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鄉的風俗作文元宵節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元宵節作文10篇(熱)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寫過作文,肯定對各類作文都很熟悉吧,作文是一種言語活動,具有高度的綜合性和創造性。那么你有了解過作文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元宵節作文10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元宵節作文 篇1
過年每天都喜氣洋洋,我最喜鬧元宵,可以看花燈。終于等到了元宵節,一早起來,我便迫不及待地希望晚上快點來。
晚上七點,我便隨家人一起到新市區去看花燈。那早已是人山人海,每個人臉上都帶著喜悅的笑容。花燈會種類繁多,設計新奇,造型各異,市政府前的整個街道火樹銀花,璀璨奪目,吸引了成千上萬的人們前來觀賞;有做看。八點多鐘,在市委大樓旁邊一朵朵綻放的禮花騰空而起,哇!好美的夜空 呀!只見深藍色的天空布滿了五彩生意的人早早來到擺好攤位,有的坐車從幾十里路的農村趕來,還有的小孩騎在他爸爸脖子上,手拿著糖葫蘆邊吃邊斑斕的禮花,開放的禮花如一個個彩球,似一朵朵雪花,像一顆顆拖著彩帶的流星,把漆黑的夜空照的如同白晝一樣,把元宵之夜變得無比美麗,我簡直被迷住了。
一顆顆五彩的禮花騰空而起,禮花炸開以后,一朵朵紙花飄落下來,甚至有的紙花還帶著一顆顆亮閃閃的東西,真像一顆顆彩色的流星;有的`禮花炸開以后是雙層的,接著變成動物形狀了;有的炸開以后就像下起了流星雨,刷刷地往下落;還有的如同一道道彩色的金環,把天空變得光彩奪目,整個市區都沸騰了……
五彩的花燈被高高的掛在了半空中,閃著耀眼的光芒。美麗的花燈給這里增加了秀麗的色彩。這些造花燈的人手還真巧,什么羊龍形,拖拉機耕田形的……都能造出來,真了不起。當我們看到一半時,我驚訝地叫了一聲,因為在花燈里,這個是我見到的最有意思的是:花燈里居然還有三只活羊,燈箱里還有一群小雞,據介紹,它們是從國外引進的新品種呢!真讓我不佩服不行。有些大膽的人甚至還過去摸摸它,而那些羊只是晃晃腦袋,不時地抬起頭“咩—咩—”地叫喚兩聲,然后又繼續吃它的草,真是讓人哭笑不得。
當我們往回走時,看到一群人在猜燈謎,其中有一個字謎是:天下人間會七星,我和爸爸媽媽猜了許多次也沒猜中……
時間不知不覺已過去了三個多小時,但我們一點也沒覺得累。
這個元宵節之夜又將是一個美好的回憶!
元宵節作文 篇2
元宵節的那一天,我早早地起了床。
我先到了衛生間把自己梳理得干干凈凈的后,也差不多該吃早餐了,幸好媽媽幫我準備好了,不然剛剛出去洗衣服的媽媽,又要馬上就叫回來了,媽媽這樣把衣服來來回回的拿來拿去的,又要不耐煩的罵我了,我才不要受這份罪呢!
我吃完早餐后,爸爸說要去三嬸的酒店吃飯,并帶我們一起去,我們去了,到了那里之后,我先到了經理室,經理是我的叔叔,我向叔叔要了鑰匙,開了門后,我立即開了電腦,把我的號給開了出來嗎,后來沒玩多久后,我就聽見媽媽的叫聲,好像是說:“詩穎,快來吃飯了”,我馬上跑到了飯廳后就看見了爸爸媽媽還有弟弟,有一個位置是空著的,我一看就知道是我的位置就是我的,我立馬坐了上去一看那里的菜比家里的.菜都還差,我輕聲細語的在媽媽耳邊抱怨著,媽媽對我的意見十分不滿生氣的在我耳邊說:別吵--別亂說,我嘴巴嘟 了一下,拿起飯碗立馬,往嘴里塞,吃飽了,我又往經理室跑,玩電腦,完了不到20多分鐘的時候,我們就要回家了。
到家了,我一到家就,開了電視看了兩個小時,因為到家時,就已經兩點多了,到4點的時候,我又到樓下玩了,1個小時,突然爸爸叫我帶著弟弟玩鞭炮,于是我上了樓,把弟弟領了下來,我們兩個一起玩鞭炮,我們兩個沒玩多久,就看見爸爸,將一大捆鞭炮,拿了起來。
三嬸來了,還有堂弟他們兩個,我們大家一起快快樂樂地吃著晚飯。
元宵節作文 篇3
新春佳節,在我國廣大城鎮,有“耍龍燈”的習慣。
“耍龍燈”也叫“舞龍”,又稱“龍燈舞”,是流行于我國的一種民間舞蹈。
我國古代人民為寄托美好愿望而創造了龍的形象。相傳,古人把龍、鳳、麒麟、龜稱為四靈。造型優美,絢麗多采,線條剛柔相濟。在歷史條河中閃耀著獨特的藝術光彩。早在商殷時代,銅器和骨刻上就有龍形圖案;周代銅器的龍紋已漸趨完整。“耍龍燈”在漢代民間已相當普遍了。唐、宋時期的“社火”、“舞隊”表演中,“耍龍燈”已是常見的表演形式。宋代吳自牧著的《夢梁錄》中記載:南宋行都臨安(今杭州)“元宵之夜……草縛成龍,用青幕遮草上,密置燈燭萬盞,望之蜿蜒如雙龍之狀。”
在古代,人們把“龍”作為吉祥的化身,代表著風調雨順的愿望,因此,用舞龍祈禱神龍的保祐,以求得風調雨順,四季豐收。人們舞起用竹、鐵結扎,外用綢緞或布匹制作的彩龍取樂,表現歡快的心情,經過民間藝人不斷加工制造,到現在“耍龍燈”已發展成為一種形式完美、具有相當表演技巧和帶有浪漫主義色彩的民間舞蹈藝術,深為廣大群眾所喜聞樂見。
“耍龍燈”的表演,有“單龍戲珠”與“雙龍戲珠”兩種。龍身由許多節組成,每節間距約五尺左右,第一節稱一檔。組成龍身的“節”,一般都是單數。(如九節、十一節和十三節的)。龍頭部分也分輕重不同,一般重量約三十多斤。龍珠內點蠟燭的`稱“龍燈”,不點的稱“布龍”。
在耍法上,各地風格不一,各具特色。耍九節的主要側重于花樣技巧,較常見的動作有:蛟龍漫游、龍頭鉆襠子(穿花),頭尾齊鉆,龍擺尾和蛇退皮等。耍龍中,不論表演那種花樣動作,表演者都得用碎步起跑。耍十一、十三節龍的,主要表演蛟龍的動作,就是巨龍追捕著紅色的寶珠飛騰跳躍,忽而高聳,似飛沖云端;忽而低下,象入海破浪,蜿蜒騰挪,煞是好看。
農村耍龍燈還有個習慣,就是不僅在本村耍,還到外村表演,到鎮上或城市寬闊的街頭、廣場去“賽演”。每當新春至元宵節期間,在此起彼落的鑼鼓聲、鞭炮聲中,各個民間“舞龍”隊大顯身手,引動萬人空巷。
元宵節作文 篇4
元宵節吃湯圓,團團圓圓,合家安康。過了元宵節就等于過完了新年,在這一天,我們都會猜燈謎、舞龍、舞獅子,為元宵節增添許過節日的氣氛。
今天,我和爸比媽咪早早的就來到了奶奶家,奶奶一看我們來了,就跑到廚房忙了起來,除了煮湯圓,奶奶還做了一些非常拿手的菜。我們很快就吃完飯了。奶奶說:“咱們猜謎語吧!”
我回答道:“好啊!”于是奶奶拿出一張紙,在上面寫上了謎語,拿到了我們的面前。謎語是這樣的':站是坐,睡也是坐,走也是坐(打一動物)“這是什么呀,好奇怪的動物?”奶奶說:“一點也不奇怪,很好猜的。”我想了想,突然想到了。于是,我拿起筆,把答案寫在了紙上。奶奶說:“答對了!”因為我答對了,所以,該我出謎語了,于是,我在紙上寫道:早不說晚不說(打一字)爺爺奶奶、爸比媽咪一直盯著這張紙,在認真的想著。我說:“這可是限定時間的哦!”媽咪突然笑了起來,看著我說:“是不是許這個字啊?”
我笑著對媽咪說:“恭喜媽咪,答對了!”爺爺突然問起來:“許,為什么?”媽咪答到:“早不說晚不說,那他只能中午說啊,‘許’剛好是有中午的午,還有言字旁。”
就這樣,我們一直猜到了六點半,才開始吃晚飯的。
元宵節作文 篇5
今天是正月十五,也就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元宵節。元宵節吃元宵,寓意團團圓圓,所以家家戶戶在這一天都會吃上一碗香甜可口的元宵來慶賀這個傳統佳節!
該到吃晚飯的時候了,我們一家人圍在桌子旁邊,不一會兒,爸爸端上了熱乎乎、圓胖胖的一碗碗元宵,我們開始吃了,吃元宵不能太著急了,因為剛煮熟的'元宵太燙了,所以我們要慢慢地品嘗元宵。爸爸煮的元宵太好吃了,味道十分香甜,元宵餡有豆沙、黑芝麻、花生等等,元宵非常好吃的,皮軟軟的、粘粘的、甜香香的,吃完一碗還想再吃一碗,一直吃到肚子脹脹的,吃完了就得出去散散步。這樣做是為了好消化,誰叫元宵那么好吃呢!
每次吃元宵,我都會把自己吃撐,沒辦法,誰讓元宵這么好吃,我實在是停不下來啊!
元宵節作文 篇6
家鄉的元宵節,是名符其實的“燈籠節”,或許是農村人對吃不是太感興趣吧,吃元宵只是這一天的一個小插曲而已,正月十二開始,孩子便開始準備燈籠,有的家里有心靈手巧的大人,就用手工制作一個,買些彩紙,再準備些竹子或木棍一類,可以制作各種各樣的燈籠,如蓮花型,兔子型,鼓形等各種各樣的燈籠,最好的便是仿照宮燈制的轉燈,蠟燭一點,便可隨著煙旋轉起來。也有圖方便的在市場上購買燈籠,有紙糊的,多斗是點蠟燭,如西瓜燈籠、火罐燈籠,也有塑料的,輕巧耐用,多半可以安裝上電池。
城里的正月十五,主要是燈謎晚會,猜猜燈謎,而鄉里的正月十五便是村里的燈展,“正月十五雪打燈”,預示著今年肯定會有好收成,每年的正月十四到十六是孩子們挑燈籠的時候,孩子們把燈籠選好,雀躍著等天黑,不到天黑孩子們便把燈籠提好,點上蠟燭或是打開燈籠開關,提著在村莊里轉悠,等孩子的燈籠都挑出來后,便自發的挑在一起,互相比比看看,看誰的`形狀好看,誰的結實,也有搞怪的孩子,故意互相碰撞燈籠,有用紙糊的點蠟燭的孩子,不小心把燈籠碰著,便使勁的在地上摔,火熄了,可是燈籠沒了,便哭著跑回家再找一個燈籠。更有好事者,會因一個燈籠和伙伴們打起來,管你是什么輩份,是否親戚,這會燈籠是最體面最代表尊嚴的東西。村莊里隨處可見的是紅彤彤的燈籠,孩子的喧鬧聲、哭喊聲和喧嘩聲,村莊里不再安穩,因燈籠而紅火起來。
說起正月十五吃的東西,家鄉還有一種東西,便是“燈盞”,用蕎面做成的圓形食品,中間還可以點上蠟燭,有一種懷舊的感覺,吃了以后可以保平安健康之意吧?
元宵節作文 篇7
泉州是一座文明古城,它環境優美,又有許多的名勝古跡。特別是在元宵節時,那些花燈、焰火更為這座歷史悠久的古城增添了許多色彩。
每到元宵節,家家戶戶張燈結彩、歡歡喜喜;街道、廣場上彩燈高懸……呈現出一派喜氣洋洋的節日場面。
夜幕降臨,街上已是人山人海、燈火輝煌;廣場上火樹銀花、璀璨奪目,吸引了成千上萬的人們前來觀賞。做生意的人早早地擺好了攤位,等待著顧客的光臨。孩子們把弄著手中的花燈,有的還騎在爸爸的脖子上,手拿著糖葫蘆,興奮地叫著。
晚上,吃完元宵,我們便來到街上看花燈。瞧!那一盞盞五彩繽紛、各式各樣的花燈多美啊。有紅彤彤的“五角星”、昂首挺胸的“小公雞”、活潑可愛的“小猴子”、栩栩如生的“福娃兄弟”……這些千姿百態的花燈引得前來觀賞的人們興奮不已,對花燈贊不絕口,就連平日里不喜歡說笑的大人們也不例外。
這時,只見江濱公園上空禮炮隆隆,一朵朵綻放的禮花騰空而起,開放的.禮花如一個個彩球,似一朵朵潔白無暇的雪花,像一顆顆拖著彩帶的流星劃過天空……把原本漆黑的天空映得如同白晝一般,把泉州古城的元宵之夜變得更加美麗。
元宵佳節,皓月當空,銀光灑地。團圓的溫馨點亮了萬家燈火,把這座美麗的古城籠罩在祥與的氣氛中。
元宵節作文 篇8
元宵節今天我和媽參加了吉的堡的元宵節活動。
活動剛開始老師先讓大家表演節目,有人唱歌、有人跳舞、有人朗誦,我背了一首《如夢令》,大家表演的都非常好。接著我們猜謎語,都是英語的謎語,但是很簡單。我猜的`謎語是:“Whichanimalcall'wowowo‘”,我一下就猜出來答案是:“DOG”(狗)。最后,老師和同學一起包了芝麻湯圓,有好幾次我都快漏了,但是,我們吃上了熱熱的湯圓。
元宵節作文 篇9
元宵張燈是我國人民的傳統習俗。古往今來,不僅有大量膾炙人口的元宵詠燈詩,而且也留下了無數情趣盎然的元宵吟燈聯。
北宋時,有個叫賈似道的人鎮守淮陰(今揚州)時,有一年上元燈節張燈,門客中有人摘唐詩詩句作門燈聯?“天下三分明月夜,揚州十里小紅樓。”據說,此聯為我國最早的燈聯。此后歷代都有人爭相效仿,在大門或顯眼的柱子鑲掛壁燈聯、門燈聯,不僅為元宵佳節增添了節日情趣,也為賞燈的人們增加了欣賞的內容。
被稱為“父子雙學士,老小二宰相”的清代安徽桐城人張英、張廷玉,皆能詩善對。有一年元宵佳節,張府照例張燈掛彩,燃放鞭炮。老宰相出聯試子?“高燒紅燭映長天,亮,光鋪滿地。”小廷玉思索時聽到門外一聲花炮響,頓時領悟,對曰?“低點花炮震大地,響,氣吐沖天。”對仗工整,天衣無縫,堪稱妙對。
最為人津津樂道的恐怕是北宋王安石妙聯為媒的`故事了。王安石20歲時赴京趕考,元宵節路過某地,邊走邊賞燈,見一大戶人家高懸走馬燈,燈下懸一上聯,征對招親。聯曰?“走馬燈,燈走馬,燈熄馬停步。”王安石見了,一時對答不出,便默記心中。到了京城,主考官以隨風飄動的飛虎旗出對?“飛虎旗,旗飛虎,旗卷虎藏身。”王安石即以招親聯應對出,被取為進士。歸鄉路過那戶人家,聞知指親聯仍無人對出,便以主考官的出聯回對,被招為快婿。一副巧合對聯,竟成就了王安石兩大喜事。
傳說明成祖朱棣于某年元宵節微服出游,遇一秀才,談得頗投機。朱棣出上聯試他才情,聯云:“燈明月明,燈月長明,大明一統。”那秀才立即對出下聯?“君樂民樂,君民同樂,永樂萬年。”“永樂”是明成祖年號,朱棣大喜,遂賜他為狀元。
傳說,有一年元宵節,乾隆皇帝帶著一群文武大臣,興致勃勃前去觀看燈會。左看各種燈籠五顏六色,美不勝收;右瞧各種燈籠別致風趣,耐人尋味。看到高興時,乾隆皇帝陪他的大臣們也出了一謎聯,讓大家猜一猜。隨同的學士紀曉嵐稍思片刻,就揮筆在宮燈上寫了一副對聯?
黑不是,白不是,紅黃更不是。和狐狼貓狗仿佛,既非家畜,又非野獸。
詩不是,詞不是,論語也不是。對東西南北模糊,雖為短品,也是妙文。
乾隆皇帝看了冥思苦想,文武大臣一個個抓耳撓腮,怎么也猜不出來,最后還是紀曉嵐自己揭了謎底:猜謎。
元宵節作文 篇10
今天是元宵節,是新年的最后一天,我們雖然很舍不得20xx年,但這也是沒有辦法的。
到了晚上,我、我哥和我爸帶著一個一百響的和一個五十響的煙霧花來到廣場,我們將其中一個一百響的引線點燃,只聽“嗖”的一聲一個炮沖上了天,發出驚天的響聲,然后炮又連續沖上了天,發出不同的響聲和不同顏色的'煙花。有黃色的,有紅色的,有綠色的,還有藍色的,真是多的數也數不清,五顏六色,漂亮極了。
站在陽臺上觀看的妹妹拍著手說:“真好看,真好看,再放一個,再放一個。”五十響的更特別,像一群老鼠碰到一只貓一樣,四處亂竄。雖然好玩,但很危險。
我們的炮好像是導火線被點燃了,四周也紛紛響起了驚天動地的炮聲……
等這一切都安靜下來,我們就上樓吃起熱騰騰的湯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