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家鄉(xiāng)的風俗-清明節(jié)作文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對作文都不陌生吧,寫作文可以鍛煉我們的獨處習慣,讓自己的心靜下來,思考自己未來的方向。如何寫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家鄉(xiāng)的風俗-清明節(jié)作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疫情逐漸過去,隨著天氣慢慢轉暖,中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之一——清明節(jié)也到來了。
清明節(jié)源自上古時代的祖先信仰與春祭禮俗。每當清明到來之際,全國各地的人們都會祭拜先人,除了祭拜的方式大致相同之外,各地也有一些特色習俗,比如:踏青、蕩秋千、插柳等。在我們上海,清明時,除了祭掃先人,吃青團也是一項少不了的“傳統(tǒng)項目”。
去年的清明節(jié),我是在外婆家過的,到的時候外婆剛好要做青團,我自告奮勇地要求幫忙。外婆準備了三種青團子,綠色是艾草的,黃色是南瓜的,紫色是紫薯的,每種都是我愛吃的,豆沙餡更是我的最愛。我還沒做過,所以先觀摩,眼睛像雷達一樣,全方位盯住外婆的手,只見外婆先把青團子搓成長條,然后摘成一個個乒乓球大小的小團子,捏扁后裝入豆沙餡,手指左捏右捏地收了口,稍微搓了幾下,一個漂亮的青團就做好了,整個過程干凈利索。
我看外婆做起來很輕松,也覺得不難,便對一個青團子“下手了”,一開始還很順利,可到收口時,怎么也合不起來,餡料總是漏出來,原來是我餡料放多了,外婆手指翻飛,很快幫我給它做了一個“外科手術”,終于把我的“處女作”拯救回來了。在外婆的指導下,我終于掌握了技巧,越做越熟練,沒多久,就都做好了。外婆在蒸鍋里倒上水,架上蒸架,鋪上紗布,把青團一個個排列上去,白色的紗布上交錯排列著三色青團,好看極了,嘴還沒吃,眼睛已經(jīng)飽了。蒸了二十來分鐘,美味的青團就出爐啦,自己做的青團吃著格外的香甜,我一口氣吃了三個,撐得午飯都沒吃多少!
在我的記憶中,清明節(jié)總是飄著淡淡的清香,那是青團的味道,也是外婆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