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藝術的作文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有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題集中,圍繞同一主題作深入闡述,切忌東拉西扯,主題渙散甚至無主題。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作文感到非常苦惱吧,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藝術的作文5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藝術的作文 篇1
一年一度的藝術節開始了,學校里一改往日的平靜,處處熱鬧非凡。同學們沉浸在歡樂的氣氛中,整個學校都洋溢著同學們的熱情。我也沒閑著,拿起了心愛的相機,決定留住每場比賽的精彩時刻。
十一月的天氣是寒冷的,可同學們的心卻是火熱的。一個孩子一顆心,群星爭輝映校園。每一個同學都積極參加比賽,把校園映得五彩繽紛。于是,我的相機拍下了許多精彩的鏡頭。
我拍下了跳繩比賽的情況。拍下了大家滿頭大汗,咬緊牙關,努力為班爭光的樣子,拍下了小裁判員頭一點一點認真計數的樣子,也留下了跳繩場上這熱烈、緊張的氣氛。
我拍下了水果拼盤比賽時的情況。拍下了大家制作拼盤時表情緊張的臉,拍下了大家望著完成的拼盤這副饞涎欲滴的表情,也留下了大家在自我欣賞時,這深深的陶醉之情。
我拍下了歌詠比賽時的'情況。拍下了大家唱歌的專注的表情,拍下了評委老師滿意的微笑,也留下了大家這小百靈般悅耳的歌聲。
我還拍下了硬筆書法比賽的情況。拍下了大家抽墨鋪紙,躍躍欲試的樣子,拍下了大家書寫時小心翼翼,惟恐出錯的樣子,也留下了校園中這淡淡的墨香。
我還拍下了很多很多,留住了很多令人回味無窮而又充滿歡聲笑語的鏡頭……
啊,快樂的藝術節!你給我們創造了施展才能的舞臺,使我們的課余生活更加豐富多彩;你讓我們在比賽中找到快樂,獲得自信,也讓我們學會學習、學會自主、學會創造;使我們能夠大聲地自豪地對自己說:“我真棒!”
藝術的作文 篇2
藝術品的種類有很多,一幅畫、一張剪紙、一個木雕、一個花瓶……都是藝術品,而在我家有一個特殊的藝術品,那就是一個看上去并不起眼的陶罐子。
那可是我老老老老爺爺傳下來的,可能是從清朝或者更久遠的時候傳到現在。它外表黃黃的,感覺像一塊塊小泥土拼成的,里面的空間也非常的小,我聞了聞味道跟現在的罐子不一樣,大概是因為以前的材質不同,又可能是因為它經歷的時間太長了。它有一個蓋子和一個托盤,蓋子和托盤是青灰色的,陶罐子卻是土黃色的,蓋子和這個罐子剛好符合,而托盤卻比罐子大了一些。
我家的陶罐子和現在的陶罐子一點也不一樣,以前的陶罐子從遠處看就像一只土黃色毛發的一只鳥兒了,近看卻能看出很深的年代感,雖然外表粗糙但是內在卻很完美,簡直可以說是低調奢華有內涵。而現代的`陶罐子就像一個個精美別致的陶瓷,從遠處看就像青花瓷,精致鮮艷又很美觀。
一代代傳下來的陶罐子應該經歷了很多很多的故事吧,爸爸說這罐子都差不多是古董了,我們也要好好地傳承下去!
藝術的作文 篇3
獨坐,是門功課。
古人有云:“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這是一種豁達而悠閑的心境。同是坐于河邊之人,樂觀者則看到水中快樂的魚兒,悲觀者則看到水底的淤泥。獨坐僅僅是一個凝固的動作,重要的是,獨坐時在想什么。
智者坐于菊,他看重馥馥(fu)郁郁的香氣。愚者坐于石,他看重實實在在的物質。
如果說站著的人便于起跑,那么,坐著的人便于思考。
生活,有時需要避開熱鬧,遠離喧囂,找個地方靜靜獨坐。
獨行
獨行,是種勇氣。
你也許是寂寞的,但你絕對不感到空虛。把自己的腳印甩在身后,一個人獨自領略吹過耳邊的風兒,飄到眼前的`陽光和鼻翼邊的游蕩不息的花香。你有時感到幸福,有時感到痛苦,有時覺得快樂,有時覺得憂郁,這些感覺都是深刻而真實的。
人在獨行時,總是有一種神秘的語言,或者一種別人不能領悟的手勢,與自己的心靈對話。你的腳印是獨具風格的。
獨斟
獨斟,是種境界。
真正的飲酒,應是一個人默默地喝,靜靜地吮,慢慢地品。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何等的灑脫!左手一卷書,右手一杯酒,看一面抿一口。誰能品出那杯酒叫生命酒,到底有多少度呢?
人有失意的時侯。此時一個人呆呆坐在桌邊飲酒,飲著飲著,某些解不開的情懷,求不出的結果,未達的心愿,都慢慢釋然了。
獨斟,不一定非要醉個一塌糊涂,不省人事。獨斟,有時是為了保持思想清醒、行為冷靜,于滾滾紅塵中,抽出一點空閑。
藝術的作文 篇4
記得我第一次接觸扇子是在小學的時候,那時候我們把一些雜志的封面撕下來折成一個一個的紙扇子,在天氣熱的時候拿出來扇,F在想起來有點懷念。在我國的扇子品類繁多,千姿百態,美不勝收,其發展史源遠流長,是我國獨具特色的民族藝術品之一。
明代文震亨曰:“扇,羽扇最古!笔前。纤莸3000年前,羽毛扇已在扇子大家族中變幻出一幀幀美輪美奐的風景了。它取材于大型禽鳥的羽毛,花紋天然,形象雅致,光滑明亮,質軟風柔。東吳的周瑜在赤壁之戰中輕搖羽扇指揮三軍,“羽扇綸巾,談笑間,墻稽灰飛煙滅”,可見羽扇用途之廣。 “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天階夜色涼如水,坐看牽?椗。”唐代杜牧《七夕》一詩描繪了一幅雅致的秋夕圖,讓我們看到了宮女手中搖曳的秀美的絹宮扇。絹宮扇盛興于西漢至宋的一千多年間,為文人雅士、妃殯仕女情有獨鐘之物。它制作精細,裝飾華美。就造型而言,以圓月形的居多,海棠形、梅花形、馬蹄形等相伴;就花色而言,又有細膩的工筆彩繪絹扇、華麗的刺繡宮扇、富有立體感的粘絹花團扇等,令人目不暇接。高檔的絹宮扇常配上貴重的扇墜,又金銀的、琥珀的、瑪瑙的,造型有知了、鴛鴦、靈芝,還有微雕詩句,呈祝頌之意,令人嘆為觀止。
與現實生活息息相關的,要數開合自如的折疊扇了。它既有羽扇的輕柔,絹宮扇的典雅,又添了幾分文化底蘊。折扇由扇骨、扇面組成。扇骨一般用毛竹、木料制作,高檔的扇骨用湘妃竹、梅鹿竹、紅木等制作。扇骨的雕刻自明清至今名家輩出,所刻山水蟲魚無不形象鮮明,構圖別致,刀筆流暢,妙趣天成。扇面的選料更為講究,扇面加上書面裝飾,使折扇更富藝術情趣。飄逸的行書,寫意的山水畫,不僅為中國扇添上了絢美燦爛、賞心悅目的一頁,也為我國書畫家開拓了施展藝術才華的新天地。當然更過的是制作粗糙、價賤耐用供市民使用的油紙扇,供說書人使用的洋包扇等,可謂貧富各得其宜,形式包羅萬象。
20世紀30年代才出現的檀香扇,則以它宜人的芬芳而別具一格。檀香扇小巧玲瓏,制作工序十分復雜,分拉花、燙花、畫花、鑲嵌等4種。拉花似民間的`剪紙,不過是改在檀香扇上,增大了操作難度,它以“奇、險、巧”為特點,能獲得玲瓏剔透的效果。燙花則是利用導熱的電筆,通過調節電壓,從而使圖案富于變化。畫花要適應扇面上寬下窄的形制,匠心獨運,方能繪出妙趣橫生的意境。因此,扇面圖案設計無疑是關鍵。
還有象牙扇!它經過精鏤細刻,融入了多種技巧的精華,是扇中珍品。如清代廣東官員獻給朝廷的一把象牙篾絲編織的雕花團扇,呈蕉葉形,由寬不足1毫米米的象牙絲編成,全扇突出了象牙絲細膩潤澤的質感,古色古香。又如細拉淺刻象牙宮扇(梨花),在細拉象牙的底面上,淺刻出盛開的梨花,花朵、花苞、葉片有高低向背之變化,顧盼堰仰之情懷,柔和溫馨,素雅娟秀。
我國各地勞動人民、制扇藝人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選取當地出產的原材料,創造出豐富多彩的特色扇,如藤編扇、麥稈扇、牛骨折扇、葵扇、玉版扇、蔑絲扇、芭蕉扇、自開扇、綢舞扇、帽扇、掛屏扇、多功能光導工藝扇等,異彩紛呈,不勝枚舉。
現在,扇子主要生產于我國的浙江、江蘇、四川、廣東等地。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扇子作為實用品的功能正在逐漸消退,更多的人看重的是它的藝術性,并用之于收藏、把玩。這一傳統的工藝品正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煥發著新的活力。
藝術的作文 篇5
萬物皆可成為藝術,感恩也不例外。
每個人,在其人生中,都會遇見值得自己感恩的人和事。感恩養育自己的父母親人,感恩傳道授業的師長,感恩同舟共濟的摯友……但很多人懂得感恩,卻并不一定懂得感恩的藝術——最適合去表達感恩的`方式。不恰當的感恩方式,比如過于內斂或過于浮夸地去表達感恩,經常會使雙方都陷入一種尷尬的境地,使大家都不太舒服。這確實不是什么令人愉快的事清。
現在提倡懂得感恩——尤其是中小學生——并不是什么壞事。學校有時候還會舉行大型集會活動來給學生們宣傳,并邀請家長參加,當場讓學生對自己的家長表達感恩來響應主題與氣氛。但是,這真的是一種很好的方法,算是感恩的藝術嗎?
每個人都有屬于自己的表達感恩的方法,并非網絡和雜志上千篇一律的感人語句和抒情文字可以概括完全的。鄙人認為這種并非感恩的藝術的手法,也許增加的更多是感恩對象與被感恩對象之間那尷尬的氣息,日后不免對于“感恩”也有點不太自在,此法著實不太精妙。
感恩這門藝術,其實更多體現在生活的無數個微小細節中。
有一句老話:“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孝而親不在”。很多人認為自己現在工作或者學習過于忙碌,等以后功成名就事業有成時再來報答恩情,可是還沒等到那一天就永遠失去了這個機會。若不想留下這個遺憾,為什么不早些行動呢?
感恩的藝術,并不需要過多的物質和話語。只用多陪伴他們,以心交心,多提供自己力所能及的幫助,自然即可。給父母日常捶背倒茶幫忙做些家務,不讓他們過多操心;遵守規則尊敬師長見個面時問個好;和同學朋友多多交流互相幫助;將心比心,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
感恩,不是疾風驟雨,而應是涓涓細流。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在生活中處處體現自己的關懷與幫助,應當是感恩這門藝術的真諦。
感恩,是一門藝術。希望在有生之年,大家都能掌握,不留下一絲不快與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