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方案實用[6篇]
為了確保我們的努力取得實效,時常需要預先制定一份周密的方案,方案是綜合考量事情或問題相關的因素后所制定的書面計劃。方案應該怎么制定才好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設計方案6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設計方案 篇1
從一個總體中抽出一個具有代表性的樣本,可按下列程序進行。
一、確定抽樣方法
隨機抽樣包括簡單隨機抽樣、系統抽樣、分層抽樣三種抽樣方法。其關系如下表。
由于三種抽樣方法適應的范圍不同,對于給定的抽樣問題首先要選擇相匹配的抽樣方法。只有理解三種抽樣方法的含義,才會做到這一點。看下面的幾個例子:
問題1:某市為了支援西部教育事業,現從報名的18名志愿者中選取6人組成志愿小組。為了保證對每個志愿者的公平性,如何確定志愿小組的名單。
問題2:某學校有在編教師160人。其中老年教師16人,中年教師112人,青年教師32人。教育部門為了了解教師的健康狀況,要從中抽取一個容量為20的樣本。試確定用何種方法抽取。
問題3:某工廠平均每天生產某種零件大約1000件,要求產品檢驗員每天抽取50件,檢查其質量狀況。試問運用那種抽樣方法最合理。
剖析:問題1的總體中的個體數目較少,運用簡單隨機抽樣法抽樣;簡單隨機抽樣法有兩種,分別為抽簽法和隨機數法,兩法皆適合此題;問題2中的總體由差異明顯的幾部分組成,故采用分層抽樣法抽樣;問題3中的總體容量大,樣本容量也大,可用系統抽樣法抽樣。
二、設計抽樣的方法步驟
明確了一個抽樣問題采用的抽樣方法后,接下來根據選擇的抽樣方法的特點設計抽樣的方法步驟。那么上述三個問題如何設計抽樣的方法步驟呢?
問題1的抽樣方法常常設計為以下幾個步驟。
采用抽簽法:
。1)編號:將18名志愿者編號,號碼為01,02,…,18。
(2)制簽:將號碼分別寫在一張紙條上,揉成團,制成號簽。
。3)攪勻:將做成的號簽方入一個不透明的袋子中,并充分攪勻。
(4)抽簽:從袋子中依次抽取6個號簽,并記錄上面的編號。
。5)定樣:所得號碼對應的志愿者就是志愿小組的成員。
簡記為五步走:編號、制簽、攪勻、抽簽、定樣。
采用隨機數法
(1)編號:將18名志愿者編號,號碼為00,01,…,17(同抽簽法編號一致也可,但號碼的位數要相同)。
。2)數表定位:在隨機數表中任選一數,如第1行第1列的數0。
(3)讀表并錄號:從選定的數0開始向右讀(讀數的`方向也可向左、向上、向下),得到一個兩位數03,由于 (03理解為3),說明號碼在總體內,將它記錄;繼續向右讀,得到47,由于 ,將它去掉,按照這種方法繼續向右讀,直到記錄的號碼為03,16,11,14,10,07。
。4)定樣:所得號碼對應的志愿者就是志愿小組的成員。
簡記為四步走:編號、數表定位、讀表錄號、定樣。
問題2的抽樣方法常常設計為以下幾個步驟。
。1)計算抽樣比 ,其中 表示樣本容量, 表示總體中個體的數目,下同。
。2)樣本容量的分配:樣本中的老年教師人數為 ;樣本中的中年教師人數為 ;樣本中的老年教師人數為 。
。3)層內抽樣:運用抽簽法在16位老年教師中抽取2人,運用系統抽樣法在112位中年教師中抽取14人,:運用抽簽法在32位青年教師中抽取4人
。4)定樣:把層內抽樣得到的教師匯在一起,得到所求的樣本。
說明:在樣本容量分配時,名額一定取正整數。一旦出現小數,要四舍五入。但名額之和等于樣本容量(有時需權衡取整)。
問題3的抽樣方法常常設計為以下幾個步驟。
。1)編號:把1000個零件編號,號碼為000,001,002,…,999。
(2)確定段數及間隔數k:把編號分成50段,間隔數 k=1000|50=20。
(3)確定首碼:在第1段編號為000~019的個體中,用簡單隨機抽樣法確定樣本中首個個體編號 i( i<019)
(4)確定樣本中個體編碼:按照一定的規律,通常是首個個體編號 加上間隔數 得到第2個個體編號( i+20),在加20得到第3個個體編號( i+40),依次下去,直到得到最后一個個體編號( i+980),共50個編號。
(5)定樣:所得編好對應的零件組成樣本。
說明:當間隔數 k不是整數時,需要在編號之前在總體中隨機剔除個體數為( N—[N|n]xn),其中[N|n] 表示不超過N|n 的最大整數。
設計方案 篇2
一、活動目標:
1、通過游戲形式引導幼兒發揮想象,并用語言動作表達想象結果。
2、鼓勵幼兒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鼓勵學說:“香蕉像。!币痪湓挕
3、培養幼兒對周圍事物、現象感興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二、活動準備:
人手一根香蕉。
三、活動過程:
1、猜謎,激發幼兒活動興趣。
師:“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一種水果,它的樣子長得長長的`、彎彎的、皮是黃黃的,撥開以后才能吃,猜一猜它是哪一種水果?”
2、教師出示香蕉,幼兒學說:“香蕉像。!
(1)教師提出讓香蕉來變戲法。
提問:“香蕉像什么?”引導幼兒學說“香蕉像。。。。。!币痪湓。
。2)依次將香蕉橫放、豎放、倒放,根據不同擺放位置讓幼兒自由講述。
。3)教師發給幼兒人手一根香蕉,要求幼兒相互交流說“香蕉像。。。。。!薄
(4)請個別幼兒講述,并帶領其他幼兒一起學一學。
3、游戲:打香蕉電話(教師與幼兒或幼兒之間用香蕉打電話)。
4、撥開香蕉引導幼兒繼續想象這時香蕉像什么?
5、師生共同品嘗香蕉同時發揮想象。
師:“現在香蕉像什么?”
“剛才香蕉怎么樣,現在怎么了?”
師:“我們把香蕉變沒有了!
“今天小朋友拿香蕉變戲法都很開心,回去以后還可以想一想,還有哪些水果也會變戲法,來告訴老師或是你的好朋友,好嗎?”
設計方案 篇3
一、活動目的:
為了檢驗和改進學生的語文學習和教師的教學,改善教學設計,完善教學過程,從而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發展,突出評價的整體性和綜合性,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幾個方面進行評價。
二、活動時間:6月26日8:00—11:00
三、活動地點:一(1)一(2)一(3)班教室
四、活動準備:
1。各班語文教師準備好班級學生游考成績的總表。
2。一年級的班主任和副班主任提前共同布置活動場地,結束時搞好教室和包干區的衛生。
3。語文老師把每個班級的學生平均分成兩隊,到不同的場地參加測試。比如40名同學中20名到一(1)班參加活動,還有20名到一(2)班參加活動。
4。先完成活動的同學到圖書館看書。
5。請每個語文教師和班主任安排好:在每個教室外面放15只凳子作為學生等候區,每個學生自帶語文書一本,學生可以邊看書邊安靜地等待。
6。請1班同學先到一(1)教室完成識字闖關活動,2班同學先到一(2)教室完成看圖說話活動,3班同學先到一(3)教室完成朗讀闖關活動。
班級 活動秩序
一(1)班 識字書寫闖關看圖說話課文朗讀
一(2)班 看圖說話課文朗讀識字書寫闖關
一(3)班 課文朗讀識字書寫闖關看圖說話
五、活動內容:
1;鹧劢鹁ΑR字書寫闖關
活動目的:通過“能拼會寫”活動考察學生漢語拼音的拼讀能力,檢測學生會寫字的`掌握情況,同時了解他們的書寫情況及平時的書寫習慣。
活動材料:根據拼音,在田字格中正確、規范地書寫由生字組成的詞語10個。
活動方式:抽簽筆試3分鐘時間
評價標準:識字①全都正確得20分②每個詞語2分,每個字1分
書寫①書寫端正規范得20分②一般得15分③字跡潦草得10分
2。奇思妙想——看圖說話
活動目的:通過活動考察孩子們的觀察、想象及語言表達能力(借助提示等把圖意表達清楚。)
活動材料:準備6幅圖,能按提供的句式進行看圖說話
活動方式:學生根據圖意,按一定的句式進行說話。
評價標準:
、倌馨匆蟮木涫秸f話,條理清楚,表達流暢,用詞豐富得20分。
、谀馨匆蟮木涫秸f話,條理清楚得17—18分。
、勰馨匆蟮木涫秸f話,比較有條理得15—16分。
、軟]有按要求的句式,但基本能把圖意表達清楚13—14分。
、輿]有按要求的句式來說,也沒有把圖意表達出來,不得分。
3。讀書達人——課文朗讀
活動目的:考察學生平時的朗讀情況,從而激發學生朗讀積累的習慣。
活動材料:朗讀本冊中的課文
活動方式:提供本學期課文中的10篇課文,學生用抽簽的方式決定朗讀哪一篇,按要求讀出指定的段落或古詩。
評價標準:
、偃x對得20分。
、谧x錯1—3處得18分。(添字、漏字都算錯)
③讀錯4—6處得15分。(添字、漏字都算錯)
④讀錯7—10處得10分。(添字、漏字都算錯)
、葑x錯11—20處得5分。(添字、漏字都算錯)
、抟稽c也不會背誦不得分。
六、活動場館及人員安排
項目 地點
考評教師(批改、打分、計時)
火眼金睛 一(1)教室
奇思妙想 一(2)教室
讀書達人 一(3)教室
嘿,我是一()班的,看我的!
項目 大豐收 總得分
(常規+游考得100分)
火眼金睛
(識字書寫40分)
奇思妙想
。ǹ磮D說話20分)
讀書達人
。ㄕn文朗讀20分)
設計方案 篇4
【教研背景】
根據《上海市學前教育課程指南》,我們知道幼兒要“欣賞、感受祖國文化的豐富性,有初步的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了解一些接觸到的多元文化”。
我們新城幼兒園坐落于千年古鎮——新場,這里有著豐富有傳統文化資源,已被文化部命名為“中國民間文化藝術(鑼鼓書)之鄉”,鑼鼓書還被列為上海唯一的國家級民族民間文化保護項目。在傳統文化的熏陶下,我園以古鎮傳統文化鑼鼓書為抓手,利用得天獨厚的古鎮鑼鼓書資源,構建以鑼鼓書為抓手的非遺文化辦園特色,傳承與發揚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產,努力實現“培古鎮文化之趣,育古鎮文化之蕾,提民族文化精神,促師生快樂成長”。
因此,從幼兒園開辦以來,我們就開始嘗試開展鑼鼓書教學活動。20xx年,我們正式成立了鑼鼓書項目組,創設了鑼鼓書專用活動室,并將鑼鼓書與主題活動相結合,嘗試構建適合幼兒的鑼鼓書教學活動。
從中3、中4兩個實驗班小班以來的研究與實踐情況來看,在每一次的鑼鼓書活動中,無論是教師還是孩子,都很活躍、興趣高,基礎也打得比較扎實。再從前一階段幼兒園第三屆“陽光杯”教學評比賽中各位老師開展鑼鼓書活動的.情況來看,大家對鑼鼓書藝術活動的設計、組織與實施都有了一次全身心的研究與體驗過程,再一次地為大家堅定了開展鑼鼓書藝術活動的信心,我們的畏難情緒正在逐步消失,這是一個可喜的現象 。
當然,從中我們也發現,在開展鑼鼓書活動時,我們還有許多的困惑。所以,本次教研活動,我們主要研究“鑼鼓書藝術活動的有效性”,深入剖析鑼鼓書藝術活動,探討易于幼兒學習、掌握的圖譜設計,規范鑼鼓書活動中教學具的使用,體現幼兒園鑼鼓書藝術活動的價值所在,促進幼兒園開展鑼鼓書藝術活動的有效性。
我們將通過本次教研活動,在骨干教師的引領下,讓教師們對鑼鼓書藝術教學充滿信心,讓鑼鼓聲響徹在新城幼的上空!
設計方案 篇5
教學內容:
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數學(試用)第一冊《認識圖形》。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知道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形的形狀和名稱。
2.通過數一數、比一比、量一量、折一折等實際操作活動,使學生初步掌握上述圖形的特征,能辨認和區別這幾種圖形。
3.通過小組學習,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和自主探究精神。
教學重點、難點:
通過實際操作活動,區分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形。
教學準備:
教具:課件、各種圖形的紙片若干。
學具:小棒、各種圖形的紙片若干、練習紙一張。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今天,老師請來了四位小客人。(多媒體出示,毛巾、手帕、三角板、光盤伴著輕快的音樂手拉手走出來。)小朋友,你們認識它們嗎?你們知道它們的形狀嗎?學生回答后,多媒體從上述實物中抽象出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形。然后導入新課。
(意圖:新穎有趣的新課導入,旨在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進入課堂,達到引人入勝的效果。)
二、操作探究,主動參與發現。
(一)找圖形。
小朋友,你知道老師在你的信封里都裝了些什么?找出來一一告訴你的同桌。
(二)給圖形分類。
小朋友,你能給這些圖形(如圖1)分一分類嗎?想一想可以怎樣分?為什么這樣分?(同桌同學討論后再分。)
(意圖:讓學生對圖形進行分類,這實際上是以圖形為載體,對兒童進行一次邏輯訓練,達到啟迪思維的目的。同時,教師也可以從中了解學生原有的知識領域。)
學生匯報交流分類情況。(分類情況如圖2。發現按第三類分法的學生人數最多,接著順著學生的思路進行教學。)
(三)自主探究。
1.為什么把長方形和正方形分在一起?它們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學生回答后,讓他們通過數一數、折一折、量一量等方法,同桌同學一起驗證和發現它們的特點,然后反饋交流。
(長方形和正方形都有四條邊、四個角;長方形對折還是一個長方形,正方形對折再對折變成四個小正方形,斜對折變成兩個三角形等。)
小朋友,你能把剛才研究的圖形用小棒擺出來嗎?請試一試。
2.小朋友,接下去你想研究什么圖形。(如三角形。)
(1)拿出三角形,觀察它有什么特點(運用前面的方法同桌同學進行合作探究),然后反饋交流。
(2)請小朋友用小棒把三角形的形狀擺出來。
(3)老師也擺了一個三角形,你們有意見嗎?(多媒體出示:)誰能幫助老師把它擺好。
3.接下去你還想研究什么圖形。(如圓形。)
(1)拿出圓形,觀察思考它有什么特點,同桌同學一起合作探究,然后反饋交流。
(圓形沒有角、任意對折都變成兩個一樣大的半圓、任意一條對折線都一樣長等。)
(2)如果學生把圓形和球混淆的話,則拿出圓和乒乓球進行比較。
4.舉例。
讓小朋友各舉例說明日常生活中哪些物體的面是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形。
(意圖:順著學生的思路進行教學,力求創設寬松的環境,始終以學生為中心,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合作交流來學習。這樣學生對圖形的理解就更透徹了。舉例則是為了讓學生找出這些圖形在生活中的原型,讓它再現于課堂,把數學與生活聯系起來。)
三、利用新知,解決實際問題。
1.找出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形。(出示圖3,請學生手舉相應的圖形來表示。)
2.數圖形(出示圖4)。
3.拼圖形。
(1)(出示圖5)用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形不但可以拼出美麗的魚,還可以拼出其他美麗的圖案。你想試一試嗎?
(2)拿出各種圖形的學具若干個,進行自由拼圖。然后反饋交流,說一說你拼的是什么圖案,它是由哪些基本圖形拼成的,各有幾個。
(3)結合拼圖進行課堂小結。
(意圖:鞏固練習,立足基礎,力求變化,適當發展。按辨圖形、數圖形、拼圖形三個層次安排,使學生在創造性練習中內化新知,培養空間觀念、想像能力及創新意識,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學有所得,都能體會成功的喜悅。)
專家評析
葉建娥老師編寫的《認識圖形》的教學設計,目標明確,結構合理,層次清楚,重視基礎,注重創造。它有以下幾個特點:
1.教學目標全面、合理、恰當。
教育部頒布的《國家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稿)》(以下簡稱《標準》)中,把數學教學的目標分為四個領域。葉老師在教學設計中所闡述的教學目標,基本上體現了《標準》的精神,既有知識與技能的要求,又有數學思考、問題解決和情感與態度的要求;既重視了結論性的目標,又注重了過程性的目標。
2.注重創設情境。
葉老師在導入新課時,充分運用多媒體,用擬人化的手法創設了一個有利于學生學習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的情境,這樣的情境創設符合低年級學生的認知特征。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多媒體電腦演示,從實物中抽象出相應的幾何圖形,能使學生感受到從具體到抽象的'過程,能使學生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稑藴省分惺謴娬{: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要重視創設學生學習數學的情境。葉老師的這個設計體現了《標準》的理念。
3.重視動手操作。
本設計在導入新課后,就讓學生“操作探究,主動參與發現”,這個環節包括下述兩步:(1)教師在學生初步感知的基礎上,進行操作、分類。這有利于學生正確識別圖形。(2)讓學生通過數、折、量等具體操作活動,研究長方形、正方形這兩種圖形的特征。這樣的教學過程是一個學生經歷和體驗的過程,它有利于學生初步形成長方形和正方形的概念,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重視學生在學習數學過程中的動手操作正是《標準》中十分強調的數學教學觀念。
4.關注學生差異。
葉老師在教學設計中,當學生研究了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后,就讓學生自己選擇要進一步研究的內容,這樣的教學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個性,照顧到學生的差異。在課的最后一部分“利用新知,解決實際問題”這個環節中,不僅練習的形式多樣,注重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落實和空間觀念的培養,而且教師設計的問題具有層次性,這樣的教學突出了因材施教,關注了學生的差異,較好的體現了《標準》中“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這一大眾數學的思想。
設計方案 篇6
我國現有聽力語言殘疾人20xx萬,居各類殘疾人之首。聽力損傷與耳聾不僅使聽力語言殘疾人群蒙受巨大的痛苦,也直接影響到我國人口素質的提高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步伐!笆濉逼陂g,在黨和政府的高度重視和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下,聾兒康復事業取得了可喜的`成績。
“十一五”期間,擬將聽力語言殘疾康復服務對象由聾兒擴展到聾人群體,這標志著中國聽力語言康復事業的重要轉變和發展,也是20xx年實現“人人享有康復服務”目標重要內容之一。
我國每年新增聾兒近3萬名,現有機構的康復能力尚不能滿足需求;我國已進入老齡化社會,60歲以上的老年人達到1??4億人,其中30%以上有聽力障礙,需要提供服務和幫助;青少年聽力健康保護和成年人職業性耳聾的預防和康復,也應當引起全社會的高度重視。愛耳日宣傳教育活動有利于喚起公眾的防聾意識,對于提高我國國民素質、建設和諧社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應當充分動員全社會的力量,共同關注與支持。
20xx年3月3日是我國第七次全國愛耳日,為此,特制定今年愛耳日宣傳教育活動方案。
一、 愛耳日活動主題
預防聽力損傷和耳聾,人人享有健康聽力。
圍繞這個主題,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宣傳教育活動,充分展示我國聾兒康復事業在殘疾人工作“十五”規劃期間所取得的顯著成效,大力宣傳20xx年實現“人人享有康復服務”目標的重要意義,進一步喚起全社會對聽力語言殘疾人群的關愛,深入普及防聾知識,提高全民愛耳護耳意識。
二、活動形式和措施
(一) 北京
1、開展“聽力健康宣傳咨詢日”活動
20xx年3月3日愛耳日活動當天,在北京城區和郊區鄉鎮的主要社區和醫院,舉辦形式多樣的“聽力健康宣傳咨詢日”活動,通過現場咨詢、布置科普知識展板、發放宣傳材料、播放防聾知識光盤、舉辦防聾經驗交流會和專題研討會等多種形式,向社區居民和過往群眾廣泛宣傳預防聽力損傷與耳聾的科普知識。
2、動員社會各界為廣大聽力語言殘疾人提供各方面的關心與幫助
愛耳日活動當天,邀請衛生部、中國殘聯、中國老齡協會等有關部門領導親臨主要活動現場視察和指導。
主辦單位:北京市殘聯、北京市衛生局、北京市民政局、中國聾兒康復研究中心。
參與單位:北京市各醫院及部隊醫院,特殊教育學校,北京市教委、新聞單位,愛耳日文件會簽部委機關和直屬有關單位。
3、制作宣傳品和電視節目
由中國聾兒康復研究中心通過網絡向各省及地方殘聯發送防聾科普知識材料,各省根據實際需要自行印制宣傳品。
由國家廣電總局與衛生部、中國殘聯等有關部門聯合制作普及防聾知識的專題電視節目,愛耳日活動期間在中央和北京電視臺的相關欄目播放。
主辦單位:廣電總局、衛生部、中國殘聯、中國聾兒康復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