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音樂之聲》教學設計范文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一個系統設計并實現學習目標的過程,它遵循學習效果最優的原則嗎,是課件開發質量高低的關鍵所在。我們該怎么去寫教學設計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音樂之聲》教學設計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音樂之聲》教學設計范文1
教學目標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根據人物的語言和動作掌握人物性格特征。
體會課文是如何運用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的手法塑造瑪麗亞的形象的。
重點難點
根據人物的語言和動作掌握人物性格特征。
體會課文是如何運用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的手法以及環境描寫塑造瑪麗亞的形象的。
教學過程
第一學時
教學活動
活動1
【導入】導入
一、導入
“舞臺小天地,天地大舞臺”。戲劇是生活的鏡子,是濃縮的人生。欣賞戲劇和影視劇,可以使我們見識人生百態,品嘗生活百味。
1、播放《哆來咪》這首歌。通過視頻中的人物,揭示課題《音樂之聲》。
2、簡單介紹影片背景概要——《音樂之聲》講的是發生在1938年,奧地利的一個真實的故事:薩爾茨堡地方有個馮·特拉普上校,他和他的七個孩子以及原先是家庭教師的妻子,在納粹德國吞并奧地利以后,組成了家庭合唱團,到處演唱奧地利的民歌和愛國歌曲。這部影片成為最經典的音樂片之一。廣為流傳的經典音樂有:《音樂之聲》《孤獨的牧羊女》《雪絨花》《多來咪》《晚安,再見》等。
活動2【講授】整體感知
二、默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1、請用自己的話說說課文節選的局部講述了怎樣的情形。
2、提問:課文可分為幾個場景?每個場景寫什么?
活動3
【活動】研討探究
三、朗讀課文,掌握人物性格特征。
1、請同學朗讀第一個場景(開頭至“急速地跑下山來”)在薩爾茨堡的野外,瑪利亞忘情于山上的風光,縱情歌唱)。
要求表演出瑪麗亞的動作、表情,從而掌握瑪麗亞的性格特征。
2、請同學分角色演讀第二個場景(“古老的修道院”至結尾)在修道院內,寫眾嬤嬤對瑪利亞的議論)。
提問:文中的各位修女們是怎樣評價瑪麗來的?她們喜歡她嗎?你從何得知?
3、課文中的修女們用什么來比喻瑪麗亞?你認為這樣的比喻恰當嗎?為什么?你也試著用一兩個比喻去形容一下瑪麗亞。
活動4
【活動】深入研討
四、研討課文中利用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手法以及環境描寫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1、提問:通過上面的表演,你們能總結如何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嗎?
2、總結人物描寫的方法:課文運用人物的語言描寫和動作、表情描寫,以及環境描寫,并將正面描寫與側面描寫相結合,栩栩如生的刻畫了少女瑪利亞熱愛歌唱、心靈美好、活潑自由、純真快樂的性格。
3、提問:課文開頭的環境描寫有什么作用呢?
4、用知識樹總結人物描寫和環境描寫的方法和作用。
活動5
【練習】課堂練習
五、研習課文,活用人物描寫和環境描寫。
讀完本課,我們仿佛看到瑪麗亞就站在我們面前。作品是怎么做到這一點的呢?作品既為我們正面展示了瑪麗亞的舉止、語言,又通過眾修女的評價從側面對瑪麗亞的形象加以豐富,所我們感覺到瑪麗亞其人如在眼前。
請同學們嘗試運用正面描寫與側面描寫或環境描寫來練習一段200字左右的片斷作文。
活動6
【活動】拓展延伸與小結
六、拓展延伸,賞析影視劇本。
1、“助讀資料”:介紹影視劇本的特點。
專供拍攝影片而創作的劇本,是電影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也稱電影文學。
電影文學民本跟小說、戲劇一樣需要塑造人物、交代情節,其容量也跟戲劇一樣受到時間的限制(攝制完成的電影一般放映兩小時左右),但電影文劇本又不同于說和戲劇。戲劇中人物對白繁多,側重于聽覺表現,“電影語言”則是連續不斷的銀幕畫面,側重于視覺表現,不以人物對話為主。在電影中,人物性格的刻畫,場景背景的交代,情節的發展,一切都須化為畫面和動作,很少經敘述人的“畫外音”(或字幕)表述。
電影文學劇本的結構也有別于小說和戲劇,是以“鏡頭”為單位,用“蒙太奇”手法按情節的發展有及觀眾的注意力和關心的程序,有節奏地、合乎邏輯地銜接成整體。
實際拍攝用的腳本大多由導演根據原劇本按拍攝要求改寫,稱為“分鏡頭劇本”。
2、影片后面劇情介紹:在奧地利的薩爾匹茨堡,喜愛歌唱的瑪麗亞,由修道院院長派去給海軍上校馮特拉普的七個小朋友當家庭老師,馮特拉普失去了妻子,他像統領軍隊一樣嚴格死板的管理小朋友們,旣悂唩砹艘院蠼o小朋友們帶來了溫暖,帶來了歡樂,帶來了歌聲。瑪麗亞與上校結婚,全家組成了家庭合唱團,在德國并吞奧地利之后,上校一家在音樂會上演唱歌曲表達他們對祖國的熱愛,并激起全場人們的愛國之情。影片生動地塑造了熱愛歌唱、活潑快樂的女主人公瑪麗亞的形象,并表示了奧地利人民熱愛祖國的民族感情。
。úシ胖黝}歌《音樂之聲》結束。
《音樂之聲》教學設計范文2
教學設計思路
指導學生自讀本文,應引導學生了解影視劇本的特點,體會其畫面感;感知人物形象瑪麗亞的性格特點,學習刻畫人物的技巧;體會音樂故事片的藝術特色。
課堂教學可采用朗讀品味賞析法、討論法等教學方法,激發學生主動參與的積極性。培養學生對戲劇的品評鑒賞能力。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積累詞語,掌握“崢嶸、嬤嬤”等詞的讀音,理解“鱗次櫛比、頂禮膜拜”等詞的詞義,并學會運用。
2.認識影視劇本的特點,掌握《音樂之聲》的劇情。
能力目標
1.把握主要人物形象瑪麗亞的性格特點,感受其形象美。
2.能結合影視劇本的特點,賞析其畫面美,培養學生閱讀影視劇本的興趣。
情感目標
引導學生在真善美的音樂藝術世界里受到高尚情操的陶冶,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對一切美好事物的摯愛之情,進而養成對生活的積極樂觀態度和對美好未來的向往與追求。
教學重點
揣摩文中的兩個場景,感知主要人物形象瑪麗亞,體會課文是如何運用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來刻畫瑪麗亞的形象的。
教學難點
揣摩語言,發揮聯想和想象,感受課文的畫面感以及其中人物唱詞所體現的音樂故事片的底色。
教學方法
1.朗讀品味賞析法
2.討論法
3.點評法
教學媒體
多媒體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教學要點]
資料助讀;研習課文,整體感知;欣賞品味,鑒賞畫面美、形象美、音樂美;說話訓練,體現鑒賞的個性。
[教學步驟]
一、導語設計
戲劇按藝術形式和表現手法可分為話劇、歌劇、舞劇、戲曲、影視劇等。今天我們一起欣賞大型的音樂故事片《音樂之聲》。(多媒體出示課文標題)
二、資料助讀
影視劇本的特點
電影文學劇本
專供拍攝影片而創作的劇本,是電影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也稱電影文學。
電影文學劇本跟小說、戲劇一樣需要塑造人物、交代情節,其容量也像戲劇一樣受到時間的限制(攝制完成的電影一般放映兩小時左右)。但電影文學劇本又不同于小說和戲劇。戲劇中人物對白繁多,側重于聽覺表現;“電影語言”則是連續不斷的銀幕畫面,側重于視覺表現,不以人物對話為主。在電影中,人物性格的刻畫,場景背景的交代.情節的發展,一切都須化為畫面和動作,很少以敘述人的“畫外音”(或字幕)表述。
電影文學劇本的結構也有別于小說和戲劇,是以“鏡頭”為單位,用“蒙太奇”手法按情節的發展以及觀眾的注意力和關心的程序,有節奏地、合乎邏輯地銜接成整體。
實際拍攝用的腳本大多由導演根據原劇本按拍攝要求改寫,稱為“分鏡頭劇本”。
《音樂之聲》是電影史上一部經典音樂故事片。影片生動地塑造了熱愛歌唱、活潑歡樂的女主人公瑪麗亞的形象,并表現了奧地利人民熱愛祖國的民族感情。課文節選的是劇本的開頭部分,分兩個場景:第一個場景是在薩爾茨堡的野外,寫瑪麗亞的縱情歌唱,快樂游玩;第二個場景在修道院內,主要寫眾嬤嬤對瑪麗亞的議論。課文運用人物的語言描寫和動作、表情描寫以及環境描寫,并將正面描寫與側面描寫相結合,栩栩如生地刻畫了少女瑪麗亞熱愛歌唱、心靈美好、活潑自由、純真快樂的性格,使瑪麗亞這位女主人公的形象宛然在目。劇本集中體現了畫面感和音樂故事片特有的音樂特色。
三、明確學習目標
學習本文。應實現以下目標:
1.了解影視劇本的特點。體會其畫面感。
2.把握人物形象瑪麗亞的性格特點。學習刻畫人物的技巧。
3.感知音樂故事片的藝術特色。
四、整體感知,了解劇情
1.多媒體播放《音樂之聲》音像資料片斷,學生體會影視劇本的特點。
2.學生朗讀課文,感知文意。
學生交流初讀課文的感受。
明確:
課文節選的是劇本的開頭部分,寫少女瑪麗亞當了見習修女后仍不改她熱愛歌唱、無拘無束的快樂天性,在修道院做日常功課、例行莊重的宗教禮儀時。跑到野外放聲歌唱、忘情游玩,后來猛然想起此時應做日常功課,于是匆忙趕回修道院。而在同時,修道院里正亂作一團,嬤嬤們在到處尋找瑪麗亞,院長就瑪麗亞當修女的資格問題征詢意見,眾嬤嬤議論紛紛,她們都十分喜愛瑪麗亞,但認為她不適合當修女;當瑪麗亞回到了修道院時。眾嬤嬤結束了對瑪麗亞的議論。
提問,本文寫了哪些畫面?
明確:課文主要寫了兩個場景:第一個場景是在薩爾茨堡的野外,寫瑪麗亞的縱情歌唱,快樂游玩:第二個場景在修道院內,主要寫眾嬤嬤對瑪麗亞的議論。
五、欣賞品味,引讀提高
1.師生共同賞析作品的畫面美
。1)仔細品讀第一個場景描寫,并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這一畫面,感受其詩情畫意。
學生討論交流。
示例:巍峨崢蠑的阿爾卑斯山上,挺拔的松樹漫山遍野。樹林中不時傳來云雀的歌聲,婉轉悠揚。高高的山巔上尚未化盡的點點殘雪,在陽光下閃閃發光,如溫潤的白玉般,攝人心魄。山風呼嘯,松濤陣陣,和著樂聲,回響在曠野上。
山腳下,群峰相擁,綠水環繞,薩爾茨堡坐落其中。極目遠眺,高高低低的房屋鱗次櫛比。一座莊嚴肅穆的修道院在綠樹濃陰中靜靜矗立,山坡上綠草葳蕤,樹林茂密,小溪潺潺,真乃人間仙境也。
。2)學生評點并體會其作用。
示例:這一段環境描寫,由遠及近,層次清晰,動靜結合,色彩和諧。作為主人公出現和活動的背景,與人物相映襯,有力地烘托出人物的內心世界。
2.感受形象美
。1)師生共同品讀描寫瑪麗亞野外歌唱的情形的語句,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
學生品味瑪麗亞的唱詞和動作描寫的語句。
明確:瑪麗亞的歌唱具有很強的抒情性,不僅表現了她對音樂的熱愛和天賦,而且展露了她豐富的情感。美好的心靈,揭示了她自由活潑的天性。
瑪麗亞遠眺群山,輕盈地跳躍、旋轉,一會兒穿過小樹林,一會兒又奔到小溪旁……拍額頭、拔腿跑、撿外衣、驚呼等動作描寫,從外在形象上層現了她純真快樂、無拘無束的性格。
。2)課文第二個場景是眾修女七嘴八舌評說瑪麗亞,請概括眾人的意見,說說眾人眼中的瑪麗亞是個怎樣的人。
學生自由發言。
課文科代表作總結:在眾嬤嬤眼中,瑪麗亞天性活潑,熱愛歌唱,不守常規,無拘無束;純真歡快,自由自在;她自己快樂,也總是給別人帶來快樂:她十分可愛又讓人頭痛,旣悂喿杂苫顫姷男愿,與修道院的環境和要求極不協調,因此她們認為她不適合當修女。她們對瑪麗亞非常喜愛而又無所適從。
。3)課文臨近結尾處寫瑪麗亞回到修道院的情形。請仔細閱讀課文,嘗試表演,體會其性格特征。
選五個同學表演,一人演瑪麗亞,其余四人演修女。
選兩位同學以導演的身份點評。
明確:瑪麗亞闖進來時的一連中動作要匆忙,慌張、快捷:在眾修女嚴肅而毫無聲息的注視下,瑪麗亞的表情應由羞愧轉為無奈。
這一段文字是顯示瑪麗亞個性的生動文筆。
(4)劇本在刻畫人物形象方面有哪些獨到之處?你獲得了什么樣的啟示?
學生自由發言,師生互動,共同探究。
生1:運用多種描寫人物的手段,如語言描寫、行動描寫、神態描寫、環境描寫等。
生2:立體刻畫,使人物形象豐滿生動。文中有正面描寫,如第一個場景以及第二個場景結尾瑪麗亞回到修道院的情形。也有側面描寫,如第二個場景中院長與眾嬤嬤對話和對唱。二者相輔相成,從不同角度塑造了瑪麗亞這個人物形象。特別是側面描寫,將正面描寫難以表現或無法表現的豐富內容,簡練而藝術地加以表現,頗見藝術功力。
教師提問:劇中為什么沒有對瑪麗亞的心理描寫?
學生明確:心理描寫難以轉化為視覺形象,觀眾看不到。
教師引申:畫面感,是影視劇本區別于其他文學體裁的基本特點。影視作為視覺藝術,是由畫面構成的。與之相應,影視劇本除了人物語言描寫之外,主要運用環境描寫和人物動作,表情描寫,來刻畫人物和表現事件,使之能轉化為影視中實際的視覺形象或讀者頭腦中想象的視覺形象,這就是我們所說的影視劇本的畫面感。課文中對瑪麗亞在野外放聲歌唱時的環境描寫,以及對瑪麗亞和眾嬤嬤的`動作、神態描寫,都具有生動的畫面感。
(5)教師總結:課文運用人物的語育描寫和動作,神態描寫以及環境描寫,并將正面描寫與側面描寫相結合,栩栩如生地刻畫了少女瑪麗亞熱愛歌唱、心靈美好、活潑自由、純真快樂的性格,使瑪麗亞這位女主人公的形象宛然在目。
3.體味音樂美
師生再次欣賞《音樂之聲》音像資料瑪麗亞歌唱片斷。
教師提問:課文是如何體現音樂故事片的特色的?
學生明確:劇本中,瑪麗亞的內心獨自式的縱情歌唱,具有濃郁的抒情風格:眾嬤嬤對白式的歌唱,富有喜劇風格。二者都體現了《音樂之聲》這一音樂故事片的特色。
教師適當補充:音樂故事片是似音樂為重要表演形式的故事片,它在歐美以及其他一些國家和地區,早已是一種相當成熟的電影藝術類型!兑魳分暋繁蛔u為“新風格”音樂故事片的杰作。在這部影片中,音樂是刻畫人物性格的重要表演形式和劇情發展的重要表現手段。這部影片的巨大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在于其音樂的藝術感染力。六、說話訓練
教師創設討論氛圍,《音樂之聲》曾獲得五項奧斯卡獎,一度風靡美國,你認為人們喜歡它的理由是什么呢?
學生回答。
生1:我認為主要是因為影片塑造了一位活潑自由、純真快樂的女主人公瑪麗亞的形象。據說許多觀眾連看十余次都不滿足,這其中多半是婦女。
生2:我認為主要是因為音樂不朽的魅力。音樂是一種神奇的語言。人們也許彼此言語不遇,但音樂在哪里響起,哪里的人就可以共同起舞。無怪乎,全世界都為瑪麗亞所傾倆倒。
生3:劇中眾修女活潑風糙的議論,突出體現了音樂故事片常有的喜劇色彩,這也是(音樂之聲)成功的一個因素。
……
七、課堂小結
《音樂之聲》是電影史上一部經典的音樂故事片,這一節課我們集中欣賞了其畫面美、形象美,音樂美。眼前似乎是薩爾茨堡那壯闊優美的景色、瑪麗亞活潑輕快的身影,耳邊似乎傳來瑪麗亞歡快的歌唱,那優美動人的旋律從心里流過,得到了至美的藝術享受。讓我們誠摯地道一聲:感謝瑪麗亞,感謝勒曼。共4頁,當前第3頁1234
八、布置作業
1.修道院院長把瑪麗亞比作“皎潔的月光”“天上的云彩”,你認為這樣的比喻恰當嗎?為什么?你也試著用一兩個比喻去形容一下瑪麗亞。
提示:結合語境,這兩個比喻句生動而恰當地表現了瑪麗亞自由活潑的性格,以及眾嬤嬤對瑪麗亞的由衷喜愛而又無所適從。
2.你周圍有像瑪麗亞這種性格的人嗎?注意觀察,用一段話描寫這個人。
板書設計
音樂之聲
畫面美
形象美
音樂美
《音樂之聲》教學設計范文3
一、內容和內容解析
1、內容
。1)初步了解影視音樂。
。2)學唱歌曲《音樂之聲》。
2、內容解析
。1)影視音樂是指為電影和電視劇而創作的音樂,是電影和電視劇這一綜合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這節課是讓學生先初步了解到影視音樂不是純音樂,它是為影視作品而存在的音樂,通常有主題歌、插曲、情節音樂、背景音樂、片頭曲、片尾曲等。由于影視音樂與影視劇情密切關聯,因此,與其他類型的音樂相比,影視音樂易于理解,且在傳播渠道上也比其他僅通過現場演出或錄音的音樂更為順暢,隨著相關電影或電視劇的播放,影視音樂會很快得到傳播。
。2)美國電影《音樂之聲》是電影史上一部經典音樂故事片,取材于1938年發在奧地利的一個真實的故事。影片生動地塑造了熱愛歌唱、活潑歡樂的女主人公瑪麗亞的形象,并表現了奧地利人民熱愛祖國的民族感情。影片中有許多膾炙人口的歌曲,至今仍在傳唱。這首與片名同名的歌曲《音樂之聲》是影片的序曲,同時也是全劇的主題曲,由女主人公演唱。整首歌曲在情緒上的表達很豐富飽滿,需要演唱者運用自如的呼吸和精準的節奏來掌握每個音的長短控制,并將情感一并帶入演唱中。
二、目標和目標解析
1、教學目標
(1)通過初步了解影視音樂,能夠簡單說出影視音樂及其種類。
(2)能用正確的呼吸方法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并能識譜唱準各節奏以及音的時值。
。3)通過學唱歌曲《音樂之聲》,能體會歌曲描繪的景色與人物以及歌曲所要表達的情感。
2、目標解析
(1)影視音樂是和電影電視緊密相聯系的,學唱與賞析的同時,需要了解音樂作品的創作背景和出處,要讓學生主動感受影視音樂的不同魅力,且學生能通過自己熟悉的影視作品來哼唱其中的歌曲或是音樂旋律。
。2)唱好一首歌必先體會歌曲的感情,這樣才能掌握好歌唱的力度、速度、節奏!兑魳分暋愤@首歌曲的呼吸方法很重要,需要采取緩呼緩吸的方式演唱,并且要把握好長音的時值,教師引導學生仔細識讀歌譜,掌握正確的歌唱節奏以及休止符的處理。
。3)歌曲的情感體驗直接影響到歌唱的水平,需要在教學過程中通過模仿、探究、合作等方式來豐富情感體驗,提升學生良好的審美水平。這首《音樂之聲》表現著積極樂觀的精神風貌,歌曲抒發了瑪利亞對自己的故鄉、對大自然、對音樂的無比熱愛之情。因此在學唱歌曲時一定要以景帶情,以情帶音,并掌握正確的呼吸方法。
三、教學重、難點
。1)唱好歌曲《音樂之聲》,掌握長音的處理以及緩呼緩吸的歌唱方法。
(2)富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并能感受歌曲所表達的情感。
四、教學策略
以多媒體課件資源為主,采用聽唱法、講解法,啟發式、引導式教學。從歌曲的整體到各個細節的教唱處理,老師適當示范,并組織學生分組討論。
五、教學過程設計
1、情境導入,溫故知新。
。ǘ嗝襟w播放歌曲《小鳥,小鳥》)
師:大家還記得老師放的這首歌曲叫什么嗎?
生答。
師:是的,這是我們在第二單元學唱過的一首出自電影《苗苗》里的插曲,現在我們就跟著音樂一起來歡快的唱一唱吧!(多媒體播放《小鳥,小鳥》歌曲及詞譜。)
(設計意圖:通過歌曲回顧與演唱,加深前面所學過知識,在不知不覺中引出新課題,唱完歌曲后老師做出適當評價。)
2、知識新授。
。1)互動交流
師:在我們學過的音樂中,除了我們唱的這首《小鳥,小鳥》,大家想一想還有哪些歌曲是和電影電視有關?能談談你印象最深的電影電視或是唱一唱自己熟悉的歌曲嗎?
生:(學生積極討論,踴躍發言。教師及時評價)
。2)思考與練習
。3)教師簡要介紹影視音樂及影視音樂的幾種類型。
師:在我們熟悉的這么多歌曲中,他們在各自電影電視里所起到的作用都是不一樣的,因此我們把影視音樂分為包括主題歌、插曲、情節音樂、背景音樂、片頭曲、片尾曲等。與其他形式的音樂相比較,影視音樂一般要從視聽統一的角度,考慮與劇情畫面結合的關系。
。ㄔO計意圖:通過教師與學生的互動交流、思考練習調動學生的參與能力和積極性,更有助于課堂主題的延伸。)
3、新歌教學《音樂之聲》。
師:下面老師就帶領大家來到一個叫奧地利的國家,這里的風景優美,氣候宜人,還有一個活潑開朗的美少女帶我們一同高歌,瞧,她來了!
。1)聆聽歌曲《音樂之聲》,初步感受音樂風格與特點。(播放《音樂之聲》歌唱視頻)
(2)學生討論并談談這首歌曲的風格和音樂所要表達的思想內容和情感。(教師引導學生從音樂的基本要素來分析,如節奏、速度、旋律等)
(3)教師講解與介紹歌曲背景。(結合影片《音樂之聲》的相關圖片或片段)
(設計意圖:學唱歌曲之前讓學生先體會歌曲的情感美,以體驗與感受為先讓學生熟悉作品,這樣能更好的讓學生理解作品,學唱時就能把握好歌曲應該掌握的'情緒。)
4、展示譜例,分段學唱。
。1)發聲練習。(教師引導學生注意氣息的運用。)
《音樂之聲》這首歌曲需要采用緩呼緩吸得呼吸方法進行演唱。
(2)復聽歌曲,識讀樂譜。
教師播放音樂,引導學生跟隨錄音識譜并哼唱音高。
。3)節奏練習。(注意休止符和長音的時值。)
師:請哪位同學示范一下四四拍子的指揮手勢?
生:學生主動示范
(4)老師彈琴,學生跟琴看譜學唱。
。ń處熆刹扇》中〗M接唱、表演唱等方式檢查學習效果。)
5、自主探索,解決難點。
。1)板書難句,集體學唱。老師板書較難的句子,集體學唱。歌曲的細節音需要老師帶領學生正確的演唱,做到每個音準都不偏。
。2)弱起小節。歌曲一開始就是弱起小節,一定要讓學生掌握好正確節奏,并做出正確的揮拍手勢。
。3)休止符的處理。教師可范唱,將錯誤的唱法和正確的唱法進行對比,讓學生找不同。
。4)保持長音的時值。這首歌曲的每一個樂句基本都帶有一個長音,為了更好的體現歌曲風格,在學唱的過程中要保持每個長音的時值,不要隨意換氣。
6、藝術處理,感情演唱。
(1)第一遍演唱,教師鋼琴伴奏,并指出學生沒有掌握好的地方,逐句點出,及時評價。
。2)第二遍演唱,跟隨錄音,教師引導學生富有表情地、深情地演唱歌曲。
7、欣賞管弦樂版《音樂之聲》。
。1)播放視頻,欣賞音樂。
師:請同學們聆聽后說說音樂中是不是有熟悉的旋律?你能從音樂中辨別出來剛才我們唱過的旋律嗎?(教師請學生哼唱)
學生交流。
。2)老師補充簡介歌曲并組織結束語。
。ㄔO計意圖:讓學生對歌曲進行藝術處理,同時聆聽不同版本的音樂,可加深學生對歌曲的理解與熟悉感,學生能更積極、自信地演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