太過泛濫。
下半部分出現的眾多例如孟德斯鳩、伏爾泰、狄德羅等思想泰斗,但由于是自傳,盧梭只是依據自身立場判斷他人。并且站在他的高度上,他筆下的這些人物似乎也沒有復雜的人性。甚至也沒有進行什么描寫,基本上是事件的記錄,所以漢譯本中要是去掉書信往來的附件,是太大的損失。與百科全書派的決裂。盧梭反復講述著個人與個人之間的產生芥蒂的事件經過。但整個讀完還是能感覺到他們本質還存在著重大原則的分歧。
第一次見到一個作者在書里流了這么多的淚水,為他遇見的每個女人都留下了或多或少綿長而傷感的眼淚,盧梭在情感方面的敏感和脆弱時驚人的。至少在二十五歲之前,他的智商和大多數人沒有什么區別,但情商遠遠低于常人,不知道著算不算書里的缺點,對于華倫夫人的美貌和人品,對于自己與她的情欲,盧梭不吝筆墨。讀的人頭暈目眩,他還是有一簍子情感要抒發,在與百科全書學派決裂后,他也幾乎與所有的貴族保護人和社交圈子決裂,對此他的懺悔往往是因為我有一顆水晶般的心之類的話,有點不痛不癢,我總覺得盧梭本人也難辭其咎,即使他寫了懺悔錄這樣的大作,也不意味著他的`懺悔是完全真實的,他以為他做到了這一點,但還是很難說服我。
譬如與狄德羅決裂的起因僅僅是因為狄德羅新書里有一句話貌似影射了隱士生活的不正確,冒犯了正在退隱廬隱居的他。盧梭為此在書中開始了對狄德羅的批評。直至后來徹底決裂,提到退隱廬,是由盧梭的另一位保護人埃皮奈夫人送給他的,當然到后來,跟這位夫人,他也因為些瑣事絕交了,Orz
盧梭在退隱廬前后的生活極為重要,奠定了一個最偉大思想家的基礎,他在這里寫出了《愛彌兒或論教育》《社會經濟學》和《感性倫理學》的部分草稿,在此之前他已因《論科學和文藝》《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爆得大名。而他自己與泰蕾茲所生的五個孩子,卻被不愿意承擔撫養義務的他分別送進了療養院,并且他對此事的懺悔(如果算有的話),一筆帶過,既然是時髦的做法沒見過面得孩子談不上父愛。對于泰雷茲,他也一直認為根本沒有愛情,并且有一段冗長而詭異的自我解釋,實在讓人看不下去。與社交圈子一些重要人士的決裂,好像也與盧梭的喜歡誅心和自尊心過強的性格有關。這或許是他追求自由的性格使然,或許只是一個無私追求公理和正義的偉大靈魂的自私一面。通過懺悔錄評價盧梭的為人意義不大,因為他有一個觀點我很贊同,大致意思是對于宗教,或者道德方面,只是管好自己就好了。
上下部結合處的那些段落,盧梭詳細記錄了自己自學的一些方法,在他的流浪生涯中,學習基本上是和一些貴族知識分子偶爾的交談,加上如饑似渴、不加選擇的閱讀,使得他掌握了些散漫不成體系的知識和蹩腳的學習方法。但是通過在鄉間居住的幾個月,他用理智的自學完成了對個人知識體系的建立。并鍛煉了獨特而強大的思辨能力。這一段非常有用處,要是對整本書沒興趣,也應該把著兩頁抽出來反復看看,確實很有幫助。盧梭本人從對音樂、植物學、物理、文學等各種雜七雜八的愛好轉為對形而上學的研究應該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的。這本書是從圖書館借的,等會要還回去,鑒于看完之后完全沒有摸到門路,個人感受和通常對于本書形成的定論大有出入。我決定買一本以后慢慢翻看。不過我已經確定,在文學方面,想完全再現經驗的真實的努力不僅會失敗,做到了也沒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