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童年》讀后感
認真讀完一本著作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讀后感了。怎樣寫讀后感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童年》讀后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高爾基曾說過:"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開學以來,我讀過書少說也有二十本,但我印象最深的還是《童年》。
《童年》的作者是高爾基,來自蘇聯,整本書主要講述了主人公阿廖沙在父親死后,投奔外婆在外婆家的經歷,最終因艱難生活,阿廖沙走向人間。
整書人物眾多,有性格孤僻,內心善良的"好事";有活潑開朗、勤快、有義氣的茨風娃;有殘暴,薄情寡火的外公……這么多的人物中,我最喜歡外婆,因為她是一個慈祥善良、堅毅樂觀、勤勞能干、任勞任怨,有著圣母一般的寬廣胸懷,充滿無私的愛。在她的故事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救大火了,她沉著、冷靜,指揮著救火,這才使大火漸漸熄滅,這要換別人,早就亂套了。
通過這件事,我想到了生活中的我:五年級,我當過副班長,那時,我還在孕育中,尚未長大,所以在管紀律中,我不是很會,班長在講臺上一個口號就讓全班同學鴉雀無聲,而我,時常要好幾個口號才可以,我膽子很小,站在講臺上,也不敢放開。有一天,班長請假了,她所有的任務都由我來擔,那一天,有一位同學頭摔到樓梯上,其他人紛紛駐足圍觀。我知道后,急忙路過去,將同學扶起,并大叫:"別看了,都讓開,他的傷很重,都讓一條路!"同學們聽了,急忙讓開一條路,我將他送到醫務室,這才算好了。
回班后,老師說:"你今天做的很棒,在所有同學都手足無措時,是你將他送到了醫務室,你這種精神,應令所有人學習."
《童年》這本書,讓我學到許多道理,希望大家也可以讀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