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作文(集錦8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作文吧,作文可分為小學作文、中學作文、大學作文(論文)。作文的注意事項有許多,你確定會寫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端午節作文8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端午節作文 篇1
“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每當我們唱起這首兒歌時,就可以吃到香噴噴的粽子了。
這個時候,最有趣的就是包粽子,我最喜歡看媽媽包粽子了。媽媽先把綠油油的粽子葉洗得干干凈凈,放在鍋里煮熟,然后準備好包粽子的材料。開始包粽子了,媽媽左手托著粽葉,把它包成圓錐形,右手舀起糯米往里放,再加些蜜棗、肉、紅豆等。放在鍋里,煮出來粽子的味道飄滿整個房間,再煮些茶葉蛋,味道就更是濃香四溢了。吃飯的時候,我急忙拿出一個大粽子,輕輕的扒開粽葉,里面露出又白又嫩的.糯米,忍不住咬一口,那腌肉的美味、糯米的香味直往嗓子里鉆,好吃極了!
媽媽看著我的饞樣,笑著說:“洋洋,你知道端午節為什么要吃粽子嗎?”我詫異地望著媽媽:“難道吃粽子也有原因?”“是的,吃粽子是為了紀念我國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屈原出了一個能夠富國強民的好主意,但是沒有被國王采納,反而被逐出宮中。屈原氣得不得了,跳進了汨羅江。當地的漁夫得知后劃著小船把竹筒里的米撒向汨羅江給屈原。后來,大家把竹筒盛米改為粽子,把劃小船改為賽龍舟來紀念屈原。”聽了媽媽的話,我覺得屈原真了不起,我拿了一個粽子扔進江里,希望屈原爺爺也能吃到。
端午節作文 篇2
為了慶祝一年一度的端午節,我們班在這個星期五開展了一項別開生面的活動,那就是——編蛋袋。
“叮鈴鈴”,上課鈴響起,我聽起來格外清脆,因為這節課我們來編蛋袋。
只見老師一手拿著一個剛做好的蛋袋和材料,走上講臺,我們都按耐不住自己的興奮,擺弄起手上的花繩來。老師給我們做示范:左手帶著花繩,右手麻利地把花繩套在上面一拉,一下子,一個活結就出來了。
我也躍躍欲試,迫不及待地操縱起花繩來,先用一根線做為底圈,再把另一根繩子掛在線上,對折,綁了一個活結。我反復重復之前的步驟,不一會兒,一個個小菱形就展現在眼前。
起初,還是一路順風,我暗暗得意:哈哈!原來編蛋袋這么簡單,根本不用吹灰之力就能完成。
可是弄到第二層時,我卻遇上了麻煩,不好,這個結亂了,在看看旁邊的幾個結,一點都不整齊。剛才的得意勁兒早就拋到九霄云外去了。看到別人整個袋都要編完了,我心里真不是滋味!就在這時,下課鈴響了,我無奈地搖了搖頭。
下午的美術課來了,我繼續編起我那“半成品”。我手足失措,不知道該怎么辦,只得求助老師。在老師的耐心講解下,我的腦袋瓜一下子開竅了。
突破了第二層這個難關后,我更加感到信心滿滿,一絲不茍地重復著編結的動作,好像勝利之神就在前方朝著我招手。我又感到了無限希望。
可是,臨近結束,一個難題又擺在面前,頭尾的兩根花繩怎么綁?看著同學們陸續編好蛋袋,我就像熱窩上的螞蟻——急得團團轉,最后,我請教第一個編好蛋袋的.薛力豪同學,在他的指導下,我終于編好蛋袋。
看著一個色彩繽紛的蛋袋誕生了,我興奮地把它掛在胸前,心里裝的是說不出的喜悅。這只蛋袋不僅編進了我的歡樂,也編進了濃厚的端午情結。
端午節作文 篇3
在端午節,每個人都必須開心地坐在餐桌旁,吃著又甜又好吃的粽子。然而,這個端午節注定是一個非同尋常的節日,因為它將很快迎來20xx年的高考。所以這個端午節非常有意義。
在端午節的前一天,我學會了做粽子。首先,準備好又寬又肥的葉子,切下頭,用水浸泡糞便。樹葉不會太脆。我準備好了。豆類、紅棗、肉類、糯米等。取兩片蘆葦葉,折疊它們的尾巴,翻過來折疊成圓錐形,然后加入糯米或其他配料,壓實,然后蓋上蘆葦葉,將它們包起來,最后系上線。粽子可以根據你的個人喜好放入你想吃的配料中,用鍋包起來蒸。粽子是這樣包裝的。
在端午節那天,我收到了很多來自人們的祝福。同時,網上也有高考的信息。我想:“端午節的到來是對考生的`一種祝福!”當然,那天我們也去看了龍舟比賽。當我到達現場時,人群已經很擁擠了,現場非常熱鬧。有兩個隊,一個藍隊和一個紅隊,在等待比賽的開始。我不知道是誰下令開始比賽的。我看到兩名隊員快速劃船,他們之間的距離越來越大。然而,他們很快就趕上了對方,當他們到達最終目的地時,雙方的運動員竭盡全力揮舞著槳向前游去。這場比賽的最終結果是藍隊贏了。現場爆發出熱烈的掌聲。
快到傍晚時,一家人圍坐在桌旁,聊著一天結束時的瑣事。當我低頭在桌邊玩耍時,我看到大人在談論高考。突然手機收到一條信息,內容是我表哥的回復。當我問她關于高考的事情時,她似乎不屑于告訴我:“非常好!”因為這個原因,我也給了她端午節的祝福。同時,我也希望她能取得好成績,結束她的高中生活。
在回家的路上,我不禁想起了那天結束時我做了什么。感受時光飛逝!因此,我們必須準備為未來的生活努力工作。同時,我祝愿大家在端午節期間身體健康,也祝愿那些高年級的學生為高考加油。成為第一!
端午節作文 篇4
兩千多年前,楚國有一位大官叫屈原,他是一位著名的愛國詩人。那時候有一個最強大的國家叫秦國,一直想攻占楚國和齊國,屈原就提議楚國聯合齊國一起去攻打秦國,可楚國的國君沒有聽屈原的建議,反而把他貶官流放。
后來秦國果然侵占了楚國,屈原眼看著自己的祖國被消滅心如刀絞。所以他在農歷五月初五寫下了最后一首詩《 懷沙 》 ,然后抱著石頭投入了汨羅江。
人們聽到這個消息后,爭先恐后地劃著船來救屈原。可他們一直追到洞庭湖,還沒有看見屈原的蹤影。人們悲痛欲絕,生怕魚蝦來吃屈原的尸體,就用那棕葉包著糯米扎好扔進水里,給魚蝦去吃。
從此以后,人們把農歷五月初五定為端午節,直到今天,每年的`端午節人們還在賽龍舟,吃粽子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這就是端午節的來歷。
端午節作文 篇5
我的家鄉在宜良竹山,這里的山水非常的美麗。“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
我的.故鄉在宜良,我們家里每年都要過端午節,端午節這一天,我外婆都會提前準備好很多包粽子的原料,時間一到,她就會把糯米飯和一些配料都放在竹葉里包起來,然后把它蒸熟,過一會非常美味的粽子就做好了。每年端午節的時候我外婆還會親自做一些美味佳肴給我們全家人吃,吃飯的時候我們全家人都能吃上我外婆包的粽子和飯菜。
我想這是我外婆和我們辛勤勞動的成果,我希望我們每個人都該自己親動手做事,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這樣就不用麻煩別人了。
端午節作文 篇6
早晨,我還在做著夢呢,太奶奶就推醒了我,把五根絲線系在我的脖頸、手腕、腳踝上,每處五根。我疑惑不解地皺著眉頭問:“太奶奶,你這是干什么呀?”太奶奶笑瞇瞇地說:“今兒個是端午節呀,要給小孩子佩戴長命縷,而且是紅、黃、藍、白、黑五色的。”我仔細一瞧,還真是這么回事呢!
我轉頭看去,家人都已經起床了。奶奶和爸爸正在打掃衛生,還拿噴壺噴灑著藥水。后來才知道,噴的那叫雄黃水,是用來殺死毒蟲,以防孽生的。我看這風俗還挺有科學道理呢。
我穿好衣服,向客廳走去。只見媽媽風塵仆仆地從外面買回了菖蒲艾草、石榴花、大蒜頭,還有龍船花,并把它們扎在一起,放到觀音菩薩像面前,我聞到了一股幽香,那是艾草的香氣。
哦,我肚子餓了。我跑進廚房,揭開鍋蓋一看,“哇!滿滿一鍋粽子!”我忙拿出一個熱氣騰騰的粽子,剝開青色外衣,將又白又黏的粽子放進碗里,撒上白糖,大口大口地吃了起來;那味道軟糯香黏,吃在嘴里實在是一種享受啊。
這時,奶奶走過來,邊剝粽子邊說:“我來給你講講端午節的來歷吧!”我興奮地點點頭。于是奶奶就繪聲繪色地講起來:“從前有個愛國詩人叫屈原,他被流放在外時聽說祖國被敵人占領了,氣得抱著一塊大石頭投江自殺了。于是人們就把屈原的殉難日定為端午節。相傳這一天龍舟競渡是為了搶救投于汨羅江的`愛國詩人屈原,包粽子投進江河,是為了喂飽魚蛟蝦蟹,讓它們不去吃屈原的遺體。”真沒想到端午節還有這么個悲壯的來歷啊。
媽媽接話道:“南方人端午節流行賽龍舟,還要吃‘五黃’,就是黃瓜、黃魚、咸鴨蛋黃、黃豆瓣包粽子,還有雄黃酒。無論南方北方,這一天都要給孩子們佩戴香囊……”一說到香囊,太奶奶就大聲叫道:“哎喲,怎么就忘了?我縫了兩天的香囊呢!”她手忙腳亂地找來了一個花花綠綠的香囊戴在我的脖子上,噢,香味怡人!
吃完了粽子,我約了幾個小伙伴來到外城河畔,想象著賽龍舟的情景。我們手拉手唱著:“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草,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
端午節作文 篇7
今天是端午節,在外面很多年了,對于怎樣的節日,我早已變的麻木。還是在兩天前,察看了手機中的日歷,我才知道后天就是端午節了。中午和勇子和阿飛出去吃了一頓。畢竟還是過節嗎。
下午,代上本本去教室上網查找資料,校院網不能訪問外網,這讓我很是郁悶,下午機會沒找到什么有價值的東西。
晚上,又是閑來無事,決定試用一下天網防火墻,結果上網中了病毒,幸好,我是有經驗的,對于殺毒來說有一種莫名的`快感。呵呵,幾下搞定了。
還給爸爸打了電話,過節嗎。是應該的。他在問我離校回家的事情。老是不放心我,應為回家要帶上本本,還有一臺價值5000的相機。我做事情還是很小心的,自己認為。
端午節作文 篇8
“粽子香,香廚房;艾葉香,看滿堂;桃枝插在大門上,出門一望麥兒黃;這兒端陽,那兒端陽,處處端陽處處香”我輕輕唱起奶奶教的歌謠。
端午節在每年農歷里五月初五,傳說是為了紀念屈原而設立的。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艾節……雖然名稱不同,但各地人民過節的習俗一樣的。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懸鐘馗像,掛艾葉菖蒲,賽龍舟,吃粽子,飲雄黃酒,游百病,佩香囊。
有一次端午節,媽媽包起了粽子。我學著媽媽的樣子,拿出兩片一大一小的粽葉。折出一角,再在折好的.角筒上放入一點已浸泡好的糯米,塞上一大塊肥肥的豬肉,然后用糯米蓋嚴實。我開始沾沾自喜,心想:簡單的包粽子根本難不住我。可是當我想把粽葉蓋好時,糯米就像一個頑皮的孩子似的,不聽我使喚,接二連三的跳出來。我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團團轉,幸好媽媽替我解了圍——把糯米弄掉了一點。我才松了一口氣,經歷了這小挫折后,總算到了最后一個步驟——扎棕繩。粽子要包扎嚴實才好吃,所以我接過棕繩,把粽子捆了一圈又一圈,這才交給了媽媽。這時我才明白:包粽子是門手藝活,看起來簡單,行動起來卻很難。
在端午佳節,人們通過各種各樣的活動來紀念屈原。一代代傳承下來,才逐漸形成了蘊含人們深情感、承載民族文化的傳統風俗。因此,我們要保護它,傳承它,讓全世界的人都知道端午節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