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薦)追風箏的人讀后感4篇
認真讀完一本著作后,相信你心中會有不少感想,此時需要認真思考讀后感如何寫了哦。那么我們如何去寫讀后感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追風箏的人讀后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追風箏的人讀后感1
時針旋轉,又緩緩離開,無數個午后時光相連接。終于,我翻過了書的最后一頁。
阿米爾和哈桑,同父異母的兄弟,卻因種族歧視被賦予了不同身份:一個是被貴族少爺,另一個卻成了卑賤的仆人。哈桑善良忠誠,他可以為阿米爾付出一切甚至生命。阿米爾呢,童年的他過于懦弱了。童年里的最后一次追風箏比賽,阿米爾和哈桑贏了,在大家都為阿米爾歡呼的同時,哈桑卻久久不能安定。不是因為喜悅,而是恐懼與自責。那個夜晚,哈桑為奪回本屬自己和阿米爾的戰利品,甘受何塞夫一伙人的侮辱。懦弱的小阿米爾,離他們不遠,始終未敢上前半步,那雪地上暗黑的血跡格外刺眼……哈桑的離開,讓他更難以面對自己,最終他移民美國。
戰爭將阿米爾的祖國蹂躪地面目全非,殘忍的塔里班人嗜血成性,以殺人為樂。成年后的阿米爾重返家鄉,親眼見識了塔里班人的陰惡,知道了哈桑的艱難。往昔不斷重現,他和哈桑間的故事一直在腦海里重播。“十多年了,你對自己過于苛責。”拉辛汗如是說道。
終于,他下定決心,他必須面對自己,要為曾經所為擔起責任,不敢再懦弱下去了。
阿米爾會見了何塞夫——那個從小就和阿米爾作對的陰惡之人,如今是塔里班的同伙,也是奈拉博——哈桑唯一孩子的控制人。可憐的小奈拉博,他對每個人都懷有莫名的恐懼感,走路時總低著頭;當得知阿米爾要帶他離開,小奈拉博拒絕了。阿米爾又怎忍心他繼續受這非人對待。他和何塞夫談判:進行一場生死搏斗,或他死,或我亡。
在那個幽暗的空間里,何塞夫戴上了不銹鋼手套,眼神中流露著蔑視與嘲笑。毋庸置疑,阿米爾不是他的對手。可阿米爾咬緊了牙繼續搏命,被打倒在地,斷裂的肋骨已支撐不住他的身體。何塞夫豈是善罷甘休之人,盡管角落旁的'奈拉博哭著哀求別打了,他仍往阿米爾肚子捶上重重一拳,后者嘴角再次流血。終于,奈拉博拿起了彈弓,以與他父親相當的嫻熟技術,拉滿,對準了何塞夫的左眼,彈珠飛出。
可憐的小奈拉博,戰爭奪去了他享受美好生活的權利。重獲自由的日子,他重復著洗澡,一洗便是一小時,為贖罪,為恐懼,令人心酸。當得知可能會被送回孤兒院時,他哭著、哀求著,可是希望渺茫……
好在后來,阿米爾和奈拉博間的堅冰漸漸融化,他們回到了美國,撿了個天氣不錯的日子,放起了新的風箏……
為你,千千萬萬遍!我的腦海中總縈繞著這句話。
合上書本,閉起雙眼,你能想象嗎?我仿佛看到了兩個男孩追起了風箏,另一個小小男孩,手舉黃色風箏悄悄跟上來,嘴角微微上揚。
追風箏的人讀后感2
《追風箏的人》,當我第一次看到這本書時就被這個名字所吸引。
風箏,就好象一位天使般的信使;亦好象一個信使似的的天使,它傳遞著美好和愿景;聯系著人間和天堂。我聯想這其中的故事也一定是美好的。
我懷著期待進入了作者用輕描淡寫的筆調營造的情景,從容平和卻暗含憂傷的靜美心態講述的記憶里,一口氣讀了70多頁。我也喜歡卡勒徳筆下的喀布爾的冬天,他說:冬天是喀布爾每個孩子最喜歡的季節,至少那些家里買得起一個溫暖鐵爐的孩子是這樣的。他說得真實在,喀布爾的冬天和我們這里一樣是孩子們自由的假期,時間的流水濾盡了童年的煩惱。
但當看到哈桑受侮辱,阿米爾的置之不理,我的手緊握捶著桌子。當說了這個謊我希望這是一長串可恥的謊言中最后一個。時我已氣的把書摔掉,喘不氣來。不該是這樣的啊!他們不應該是最親密的嗎?一個風箏的最好的'放飛著,一個是最好的風箏的追逐著,這不應該是最美的故事嗎?
但是,風箏就是風箏,它的天職是飛翔。我不知道在天空中飛翔的風箏,是天使;而落了地的風箏,卻是魔鬼;落地風箏就是那經過世俗浸染過以后的人性。
打了3天我都不理睬在角落的書,心中的怒漸漸消退但思考卻與日俱增,我想知道所以又捧回書。隨著劇情的跌宕曲折,我的心也是波潮起伏。這個故事枝節復雜而且太厚重,但好似一切輪回又回到了起點,最后又重合為一點。風箏也是一樣,故事起于它,止于它。風箏讓哈桑失去了快樂,卻讓他的兒子索拉博找回了快樂。
讀完書后,我覺得是依然是一個感人美好的故事。我也找到了天使阿米爾。雖然書中滿是他的懦弱,懺悔與自我救贖。但我覺得他真的是墜落人間的天使。其中他的爸爸才是魔鬼,而哈桑則是試金石,拉辛汗是引路蜂。阿米爾一直在爸爸走也走不出的陰影下呼喊,誰能教他挺身而出?面對父親和別人指責自己是懦夫時,天使的血液在說:也許爸爸說的對。他敢于承認,而且他善良的心把所有的錯全都怪在自己頭上,這是和他經歷相似的爸爸和事情的始作俑者阿塞夫永遠不可能做到的事,因為他是天使。
這讓我體會到人總有丑陋的一面,丑陋總是與美好如影相隨的,在美的背后,丑正探出半張臉龐。更讓我懂得人生并不總似溫情脈脈的樂園,溫情是一段心路掙扎后的驛站,供遠途的旅人歇腳。
讀完這本書就像品一杯茶,有一點點苦澀,但其中的甘甜讓你回味良久。其實人生不正是一杯差嗎?
追風箏的人讀后感3
我仰望蔚藍的天空,色彩繽紛的風箏歡快的飛揚著,不時有幾個風箏旋轉著向街上的人群攢動著。這是阿富汗一年一度的追風箏的節日。最后一個停留在空中的風箏主人和追到最后掉落風箏的人將獲得至高無上的榮耀。
多年以后,曾經一個懦弱的小孩,阿米爾在拼命為自己的侄子追回被戰爭摧毀的童真與快樂。這是在舊金山血紅的殘陽下,一個高大的身影在追逐一只風箏。
因為怯懦,熱愛寫作的他只好背著父親把創作的詩文藏在被子里。多年后他才拾起這份勇氣去打拼自己的寫作天地。費孝通說:“在父母眼里,孩子常是自我的一部分,子女是他們理想再來一次的機會”。也許我們中許多人面臨和阿米爾一樣的煩惱,壓抑著內心最執著的渴望。但請記住丁尼生的話:“夢想只要能持久,就能成為現實”。安徒生在流浪中譜出一部部愛的童話,權菊仙搖著輪椅寫勵志的傳奇,我們需要追逐著勇氣。
因為怯懦,他設計哈桑變成小偷永遠離開這個家;因為怯懦去捍衛友誼,他選擇去背叛那份忠誠。在我們看來這是個不可饒恕的錯誤。馬克思說:“真誠的,十分理智的友誼是人生的無價之寶,你是否對你的朋友守信不渝,永遠做一個無愧于他的人,這就是你的靈魂、性格、心理以致道德的最好考驗”。
在如今鳥語花香的校園里,沒有欺凌霸市的.惡少來考驗我們的友誼。我們耳聞的鐘子期與俞伯牙的惺惺相惜;目睹布羅德邦卡夫卡的執著投稿,那種死心塌地的忠誠似乎只出現在《哈利波特》中的小精靈身上。可捫心自問,倘若真正考驗我們的刀槍棍棒來臨,我們的友誼仍會牢不可摧么?
因為怯懦,阿米爾不敢正視哈桑是父親的私生子,自己的弟弟這一真相,因此它一直被美麗的謊言包裹著。但真相是殘忍的,無論謊言多么美妙,我們都要有勇氣去面對和承擔生活的真相。如同海涅說的:“生命不可能從謊言中開出燦爛的鮮花”。
但阿米爾最終選擇了勇敢,他選擇了回到那個戰火紛飛的阿富汗,去拯救他弟弟的兒子——他的侄子索拉博,在父母捍衛阿米爾的房子被槍殺后,他失去了他的童年。當阿米爾在舊金山的夕陽下無悔地為索拉博追逐那只風箏時,我突然意識到風箏線另一端承載是什么?是勇氣!阿米爾終于抓住了這一份勇氣,突破內心的怯懦,全力彌補以往的過失。
《肖申克的救贖》中曾有這樣一句:“怯懦囚禁人的靈魂”。每個人的內心都飄著一個風箏,風箏的這一端牽著過往,風箏的另一端牽著勇氣。終于有一天,我們會忘我地奔向它,有勇氣去追逐夢想,有勇氣去捍衛友誼,有勇氣去尋覓真相,有勇氣去打破靈魂上的枷鎖。
那一刻,我們破繭成蝶!
追風箏的人讀后感4
若非那書中醉人的清香淺淺地在心頭涌動,我又怎會了然那種對時間的追逐,對生命的救贖?
薄薄的紙頁浸透著的是傷痛,字里行間纏綿著的是無悔,綰在心間難舍難分的寸寸情思,卡勒德?胡賽尼的一本《追風箏的人》寫盡了幽傷,訴盡了衷腸,那般的溫潤,又那般的悲涼。
阿富汗富家少爺阿米爾與仆人哈桑情同手足。哈桑——那個兔唇的哈桑,那個追風箏的人,他追逐的風箏,是亮起的一盞心燈,一盞忠誠的心燈。他追逐它,不放手,不停息,緊緊握住,受盡傷痛,只因那一句——“為你,千千萬萬遍”。哈桑能給阿米爾的.,是一次又次無怨無悔地付出。在一場風箏比賽后,發生了一件悲慘不堪的事。在受到侮辱的瞬間,哈桑那熾熱的目光無限留戀地停留在阿米爾身上,那目光如此深情,如此決絕。哈桑的風箏,斷了線的風箏,輕盈的羽翅在長風中劃過一道凌厲而優雅的弧線,仿佛割裂了風響,在空中留下虛無的痕跡。斷了線的風箏,是斷了線的友誼,割裂了心,留下難以愈合的傷。
多年以后,每每想起哈桑那深情的目光,都令阿米爾痛苦不已。離開阿富汗多年的他決定回歸故鄉,為兒時對哈桑的背叛做出救贖。這是一個輪回,阿米爾又回來了,為了自己曾經的過錯,為了哈桑那一句——“為你,千千萬萬遍”。
“為你,千千萬萬遍。”那一句“千萬遍”究竟是多么痛的領悟,千萬遍,是夸父追日的那段行程,一語仿佛道盡了人世間的深沉荒涼,只為一人付出所有,斬盡了所有藕斷絲連間的難舍;千萬遍,無論是做得遍體鱗傷終無果,還是從頭便了然不必前往心碎,都無法抹去烙在心上的那千萬遍無奈的苦楚。似海情深,手起刀落便戛然而止,命運就是這樣捉摸不透,連一句最簡單的交代都沒有。
久居深巷的太爺爺走后,留下了孤獨的太奶奶。在幽靜的街道旁,太奶奶不甘落寞,便重拾舊業——畫畫。于是,那些擱淺在心底的語言,那些還來不及兌現的承諾,那些還來不及交付的真心,自拿起畫筆的一刻,便被時光擲向再也回不去的地方,只是潛心畫著。太奶奶一次次拿起毛筆,在宣紙上揮毫一幅幅濃情水墨畫,畫的只有太爺爺。她的畫,經常會因為手抖而模糊不清,但她并沒有放棄。“為你,千千萬萬遍”,我仿佛能夠洞見時光送去的一張張水墨畫,她單身影只獨自愁,只身一人在孤燈閃爍的漫漫長夜中無聲地畫著千萬幅相同的的畫,沓雜著踩過濃得化不開的情意。
“為你,千千萬萬遍”,時時回蕩在耳畔,縈繞在心間,久久不曾離去,親愛的你,聽見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