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優選】《真分數和假分數》評課稿3篇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就有可能用到評課稿,所謂評課,是指對課堂教學成敗得失及其原因做中肯的分析和評估,并且能夠從教育理論的高度對課堂上的教育行為作出正確的解釋。那么寫評課稿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真分數和假分數》評課稿,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真分數和假分數》評課稿1
今天聽了xx省xx市實驗小學的xx老師執教一課,朱老師提出要“幫助學生理解真分數和假分數的意義,準確把握真分數和假分數的本質特征”。課前朱老師做出這樣的思考:“學生怎樣才算真正理解了真分數和假分數的意義?首先要結合具體的情境,讓學生經歷假分數的形成過程,感受并認同假分數產生和存在的合理性。其次,從學習基礎分析,當學生面對一個真分數時,已經能從多個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并用自己的方式作出解釋。比如,可以從部分與整體(一個物體或一個群體)的層面進行解讀,也可以理解為兩個量之間的一種關系,即一個量相當于另一個量的幾分之幾。我認為,只有當學生看到一個假分數時,能利用已有的經驗從不同的維度去解讀它,對它的理解程度能與真分數等同了,才算真正實現了假分數意義的構建。”
筆者在課前調查中發現,學生們對于分數的認識大致如此:講一個整體平均分成幾份,這樣的一份或者幾份可以用用分數表示。比如一個月餅平均分成4份,有這樣子的2份可以用分數四分之二來表示。但是,學生的認知中還是趨向于認同分子小于分母的情形。這就是學生實際和教學內容之間現實的而又不可回避的矛盾。那怎樣解決矛盾?
教學片斷:
師:你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示出四分之一嗎?
學生個性化畫圖。
教師和學生從四分之一開始,每一次增加一個分數單位,學生很自然也很順利地完成。
師:看著這5個分數,你有覺得誰最特殊呢?
生:四分之五。因為分子比分母還要大。
師:還有誰比較特殊呢?
生:四分之四。分子和分母一樣大。
師:像這樣子分子大于分母或者分子等于分母的分數,叫做假分數。
而
師:前兩天的.學習我們對分數已經有了新的認識。你能在括號內填上自己喜歡的數,并畫圖表示這個分數嗎?
筆者在課堂巡視時看到了大多數的學生都會選擇比4小或者等于4的數,并能正確畫圖表示。
可以看出,學生對于分數的認識有了質的飛躍,即“學生認識到假分數在形式上與真分數是不一樣的,但其實質都是分數單位累加的結果。”
《真分數和假分數》已經上完了,筆者是這樣想的:學生已經知道了什么,這些已經知道的對新的學習會造成怎樣的遷移。這是我們不能忽視的問題。
《真分數和假分數》評課稿2
今天聽了一節張老師的課,本節課真可謂是我聽過的所有課里面真真正正、地地道道的一節自主高效的新授課。
說學生講的好,倒不如說學生預習的好,剛開始我就被學生的表現深深吸引了,張老師請一名學生匯報預習的成果,本節課的學習重點和難點(主要靠學生課下查閱資料、反思、總結),前一天老師布置好預習的內容,然后講課的內容是與學生的預習相吻合的,本節課老師僅僅用多媒體打出了兩個題目:
1、什么叫真分數,真分數有何特點?
2、什么叫假分數,假分數有何特點?
下面就是學生展示階段,令我意想不到的是一個小組六個人全部到講臺上面,并且分工明確,你講那個知識點,我講哪個知識點,他講那個知識點。在講的過程中問題意識特別顯眼,比如:我想畫3/4,誰能來幫我完成?有問既有答,每名學生都認真參與,并且同學之間形成了互幫互助的風格,提出的問題有好多是讓班里最后幾名差生回答(后來老師解釋說在平時的日常生活中,學生之間是不看成績的,即使成績很差,也不影響在同學心目中的形象,這樣差生在小組內自然而然就形成了一種壓力,這種壓力催促其積極向上)。
學生在講解的過程中,老師的作用也是不可忽視的,學生展示時,老師在課堂上要來回的巡視學生聽講的.情況,并且要注意傾聽,當學生遇到困難時,當學生跑偏時,當學生經過合作還未解決問題時,當學生總結不到位時,要進行適時的指導和引導。
我還聽到了一點,當對于一個比較有難度的問題,有學生講解完畢后,不要忘記再找一名中下游的學生起來再敘述一遍。(特別是總結方法、解題規律)
最后老師與我們做了短暫的交流,關于預習表的問題,特別是重難點的問題的引導和自主探索,讓學生勇敢地提出自己的問題,然后寫寫是怎么解決的。最能打動我的是學生的問題意識的培養,我相信老師是下過一番功夫的,張老師說剛開始時學生一節課提不出一個問題來,而現在學生是帶著問題在上課、聽課的。
在培養學生方面,我準備向張老師學習,本學期重點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讓每名學生都能帶著問題聽課,我覺得帶著問題來,將它解決了,學生就高興了,自主高效自然而然就形成了。
《真分數和假分數》評課稿3
《真分數和假分數》是人教版教材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的教學內容。這一課教學是在學生學習了分數的意義、分數與除法的關系、比較分數的大小等知識的基礎上進行的。
錢老師首先由復習分數單位引入新課,這樣不僅使學生進一步鞏固和理解了分數的意義,同時也為新知識的教學做好了鋪墊和孕伏。本節課李老師能夠運用自己扎實的教學基本功靈活把握課堂教學的主線,運用靈活的教學方式,如教學中通過直觀、比較、發現等實踐活動,啟發學生用眼觀察,動腦思考,動口參加討論,從而對真分數與假分數的意義與特征理解透徹。課堂教學主次分明,重點突出,難點也解決得輕松自如,學生在本節課中收到良好的學習效果。整節課練習題題型多樣,由易到難,層次清晰,環環相扣,通過不同層次的練習,不斷強化了新知,加深了學生對概念的理解,使我受益匪淺。
聽完錢老師這節課后,我有三點建議:
1、根據學生的實際,是否能創設學生喜聞樂見的教學方式,如:可以用故事導入,教師可以先講述《豬八戒吃西瓜》故事,要求同學們認真聽,把藏在故事中的分數找出來,這樣的導入是否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學到了知識,提高了技能。
2、新課程倡導學生自主探究,而引導學生自主探究的'關鍵問題是要給予學生多大的探究空間。“看到了今天的課題你想知道什么?”學生立即想到“分數還分真假嗎?”“什么是真分數?什么是假分數?”等問題,充分激發了學生的好奇心。
3、為了幫助學生建立真分數,假分數的概念,錢老師引導學生充分利用涂圓片的等分的直觀材料,來幫助學生理解概念的含義,除了這一種直觀教學方式,是否也能用數軸上的點,引導學生自主探索,突出知識的形成過程,進一步揭示真分數,假分數的大小以及與1的關系,這樣“雙管齊下”,有利于學生更好的掌握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