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的作文集錦[9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寫過作文,肯定對各類作文都很熟悉吧,根據寫作命題的特點,作文可以分為命題作文和非命題作文。寫起作文來就毫無頭緒?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端午節的作文9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端午節的作文 篇1
“五月五是端午,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蘸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边@首民歌唱的就是農歷五月初五的端午節。是為了紀念投入汨羅江愛國的屈原,這一天人們會包粽子、賽龍舟、掛艾草、飲雄黃酒等習俗。
那天,奶奶在包各種餡的粽子,奶奶把買來的粽葉和浸泡好的糯米拿出來。先拿出一片粽葉攤在手上,放上一大勺糯米,再放上紅豆。因為我喜歡吃鮮肉餡的,所以奶奶還準備了鮮肉,再放上一大勺糯米用勺子壓一壓,然后把粽葉蓋上捏出三個角,最后用線把粽子緊緊裹住,一個三角粽就做好了!
之后把粽子煮進鍋里,煮好后打開鍋蓋,一陣撲鼻的香味往我的.鼻子里鉆,我的口水好像已經流了“三千尺”煮好了以后我拿了一個肉粽,津津有味地吃起粽子,奶奶包得很仔細,肉粽用紅線,紅豆粽用白線。
我們真要學學愛國的屈原呢!端午節真歡樂。
端午節的作文 篇2
今天是五月初五,是我們傳統節日,那就是‘端午節’無論是大人還是小孩都非常喜歡這個節日。
我剛起床,媽媽就給我戴上了荷包,手上戴上了五彩線。只見爸爸拿著兩個葫蘆,今天的早餐是粽子和雞蛋,我津津有味兒的吃了一個粽子和一個雞蛋,粽子里用倆棗。接著壯壯拿著雞蛋來找我創雞蛋來了,我懷著必勝的心情和她創了起來,不一會兒我贏了,我高興的蹦了起來。
就在今天家家戶戶都掛上了紅葫蘆,都插上了艾蒿,都吃了粽子和雞蛋。這真體現了中華民族的`特征。
千金小學四年級:郭鑫
端午節的作文 篇3
今天是端午節你們知道今天是端午節但是你們知道端午節有哪些傳統嗎?讓我來告訴你們吧。
農歷五月初五,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它是中華民族古老的傳統節日之一。端午也稱端五,端陽。此外,端午節還有許多別稱,如:午日節、重五節,五月節、浴蘭節、女兒節,天中 節、地臘、詩人節、龍日等等。雖然名稱不同,但總體上說,各地人民過節的習俗還是不大一樣的。
過端午節,是中國人二千多年來的傳統習慣,由于地域廣大,民族眾多,加上許多故事傳說,于是不僅產生了眾多相異的節名,而且各地也有著不盡相同的習俗。其內容主要有:女兒回娘家,掛鐘 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葉符,懸掛菖蒲、艾草,游百病,佩香囊,賽龍舟,比武,擊球,蕩秋千,給小孩涂雄黃,飲用雄黃酒、菖蒲酒,吃五毒餅、咸蛋、粽子和時令鮮果等,除了有迷信色彩的活 動漸已消失外,其余至今流傳中國各地及其他國家。有些活動,如賽龍舟等,已得到新的發展,突破了時間、地域界線,成為了國際性的體育賽事。這些就是端午的`傳統。這個節日來自一個詩人屈原因 抱石跳河鄉親們為了不讓魚,吃了屈原就把粽子扔下去喂魚。這就是端午的來歷,你們知道了吧。
端午節的作文 篇4
端午節那天,一大早媽媽就催我們趕緊起床,把我拉到身邊幫我梳理頭發并扎上了一個漂亮的小辮,爸爸說端午節全家要到奶奶家去過。
剛一走進奶奶家,就看見大姑在拌餡,二姑在和面,小姑在檢菜,一大家人有說的有笑的熱熱鬧鬧,爺爺奶奶更是樂的合不攏嘴,也是忙前忙后地把藏在柜子里的“寶貝”往出拿。我和哥哥向爺爺奶奶以及家里所有比我們大的姑姑、嬸嬸、叔叔和哥哥姐姐們問好!大家都夸我和哥哥是董事的乖孩子!
家里最熱鬧的包粽子“工程”開始了。媽媽、嬸嬸和三個姑姑全都上,我和哥哥硬是擠進來摻和。我學著姑姑的樣子,先把兩個粽葉打個折,把糯米放在其中,再將余出的粽葉緊緊的`包裹糯米,一個形似三角形的粽子就算是包好了,爺爺奶奶都夸我聰明手巧,我可高興了!
中午飯是吃粽子,吃法可多了。有的把粽葉撥開直接吃,有的把粽子撥出放到碗里撒上白糖吃,還有的把粽子過油后再吃,但我喜歡撒上白糖吃那種,而且感到涼一些更好吃。
這一天爸爸給我們講了許多關于“端午節”的故事,我知道了古代偉大詩人屈原這個名字,還覺得“端午節”挺圣神的!
雖然今天“端午節”已經過去了許久,但至今想起那天發生的事情,我仍然感到難以忘懷!
端午節的作文 篇5
家鄉的端午節端午節是我們漢族的傳統節日。在戰國時期,我國愛國詩人屈原聽說秦軍攻破楚國國都的消息后,悲憤交加,依然寫下絕筆作《懷沙》后,抱石投入汨羅江,以身殉國,百姓們紛紛親去打撈,沿水招魂,在沒有結果時,人們只有將粽子投入江中,以免蝦魚蠶食屈原尸首的方法表達對他的想念,此日正是農歷五月初五,以后每年人們在這一天都要到江面去頭粽子表達緬懷之情,隨著時間的演變,人們將這一天俗稱為“端午節”,過節的形式也多養起來,如插楊柳、賽龍舟、吃粽子、燒高山等等。
我也特別喜歡家鄉的端午節,雖然沒有電視里看到的盛大賽龍舟、燒高山等習俗,但是我獨愛綁花繩、戴荷包、插楊柳、包粽子、串親戚等風俗喜慶方式。
五月初四這天,我就嚷著母親帶我去趕集,大人們忙著購買肉呀、菜呀、蛋之類的',我們孩子的焦點在于買花線、買畫布,挑三揀四,串了西家串東家,幾個商店、攤位轉下來,手里捧著一大把花線、畫布?筛吲d了,在回家的路上就迫不及待的搓起花繩來;氐郊依,和鄰里幾個小朋友圍著外婆開始編花繩、縫荷包。捻線搓繩、選布剪樣,穿針引線,直到開燈時分,每個小朋友都有了滿意的收獲,可把外婆累壞了,我們便搶著用小拳頭敲打外婆伸不直的腰背,外婆臉上露出了幸福的微笑……
興奮的我就是睡不著,偷偷起來把花繩和荷包比劃了好幾次,由于外婆說了:“今天戴了就不靈了,只有在端午節這天戴上才會保佑我們一年平安。”真是一個難眠之夜呀!隱隱約約聽見父親插楊柳的聲音,我一骨碌翻起身來,大聲喊著戴荷包啰……以最快、最簡單的方式洗刷完畢,在母親的幫助下認真的綁上了花繩、戴上了荷包,看著手腕、腳腕花花綠綠的花繩,是弄著胸前各式各樣的荷包,我自豪極了,猶如成了最美的小公主。帶著無比幸福的心情,開始幫母親炒雞蛋、包粽子。
說起包粽子,可是我拿手好戲,早在六歲那年,大媽就教會了我包粽子。我便一個指揮官的架勢喊來父親,指揮著他和母親抱起粽子來:首先按比例把昨天購買來的糯米、大棗、葡萄干、枸杞放入盆中掏干凈,然后再加進去一定量的白糖、蜂蜜和均勻,接著拿來竹葉卷成一個漏斗形,要注意,不能把葉子卷完,還要留一些等放進做好的餡子后封起來,父親一直做得很好,就是最后的封包動作出了錯,被我狠狠批評了幾句:“老爸,你也不動腦想想,包扎的繩子要打成活結,不然證書后你連葉子一塊兒吃嗎……”在我成功的指揮下,你一個、他一個、我一個,不一會兒包了一大堆,最后就是開灶蒸煮了,這期間,我有顯擺著自己的花繩和荷包指揮父親矯正了父親楊柳插得不好看之處。
開始過節享受了,一家人圍著豐盛的節日餐,你爭我搶、談天說地、笑語盈盈,真是其樂融融。時逢中午,我們一家又拎著自己親手做好的禮物去大伯家串門子,一路上陽光和煦、鳥語花香,喜笑顏開,我真的被這欣欣向榮的日子陶醉了……
端午節的作文 篇6
千百年了,這江水依舊如此,如此咆哮而過,如此自由不羈,它對世間的煩惱絲、庸俗功不屑一顧,它對凡塵的假正義、持清高冷眼相對。
我們都記得,這是他的性格,這是他一生的榮耀。又到一年端午時,滿腔壯志凌云的英雄還好嗎?心中那團燃燒著的熱烈火焰仍未熄滅的將士還好嗎?揮毫潑墨便能出口成章的詩人還好嗎?
我在感嘆,中華民族偉大的歷史征程中,便是有了他們寧死不屈的高尚情操才如此絢爛,便是有了他們不慕名利的堅貞烈杰才如此恢弘。我知道你一定記得,這是中華五千年有關于國家的'節日,這是中華五千年有關于氣節的紀念。
把時光推回到那一年的江畔前,我遠遠望見了那挺直的背影,他在與漁夫談論。他拒絕庸俗,拒絕賄賂,拒絕高官,他說他有無限憧憬的政治抱負,只可惜無人問津。漁夫笑說,何必讓自己這般疲憊,倒不如隨了這江水,一傾而下,無所顧忌。他怒發沖冠,他再度失控,他對著江水吶喊,他不怕辛苦、不怕旁人的譏諷,他卻無奈讒言進諫,更無力抵抗扭曲的歪理。
“這江水盡管一傾而下,卻不是您所想的那般,萬物都可包容。今天我將我的情懷賦予于它,愿后人得以啟示,愿理想不死不滅!
說罷,縱入江中,義無反顧。
豪情,壯志,一腔熱血。他身上所呈現的品格,世人你看到了嗎;風聲,雨聲,石破天驚,他骨子里爆發的聲浪,世人你聽到了嗎;烏云,征程,拼搏,吶喊。他心中所承載的能量,世人你感受到了嗎?
如果這便是一個國家的向心力,如果這便是泱泱中華的凝聚力,那么期待吧,他的夢想由我們接力,他的能量由我們延續,他的詩篇由我們傳誦,他的歷史由我們改寫。
今天的一江水上是競渡的龍舟,今天的家家戶戶前是艾草的沁人,今天的清晨空氣中彌漫著粽子的香味,靈魂啊,你可否回家;壯士啊,千年不離。一種信仰支撐一個民族,一份能量點燃一束火花,一只雄鷹沸騰整片草原,一江春水奔騰中華傳奇。
端午節的作文 篇7
五月初五,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如期而至,這是我最喜歡的節日啦!不僅如此,端午節的習俗也有很多。比如:吃粽子、賽龍舟、掛艾草、做香袋、喝雄黃酒……我漸漸長大了,懂得越來越多。我知道了屈原的故事,這樣一個忠貞愛國的詩人,在我心中愈發高大起來!那么,今年我想用自己的方式來表達對他的仰慕和追思。
那就動手包粽子吧!一大早,我就迫不及待地催促姥姥準備做粽子的材料。姥姥笑瞇瞇地說:“準備好了,瞧,在那里呢!”我跑到廚房一看:“!泡了一晚上的紅小豆,雪白的江米,腌制好的肉塊兒,碧綠的粽子葉,暗紅色蜜棗……我好像聞到了粽子的香味了!”
姥姥先把粽子葉放在開水里煮了大約五分鐘,馬上把它們從熱水里撈出來,放到冷水里冷卻。姥姥從冷水中撈出兩片葉子,將它們一上一下地排好,沾上水,雙手抓住葉子,向后對折成漏斗形,左手托住卷好的粽子葉,右手拿勺倒入三分之一的米。在姥姥指導下,我在“餡”里放入甜絲絲的'大蜜棗,蓋上一層江米后,右手抓起粽子葉的上半部,左手拍打粽子葉的底部。聽姥姥說這么做是為了讓粽子的“漏斗”裝得更多些。咦!包粽子,還有這么多“學問”。
最后,我和姥姥用多余的葉子蓋上頂部,再用馬蓮捆綁結實,在粽子上系一個蝴蝶結。哈哈,大功告成啦!
過了一會兒,將包好的粽子全都倒進了鍋里,蓋上鍋蓋,大火燒十分鐘后,高壓鍋發出“咝咝”聲,再蓋上閥門,改換成小火,這時,滿屋就已經開始飄動著粽子的香味兒,真讓人垂涎欲滴!一個小時后,一個個充滿清香的粽子新鮮出爐了!我一邊品嘗著粽,一邊想著老百姓用這個形式來祭奠屈原的故事,不由得陷入了沉思!
賽龍舟的盛況,掛艾草的風俗,讓端午節變得熱鬧而生動起來。我想,端午節,我們吃的不僅僅是粽子,更是我們中華文化的精神食糧——滋養我們的心靈,啟迪我們的智慧。
端午節的作文 篇8
我們生活中有許多傳統文化,其中有傳統節日:熱鬧非凡的中秋節、登高望遠的重陽節、學包粽子的端午節等等,其中我最喜歡的就是端午節了。
端午節有許多習俗,包粽子、劃龍舟等等。端午節那天,奶奶在河邊拔了一些粽葉做鋪墊,然后放一些用酒泡過的米,再放一些綠豆、花生,在最中間放一些肉。只見奶奶,小心翼翼地把兩邊的粽葉合上,將兩端折起來,保證米粒不像外面溜出來。最后,她用一根長長的`線把粽子捆起來,直接放到平底鍋里蒸煮,讓粽子在水中不停的翻滾。過了五六個小時,粽子終于出鍋了,我使勁地用鼻子聞了聞粽子票來的香氣,口水不知不覺地流了下來。奶奶問:“這粽子可香吧?我可是老手!蔽衣犃耍睦飿烽_了花,回答道:“奶奶包的粽子真香!”我都迫不及待地拿出一個,剝開來一看,哇,真漂亮。
今年的端午節,讓我向奶奶學到了怎么樣包粽子,下一年我自己包粽子給家人品嘗。這真是一個有趣的端午節呀。
端午節的作文 篇9
我國傳統節日比較多,有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春節等。其中端午節我最喜歡。
端午節的一大特點就是吃粽子。每到端午節,人們都會吃粽子,有的自己包,有的上街買。我很喜歡吃粽子。我還聽過一個關于粽子來歷的故事:在古代,有一個人叫屈原,他在戰場上戰死了。人們為了紀念他,做了一個透明棺材,放進了水池里。為了給屈原敬一些貢品,就把用糯米做的'糖棒一一扔進水池里。過了幾天,人們才發現水池里有魚,那些糖棒都被魚吃掉了。人們很生氣。這時,有一個人叫道:“大家伙們,魚最怕菱角,可以用干凈的草葉去包糯米糖棒,做成菱角形的!”以后,人們將包好的糖棒扔進水池,魚看到糯米糖棒以為是菱角,就不敢吃了。因此人們把糯米糖棒叫成“粽子”。
煮熟的粽子又香又好吃。有綠豆味的,有蜜棗味的,有香腸味的等等,我們家通常包的就是這三種。這三種我都喜歡吃。
粽子和端午節是親密朋友。因為我喜歡吃粽子,因此我也喜歡端午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