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jié)的作文
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大家都經(jīng)常接觸到作文吧,通過作文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作文的注意事項有許多,你確定會寫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春節(jié)的作文4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春節(jié)的作文 篇1
雪花悄然地飄落著。那飛舞的雪花,一朵,又一朵像是漫天的蒲公英,又像是無數(shù)幼小而不可名狀的生命,在蒼茫的夜空中顫動、沉浮、蕩漾。神情是那樣怡然,變幻是那樣神奇。田靜仿佛覺得有一只白色的巨翼正在冥冥之中掩過大地,不知不覺眼前已是白茫茫的一片了。就這樣,冬天到來了。
冬天到了,也就意味著春節(jié)的到來。“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這句話在我看來是有一定道理的,因為每逢過節(jié),我都會特別想念我的爺爺,我家鄉(xiāng)的春節(jié)。
說起春節(jié),我就興奮,仿佛渾身的細胞都活躍起來。因為每到這個時候,爺爺總會做一大堆好吃的,什么煎餅啊、餃子啊、肉丸子啊的都會做。每當爺爺把吃的`放在桌子上的時候,我總會很賞臉的吃他幾個。這時爺爺看到桌子上的東西少了幾個,就會看著我,笑瞇瞇地說道:“你這個小饞鬼。”我趕忙說道:“爺爺做的東西最好吃了!”爺爺溫柔地看著我吃著,臉上是掩飾不住的笑意。
二十七一大早,就聽見院子里有“拜年”的聲音,大概是那群小孩子們又來我家討東西吃了吧。我從床上坐起來,看見爺爺奶奶們正在給那群小朋友發(fā)糖呢。對于像我這樣的貪吃鬼,自然是要的。于是爺爺帶著我加入他們的行列,提著袋子,跑到別人家里去。
“拜年!”孩子們的聲音異口同聲。一個老奶奶走了出來,高高興興地拿出糖來分給小朋友們。隨即看到我,笑著說道:“老章啊,這是你的孫女啊,都長這么大了..”然后老奶奶從口袋里掏出100元錢,遞到我手上,說:“這是奶奶給你的壓歲錢,拿著吧。”“拿著吧。”爺爺隨即附和道。我高高興興地拿著錢,說了聲謝謝。然后又不解的想:為什么爺爺讓我借著錢呢,這種時候大人們不總是要推辭的么? 于是我去問奶奶,奶奶說:“奶奶不告訴你,長大了你自然就明白了。”現(xiàn)在我的確明白了,爺爺是為了讓我買自己喜歡的東西,回頭他自己再把錢還給人家。不得不說,爺爺真的對我很好
二十八的早晨,每家每戶都起得特別早——放鞭炮。然后就開始打掃衛(wèi)生。我也不例外。于是我無精打采的拿著掃把在屋里掃掃蕩蕩。爺爺看見了,對我說:“你進屋里休息去吧,爺爺來掃。”我高興的跑到房間里,打開電視。隨后聽見媽媽對爺爺說:“爸爸,你太寵她了,讓她鍛煉一下也好啊。”“小孩子嘛,天性是玩,那就讓她玩吧。”在那個時候,我就在想:我長大了一定要好好孝敬爺爺,讓他成為世界上最幸福的老人。
歲月流逝得太快,轉(zhuǎn)眼我長大了,而爺爺已不在人世,媽媽曾如法炮制,做了煎餅,可我總是說:“不是,不是爺爺?shù)奈兜馈!痹僖矝]有爺爺?shù)奈兜懒耍z憾使我寫出了這幾句:歲月在薄箋上流轉(zhuǎn),指尖漏過的風,停留了歲月的滄桑;你那溫暖如昔的微笑,定格在年華的滄海。
春節(jié)的作文 篇2
冬季來了,年也來了。家家紅旗招展,彩旗紛飛,裝點節(jié)日的氣氛。
我的家鄉(xiāng)位于東北的黑龍江省的一座小鎮(zhèn)里,這里既沒有漠河冬天的寒冷,也沒有南方冬天的溫暖如春,但每年的冬天都會年的到來,而變得熱鬧非凡。
年近二十八九,各家各戶張燈結(jié)彩的慶祝,人們貼對聯(lián),掛上紅燈籠,走在村落間,我能感受到那濃濃的節(jié)日氣氛。
盼望著大年三十的到來。早在大年到來之前,我的家鄉(xiāng)都會在臘月二十三過個小年,那一天,家家戶戶也很熱鬧,但我一直不知道人們?yōu)槭裁匆^小年,我們在這一天也會和過春節(jié)一樣,吃一頓豐盛的晚餐。不過,我還是盼著過大年。
家鄉(xiāng)的大年很特別,每一年的飯桌上必須要有一道關于魚的.菜,寓意自然是年年有余意思。而臨近午夜時,家家戶戶還要包餃子,等到夜里十二點的時候吃的。餃子里會藏一個銅字兒或一塊糖、一粒花生什么的,誰要吃到這樣的餃子就預示著在新到來的一年里,誰就是最幸福最有福氣的人。我們現(xiàn)在過春天又多了一個活動,就是看中央電視的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這已經(jīng)成了我們的習慣,我們早早的就晚好晚飯,把餃子也早早的包好,然后就一家圍坐在電視前機,邊春節(jié)晚會兒的開始,邊吃著好吃的,邊聊著高興的事兒。我們會堅持到吃過午夜的餃子聽過十二點的鐘聲才會去睡覺。
一晚上的時光是很短暫的,轉(zhuǎn)眼間就過去了。當?shù)诙煨褋頃r,新的一年已經(jīng)開始了。人們早早的起來,相互問候。遠在百里之外的親威也會帶上禮品前來拜年。
家鄉(xiāng)的春節(jié)和其他地方的春節(jié)只有細微的不同。家鄉(xiāng)春節(jié)雖然普通,但卻流露出一股濃濃的純樸民風。鄰里間會在春節(jié)期間相互的拜年,都會把家里最好吃的東西拿出來給大家吃。這是我最喜歡春節(jié)的一個原因。
家鄉(xiāng)的春節(jié)很熱鬧,家鄉(xiāng)的春節(jié)很有特色,家鄉(xiāng)的春節(jié)最真實最親切。總之,我愛的家鄉(xiāng)的春節(jié),更愛我家鄉(xiāng)的人。
春節(jié)的作文 篇3
相傳,在很久以前,有個名叫萬年的青年,看到當時節(jié)令很亂,想把節(jié)令定準。一天,他上山砍柴,坐在樹陰下面休息,樹影的移動啟發(fā)了他,他設計了一個測日影計天時的日晷儀。可是,天陰雨霧,影響測量。后來,山崖上的滴泉引起他的興趣,他又動手做了一個五層漏壺。天長日久,他發(fā)現(xiàn)每隔三百六十多天,天時的長短就會重復一遍。
那時的國君叫祖乙,天時風云的不測,使他很苦惱。一個名叫阿衡的大臣,為討好皇上,奏稱要設天臺敬祭天神。祖乙認為有理,便帶領百官去祭天,卻無濟于事,萬年知道后,忍不住就帶著日暑儀和漏壺去見皇上,對祖乙講清了日月運行的道理。祖乙聽后龍顏大悅,感到有道理。于是把萬年留下,在天壇前修建日月閣,筑起日晷臺和漏壺亭。并派了十二個童子服侍萬年。祖乙對萬年說:“希望你能測準日月規(guī)律,推算出準確的晨夕時間,創(chuàng)建歷法,為天下的黎民百姓造福。”
有一次,祖乙傳旨要阿衡去了解萬年測試歷法的進展情況。當他登上日月壇時,看見天壇邊的石壁上刻著:
日出日落三百六,周而復始從頭來。
革木枯榮分四時,一歲月有十二圓。
阿衡見此,知道萬年的歷法已研窮成功,心中忐忑不安。他萬分懼怕萬年因創(chuàng)建歷法而得寵,國君會怪罪自己提出祭把天神的主意。于是,他陰謀策劃,派了一個刺客去除掉萬年。刺客攀上日月閣,見萬年正在閣上觀察星斗,便張弓搭箭,準備射死他。誰知,刺客被衛(wèi)士發(fā)現(xiàn),被當場緝拿。祖乙得知后,懲處了阿衡,親自登上日月閣看望萬年。萬年指著天象,對祖乙說:“現(xiàn)在正是十二個月滿,舊歲已完,新春復始,祈請國君定個節(jié)吧。“祖乙說:“春為歲道 ,就叫春節(jié)吧。”
冬去春來,年復一年。后來,萬年經(jīng)過長期觀察,精心推算,制定出了準確的太陽歷。當他把太陽歷呈奉給繼任的國君時,已是滿面銀須。國君深為感動,為紀念萬年的功績,便將太陽歷命名為“萬年歷”,封萬年為日月壽星。以后,人們在過年時掛上壽星圖,據(jù)傳說就是為了紀念德高望重的萬年的。這就是春節(jié)的來歷。
歲時之事,先要由歲首說起;而歲首之事,則先應由歲前說起。
在我國大江南北的城鎮(zhèn)鄉(xiāng)村,一般臘月過一半,就開始有年終的氣息了,人們開始籌辦“迎春”的年貨。各地年前的市場上熙熙攘攘,熱鬧非凡。年貨店攤上,吃的、穿的、用的、玩的,琳瑯滿目,有打上紅戳的`“年糕”,還有年畫春聯(lián)、煙花香燭等喜慶用品。年前的市場是一年中最為豐富齊全的,男女老少都爭相購買一些稱心如意的商品。尤其是孩童們,每當買到鞭炮后,往往等不到過年,便開始零散著燃放,更增加了新年將至的氣氛。
北京有一首歌唱年終的民謠:
二十三,糖瓜粘;
二十四,掃房日;
二十五,作豆腐;
二十六,去割肉;
二十七,去宰雞;
二十八,白面發(fā);
二十九,滿香斗;
三十日,黑夜坐一宵;
大年初一出來熱一熱。
歌詞描繪了人們在年終的忙碌情形。內(nèi)容與此相似的民謠,在中國各地方普遍流行。
祭灶
我國春節(jié),一般是從祭灶揭開序幕的。民謠中“二十三,糖瓜粘”指的即是每年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的祭灶,有所謂“官三民四船家五”的說法,也就是官府在臘月二十三日,一般民家在二十四日,水上人家則為二十五日舉行祭灶。
祭灶,是一項在我國民間影響很大、流傳極廣的習俗。舊時,差不多家家灶間都設有“灶王爺”神位。人們稱這尊神為“司命菩薩”或“灶君司命”,傳說他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東廚司命灶王府君”,負責管理各家的灶火,被作為一家的保護神而受到崇拜。灶王龕大都設在灶房的北面或東面,中間供上灶王爺?shù)纳裣瘛]有灶王龕的人家,也有將神像直接貼在墻上的。有的神像只畫灶王爺一人,有的則有男女兩人,女神被稱為“灶王奶奶”。這大概是模仿人間夫婦的形象。灶王爺像上大都還印有這一年的日歷,上書“東廚司命主”、“人間監(jiān)察神”、“一家之主”等文字,以表明灶神的地位。兩旁貼上“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對聯(lián),以保佑全家老小的平安。
灶王爺自上一年的除夕以來就一直留在家中,以保護和監(jiān)察一家;到了臘月二十三日灶王爺便要升天,去向天上的玉皇大帝匯報這一家人的善行或惡行,送灶神的儀式稱為“送灶”或“辭灶”。玉皇大帝根據(jù)灶王爺?shù)膮R報,再將這一家在新的一年中應該得到的吉兇禍福的命運交于灶王爺之手。因此,對一家人來說,灶王爺?shù)膮R報實在具有重大利害關系。
送灶,多在黃昏入夜之時舉行。一家人先到灶房,擺上桌子,向設在灶壁神龕中的灶王爺敬香,并供上用飴糖和面做成的糖瓜等。然后將竹篾扎成的紙馬和喂牲口的草料。用飴糖供奉灶王爺,是讓他老人家甜甜嘴。有的地方,還將糖涂在灶王爺嘴的四周,邊涂邊說:“好話多說,不好話別說。”這是用糖塞住灶王爺?shù)淖欤屗麆e說壞話。在唐代著作《輦下歲時記》中,間有“以酒糟涂于灶上使司命(灶王爺)醉酒”的記載。人們用糖涂完灶王爺?shù)淖旌螅銓⑸裣窠蚁拢图埮c煙一起升天了。有的地方則是晚上在院子里堆上芝麻秸和松樹枝,再將供了一年的灶君像請出神龕,連同紙馬和草料,點火焚燒。院子被火照得通明,此時一家人圍著火叩頭,邊燒邊禱告。
春節(jié)的作文 篇4
在中國,春節(jié)的這段時間絕對是最熱鬧的。如今奉化的春節(jié),雖然人們依然在最后的忙碌著,但臉上都洋溢著新春的氣息,朝氣蓬勃。
從臘八到正月十五,春節(jié)一共要持續(xù)一個月多的時間:
“過了臘八就過年。”臘八到了,除夕就快要到了。除夕之前,依舊是該上班的上班,該上學的上學,所以家家都沒有時間自己熬臘八粥。不過,吃臘八粥的習俗可不能落。我們當?shù)氐闹兴戮蜁疽诲佊忠诲伒呐D八粥,紅棗、桂圓、米、紅豆、黑豆、蓮子、銀耳,甚至還有花生和核桃。甜甜糯糯的香氣彌漫整個奉化,在寒冷的`冬日帶來陣陣甜蜜的暖意。那天早晨,寺內(nèi)就進出著每戶家庭里早起的老年人,領去免費,但代表滿滿幸福的臘八粥,與全家老小一起享受。
臘九到年三十,這段時間要干的事情很多。立春之前要“送年”,就是在家里拜菩薩和祖先,保佑來年大吉大利,比今年的各個方面都要更好。灶神也在拜菩薩里面,拜灶神就是要來年有吃不完的食物,不愁口食。以前拜灶神有“祭灶果”,如今就用如蛋黃派這種零食來代替。拜菩薩分拜“葷菩薩”或“素菩薩”,也就是拜的東西不同。“葷菩薩”是豬頭,雞肉這種;“素菩薩”則是水果和素菜,其實就是看主人的口味。這段時間里,還要選一天“撣塵”,把家里打掃的干干凈凈的,象征的過年的新氣象。而年貨則是一定要準備的,五谷和魚肉都要預備充足。
到了除夕,家家團聚吃年夜飯,為了團聚,在外地工作的游子都要趕回家,所以才會有春運。一起吃年夜飯的,都是最親近的家人;因為要放好多菜、坐好多人,所以要架上好幾張大圓桌。一般女人們還在燒菜,男人們就已經(jīng)一邊吃菜,一邊喝上了;小孩們就在庭院里面玩,到很晚才肯吃飯。不知從什么時候開始,現(xiàn)在除夕都要看春晚。在電視里倒計時時,噼里啪啦的鞭炮聲響起來了,漆黑冰涼的夜空有了溫度,一朵朵絢麗的煙花,不間斷的開了幾個小時。小孩和大人們,在零點后才有了疲倦之色,沉沉的睡下。小孩的枕頭下,是大人裝在紅包里的壓歲錢,是大人對孩子的期盼,小孩也不敢亂動,做夢都惦記著。
門上貼著春聯(lián),貼著“倒福”,正月初一開始,人們就要走街串巷的去拜年了。說一聲什么時候來,舉家都出去,留下空蕩蕩但依舊洋溢喜悅的家。
十五元宵,去年在縣江辦了次燈會,今年還不知有沒有。如今人人都很忙碌,以前的習俗有些都不實行了,但心中對過年的期盼還在,有些重要的也一定要保留,初春還是熱熱鬧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