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作文匯總【4篇】
無論在學習、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經常接觸到作文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題集中,圍繞同一主題作深入闡述,切忌東拉西扯,主題渙散甚至無主題。一篇什么樣的作文才能稱之為優秀作文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中秋作文4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中秋作文 篇1
關于中秋節吃月餅的由來是怎么樣的,史籍中沒有確切的記載,但民間傳說主要有兩種。
第一種是月餅最初起源于唐朝軍隊的祝捷食品。唐高祖年間,大將軍李靖征討匈奴得勝,八月十五凱旋而歸。當時有位經商的吐蕃人向唐朝皇帝獻餅祝捷。高祖李淵接過華麗的餅盒,拿出圓餅,笑指空中明月說:“應將胡餅邀蟾蜍。”說完把餅分給群臣一起吃。從此中秋吃月餅的習俗便形成了。
另一種傳說是中秋節吃月餅始于元代。當時元朝統治階級的殘酷統治,使得廣大人民不堪忍受紛紛揭竿而起。朝廷肯定不會讓自己的江山如此簡單的.就被推翻,于是開展大規模的搜查活動,各地起義軍間傳遞消息就十分的困難。后來劉伯溫想了個主意,命人在餅子里塞入“八月十五夜起義”的紙條,再派人分頭送到各地起義軍中。八月十五那天,各地義軍同時響應,開始了全國范圍內的農民起義。
后來朱元璋得了天下,便傳下口諭,在即將來臨的八月十五,讓全體將士與民同樂,并將當年起兵時以秘密傳遞信息的“月餅”,作為節令糕點賞賜群臣。此后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便在民間流傳開來。
在東北地區,有“八月十五殺達子”的說法,隱約的記得兒時聽父輩們在一起講的故事說:元朝初,元蒙統治者懼怕民眾起來反抗,采取每十家派一名兵監視,十家只許用一把菜刀的高壓政策,人民忍無可忍,便乘八月十五中秋節互贈月餅之機,在月餅里放一個蠟丸,蠟丸中裹著紙,紙上寫著于八月十五夜統一時間殺掉“達子”(即監視的兵)……此故事應該與上面的說法同出一轍吧。
不論月餅源于何代,以月之圓兆人之團圓,以餅之圓兆人之常生,用月餅寄托思念故鄉,思念親人之情,祈盼豐收、幸福,皆成天下人們的心愿。
中秋作文 篇2
每年農歷八月十五是一年一度的中秋節,聽大人們說:中秋節的月亮最圓,它象征著全家人團團圓圓。
吃過晚飯,我們走過一段石子路,很快就到了河邊,我們在河邊的石凳上坐了下來,吃著月餅等待月亮上升。
看,那帶著一圈金環的月亮終于從山后升起來了!她,先是金黃金黃的,徐徐地穿過一縷縷輕煙似的白云,向上升著,升著。突然,就在那一剎間,月亮的顏色變淺了,變白了!她傲然地、高高地升起來。她圓得是那樣可愛,那樣有趣,就像一個銀光閃閃的'玉盤。
月亮倒映在湖面上,湖面形成了一片亮瑩瑩的白波,閃閃爍爍好像游龍的銀鱗。
外婆給我講了一個故事:月亮上有一棵桂花樹,樹下住著一只玉兔和嫦娥。聽著外婆的故事,我真想去月亮上探索一下。
看著,看著,已經11點了,我依依不舍得回家了!
中秋作文 篇3
中秋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我喜歡美味的月餅,但我更喜歡那掛在天上的圓月亮。
中秋節到了,我們一家人吃完晚飯,拿著月餅,來到樓下的空地里一邊賞月,一邊吃月餅。
我拿起水果刀,把月餅切成8小塊,爸爸先拿起一塊動起手來。我看著這塊月餅中的蛋黃,多么像天上那一個皎潔的月亮。我抬頭望著月亮,那月亮時而躲在云朵后面,時而又站在我們面前,月亮,多么像一個淘氣的.小孩子呀!沒一會兒,月亮不再淘氣了。月亮,好似又變成了一位魔術師,而天空變成了一個大舞臺,月亮一揮手,天上的星星全都在眨眼睛,月亮再一揮手,天上的星星便不眨眼睛了……我如癡如醉地望著月亮,我好似看到了月亮上的嫦娥姐姐正和航天員叔叔做游戲,玉兔整和天上的衛星聊天;月亮上的燈籠數不勝數,各種各樣的物品也應有盡有……
這時,我情不自禁地想起詩人蘇軾寫的《水調歌頭》: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雖然中秋節已我們而去,但我一到那皎潔的月亮,便會想起這美好的回憶。
中秋作文 篇4
今天是中秋節,是個吉慶的日子,全家老少歡聚一堂,共賞明月,好開心!今年的中秋節,爺爺奶奶、叔叔阿姨都要到我家來聚會,這可真是錦上添花啊。
這么多人來我家,媽媽肯定要大展廚藝了,瞧,媽媽的這盤醋溜魚聞著可真香,嗯,這道風味小龍蝦都讓我垂涎欲滴了。媽媽做的菜可真香啊。到了中午,爺爺奶奶、叔叔阿姨們都陸續到場了,他們邊吃邊贊嘆說,孩子他媽,飯菜可真好吃啊,媽媽都樂得心花怒放了。吃過午飯,大人們開始聊天,而我們小孩呢就在門前的'空地上玩躲貓貓,這一次該到我抓了,我蒙住眼,默默地數了六十秒,等他們都躲好后,我就開始抓人,門前沒有了人影,他們會去哪呢?對了,后面離這不遠有一塊小草叢,難道藏在那?我快步走了過去,一看,十三個孩子這里藏了十個,可真算是搗毀了他們的主力軍啊,我認真地觀察著每一處地方,石頭旁露出了馬腳,身子雖然躲過了,可那長長的頭發卻露在外邊,于是,我又找到了一個。還剩下兩個了,我卻怎么也找不到,咦,那怎么會有兩個影子,原來,陽光出賣了你們,我將全部人都抓到了,可真開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