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的作文
無論在學習、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觸過作文吧,作文根據體裁的不同可以分為記敘文、說明文、應用文、議論文。一篇什么樣的作文才能稱之為優秀作文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中秋的作文3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中秋的作文 篇1
今天是個艷陽高照的星期五,也是中秋節。早上起來就聽到花園里的小鳥在唱歌,心情真好。爸爸就說:“今天晚上我們要到龍潭的伯伯家烤肉”,我聽了心花怒放的跳了起來,彷彿天使般的快樂,滿心期待晚上的來臨。
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了,終于到了中秋夜,我們一家快樂的前往伯伯家烤肉。到了伯伯家,我們和伯伯一家人齊聚在屋檐下烤肉,皎潔的月亮在大地灑下皎潔的月光,星星就像天神灑下的珍珠,在一旁點綴著無垠的夜空。伯伯烤好的食物,我一樣也沒有錯過,尤其是絲瓜蛤蠣湯我最喜歡,美味的絲瓜配上新鮮的蛤蠣,烤完后,又有濃濃的湯汁,所以吃了還想要吃。吃飽后,大人在樓下喝酒談天,而成群的小孩們在樓下和我最喜歡的'姐姐一起玩大富翁。雖然姐姐已經高二了,但是玩游戲的時候,會跟我們一樣純潔可愛喔!時間一轉眼就過去了,已經十一點多了,我們和伯伯一家說再見后,就依依不舍的回家了。
回家的路上,我坐在車里沿途瀏覽窗外的景色,明月依舊掛在那一望無際的夜空上,打開車窗,外面吹來一陣一陣的涼風,令人心曠神怡。這一天的中秋夜,讓我感受無數的歡樂,這些珍貴的回憶,永遠留在我心中,希望明年的中秋夜也能那么快樂。
中秋的作文 篇2
傳說,古時候天上有十個太陽,它們輪流出現。但有一天,十個太陽一齊出現,人們炎熱難忍,痛苦極了。這時,有一個叫后羿的射手,射下來了九個太陽,替人們消除了災難。于是,人們擁立他為皇。后羿當上皇帝后,整日花天酒地,亂殺無辜,變成了無惡不作的暴君。他希望長生不老,跑到昆侖山偷取王母娘娘的不死藥。他的妻子嫦娥怕他永遠不死,百姓就會長期受苦,于是把不死藥偷吃掉了,就獨自飛上了月宮。后來,人們每逢中秋拜月,就是向月宮里的嫦娥遙祭。
中秋節由此而來。還記得兒時,每逢中秋,我就會異常興奮。到了中秋的晚上,院子里的小伙伴們就拿了自家的月餅、水果、餅干等等,一邊哼著歌一邊跑出家門,聚在操場上舉辦篝火晚會。女孩是從來不敢碰火這玩意兒的,燒火這件事就由男孩們來做。等到草堆里燃起了火苗,我們就把桌布鋪在草坪上,拿出自己的食物,就開始圍著篝火蹦啊跑啊跳啊唱啊,好不熱鬧。記得我們唱過《小毛驢》,詞兒只依稀記得幾句:“我有一頭小毛驢我從來也不騎……”還有《捉泥鰍》、《小紅帽》……現在想想已經忘得一干二凈了。有一年,萍萍的爸爸帶來一盒牛肉月餅。因為那時我們只吃過豆沙、水果或是別的甜味月餅,都吃膩了。對于這咸的牛肉月餅,當然是倍感稀罕。萍萍拿了一塊牛肉月餅給我們吃,并囑咐我們每人就輕輕地咬一小口,要不然就不夠吃了。我接過月餅,咬了一口,牛肉汁兒立即充滿我的嘴,美味極了。于是我又將嘴湊過去,想再吃一口,坐在我右邊的小默就等不及了,他急忙搶了去,我立即給他幾個白眼。然后大家就哈哈大笑。
現在,我扳扳指頭算算當年的小伙伴還剩下幾個,算著算著心情突然變得沉重。有的因為父母調動工作離開了,有的因為疾病悄然而去,還有的.因為學習去了外地。就連我,都離開了。
在去年中秋節的前幾日,就有大盒小盒的月餅送上門來。或是親自送來,或是郵寄。我望著滿柜的月餅發呆。沒有人同我一起分享這些月餅,再好吃又有什么意義呢?
中秋的作文 篇3
月是團圓的象征,中秋是團聚的節日,今年中秋是我過得最快樂,最浪漫最有創意的一次。我真切地體驗到了月亮原來能這樣美,中秋原來可以這樣過。
我在課上聽吳老師說中秋時可以祭月,賞月,放荷燈……我在座位上暢想,這是多么美的中秋節呀,為什么我們不能也過一個有意思的中秋呢?我一定要和那一輪明月共度那浪漫的中秋夜。
在媽媽幫助下,我小小的夢想成真了。中秋月餅,一個閃爍的燭臺,一個新的桃子,一盤甜津津的葡萄和一碗清水被擺在了小桌子上,我們小心的點亮的.花形蠟燭,拉開窗簾,把月亮請進了屋子。
我們站在窗前,朗誦著有關月的詩蘇軾的《水調歌頭》張九齡的《望月懷遠》還有杜甫的《月夜》一首首古雅而有韻味的詩充滿了這溫馨的空氣,把濃濃的中國文化帶到了月下。有了些詞,也要有古曲。我們欣賞了《二泉映月》和《春江花月夜》等幾首悠揚婉轉的古曲。這種意境恬靜美好,讓人們身上的每一個細胞都在旋律中沉醉的起舞……
我捧起那碗清水取下了圓圓的月,柔和的月光灑進了清水里。清水里的月上是一團淡淡的光,我和家人喝了這碗湯水,輕抿一口,啊,沁人且甘甜涼爽。這是浪漫的味道,美好的味道更是團圓幸福的味道!
再細細地賞月,月亮輕微羞澀地掛在天幕上,露出皎潔的月盤,她那清幽的月光緩緩地淌進了我們的屋子。哦,月盤是嫦娥白皙如玉的面孔吧,月光是玉兔精靈的眼睛吧,一切都幽靜如夢。
轉眼間,到了深夜,我輕輕吹熄蠟燭,默默的祝愿,希望遠方的親人你能度過一個幸福的中秋夜,中秋是月是團圓,我不禁吟誦起蘇軾的《水調歌頭》……
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