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藝術作文8篇(經典)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經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寫作文是培養人們的觀察力、聯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記憶力的重要手段。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該怎么寫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藝術作文8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藝術作文 篇1
“啊,終于到了!”“好期待呀!”“這演出什么時候開始呀?”巴士剛剛停在青少年活動中心門口,同學們便想要迫不及待地沖下去。
走進紅領巾劇場,同學們便興奮地跳起來:那淡淡的燈光灑在劇場的每一個角落;那寬敞的座位整齊地排列著;舞臺的上方,一塊大大的牌子寫著:龍的傳人——浦東新區高雅藝術進校園學生專場音樂會;舞臺的后方,還有一支樂隊。坐在位子上,燈光暗了下來,幾位演員跑上舞臺,音樂也響了起來。一場精彩的音樂會在一首《龍的傳人》中拉開帷幕。大家都隨著音樂的節奏拍起手,唱起歌。那音樂是多么的`霸氣,大家的心中一定油然而生出我們是中國人的自豪感。
接著,那飽含著我們對童年依戀的一首歌——《童年》便響了起來。“池塘邊的榕樹上,知了在聲聲叫著夏天……”我邊揮拍著手,邊唱著歌,想想兒時做的傻事便忍不住笑了;想想兒時度過的快樂時光,心中便十分思念……
在音樂會中場時,我們又看了一段雜技“獨輪踢物”。這時,一個年齡稍比我們小的女孩騎著獨輪車上了舞臺,接著,另一個男孩也騎著獨輪車上來了。看著他們熟練地騎著獨輪車,我不禁暗暗佩服。女孩將幾個碗放在了地上,男孩邊騎著獨輪車,邊彎下腰拾起,然后,將碗套在一只腳上,往上一拋,碗便穩穩實實地落在了他的頭上。臺下響起了震耳欲聾的鼓掌聲,鼓掌聲中還能隱隱約約聽到“好,太厲害了!”的贊嘆。
當然,音樂會里可不止這些校園歌曲:《蝸牛與黃鸝鳥》、《種太陽》、《外婆的澎湖灣》……我們學校中的兩名同學也上臺唱了歌,他們的歌聲可不比歌手遜色哦!同時,主持人還給我們講了些音樂知識呢!
音樂會結束時,同學們還回味無窮,大家都覺得時間過得真快。這次的音樂會不僅讓我們聽到了美妙動聽的歌曲,也讓我們增長了音樂知識。
藝術作文 篇2
我做事常常半途而廢,沒什么恒心。從小,父母就嘗試讓我學習電子琴,唱歌,舞蹈,圍棋,畫國畫以及毛筆書法等等,希望我琴棋書畫樣樣拿手,可是,開始學習這些技藝時沒有哪一樣我是沒有天份的,卻又沒有哪一樣可以真正堅持到底,拿出成績來的。
但有一樣,卻讓我堅持學習至今,我喜歡它,中國竹笛,永不言放棄。
記得我對吹笛子感興趣,是一年級那會兒。
我們學校開展藝術節,有才藝的同學們各自展現本領。唱歌跳舞,鋼琴吉他,都讓人贊嘆不已。但最吸引我讓我入迷的只有它,竹笛獨奏。
那時,我完全聽得入神了。那是一位身穿白色裙子的姐姐,她正吹著一首婉轉悠揚的曲子。她優雅的姿勢令我的雙眼閃閃發光,忽而靈動忽而低緩的節奏讓我的'心也隨之一起心潮起伏。我仿佛從地上飛向云端,接下來的快板帶我盤旋周轉,忽然一下又撲向草原;空靈的慢板就像風輕柔地拂過平靜的湖面,我心神寧靜,全無雜念,覺得自己就似那若隱若現的一縷輕煙,隨著演奏者靈巧的指尖,化作一個個彈跳的音符,飄進每一位聽眾的耳畔……
最后一縷音符,如滴水落入平鏡般的水面,由近及遠,讓我的思緒也散發開去。那時我就幻想我拿著這種神奇的笛子,優雅地吹著,給大家帶去這樣美好的意境。
從此,我與竹笛為友,開始了藝術之旅。雖然,我們也會鬧小別扭,但一想起那段優美的笛子獨奏曲,我總是與笛子主動和好了。
現在,我也在學校藝術節上演奏竹笛,當看見那些與當年的我一樣,羨慕地望著表演者的低年級同學,我微微一笑,也許不久的將來,他們也會走上一條與藝術結緣的路吧。我們都會在藝術的殿堂里,讓美麗的心靈之花自由開放。
藝術作文 篇3
藝術離我們并不遙遠,一準它就在我們身邊。它可以是一首歌,一幅畫,也可以是一件不起眼的小工藝品。有藝術的地方就有美。現在我就帶著你走進藝術的百花園,感受藝術的魅力,受到美的熏陶。
藝術,高貴而優雅,富于情趣。與藝術交流,那是再美不過的之事。
在我現在的學習中,就有藝術這門功課。它,是音樂美術的結合。每當上這門課時,我們便在藝術的海洋中遨游,去感受一切美好的東西,這時,你就會發覺,身邊的事物是多么美妙!
我跟爸爸學習書法,使我對書法有了更深的認識。書法,是我過的國粹。自古以來,人們都以書法作為我們中國人的`驕傲。眼看老師—老爸拿著蘸飽墨的筆,在宣紙上揮灑幾下,發揮得淋漓盡致,不一會兒,幾個蒼勁有力的打字便一字呵成,令人叫好。看著這幾個方塊大字,難道它們就之事幾個大字嗎?難道你就不想到它們宛然象征了我們中國人的那種堅強不屈,頑強拼搏的意志和力量?
今天,當我拿起毛筆想寫幾個大字時,然而,我的手卻在發抖。不,我不能這樣,我可別忘了我是中國人!于是,我勇敢地寫出了第一筆。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我完美無缺地寫完了這個字,心中有說不出的使命感。
如果在寫字時能有美好的音樂,那么,我想人生最大的快樂莫過于此。隨著優美的旋律跳動,也就誕生了一個個快樂的小精靈。
朋友們,熱愛藝術吧!當你沉浸在其間,簡直是一種極大地享受!
讓我們用一雙銳利的眼睛,去品味生活中——藝術的“美”!
藝術作文 篇4
藝術,是知識的大門,藝術是復雜多樣的。在我們多彩的貴州,藝術可以說是數不勝數的。如:剪紙、吹蘆笙和跳蘆笙舞、對歌、板凳舞……
最出名的,就是我們的蘆笙和蘆笙舞。只要是貴州人,應該對它再熟悉不過了。
但是,“一方水土養一方人”。雖然同是貴州人,但不同區縣的人,吹出的蘆笙調子還是不同的。
懂蘆笙的人,會聽出蘆笙的喜怒悲樂。
在老人去世后,要辦喪事,老人的女兒們會各自帶著自己的一支蘆笙隊前來。不同的蘆笙隊,吹奏的調子和舞蹈的形式往往是不同的。但女兒帶著蘆笙隊來的原因都是一樣的,那就是出于一顆“孝心”。俗話說“百善孝為先”嘛。
悅耳的蘆笙樂音響起,熱愛民族舞蹈的人們早已按捺不住了,伴著那樂音,人們也翩翩起舞了。悅耳的蘆笙樂音,加上人們的腳步聲,聽出來的,是一種滋味。而沒了人們的腳步聲,聽出來的,又是另一種滋味。
蘆笙舞者,男士穿的'上衣一般只長到腰;褲子寬寬的,松松的;頭上,一般沒什么飾物。
而女士的穿著,上衣長到腰;下裝,也是褲子。但是,她們的頭上,分別都有一到二枝銀針和一朵紅花。
男女舞者有個共同點,那就是腰上都系著一條長長的紅布。
蘆笙呢,朝上的頂端,往往會或系或插有或長或短的野雞尾,同時往往會系有不同辨色的布。據說這是表示對蘆笙神的尊重。
蘆笙,會一代傳一代,世世代代地傳下去。
看吧,每逢過節,人們聽到了蘆笙的聲音,就紛紛聚攏來。不同的蘆笙調子,有著不同的舞蹈形式。不同的舞蹈形式,有著不同的精彩。
黔南有一種蘆笙舞,也許已被一些人遺忘了,那就是“板凳舞”。恐怕有些人連“板凳舞”這名稱都忘了。
是的,確實有一些民間藝術已被人遺忘。讓我們努力把現存的蘆笙舞的種種形式,種種調子,傳承下去,發揚光大吧。
因為,蘆笙舞是一種藝術,不一樣的藝術!指導教師:李長文
藝術作文 篇5
這個國慶長假,懷著仰慕的心情,我和爸爸來到位于植物園的杭州韓美林藝術館參觀。藝術館掩映在蒼翠欲滴的綠色里,一對麒麟威風凜凜地立在大門兩邊,守護著這神圣的藝術圣地。
一進門,一面巨大的“天書墻”映入眼簾,上面刻著的30多個類似漢字的奇怪符號,據說是韓美林爺爺在研究古陶時發現的,現在仍沒能破譯。“天書墻”右邊是文獻展廳,里面陳列著韓爺爺的生平簡介。韓爺爺從小受盡了苦難,2歲就失去了爸爸……但韓爺爺始終沒有放棄自己的藝術理想,堅持藝術創作,“畫自己想畫的,做自己想做”,終于成為了一代藝術大師,獲得了“世界藝術貢獻獎”、“世界藝術大師”、“美國總統教育獎”等獎項,并成功設計了奧運會吉祥物——福娃。“天書墻”左邊是雕塑展廳,我最喜歡的要數 “母與子”系列雕塑,母親溫情脈脈地照顧著孩子;孩子憨態可掬,頭頂揚起的一小撮頭發,靈動得好像在風中飛舞,很動人,又很溫暖。展廳里的每一件作品都活靈活現,散發著獨特的味道。我和爸爸來到一只大公雞面前。這只大公雞雞冠和尾巴以及爪子都十分大,十分雄偉,而身體幾乎沒有肉。“韓美林把這只大公雞的雞冠、尾巴和爪子雕刻的十分突出,而身體被忽略了,這樣更能突出公雞的特點。”爸爸一邊比劃著一邊說“把大的變得更大,把小的變得更小,這種方法叫‘夸張’,更能突出物體的特點。”我不禁驚嘆。
順著樓梯,我來到二樓的工藝展廳,這里展示著精美的瓷塑作品和紫砂茶壺。這些色澤奇異、珍貴無比的陶瓷作品是韓爺爺數次下河南禹州親自燒造的。這數十件紫砂茶壺也無不體現了韓爺爺的智慧和心血,他把古老陶藝經過現代藝術創作,讓一把把簡單的茶壺產生了時尚的美感,給人獨特的'感受。沒把茶壺都別出心裁,令人嘆為觀止。左側是動物畫展廳,透過一束束柔和的光線,我發現紙上雖然只有寥寥數筆,輪廓與線條非常簡練,但是形體卻相當精準,十分的傳神,透出一股濃郁的中國味道。
伴隨著輕柔的音樂聲,我來到三樓的綜合館。這里除了雕塑和繪畫作品以外,還有很多的書法作品。我細細地品味著每一件作品,對韓美林爺爺的敬仰之情油然而生。
藝術作文 篇6
我曾以為我與藝術無緣。我曾以為藝術只是簡簡單單地唱歌、跳舞罷了。
幾乎每個學校都有藝術節,我上的小學也不例外。我小時候沒有什么獨特的才藝,就連個興趣都沒有,所以,在藝術節表演時,我只能算是一個忠實的觀眾,只用聽和看,不必上臺。當然,每逢藝術節,都只有那幾個那同學報名,他們倒挺會顯擺,著一身靚麗服飾,走來走去,而我,沒有一絲表演的沖動。
去年秋天,我升入初中。莫名地,喜歡上了攝影。家里的卡片機已不能滿足我的需求,于是,我提出要購置一臺單反,父親雖答應,但也有條件:寫6個月的日記,無論何時何地,每天堅持。為了愛好,為了期望,也為了藝術,這點又算什么呢?愛一件事,就要對它負有責任。開始的那天是個雨天,窗外的雨水敲擊著玻璃,發出咚咚的響聲。雨,仿佛也有了詩意。
一百五十多天,寫成的日記已達兩萬多字,父親也因此實現了承諾,一臺單反、一個鏡頭,成了我旅行的標配。
初中的藝術節如期進行,項目不僅僅是唱歌、跳舞,連攝影、泥塑都加入了進來。有攝影,對我來說,是個好消息。單反的拍攝技巧我已熟悉,這種比賽應該不是什么問題。
一張又一張,挑選照片也要全身心的.投入。百里挑一,成了標準。我突然發現,我與攝影有了一種密切的聯系,我竟離不開它。
使沙漠顯得美麗的,是它在什么地方藏著一口水井;使照片變得美麗的,是它有創作的意義。真正重要的東西,肉眼是無法看見的。
結果即將出爐,公布前幾天,我睡覺老想著這件事,做啥事也不能專心致志。這段時間的流逝,如蝸牛般前行緩慢。
公布結果的時刻,往往是激動人心的。攝影一等獎,已不再是一個簡單的猜想。
藝術的道路,并不平坦,我想我也不會走上這條道路,攝影,只能是個愛好。但是,藝術之旅,不會結束。
藝術作文 篇7
星期一晚上我滿懷著好奇的心情,坐上了四川航空公司的飛機飛往我夢想的地方——成都 。飛機豪華得不得了,飛機有一個好處一個壞處,好處是每人一臺電視,我在看“熊出沒”和“倒媚熊”的動畫片;壞處是有好多只蟑螂。我們經過3個多小時的飛行,終于到達我夢想世界——成都。
來到成都的第一天我們去了“武侯祠”和“錦里”。武侯祠是有關羽、張飛、曹操、劉備,是君臣合祭的地方。錦里非常有特色,有各種小吃,有茶館,有辛巴克,有賣糖人,有賣各種的小玩藝的,熱鬧而又繁華。第二天,上午我們去了寬窄巷子,寬窄巷子由寬巷子、窄巷子、井巷子組成。那里的環境非常幽靜,窗戶、門、房屋都是很精致地雕刻的,非常漂亮,我們好像穿越到了古代。
下午,我們去了成都當代美術館,在那里展示著英國當代雕塑大師——托尼克?克拉格的作品,我們欣賞著他的作品,感受著大師帶給我們的視覺沖擊,欣賞完之后我們開始選擇自已喜歡的作品開始繪畫。傍晚,我們去了左老師的“左右左工作室”,是一個非常具有民族特色的地方,很亂、很有藝術氣息。我在那里看到每個孩子的`作品都是不一樣的。第三天,我們去了“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我們看到了夢想中可愛的國寶大熊貓,它的眼睛、耳朵、鼻子、嘴和四肢是黑色的,身體、尾巴是白色的,它們喜歡躺在地上吃竹子。
告訴你大熊貓只能活24歲左右。小熊貓的特點是尾巴長長的身體是棕色的,四肢是黑色的,它很像一只可愛的小狐貍。第四天,我們去了非常古老的黃龍溪古鎮,在那里我們開心地玩水,我邊走邊踢水,“啪唧”一聲我仰面跌到了水里,起來的時候衣服全濕透了,哈哈哈… …第五天,我到了“金沙遺址博物館”,那是挖掘出土文物的地方,那里有出土的象牙,金子的飾品。最著名的是太陽神鳥,是古蜀人祭祀用的神器。星期六,我們的旅行就要結束了,我懷著依依不舍的心情踏上了回程的飛機。
成都是一個非常古老的城市,那里的人們吃著各色的小吃,喝著茶,搓著麻將,非常悠閑。
藝術作文 篇8
并不像茶馬古道一樣興盛,也不像星光大道一樣耀眼。藝術之道只像一時的文藝復興一樣,同樣也有許多風靡全球的“萬人迷”。當然,我也是藝術大家族中的一員,那段經歷真像打翻了五味瓶呢!
古箏沒有像小提琴那樣高雅的女王氣勢,也沒有鋼琴那樣的王者風范。但在我的`眼里,它是最樸實的,讓人有一種古典的美。
還記得剛學古箏的時候,我走進教室放眼四周,我看不見一個比我年齡更小的了。我艱難地夠到琴弦,努力做到與古箏一拳的距離,手拉得都快趕上長頸鹿的脖子了,還是夠不著。無奈之下,老師只好讓我在高音區彈。我稚嫩的小手撥動了一根弦,不由得讓我難受---原來高音區的弦最硬,我的手直接撥弦當然會像扎針似的痛,不過很快我就有了解決的方法----戴了指甲片,那晶瑩剔透的指甲片好像又長出了一排花俏的小指甲。緊張而又繁忙的一天結束了。你聽了一定會特別累吧!可我卻不以為然,想學好一門藝術基礎就要有抗戰遠征的復興之路。既然困難都阻礙不了我,說明天無絕人之路。那我就是有意學好它。這才使得我有了突飛猛進的進步。
我相信,我對古箏的見解與看法遠比我學到的要多得多,它是一門只可意會不可言談的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