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實用的端午節作文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會接觸過作文吧,作文是經過人的思想考慮和語言組織,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一篇什么樣的作文才能稱之為優秀作文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端午節作文6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端午節作文 篇1
“五月五,是端午。插艾葉,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端午節快來了,我就會情不自禁地唱起這首兒歌,下面就讓我來介紹一下端午節。
端午節,為每年農歷五月初五。據【荊楚歲時記】記載,因仲夏登高,順陽在上,五月是仲夏,他的第一個午日正是登高順陽好天氣之日。故五月初五亦稱為“端陽節”此外,端午節還稱為“午日節、五月節、龍舟節、浴蘭節、”等。端午節是流行于中國以及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端午節起源于中國,最初為古代百越地區崇拜龍圖騰的部族舉行圖騰祭祀的節目,百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農歷五月初五以龍舟競渡形式舉行部族圖騰祭祀的習俗。后因戰國時期的楚國的.詩人屈原在該日包石跳汨羅江自盡,統治者為樹立忠君愛國標簽將端午節作為紀念屈原的節日;部分地區也有紀念伍子胥、曹娥等說法。端午節與春節、清明節、中秋節并成為中國漢族的四大傳統節日。
20xx年9月聯合國科教文組正式審議并批準中國端午節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成為中國首個入選世界非遺產的節日。
端午節作文 篇2
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 也叫“五月節”。過端午節時,人們要吃粽子,賽龍舟。據說,舉行這些活動,是為了紀念中國古代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 據說,屈原為了表達他的愛國情而投入汩羅江。 人們聽到屈原跳江的消息后,都劃著船趕來打撈他的尸體,但始終沒有找到。為了不讓魚蝦吃掉屈原的身體,百姓們就把食物仍進江中喂魚。以后,每年五月初五人們都要這樣做。久而久之,人們又改為用蘆葦的葉子把糯米包成粽子仍進江里。于是。就形成了端午節吃粽子、賽龍舟的習俗。 時間過得可真快呀!
一眨眼,以迎來了一年一度的端午節。賽龍舟是廣州端午節的例牌節目。這一天,興高采烈的人們會趕到珠江兩岸觀看賽龍舟。我和媽媽、姥姥怕看不到 賽龍舟 ,一大早起了床后,就馬不停蹄地趕往珠江。我們本以為來得很早。等到了離我們家最近的二沙島珠江邊時,我們都驚呆了:珠江兩岸擠滿了人,有大人、有老人、有學生、還有很多大人抱著孩子,幾乎到處都站著人。岸上是人的海洋,江上是船的海洋。上百只各式各樣的 龍舟 整裝待發。 上午九點正,隨著一聲發令槍響,一只只五顏六色的` 龍舟 猶如離弦的箭急馳而出。“比賽開始啰!”只見一只只 龍舟 你追我趕、爭先恐后。你看!一只掛著黃旗的 龍舟 遙遙領先,緊跟其后的掛著綠旗的 龍舟 也不甘落后,只見眾人齊心協力,用力劃動雙漿,不一會兒就趕上了黃旗的 龍舟 ……“ 加油呀!加油呀!”在人們的吶喊助威聲中,伴著急促的鼓點和響徹云霄的響鑼, 龍舟 好手們斗志昂揚、奮力揮 舟 ,沖向彼岸。好一副 龍舟 競渡,百舸爭流的景象。
中國的傳統節日還有很多很多,我真想把所有節日的精彩寫給大家。下回吧!好嗎?
端午節作文 篇3
農歷五月初五,是中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同時,也是我的生日!
大約在我上小學三年級的時候,“生日”這個概念突然闖入了我們幼稚的頭腦。第一次知道,除了過年以外還有一個自己如同期待過年一樣期待的日子。而且,那個日子只屬于自己,是別人向自己祝福的日子。過年是鞭炮齊鳴,舉國同慶。可過生日不放鞭炮,也沒有過年那么隆重。但是,過生日似乎更溫馨,更甜蜜。就像一股涓涓細流,輕輕的從心房淌過,旁人只能看著你并向你微笑,那份舒心只有自己才能體會到。
童年的那個時候,也不知道是誰第一個把“生日”這個詞引入我們純真的生活。下課后幾個小伙伴圍坐在一起,用甜美天真的童音問:“你的生日是什么時候?”或者“你是哪天生的?”對生日的討論,就像一陣龍卷風,一下子就席卷了我們的世界。
也曾有小伙伴歪著腦袋,一雙水汪汪的眼睛期待地盯著我,問我的生日是什么時候。我總是讓他們很失望,因為我總是對著他們的每次詢問無奈地搖搖頭——我也不知道啊!太年幼的我,那時還不知道什么是生日呢!
可是,好奇心是誰都有的,哪怕是三五歲的孩子。問我的人多了,我便對“生日”也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于是放學后背著書包屁顛屁顛的跑回家,拽拽正在廚房切菜的媽媽的衣角問:“媽媽,我是哪天生的?”媽媽停下手里的活,溫柔地告訴我說:“你生在端午節”。
端午節?我的生日居然是個節日耶!
從此,當小朋友再討論各自生日的時候,我總是聲音宏亮地告訴他們,“我生再端午節!”自豪感藏不住地直往外冒。隨著他們“哇啊——”的一聲,自己的虛榮心耶得到了極大的滿足。
隨著年齡的增長,慢慢的才知道,原來中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是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的日子。屈原再農歷五月初五舉身赴汨羅,卻又有千千萬萬條新生命再農歷五月初五這天誕生。一條生命的結束,又有許多條生命自此開始。屈原的祭日成了我(們)的誕辰,是生活的戲劇性還是歷史的昭雪?應該是對惡勢力的極度諷刺吧!我相信,一個屈原倒下了,必會有成千上萬個“屈原”再站起來!
祭日,我們用一些特殊的方式讓記憶更加深刻。而作為節日和生日,它則是熱鬧和快樂的。
端午節當天,我和媽媽去商場采購。看到許多的柜臺里都擺滿了各種各樣口味兒的粽子,有紅棗的、蜜桃的、杏仁的、核桃仁的,數不勝數。柜臺前,媽媽們領著自己可愛的孩子,在售貨員的介紹下仔細的挑選,我看到一個約莫五歲的小男孩,盯著柜臺里的粽子直咂嘴巴,仿佛看到了當年的自己。
小時候每逢端午節家里總會吃粽子,但那時候的粽子不是商場買來的。而是去菜市場買來粽葉,再去米市買些糯米。然后一家人圍著一小盤糯米,用粽葉慢慢的.包。主料:糯米。配料:親情、勤勞、耐心、溫馨。品名:幸福粽。
我所在的城市,當地人有個風俗習慣,就是在端午節這天會給孩子手上栓一根五色繩。所謂的五色繩,就是用五種不同顏色的同縫紉線差不多粗細的線并在一塊兒組成的一個較粗的繩。因由五種顏色的線合并而成,故稱“五色繩”。為什么在端午節這天要給孩子系五色繩呢?作為這座城市的外來人員,其中的原因我不得而知。只是聽買五色繩的老板說,在端午節給孩子系上五色繩的話,孩子不吵、不病、好養活。一根繩子就有如此的功力?當然不可能,那只是父母的一種期望、一份寄托罷了。
在從商場回家的途中,媽媽說給我也買一根五色繩,我經不住誘惑也去買了一根。倒不是我也相信老板們的說法,而是它的顏色確實好看,很想民間刺繡用的花線,很漂亮。隨后媽媽和我又去定做了一個蛋糕,我的本意是今年就不用什么蛋糕了,一家人弄桌兒酒菜就完了。可媽媽爸爸卻很堅持,一定要做一個,還說什么這可能是我在家過的最后一個生日了。是呀,馬上就要畢業了,以后的生日我還指不定會在哪兒更什么人在一起過呢!像現在這樣更家人在一起過生日的這份愜意可能以后也很難再體會到了吧?
去年我聽說日本在和我們國家爭端午節這個節日,要把端午節定為他們國家的法定假日。我們中國人當然是不能容忍他們這么做的,但是我就想過,我們向日本挑戰的最好方法就是,讓全國人民都端午節重視起來,拿出過年的那份熱情來慶祝端午節。那么,日本的謬論就會不攻自破了。沒想到我去年的愿望在今年就成為了現實,從今年起,端午節成了我們國家愛的法定假日——節日當天放一天!我們用實際行動回答了日本!
晚上,爸爸值完晚班回來,我們一家人圍坐在餐桌前,點燃蠟燭唱起生日歌。燭光在每個人臉上搖曳,其樂融融!
節日是生命的盛典,生日是生活的點綴。端午節,讓我們一起祈禱吧。為祖國祈禱!為十三億同胞祈禱!也為自己祈禱!
端午節作文 篇4
端午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幾百年前的今天,據說屈原因為被人陷害,所以憤然離職,寫下《離騷》,抱石投江自盡。善良的人們怕江里的魚蝦吃屈原的尸體,包粽子丟進江中,粽子像下暴雨一樣落入江中,魚蝦差點被粽子活埋了,人們把那一天定為端午節。到了那一天,人們都沉浸在歡樂的氣氛之中。
到了端午節,媽媽的幼兒園包了許多的粽子,有紅豆的、有綠豆的、有排骨的,發給師生們后還剩下的粽子比星星還多,把大狗熊請來也吃不完啊!不過,那粽子有個神奇的“魔力”:吃了一個,還想吃一個。可見粽子有多好吃。
爸爸帶我到信江去看龍舟賽,場面人山人海,江中數五艘龍舟和比賽選手嚴陣以待,隨著一聲令下,陣陣加油聲響徹信江流域,一年一度的端午龍舟賽開始啦,五條長長的“水龍”從起點起步,五艘龍舟像子彈似的往前駛,不一會兒,三號龍舟翻了,哈哈哈哈哈哈,笑得我肚子疼,剩下的`四個龍舟奮力向前趕,終于,一號龍舟和五號龍舟并列第一,三號龍舟的隊員上了船,氣得臉都綠了,舉起錘子打算把龍舟砸個西巴爛呢!
這就是我們鷹潭的端午節,一個快樂、充實的端午節,我也歡迎你們到我的家鄉大飽口福或眼福。
端午節作文 篇5
同學們,你們知道身邊的傳統文化嗎?有針刺無骨花燈,有舞龍燈跳跳馬,有包餅筒,還有……但我最喜歡的是端午節包粽子。
端午節來了,媽媽一大早提著一個籃子,帶著我開開心心地去菜市場里買包粽子的材料。
我們到了菜市場,我和媽媽在菜市場上逛了一會兒,很快就把包粽子的材料買好:有糯米,有粽葉,有豬肉,還有……
回到家里,怎么包粽子呢?媽媽把粽葉和糯米用溫水浸濕幾個小時,再把豬肉切成條狀,放入碗里,倒點醬油,放入料酒、姜片,攪拌均勻,又把粽葉和粽繩泡一泡。
第二天開始包粽子了,首先媽媽去除兩張粽葉,一上一下重疊在一起,然后折成90度,像個漏斗形狀,往里面放入糯米,用手指輕輕壓,接著把粽葉的另一端折過來,用粽繩把粽子緊緊地捆牢。最后媽媽往鍋里放入水,把粽子也放進去,連續煮幾個小時。幾小時后,香噴噴的'粽子從鍋里蹦出來。打開粽葉,一口咬進去,真是好吃極了!
包粽子真有趣!我們身邊的傳統文化石多么有意思啊!
端午節作文 篇6
今年的端午節來到了,媽媽為了給我們能吃上香甜可口的粽子,清晨六點就起床了。
媽媽包粽子可真好呀!她先把粽葉靈活的圍成一個漏斗形,然后向里面塞上糯米,接著變戲法似的裹了幾道,最后把線扎好,一只粽子就包好了。
媽媽一邊包,一邊給我講端午節的來由,屈原以前是一個忠臣,但受到奸臣的陷害,不能包圍自己的國家,為了表示忠心,屈原跳進大江來以死抗爭,但百姓怕大魚吃屈原,就包了許多大粽子,想讓魚一吃把嘴粘住,這樣它就吃不了屈原了。以后,人們就把這一天定為端午節,以吃粽子的形式來紀念屈原。
講完之后,一個個形態的粽子也包好了,我們該蒸粽子了,先把粽子一層一層放進鍋里,蓋上鍋蓋開了火。過了不一會兒粽子的'香味撲鼻而來,粽子熟了,我迫不及待地拿了一個粽子,剝了粽葉,也顧不上燙手燙嘴,三下五除二的,就把一個粽子吃完了。
今天端午節不僅能吃上如此美味的粽子,還能讓我知道端午節的來由和偉大詩人屈原的愛國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