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藝術的作文
在現實生活或工作學習中,說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作文是一種言語活動,具有高度的綜合性和創造性。你知道作文怎樣才能寫的好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藝術的作文6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藝術的作文 篇1
我沒有參加過盛大的藝術節活動,但在我的心目中,藝術節往往是輕松又神圣的。
首先藝術就是一個很莊嚴的詞語,羅曼羅蘭曾說過:“藝術的歷史最大的公用是使它接近一個時代的靈魂,從而使它能觸及情感的源泉。”藝術代表了一個人的情感甚至涵養。藝術節就是給了我們一個展示自己情感和修養的機會,開辦藝術節,首先要公平,讓每一個優秀的人都有機會站在藝術的舞臺上。
并不是每一個人都有出色的藝術修養和令人刮目的才藝的。那那些沒有接觸過藝術的人們又怎么參與到藝術節中來呢?難道只是冷落他們嗎?不,在我心目的藝術節里,這絕對不行。因為藝術節是公開的,而藝術節的目的也恰恰是為了提高并展現每個人的藝術品位。所以我認為,應該把他們接納到藝術節中來,欣賞藝術,品味藝術,學習藝術。不管怎么樣,人人都應該走進藝術,在藝術節里得到快樂,體會藝術的魅力。
其次,藝術節應該是歡樂輕松的,有些人把藝術課程當作一種壓力,這是不對的。藝術本來就是用來放松你的精神,開拓你的思維的',如今卻有人把它當作一種禁錮自己牢鎖,萬萬不可。這些人必須扭轉他們對藝術的看法,而藝術節為他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轉變機會。鋼琴、小提琴、二胡、琵琶、長笛、小號、單簧管……各種各樣的樂器會使他們了解藝術的美麗;拉丁、小天鵝、芭蕾、現代、孔雀、街舞……多姿多彩的舞蹈會讓他們體會藝術的真諦。相信真正的參與到藝術節里以后,藝術對他們不會是死氣沉沉,而是生機勃勃了吧!
我的藝術節里,除了演奏樂器,唱歌舞蹈以外,絕不可少優美的朗誦,還有各不相同的民間藝術。
因為每個地區的風土人情、風俗習慣都大不相同,所以各個地區展現的藝術風格也不會相同。想一想,先看看熱情歡快的東北大秧歌;再瞧瞧令人驚嘆的踩高蹺;瞥兩眼技術含量很高的民間雙簧……那種熱鬧非凡、樂趣橫生的藝術節,大概大家已經期待已久了吧!除了這些表演,我還會請來一些擁有高超手工藝術的民間老人。現場剪紙,牛、羊、狗……各種動物惟妙惟肖,再剪一個888個福字,全場都回味蜜餞藝術折服。還有現在已越來越少的捏泥人技術,孫悟空,豬八戒,西施……人物們動作神情極其逼真,那種就要活了的藝術,深受孩子們喜愛。這種貼近生活、充滿驚喜的藝術節,誰又不想迎來呢?
我心目中的藝術節永遠神圣輕松,人人皆可走進,雖然現在只是夢想,相信總有一天,它會成為現實。
藝術的作文 篇2
萬物皆可成為藝術,感恩也不例外。
每個人,在其人生中,都會遇見值得自己感恩的人和事。感恩養育自己的父母親人,感恩傳道授業的師長,感恩同舟共濟的摯友……但很多人懂得感恩,卻并不一定懂得感恩的藝術——最適合去表達感恩的方式。不恰當的感恩方式,比如過于內斂或過于浮夸地去表達感恩,經常會使雙方都陷入一種尷尬的境地,使大家都不太舒服。這確實不是什么令人愉快的事清。
現在提倡懂得感恩——尤其是中小學生——并不是什么壞事。學校有時候還會舉行大型集會活動來給學生們宣傳,并邀請家長參加,當場讓學生對自己的家長表達感恩來響應主題與氣氛。但是,這真的是一種很好的方法,算是感恩的藝術嗎?
每個人都有屬于自己的'表達感恩的方法,并非網絡和雜志上千篇一律的感人語句和抒情文字可以概括完全的。鄙人認為這種并非感恩的藝術的手法,也許增加的更多是感恩對象與被感恩對象之間那尷尬的氣息,日后不免對于“感恩”也有點不太自在,此法著實不太精妙。
感恩這門藝術,其實更多體現在生活的無數個微小細節中。
有一句老話:“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孝而親不在”。很多人認為自己現在工作或者學習過于忙碌,等以后功成名就事業有成時再來報答恩情,可是還沒等到那一天就永遠失去了這個機會。若不想留下這個遺憾,為什么不早些行動呢?
感恩的藝術,并不需要過多的物質和話語。只用多陪伴他們,以心交心,多提供自己力所能及的幫助,自然即可。給父母日常捶背倒茶幫忙做些家務,不讓他們過多操心;遵守規則尊敬師長見個面時問個好;和同學朋友多多交流互相幫助;將心比心,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
感恩,不是疾風驟雨,而應是涓涓細流。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在生活中處處體現自己的關懷與幫助,應當是感恩這門藝術的真諦。
感恩,是一門藝術。希望在有生之年,大家都能掌握,不留下一絲不快與遺憾。
藝術的作文 篇3
今天,我興高采烈,興奮不已的和媽媽去執信中學觀看《 快樂的一天 》藝術節表演。
那一天,我們高高興興地剛來到會場上,就已經準備開始表演了。我和媽媽找到三年1班,坐了下來,等待著表演。開始表演了,各種各樣的小演員在舞臺上精神抖擻的表演著:有的在表演舞蹈,有的在表演歌唱、有的在表演唱京戲……其中,最引人注目的`節目就是《 交通協管員 》。這個故事主要講了交通協管員和志愿者指揮交通:紅燈亮了,交通協管員攔住汽車,讓行人過馬路。這時,有兩位老奶奶正要過馬路,志愿者急忙走上前,扶著老奶奶過馬路。這時,綠燈亮了,交通協管員攔住行人,讓汽車行駛,汽車來來往往,川流不息。很快,紅燈又亮了,交通協管員又攔住汽車,讓行人過路,行人人山人海,匆匆地走過去。汽車很守秩序,整整齊齊地排著隊,等待著綠燈。過了一會兒,綠燈又亮了,交通協管員再一次攔住行人,給汽車讓路。行人停止了走動,而汽車飛馳而過。
觀看完這次的藝術節表演后,我感覺我們的學校特別有實力,各個班級都表演的這么精彩,真是令人佩服!
藝術的作文 篇4
我喜歡的剪紙是從四歲開始的。多才多藝的爺爺經常用剪刀在紙上剪小動物,他沒幾下功夫就能把紙變成各種小動物,當時我對爺爺的剪紙藝術真是羨慕極了。當然在爺爺的'熏陶下,我對剪紙有了最初的認識。
在我二年級時正好我的美術老師又是剪紙高手,他送給我一本關于剪紙的書。我被書里的內容深深吸引住了。通過這本書的學習,我才開始對剪紙有了一點認識,因為我有美術課的基礎,學起來就簡單多了。不過剪紙是細致活,心急的人做不來,作品往往馬上就要完工了,卻因為不小心剪斷了一根線條就功敗垂成,讓人惋惜不已。所以說起來剪紙還能修身養性呢!剪紙人只要用心去體會其中的奧妙,才能使作品順乎自然,淳樸清晰,細微處行云流水。
剪刀,膠紙發出輕微的聲音,像美妙的音樂,對于我來說,簡直是一種美的享受呢,在美妙的音樂里,可愛的小動物活了!要想學好剪紙,先要學好繪畫,以后就可以學習用剪刀來剪紙。
剪紙體現了民間藝人的心靈手巧,剪紙是勞動人民聰明才智的展示。剪紙是民間傳統文化藝術的結晶。
我也想像民間藝人那樣擁有好的手藝,剪出一幅幅精美絕倫的作品,好好地繼承和發揚中國的剪紙藝術。
藝術的作文 篇5
在我十歲生日時,一位朋友曾送給我一件玲瓏小巧的藝術品,這件藝術品是由黃銅制成,雕刻了一頭成年象馱著一頭活力四射的小象。
這件銅器的構造十分奇妙。它約有6厘米高,重5斤多,雖然不大,可卻是沉甸甸的,真是應了“人不可貌相”這句老話。當你看著福象,會覺得賞心悅目:它的皮膚略帶一些皺紋,卻又不顯衰老;象耳十分對稱,卻又不像是刻意模仿;象嘴微微張開,像是在對著無邊無際的天空發出震耳欲聾的長鳴。你瞧,那彎曲的象鼻還卷著一個元寶,后腦勺還貼著一個倒著的、正楷的“福”字,意味著福到(倒)了。
小象想必也是費了工匠們的一番苦心:小象正十分調皮地坐在了大象身上,小腦袋探著前方;一對象牙從嘴的兩側延伸出來,猶如彎彎的月牙;小象的兩只前蹄還拿著一副掛聯,上面寫著四個明晃晃的大字――“萬事如意”。
把這件藝術品倒過來的話,你會發現,心細的工匠們還在大象的肚皮上也刻了八個大字“福如東海,壽比南山”。每次,欣賞著這件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的.銅器,我總覺得十分喜慶,仿若過年一般。
這件藝術品,在我眼中,難道它還是一塊冷冰冰的銅嗎?不!這是兩頭富有靈性的象!也是兩頭攜福歸來的象!它們,已成了我家的兩員!
藝術的作文 篇6
“藍臉的竇爾敦盜御馬,紅臉的關公戰長沙,黑臉……”哼著《唱臉譜》的曲子,看著親手繪制的,那寓意豐富、反映人物性格的五彩臉譜,心里高興極了,這可是我制作的第一個臉譜飾品呀。我仔細端詳著自己的“杰作”,洋洋得意。你看,那藍色的底兒,一雙炯炯有神的的圓眼,兩道鮮艷的黃眉毛,再配上臉部五彩的花紋,整個臉譜活靈活現,好似古時一員威武的大將軍。
姥姥喜歡看京劇。小時候,她去看戲時經常帶上我。我對那時而高亢激昂,時而委婉曲折的戲曲既聽不懂,也不感興趣,就在一旁玩耍。可次數多了,我卻被舞臺上各種各樣,五彩斑斕的京劇臉譜吸引住了。它那富于變化的線條,濃烈的色彩,讓本就喜歡畫畫的`我,又喜愛上了這門傳統的臉譜藝術。
今年過年,爸媽從老家回來,除了帶回爸爸喜愛的紫砂壺,還特地給我捎了幾件無錫的惠山泥人——戲曲臉譜。喝!真漂亮。看著看著,我忽的靈機一動,“媽媽,我也學著畫臉譜怎么樣?”我說,“太好啦!畫好了還可以裝飾你的藝術墻吶!”媽媽高興的說。說干就干,爸爸給我買回了一張純白的“臉”——石膏臉模。我準備好筆和顏料就開工了。“畫個什么樣的呢?”我心里琢磨:“要有個性,和別的不一樣的,嗯……,干脆從每個臉譜中吸取精華,來個群英薈萃。”主意已定,到書房找來臉譜資料,這個眼睛,那個鼻子……選好后,先用鉛筆慢慢兒的描上畫稿,再用線描筆輕輕的勾。看著容易做時難,不一會兒我的手就酸了,畫著畫著,“哎!怎么這么別扭?”我自言自語,嘿!我怎么把左右臉的線連在一起了?“唉喲嘿!白干了。”我氣得把筆一撂,狠狠的跺了一腳。媽媽聽見了動靜走了進來,“怎么了,寶貝兒?”媽媽問。“毀了,沒法兒畫了!”我懊喪的回答。“我看看。”媽媽說著拿起臉模一看,“嗐!沒關系,你把它涂成白色,再重新畫不就得了。小笨!”媽媽笑著說。“對呀!我怎么沒想起來?是我沒動腦筋。”我也笑了。
我靜下心,一切從頭開始。把石膏模全部涂上白色,晾干后,更細致的畫了起來。先描好稿,用藍顏色仔細得涂了底兒,再用黃色“紋”出兩道眉毛,等描完嘴唇的紅色,整個臉譜看起來已經初具模樣,有些味道了。不能急,要慢慢的再收拾收拾。看!這下巴還是白的不是?涂成肉色。“這可是個人吶!人臉哪有那么白,成鬼了。”我嘴里一邊念叨著,一邊把最后的一筆畫上。
“媽媽!畫完啦!”我興奮得叫了起來。爸媽聞聲一起走過來。“嗯!真不錯!”媽媽摸著我的頭說,爸爸也在一旁“吹捧”,“漂亮!來,我們把它釘到你的藝術墻上。”
看著藝術墻上的新作品,我心里美滋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