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陽節領導慰問講話稿
在快速變化和不斷變革的今天,越來越多地方需要用到講話稿,講話稿通過講話人口頭表達后,可以起到傳播真理、經驗,抒發感情,發表意見的作用。那么,怎么去寫講話稿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重陽節領導慰問講話稿,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師生:
大家早上好!我今天演講的題目是“傳承中華傳統美德,弘揚尊老愛幼新風尚”。
正如許多學生所知,今天是農歷九月初九,這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另一個傳統節日,重陽節。為什么叫農歷九月初九?因為在古代《易經》中,“六”被定為負數,“九”被定為正數。九月九日,日月合二為一,故稱重陽,又稱九九。因為“99”和“99”是諧音,所以9是數字中最大的數字,代表長壽。此外,秋天也是一年中收獲的黃金季節,所以重陽節具有深遠的意義,所以古人認為這是一個值得慶祝的幸運日。
據說重陽節從漢初就有了。東漢時期,人們有在這一天爬山的習俗,所以重陽節也被稱為“登山節”。后來到了唐代,文人寫了很多登高詩,大多是關于重陽節的習俗。比如王維的《在山上度假想我山東的兄弟們》;杜甫的《七律》和《登高》,是一篇關于登高重陽的名篇。
重陽節插吳茱萸的習俗在唐代非常普遍。因為古人認為重陽節插吳茱萸可以避難消災。在清代,北京重陽節的習俗是在門窗上貼菊花枝葉以‘祛邪除垢’,以此來招財進寶。
尊老愛幼自古以來就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也有在重陽節祭祖的習俗。老一代人為我們國家的繁榮和下一代過上富裕健康的生活而努力。他們幾十年來辛勤勞動,創造了大量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精心培育和呵護我們,使我們茁壯成長。現在他們老了,理應得到全社會的尊重和關愛。因此,我們應該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尊老的優良傳統。
敬老絕不是重陽節一日之事。應該是幫助老人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困難,給他們更多的心理安慰。所以我建議每個學生都要用實際行動向老人們表明我們的心意,為爺爺奶奶或者鄰居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幫他們洗衣服,洗碗,掃地,疊被子。多為他們著想,讓他們少做一些應該由我們自己做的事情,給他們好吃的,給他們講有趣的事情,對鄰居和長輩有禮貌,出門對老人有禮貌。
愿所有的老人都像我們一樣過著幸福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