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清醒思考的藝術讀后感模板
當細細品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收獲肯定不少,為此需要認真地寫一寫讀后感了。那么如何寫讀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清醒思考的藝術讀后感模板,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清醒思考的藝術讀后感模板1
中午正在做個混沌的夢,夢中正在焦急的向一個人解釋什么,突然聽到寶寶哭聲,我像是被另一個空間的自己強行拉了回來。人回來了,腦子沒回來。夢中的一切清晰地像是真的,那我正在抱著的寶寶也是真的啊?
結果是過了這么久,腦子依然沒回來,可是我還得寫這篇讀書筆記,而且書名還是《清醒思考的藝術》。這可真是難壞我了。
《清醒思考的藝術》這本書講了52中常見的思維錯誤,其實仔細想想,每一種我會經常犯,可是卻也從沒來仔細思考過這樣對不對,只是盲目的按照思維慣性來思考,處理事情。可是這些思維誤區,不是看到了知道這樣想有問題了就可以立馬改正的,需要我們在思考的時候,最好寫出得出這樣一個結論的原因,把思考的過程寫下來,再來對照本書的內容,把犯錯誤的地方找出來加以改正,再把正確的思路寫下來。多進行幾次,把思維慣性改過來,才能有所改善。所以要想把這本書拿來我自己所用,看完只是進行完了第一步,后面的還有事情很多要做。
第一,本書中羅列的思維錯誤的清單并不完整。
第二,這里談論的不是病理學毛病。盡管存在這些思維錯誤,我們仍然可以自如地應付日常生活。一名犯了思維錯誤讓10億歐元付諸東流的首席執行官不存在被送進一家醫院的危險。沒有什么保健措施,甚至沒有一種藥物能讓他克服這一錯誤。
第三,大多數思維錯誤是有相互聯系的。你不該感到意外,因為大腦里的一切都是網狀分布的。神經元的投射是從一個腦區傳往另一個腦區的。沒有一個腦區是獨立存在的。
1、幸存偏誤——為什么你該去逛逛墓地。
幸存偏誤里是指由于日常生活中更容易看到成功、看不到失敗,你會系統性地高估成功的希望,不了解現實的你對成功抱有一種幻想,認識不到成功的概率有多微弱。
幸存偏誤意味著你系統性地高估了成功概率。解決辦法,盡可能常去逛逛曾經大有希望的項目、投資和事業的墓地。這樣的散步雖然傷感,但對你是有好處的。
2、游泳選手身材錯覺——哈佛是好大學還是爛大學?
我們不清楚他們之所以成為出色的'游泳選手,是因為他們擁有這樣的身材。他們的身軀是一種選揮標準,而不是他們運動的結果。
許多成功人士都曾經在哈佛就讀過,這是不是就等于哈佛是所好大學呢?我們不清楚。
結論:凡有人謳歌某種東西值得追求——強健肌肉、美貌、高收入、長壽、影響力、快樂,你都要看仔細。在跨入泳池之前,不妨先照照鏡子。你要誠實地對待自己。
3、過度自信效應——你為什么會系統性地高估自己的學識和能力。
過度自信不是受到了激勵,而是自然單純、生而有之的。
(1)不存在相反的不夠自信效應。
(2)過度自信效應在男人身上比在女人身上更明顯——女人較少高估自己。
(3)不僅樂觀者會受到過度自信效應的影響,就連自稱悲觀的人也會高估自己一一只不過高佑的幅度要少些罷了。
請對所有預測持懷疑態度,尤其是當這些預測是由所謂的專家們作出的。請你在籌劃任何事情時都從悲觀的角度出發,作最壞的打算。這樣你才會真正有機會,更現實些地判斷形勢。
清醒思考的藝術讀后感模板2
最近一段時間在嘗試減肥,相信很多朋友都有這樣的經歷。不管是少吃了一頓飯,還是去運動了半小時,第二天早上起來第一件事情就是上稱。
如果發現自己的體重減輕了,就會把這個結果歸功于昨天的節食或者是運動。但如果體重增加了,我們只會覺得這是正常的,減肥哪有那么快的,然后一轉眼就把體重秤上的數字忘記了。
這樣的日子持續了2個月,直到有一個朋友問我,你最近老是打卡跑步減肥,體重到底有沒有變化啊。
我突然發現,雖然自己覺得運動是有效減肥的途徑,但實際上我的體重一直上下波動,甚至可以說基本保持不變。
羅爾夫·多貝里在《清醒思考的藝術》中提到,會出現這樣的結果,是因為我變成了確認偏誤的受害者。
1、什么是確認偏誤?
確認偏誤是一種思維誤區,它讓大腦更傾向于把新信息和我們當下的觀點相兼容。
換句話說:我們看不到和現有觀點相矛盾的信息。
打個比方,如果有人要寫一篇文章,阿里巴巴之所以成功,是因為這個公司有自己獨特的企業文化。
這個時候作者就會去挖掘其他類似也有企業文化,并且已經取得成功的公司資料。但事實上,就算有自己的企業文化,最終卻是失敗的公司也不在少數。而且還有一些公司沒有專門去搞自己的企業文化,但也獲得了成功。
這兩類公司都會被作者忽略,這就是確認偏誤帶來的影響。
這個問題在寫作中特別突出。
很多人寫文章的時候,洋洋灑灑就是好幾千字,但是真正有用的東西并不多。編輯讓他去刪減一下字數,結果他覺得每一段話都不可或缺。
作家亞瑟說過一句話:“干掉你的寵兒。”你越是喜歡什么,就越是要小心什么。
聰明的作者都不會在刪文這件事情上優柔寡斷,因為他們知道文章最后是呈現給讀者看的,而不是給自己看的。
2、如何克服確認偏誤?
如果想要克服這種思維誤區,其實是很難的。
曾經有一個教授讓自己的學生做過試驗。首先教授把一組數字展示出來:2、4、6,然后學生需要不斷報出數字來猜測這組數字的規則,大多數人想的是8,也有人說是10或者12,教授都說符合規則。于是大家少數服從多數,得出一個共同結論是:“后面的數字比前面多2”。
但很遺憾這個規則是錯誤的,其中有一個學生試探了很多不同的數字:
4→不符合規則。
7→符合規則。
24→不符合規則。
最后他猜測規則是:后面的數字要比前一個大。這個學生用的方法,就是先思考出一個答案,然后去嘗試驗證答案是錯誤的,不斷地去尋找反駁的證據。作文互聯網是第二個人腦,它幫我們過濾了更多相反的.意見,如果你經常逛淘寶就會發現,它會給你推薦你喜歡的東西而不是討厭的東西。而我們閱讀文章的時候,可能會找到很多志同道合的人,進入一個同類人的圈子,但是確認偏誤對你大腦的影響也會越來越強。
《清醒思考的藝術》中提到了達爾文的方法。他隨身攜帶一個筆記本,一旦發現和自己的理論沖突的觀察,就如實地把他們記錄下來,認真地去研究觀察背后的原理。這是一個不那么舒服的方法,但作為聰明人,我相信你不會逃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