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的作文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經常接觸到作文吧,作文是經過人的思想考慮和語言組織,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那么一般作文是怎么寫的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春節的作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春節的作文1
按照廣東的老規矩,春節的前幾天都要進行一次大掃除哦。無論是顯眼的地方,還是角落,都要清掃,一絲塵埃也不會有機會存在哦。人們要把家里的打掃得干干凈凈,好迎接新年嘛。
除夕真熱鬧。家家戶戶都忙壞了,趕著做年菜,準備在今晚大吃一頓。家里的男女老少都參與了,一會兒殺只雞,一會兒宰只鴨,一會兒有拔毛,一會兒大食物一鍋煮了。酒肉的香味、忙碌的情景、歡笑的聲音,無處不在。門外貼上了紅紅火火的對聯,屋里也有不少年畫。有的'正著貼,有的斜著貼,有的歪著貼,也有的掛著的。把家里裝飾得紅紅火火,別有一番喜慶。無論怎么貼怎么掛都寓意著吉祥如意,都希望在新的一年里有好運。吃團圓飯了,一家人坐在一起吃吃飯,聊聊天。說說新年的愿望,聊聊各自的事業,談談各自的成敗之類的。飯菜也十分豐富哦,有雞、鴨、魚、青菜……都是大鍋菜。吃完晚飯后,有逛花市的習俗,花市里人聲鼎沸、人山人海。在花市里轉上一兩圈,看看哪束花合心意,聞聞花的芬芳,再買幾束稱心如意的鮮花。插在客廳上,有一番祥和的氣息。富貴竹表示富貴大吉;百合表示百年好合;水仙表示吉祥如意。無論什么花,都有各自的寓意。如果放一盆桔子,再在上面掛上一些小型的利是,顯得可愛、喜氣呢,大吉大利嘛。
到了正月初一,我們穿上嶄新的衣服,然后就去向長輩們拜年,祝長輩身體健康、工作順利!長輩可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到了晚上,我們在家里吃年夜飯,有說有笑,開開心心的。一些地方還會舉行一些活動,場面就像一幅美麗的畫卷!
正月十五的光景與大年初一截然不同,不用吃大盆子雞、大盆子鴨了。按我們的習慣,是要吃湯圓的。這一天,超市的湯圓專區一定是人山人海的,大家都在挑選著合適自己口味的湯圓呢。有蓮蓉的、麻蓉的、芝麻的,琳瑯滿目、一應俱全。回到家一鍋煮,熱騰騰的湯圓據出爐啦,但是自己家包的更有意思呢。買面粉回家,揉好面,在下一小塊,揉成球形的。再把餡放進去,包好一個湯圓咯。自己做的內陷更豐富,花生、黃糖、蓮蓉。想吃什么就有什么,一頓吃個飽。嫩嫩白白的湯圓讓人陶醉欲滴埃一咬下去,餡迸出來了,立刻唇齒留香。甜蜜一直蔓延到心里。不及吃出甜蜜,說不定還吃出好福氣哦。“湯圓湯圓,團團圓圓”這一頓迎新送舊的湯圓,當然要一家人吃咯……
春節的作文2
客家人,又稱河洛郎,是一個有著顯著特征并且歷史悠久民族。客家風俗習慣繁多而獨特,身為一名客家人,我還是覺得客家春節比較有趣了。
那是三年級一個寒假,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回老家五華過春節。客家春節是從農歷臘月二十四開始,那一天到正月十五日就算客家春節。我們到五華時候,剛好是除夕,時間大概是下午5點。我下了車,走到奶奶家門前,敲起了門,叫了一聲:“奶奶,我們來了!”奶奶笑著給我開了門,說:快進來吧!“我進了門,只見爺爺、姑爺、大姑、表哥、大嫂正在屋子里到處忙活著:桌子上堆滿了結米糖和桔子、柚子;到處都是年畫和對聯;窗戶、大門、桌椅都被擦拭干干凈凈,廚房里還傳出一陣陣剁菜聲音,一副大大年畫掛在客廳中央,旁邊還有兩只金元寶,很有過年氣氛。
我跟大家打了個招呼,就跑進廚房里幫忙去了。一進廚房,一陣香味就撲面而來,差點沒讓我滴出口水來。奶奶見我進來,說: 來得正好,快過來幫忙!”我就跑過去幫手了,一會兒端端那個,一會兒切切這個,忙得不亦樂乎。
時間過得飛快,轉眼間就到了晚上。經過了一天忙碌,桌子上白上了許多菜肴:炒粉皮、炸豆腐、讓香菇和讓豆腐,雞鴨魚肉到處都是,按照習俗,今天還要用大木盆蒸“隔年飯”。先用一個大木盆蒸一鍋飯,飯盆里面要插上12根筷子和12根大蒜(如果每逢閏年還要各多插一根。木盆還要擺放銀元,寓意有富有食。大家一邊看電視一邊大吃特吃,除夕夜就在這濃濃年味中悄悄溜掉了。
按照習俗,正月初一這一天是要早起。我和爸爸早早起來,洗漱干凈,接著來到家門外點香燭、放鞭炮。放完鞭炮,要吃“長壽面”,寓意健康長壽。我和爸爸吃過早餐,就和往常一樣到處串門、拜年。叔叔阿姨們按照規矩在這一天給我了許多桔子、糖,爺爺奶奶們則要給我紅包掛在我脖子上面,俗稱“掛頸”。就這樣走街串巷走了一天,我累極了,一回到家里匆匆洗漱干凈,到頭就睡。
一轉眼就到了正月初二,奶奶一大早就殺了一只閹雞,把雞血淋在一個裝滿了紙錢鐵盆里,謂之“血錢”,是祭拜祖先前一個重要習俗。這一天,是一定要在家人全部去祭拜祖先。吃過早餐,大家把門鎖上,就拿著紙錢、貢品和香燭一起開車上了山。到了祖先墓前,掃墓,祭祖,燒錢,這些都是叫祖先在新一年里面保佑后代一帆風順,萬事如意。這一天也叫做“ 拜祖日”。
春節的作文3
小時候在農大,總盼著過節。新年和中秋是家鄉比較受重視的兩個節日。或許是因為那時候生活水平比較低,只有過節時家里才會改善一下生活;或許是一到過節就放假,總會搞一些娛樂活動,自己可以痛痛快快地玩一場;或許兩者兼而有之。總之,過節忙的是大人。但大人們忙歸忙,每到過節也都有一種心情的放松。當然,比較高興的還是我們這些無憂無慮孩子。
新年的時候,雖然恰逢農閑,但總感覺每年都是忙忙碌碌的。惟獨中秋,給人一種特別的欣喜,一種心境的安歇,一種特別的想往。后來想起來,似乎是心緒不同使然。
我喜歡中秋的意境。那既是收獲的積蓄,又是收獲的開端。說她是積蓄,是由于夏收才過不多時候。說她是開端,是因為秋天邁著她碩果累累的腳步迎面而來,融著人內心即將收獲的欣喜。我想惟有經歷過鄉村生活體驗的人,才會有這種情感、心境和內心深切的感受。
我喜歡中秋的意境。圓圓的月光之下,圓圓的月餅,蘋果熟了,鴨梨、葡萄等水果也都上了市。月光下,人們品嘗著節日的美食,談論收獲的話題。一邊賞月,一邊思念身處異鄉的親人。實所謂:“每逢佳節備思親”。
我喜歡中秋的意境。媽媽每年都要親手給我們做月餅吃。媽媽做的月餅外觀象大餅,很厚實,新鮮的面,新鮮的餡。不管是蒸出來的',還是烙出來的,上面都有用農家的大碗所刻畫出來的月的圖案,其中又有桂花雕印出的花瓣。餡,也很特別,主料是紅塘,里面放些芝麻、清紅絲,果仁、葡萄干什么的。新做出的月餅,蒸的,柔軟可口,適合老年人;烙的,外焦里嫩,年輕人情有獨鐘。你看,新端上來的月餅,熱氣騰騰,一股清香味道兒撲面而來,真令人垂涎欲滴!
多少年過去了,雖然現在市場上的月餅琳瑯滿目,各種瓜果一應俱全,但是我還是喜歡吃媽媽做的月餅。月餅的花紋雖然沒有太多變化,但是花紋總是那么的清晰,那么均勻,那么好看。所以一趕上中秋過節回家,總要吃上兩大塊兒,覺得好香、好甜……。
我喜歡中秋的意境,因為從餐桌上我看到了祖國經濟的發展,人民生活的水平變遷。
你看,農家餐桌上,除家禽肉類,傳統的蔬菜等食品外,越來越多的餐桌上,出現了越來越多的肉類、蔬菜、海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