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的作文8篇(精)
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作文吧,根據寫作命題的特點,作文可以分為命題作文和非命題作文。那么,怎么去寫作文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中秋的作文8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中秋的作文 篇1
蛙聲漸朗,夕陽吻地。抬頭望天,殘陽如血,霞云似火,譜寫著太陽落幕的樂章。
周圍的空氣,慢慢涼了下來。天空漸漸染上了墨跡,群星在蒼穹中閃爍著,夜幕降臨了。
一縷淡黃清幽的光束斜斜灑在庭院中,宛如一泓清水清澈透明,我猛地抬頭,原來,月亮竟不知何時早已升起。淡淡的月光,拂去了我白天里的躁動和煩悶使我變得從容舒朗。因為星為我點燈,月與我寂談,日為我指明了方向,照亮了我的前程。但,我只有在一年中的今天——八月十五,才把月和星星掛在心中最重要的位置。
八月十六,我從鄉下返城。生活立即變了樣兒,原先月夜的寧靜,被我拋在了腦后,迎面而來的是緊張而亢奮的旋律。這種生活真讓人透不過氣來。時間如流沙一般從我手中流走,轉眼便到了夜間。我舉步來到涼臺找了到那美艷嬌小的海棠,月光就這樣悄悄地,斜斜的射在我們的身上我靜靜地看著她,今天十六了明日即將十七,我暗自提醒著自己,卻抹不掉腦海里那淡淡的月影。
我走下樓去,月在高處與我的'目光相遇。細細想來,月常常以不尋常的形態出現,那寧靜溫和的情調卻從未改變過,他就這樣和星一樣慢慢的拂著我的心靈。人生在世可能會錯失很多東西,但誰又曾想過,一直默默的陪伴在你身邊的總有寧靜的月和平凡的星。
回頭望去,窗臺里的母親正細心地整理的我放在桌上的書本。
中秋的作文 篇2
窗外,月光揮灑一地,稀稀疏疏,斑駁琉璃,空氣里有股淡淡的桂花香味,讓人心曠神怡。校園里,人群來來往往,好不熱鬧,一對兩對接連不斷。小販的叫賣聲參雜著飯店刺鼻的油煙味,才多少讓我覺得有些節日的味道。
又是一年中秋日,沒有喝酒,沒有月餅,一個人,一杯茶,寫下這點點滴滴。
每逢佳節倍思親,中秋是一個容易讓人樂極生悲的日子,有點秋天凄涼的韻味。天將今夜月,一遍洗寰瀛。暑退九霄凈,秋澄萬景清。星辰讓光彩,風露發晶英。能變人間世,攸然是玉京。
走在校園,沒有了承德的寧靜,到處是陌生的面龐,你不認識我,我不用去在乎你,這就是一個人的距離,而我們永遠都邁不過去。
中秋的月亮讓人感覺分外圓,北京的空氣很不好,有些糟蹋這份月色。云母屏風燭影深,長河漸落曉星沉。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任何事情,想象中的都很完美,月光的`皎潔,傳說的美麗,只不過都是人的主觀感受,真相就在38萬公里的月亮上,不可說,說不得。
夜里已有些寒意,一場秋雨一場寒,接連下了幾場雨,終究感受不到南方秋雨的淋漓,你看不到紛飛的黃葉,哪天,樹梢已凈,那就是冬天來了。一年中,最清爽的就是這么幾天,不算冷,也不熱。
在這個混泥土加霓虹燈的框架城市中,有鞭炮聲,有月餅吃,有紅酒,有情侶看月色,一切都顯得那么高壓莊貴,我卻感受不到一絲中秋的味道。
想起了在家里過中秋的日子,爬上山頂,看著月光,一個人,一塊月餅,帶上一壺茶,安安靜靜,這才是生活。暮云收盡溢清寒,銀漢無聲轉玉盤。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就像詩里面一樣,好景可遇不可求。如果遇上好友,再喝上兩杯,酒過三巡,感覺已經天旋地轉,這才剛剛喝出點味道,把那些該說的不該說的,拿出來,就著月色,一鍋燴了,那是何等愜意。
人都愛幻想,可以把一切都想象的很美,苦苦追求想象的,一味逃避現實的,到最后,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今年中秋日,沏上一杯茶,打開電腦,翻翻以前的日志,聽著抒情的歌,給家人打個電話,給朋友一句問候。
靜靜的,一切都變的清晰。
你有自己的熱鬧,窗外的喧囂是別人的,不用去在乎。
你不會只是一個人,總會有一個人不會扮演過客的角色。
世界本來就反復無常,要不怎么能稱為蕓蕓眾生。今天他是歸人,也許明天就成了過客,這是一個美麗的錯誤。留下的寥寥無幾,卻彌足珍貴。
零零散散寫了這么多,思緒還是很混亂,又續上一杯茶,茶香正濃,戴上耳機,這個世界都是我的。
好久沒動筆,頗有些生疏,心里的那點想說的,不借三杯白酒,真的無法下筆。中秋節,胡亂湊上一篇,彌補下心里那點小失落。
中秋節,愿好哥們,好姐們一切順利。以后的一本長篇回憶錄,或許會出現大家的名字,在此請大家原諒,別告我侵犯姓名權就成。
中秋的作文 篇3
中秋,我們是該唱著團圓,還是應該迎著秋月。 ——題記
故鄉
古代,尊重父母是那么重要的事情;我們需要規規矩矩的行禮。盡管我一直這樣安慰自己那樣只會讓我們之間產生隔閡,但是由衷的羨慕是無論如何也改變不了的。
父親經常在氣候溫暖濕潤、朝陽落日、大道高樓的那個美麗的故鄉修養。可以每天散步,自從爸爸到了那里,脾氣變得很好很好。那時的我像個上帝的寵兒,每天滋潤著親吻與玫瑰。
故鄉,尤記那時的'年代,那時肆無忌憚地追逐。爸爸到達那里,自然不能與小孩子一起玩耍,姐妹們全都各奔各的,走了。也許爸爸的生活就是呼吸著故鄉溫暖的空氣,那里的大地給予我們氧氣,養育了我們。到了那里,會有一種葉落歸根的感覺,父親天天嚷著自己年過半百啦。實則呢,父親其實也只是40不到的成熟男子。父親是不是會有很多感慨?感慨那時的虛度年華,亦是那些寒窗苦讀。
自從爸爸到了那里,我感覺故鄉近了,似乎就在眼前。那里的每寸土地,是否都澆灌著我們的汗水,承載著我們的希望。想到如今這個異地,家在這兒,人也在這兒,那是一種無與倫比的惆悵。
異地
很小很小的時候,就存在著異地的記憶。一個娃娃,硬塞了一個回憶、一種懷念、一份責任。
我并不討厭異地,因為生命是故鄉給的,以后的成長卻都是異地給予的。我不明白為什么,每個地方的歸屬總是如此慷慨,他給予了每個人希望。娃娃總是想著,中國大地,一顆心。
自從上學開始,異地給我的都是近乎完美的保護。考試得獎以及父母獎勵的娃娃。它帶給我最為懷念的,是它費盡心血哺育的人們。
可以說,故鄉的我,并沒有多少的玩伴,即使有,也隨著時間的長流逝去了。越長大,遇人遇事越多。我在這兒得到了六個姐妹,還有很多讓我成熟的同學。
異地是一個冷暖很極端的地方,沒有故鄉四季溫暖的氣息。卻多了幾分新奇與玩樂。記得故鄉下雪很少而且很小,我根本接不住雪,雪一落地便化了,地上是一片帶著灰綠色的小水泊。在我小的時候,異地的雪很大,一猜一個坑,我們很喜歡砸雪球,堆雪人。近幾年來,如此大的雪是躲起來了,似乎是害怕了。
中秋的作文 篇4
中秋之夜
今天是中秋節,是一個萬家團圓的日子。俗話說: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時。可是今年我們可沒有這么幸運了,從早上起天空中就飄灑著蒙蒙細雨,天陰沉沉的。看來我們今天晚上無法看到那皎潔的明月了。
到了夜晚,我們一家人圍成一桌吃著團圓飯,開開心心地聊著天,我和姐姐吃著圓圓的月餅,不時地望著夜空,不禁想起了去年的中秋之夜。
“出來了,出來了”我興奮地叫起來。月亮從云層中露出頭半張臉,害羞得像個小姑娘。慢慢地,圓圓的月亮升起來了,像一個大玉盤,月亮猶如一個穿著白色紗裙的`仙女,將皎潔的月光灑向大地,把大地照得如同白晝。明月嵌在天幕上,從月光中我仿佛看見了嫦娥姐姐在孤單地哭泣,她雙手抱著玉免想念著自己的親人看到此景,我忍不住作詩一首:中秋賞月月兒圓,湖水映色月極鮮。悠悠長河似畫卷,我們一家共嬋娟。眾人一聽,連夸我說“不錯嘛,興致蠻高,還能作詩了。”我得意地笑了……多么難忘的中秋夜啊!
這個中秋節雖說有些遺憾,沒有見到嫦娥姐姐,但我過得同樣愉快,一家人其樂融融過節,團團圓圓吃飯才最重要。
中秋的作文 篇5
中秋在即,人們都在忙碌著。月餅,水果,迎親,送客......也不知道有多少人會靜靜地去看那彎月變成滿月,也不知道有多少人會在那一輪滿月下思念故友親朋。月有盈缺,人有離合。只是啊,月缺終會有圓的時候,而人呢?
昨日。讀著龍應臺的《孩子你慢慢來》眼睛有些濕潤,心里也有些落寞。是啊,孩子,你慢慢來!慢慢長大,慢慢成熟.......可是,長大與成熟又意味著什么呢?是離別!小的時候喜歡過節,家里總是有新的成員加入。再后來,不是很喜歡過節,我們慢慢長大了,離開了,我們的孩子也慢慢長大了,飛得更遠了,團聚時候的人更少了。而如今,害怕過節,害怕在那月滿之時的聚會,害怕看到母親孤單的背影,更害怕想起天堂里的父親。或許,這就是我們啼哭著落入人間,要在凡塵里走一遭所必須經歷的?
仰望無際的蒼穹,好想大聲的問一問老天爺:既是中秋團聚的時候,為何卻會心生那么多的`無奈?既是美麗幸福的人間,為何卻又有那么多的離別?
凝神寂靜的夜空,好想大聲地問一問老天爺:既是相扶相依的夫妻,為何卻會天上人間不得見?既是兩情相悅的有情人,為何卻會天各一方不得聚?
夜好靜,只有那一輪圓月高高的掛在夜空!
中秋的作文 篇6
窗外的月光很亮,透徹了整個秋日的悶悶不樂,也將許多莫名的心緒散入微風之中。
開學后一個月,中秋節如約而至。帶著時隔一年的問候,送給今天十三歲的我。出生在月圓之時,姥姥說是月宮中的仙子將我賜予人間,小時候會欣喜的鬧著,嘿,我是月宮上來的哦,好像有什么不一般的傳說一樣神神秘秘的向同齡人炫耀著,可是如今,那種心情卻早已經丟到了往昔,是我長大了還是記憶丟掉了。
總之,每年的這一天,人們對我的`祝福語里,是兩個快樂,生日快樂中秋快樂。我會點頭應聲答謝,只是可惜,我從未真正快樂。浪費了你們如月般美好的祝福和誓言。
中秋的作文 篇7
農歷八月十五日,是我國傳統的中秋節,也是我國僅次于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八月十五恰在秋季的中間,故謂之中秋節。我國古歷法把處在秋季中間的八月,稱謂“仲秋”,所以中秋節又叫“仲秋節”。
中秋之夜,月色皎潔,古人把圓月視為團圓的象征,因此,又稱八月十五為“團圓節”。古往今來,人們常用“月圓”、“月缺”來形容“悲歡離合”,客居他鄉的游子,更是以月來寄托深情。唐代詩人李白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杜甫的'“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宋代王安石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等詩句,都是千古絕唱。
中秋節是個古老的節日,祭月賞月是節日的重要習俗。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社制,民家也有中秋祭月之風,到了后來賞月重于祭月,嚴肅的祭祀變成了輕松的歡娛。中秋賞月的風俗在唐代極盛,許多詩人的名篇中都有詠月的詩句,宋代、明代、清代宮廷和民間的拜月賞月活動更具規模。我國各地至今遺存著許多“拜月壇”、“拜月亭”、“望月樓”的古跡。北京的“月壇
”就是明嘉靖年間為皇家祭月修造的。每當中秋月亮升起,于露天設案,將月餅、石榴、棗子等瓜果供于桌案上,拜月后,全家人圍桌而坐,邊吃邊談,共賞明月。現在,祭月拜月活動已被規模盛大、多彩多姿的群眾賞月游樂活動所替代。
吃月餅是節日的另一習俗,月餅象征著團圓。月餅的制作從唐代以后越來越考究。蘇東坡有詩寫道:“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清朝楊光輔寫道:“月餅飽裝桃肉餡,雪糕甜砌蔗糖霜”。看來當時的月餅和現在已頗為相近了。
根據史籍的記載,“中秋”一詞最早出現在《周禮》一書中。到魏晉時,有“諭尚書鎮牛淆,中秋夕與左右微服泛江”的記載。直到唐朝初年,中秋節才成為固定的節日。《唐書·太宗記》記載有“八月十五中秋節”。中秋節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時,已與元旦齊名,成為我國的主要節日之一。這也是我國僅次于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
《西湖游覽志余》中說:“八月十五謂中秋,民間以月餅相送,取團圓之意”。《帝京景物略》中也說:“八月十五祭月,其餅必圓,分瓜必牙錯,瓣刻如蓮花。……其有婦歸寧者,是日必返夫家,曰團圓節。中秋晚上,我國大部分地區還有烙“團圓”的習俗,即烙一種象征團圓、類似月餅的小餅子,餅內包糖、芝麻、桂花和蔬菜等,外壓月亮、桂樹、兔子等圖案。祭月之后,由家中長者將餅按人數分切成塊,每人一塊,如有人不在家即為其留下一份,表示合家團圓。
中秋節時,云稀霧少,月光皎潔明亮,民間除了要舉行賞月、祭月、吃月餅祝福團圓等一系列活動,有些地方還有舞草龍,砌寶塔等活動。除月餅外,各種時令鮮果干果也是中秋夜的美食。
中秋節起源的另一個說法是:農歷八月十五這一天恰好是稻子成熟的時刻,各家都拜土地神。中秋可能就是秋報的遺俗。
中秋的作文 篇8
月已圓,人歡聚,同舉杯,共歡慶!
家鄉明月愛無限,他鄉皓月也多情!
齊歡唱,同頌今宵明月!
歌傳萬里,祝福彼此頻傳!”
一年一度的中秋節又到了。
今天是中秋節,是一個萬家團圓的日子。俗話說: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時,所以我和媽媽一起到陽臺上去看月亮,
天空中有層層清云,如煙似霧,彌蒙在月光下。月暈恰恰是這圓月與清云的`紅娘,牽于二者之間,淡淡的點上一圈,既不喧賓奪主,又有萬般嬌態。
它像光華四射的水晶球掛在天空,照亮了漆黑的世界。樹啊,河流啊,房子啊,全裹在一層銀色的、薄薄的輕紗中,皎潔的月光如傾泄的清流,注滿大地。
后來,媽媽讓我們進屋,一進門,哇!
桌子上擺滿了豐盛了飯菜。我迫不及待地對媽媽說:“媽媽,今天的菜看上去就好吃,我先嘗嘗哦!”
“是嗎?”媽媽笑瞇瞇地說,“好吃就多吃點,不過得等你大伯和小董阿姨回來一起吃。”
等來等去,大伯還是不回來。媽媽已經打過三、四個電話了,可他總是說“過一會就回來”、“馬上就到”……七點了,大伯和小董阿姨終于來了,我大喊一聲:“吃飯了!”
便狼吞虎咽起來。不一會,紅燒螃蟹、豬蹄子、木耳炒肉片、水煮魚……就都不見了。
晚飯后不久,我們全家就坐到了陽臺上。吃著月餅,聽媽媽念叨著:“不知你爸爸出差在外有沒有吃月餅?”看著那圓圓的皎潔的月亮,我不由得想起了蘇軾的《水調歌頭》中的詩句:“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