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實用的小學元宵節的作文[大全5篇]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吧,借助作文人們可以反映客觀事物、表達思想感情、傳遞知識信息。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該怎么寫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小學元宵節的作文6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學元宵節的作文 篇1
在一聲聲爆竹聲中,我們迎來了新的一年。春節過完了,又是一個喜慶的日子——鬧元宵,猜燈謎。
元宵活動
猜燈謎之前,當然有好玩好看的節目嘍!我和媽媽一起到紅梅社區的門口,真是人山人海,被圍得水泄不通。走!進去瞧瞧!我和媽媽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擠了進去。這節目真是豐富多彩,有回味無窮的小品;有優美動聽的歌;有火爆十足的舞蹈……
看!猜燈謎開始了!我和媽媽早已沖在了前方。貼謎面的'工作人員一出場,一大群人都爭先恐后地圍了上來,喊,給我一張!給我一張!他們手都伸得老長老長的好像要手都拋出去了。我快要被擠成肉餅子了!我發現謎語很簡單,迫不及待地伸出手去,一把抓住三四張,使勁往回拽,好不容易,我才拿到撕成兩半的燈謎。
有的謎友歡歡喜喜地拿著燈謎來看,有的謎友苦思冥想,使勁地琢磨。我和媽媽一一猜下來。其中“出自幽谷,遷于喬木”打一字,費了我好大功夫,最后在爸爸的協助下我終于有了答案,是“樂”字。我的謎猜完了,就去兌獎了。啊!有三支牙刷和一塊肥皂。收獲不少嘛!(小學生作文)
我兌獎完,突然,一位老奶奶拉住我,問我“月光照進門”的字謎是什么,我靈機一動,想到是“閑”字,我告訴了她,她夸我是個聰明的孩子。后來我就主動去助人為樂了,幫助了好幾個,雖然有些解不出來,但是盡力了,還是很開心。
總結點題
呵呵,真是個快樂的元宵節!
小學元宵節的作文 篇2
農歷正月十四,是一年一度的元宵節。在這一天里,人們一般賞花燈、打爆竹、猜燈謎。而我們吃好晚飯,拜別了奶奶,就去心湖公園觀看花燈展。
一下車,遠遠地,我們就看見了在心湖公園的大門進去的地方,掛滿了四個小學一起完成的花花綠綠的燈籠,給節日增添了喜慶與熱鬧的氣氛。
我迫不及待地跑過去,仔細地觀賞著這些燈籠起來。這些燈籠全都出自我們小學生之手,雖然沒有商店里賣的燈籠那樣精美、細致,但構思新穎,全部各有各的特色。瞧,那個白色的用紙做成的燈籠,恰似一朵美麗的`綻開的白花,肯定花費了制作者的不少心思。白花燈旁邊是一個別致的大蜜蜂,它全身金黃,伴雜著烏黑的斑紋,張開雙翅,顯得生氣勃勃。你看,那個燈籠雖然做得簡易,但是每當看到那四個大大的“福”字,總會讓我們感到喜氣洋洋。那個杯子燈也很有特色,它是用許多只杯子黏在一起,向外突出,它簡單大方,卻又那樣與眾不同。其中最讓我們稱奇的就是這個馬燈了,制作者將一根根鐵絲橫七豎八的交叉起來,又在一根根鐵絲上方掛著一盞盞小燈,到夜晚開燈時美麗動人,恰似一只真正的駿馬在草原上奔馳,這種創意真是獨具匠心啊!此外,還有簡易大方的圓筒燈,栩栩如生的鯉魚燈,吉祥如意的招財燈,五彩斑斕的五角星燈……各式各樣的花燈,數不勝數,讓人看得眼花繚亂。
在元宵節,觀看了同學們辛辛苦苦制作的花燈,心里十分敬佩,真是別有一番風趣!
小學元宵節的作文 篇3
今天,我去鄉鎮觀看了一年一度的元宵節文藝表演。
來到觀禮臺上,和同學們一起找了個好位置,坐了下來。不一會兒,演出開始了。第一個節目是傳統的鑼鼓表演,場面壯觀,聲音洪亮,人數在30人左右。隊伍為五列縱隊,左右各有一列舉著彩旗。隨后,還有許多村的代表隊向我們展現了秧歌、背棍、旱船等古老的藝術文化。其中,大北河村的秧歌隊以驚人的效果贏得了全場觀眾的掌聲。秧歌隊的`動作嫻熟而又整齊,服裝也別具一格。還有許多節目,雖然人數不多,但內容精彩,令人贊嘆不已。
這些令人如癡如醉的藝術文化,真是古代人民智慧的結晶!
小學元宵節的作文 篇4
耍龍燈,也稱舞龍燈或龍舞。它的起源可以追溯上古時代。傳說,早在黃帝時期,在一種《清角》的大型歌舞中,就出現過由人扮演的龍頭鳥身的形象,其后又編排了六條蛟龍互相穿插的舞蹈場面。見于文字記載的龍舞,是漢代張衡的《西京賦》,作者在百戲的鋪敘中對龍舞作了生動的描繪。而據《隋書·音樂志》記載,隋煬帝時類似百戲中龍舞表演的《黃龍變》也非常精彩,龍舞流行于我國很多地方。中華民族崇尚龍,把龍作為吉祥的象征。李時珍《本草綱目》說:“龍,其形有九:身似蛇,臉似馬,角似鹿,眼似兔,耳似牛,腹似蜃,鱗似鯉,爪似鷹,掌似虎是也。”
在古人的心目中,龍具有呼風喚雨、消災除疫的功能,而我國自古即以農業立國,風調雨順對于生產生活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所以古人極力希冀得到龍的庇佑,由此形成了在祭祀時舞龍和在元宵節舞龍燈的習俗。宋代吳自牧《夢粱錄》記載:元宵之夜,“以草縛成龍,用青幕遮草上,密置燈燭萬盞,望之蜿蜒,如雙龍飛走之狀。”在長期的發展演變中,舞龍也形成了許多不同的樣式,主要有龍燈、布龍等。龍燈也稱“火龍”,這是流行最為廣泛的一種龍舞。這種龍由篾竹扎成龍首、龍身、龍尾,上面糊紙,再畫上色彩。龍身有許多節、節數可多可少;但必須是單數。每節中點燃蠟燭;有的地方不點蠟燭,而是用桐油、棉紗或燈草做成的“油捻”。這種油捻燃燒力很持久,龍燈舞動時五光十色,始終不會熄滅。
下面裝有供舞者手持的木柄.龍前還有一人手舉紅色綢珠指揮龍舞。如廣東陽江的'《鯉魚化龍》,靈活奇巧,善于變幻,舞龍手身著可開可合的鯉魚皮,觀眾起先看到的是一條條戲水之魚,可隨著明快的樂曲突然一變,魚兒成龍,然后一條口中噴火的鯉魚躍過龍身,象征“鯉魚跳龍門”之意。布龍也稱“彩龍”,主要在白天表演,節中不燃蠟燭,所以表演時騰飛歡躍,好似江海波翻浪涌,氣勢非凡雄偉,別有一功。舞龍時循勢連貫表現巨龍盤旋歡騰,動作非常復雜。有的地方鬧元宵,各路龍燈匯集竟達百余條,隊伍長達二三華里。每條龍燈還伴有十番鑼鼓,聲聞十里,甚為壯觀。在海外,至今仍有許多華人社團保留著耍龍燈的古老傳統,常為當地節日賽會演出。
小學元宵節的作文 篇5
我國有許多傳統節日,比如:中秋節、重陽節、端午節……其中我最喜歡的是元宵節。
元宵節這一天,人們掛起了各式各樣的彩燈,熠熠生輝,可好看了。你看,吳山廣場上有十二生肖造型的燈,有“豬八式吃西瓜”的.燈,有“貓抓老鼠”的燈……讓人目不暇接,看了這盞又怕錯過了那盞。其中我最喜歡的要數孫悟空造型的燈了。你瞧,孫大圣腰系黃色虎皮裙,手持如意金箍棒,右手在眼睛上方搭起了“涼篷”,像是在眺望遠方,看看有沒有妖怪,真是活靈活現!
猜燈謎也很有趣。每盞彩燈下都掛著一張紙條,上面寫著謎面,這就是燈謎了。碰到會猜的,便扯下去領獎臺核對謎底。答對了,還能領取一個小獎品。
不過,對我這個小吃貨來說,元宵節的重頭戲是吃湯圓。開始包湯圓嘍,我先在面粉里加了點水,經過揉搓,面粉變成了一個大面團,再把大面團揪成幾十個小面團,然后把小面團壓扁,往里面放一點豆沙,裹起來,搓圓這樣一個湯圓就做好了。開始煮湯圓了,一個個湯圓被倒進了滾燙的開水中,只見湯圓沉到了鍋底下,靜靜地躺著,像是睡著了一樣。過了一會兒,湯圓便像胖娃娃們套上了游泳圈,浮出水面。湯圓煮熟了,我拿起勺子舀了一個,也不管它燙不燙了,直接往嘴里送。哇,真是人間美味,又香又甜,我接連吃了好幾個。
賞彩燈、猜燈謎、吃湯圓,串連成了一個如此多姿多彩的元宵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