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楊修之死》說課稿
作為一名優(yōu)秀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編寫說課稿,說課稿有助于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那么你有了解過說課稿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楊修之死》說課稿 ,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一、教材分析
1、本課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楊修之死》節(jié)選自《三國演義》第七十二回:“諸葛亮智取漢中,曹阿瞞兵退斜谷”,本文從不同側面展開了曹操和楊修的矛盾沖突,生動地刻畫了人物的性格。通過這篇課文讓學生“窺一斑而見全豹”,培養(yǎng)學生品讀古典文化精粹的能力,調動他們閱讀的興趣。
2、教學目標的設立
知識與能力目標:
①理清文章脈絡,能夠簡要概括事件要點,②能用自己的語言,多角度地分析概括曹操、楊修的性格。
過程與方法目標:探究楊修死因,培養(yǎng)學生收集、歸納、整理信息并能口頭表達自己見解的能力。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感受中國古典小說的豐富底蘊,激發(fā)學生閱讀古典小說的興趣,從而熱愛祖國的傳統(tǒng)文化。
3、重點、難點的確立及依據(jù)
對楊修死因的爭論以及人物形象的把握,學生往往會有一些富有個性化的獨特見解。因此,本節(jié)課的重點確立為:
①理清文章脈絡,能夠簡要概括事件要點。
②能用自己的語言,多角度地分析概括曹操、楊修的性格。
教學難點確立為:探究楊修死因,培養(yǎng)學生收集、歸納、整理信息并能口頭表達自己見解的能力。
二、學情分析
1、學生的知識與能力。
學生在初一初二已接觸過小說,并在本冊書第三單元專題學習過,對小說有了一定的閱讀能力,通過教師的點撥、啟發(fā),應該能夠在了解小說背景的基礎上,通過梳理情節(jié),概括內容,歸納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2、學生的心理特點。
初三學生成人感更強烈,更渴望在課堂上表達自己的獨特見解,有一定的表現(xiàn)欲和較強的求知欲。
3、存在的問題。
對古典文學名著積累不足以及對小說所體現(xiàn)的三國時代的背景認識不足是學習本課的一大障礙,尤其在探討楊修死因以及概括人物形象時,學生往往會局限于課文之中或對文章進行表面化的理解。
二、教法學法
1、說教法
因為這是一篇自讀課文,要求學生在早自習時充分預習,掌握故事情節(jié),課堂上就基本不涉及字詞句的講解。幾乎將所有時間都用在對文章的理解分析與探究上,以最大限度的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
《楊修之死》是一篇古代白話小說。就小說閱讀課而言,要求學生在了解背景的基礎上,通過梳理情節(jié),概括內容,歸納出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這是小說閱讀的一種基本模式。這節(jié)課將采用這一方法。
2、說學法
學生課前結合課后習題一進行充分預習,把握小說主要內容并對楊修死因能有自己的認識,為課堂中的探究討論打下基礎。課堂上通過學生主動參與和合作探究,對問題各抒己見,從而讓學生更快更好的接受知識、培養(yǎng)能力。
四、教學程序
1、教學流程
情境導入——把握情節(jié)——探討死因——概括形象——拓展遷移——作業(yè)布置
2、具體步驟
①導入設計
由《三國演義》中《楊修之死》(4分鐘的視頻資料)導入。既是對課文內容的回顧,又通過聲音畫面等直觀手段吸引學生,營造氣氛。
②把握情節(jié)
提問:楊修因犯何罪被殺?回答:惑亂軍心
提問:若沒有這一事件,楊修是不是就不會被曹操所殺?
回答:原來楊修為人恃才放曠,數(shù)犯曹操之忌。
提問:課文用哪幾件事表現(xiàn)楊修“恃才放曠,數(shù)犯曹操之忌”?
回答:“改建花園大門”、“分食塞北酥餅”、“點破夢中殺人”、“告發(fā)曹丕陰事謀”、“教曹植斬門吏”、“為曹植作答教”。
(此環(huán)節(jié)意在鍛煉學生的概括事件的能力。)
③探討死因
此環(huán)節(jié)為教學重點難點,突破方法為:辯論激趣法。教師應適時點撥,引導學生多角度概括人物性格。
過渡:本文的故事情節(jié)是曹操殺楊修。任何事情的發(fā)展都是有其淵源的,楊修之死也是這樣。這是情節(jié)發(fā)展的必然,也是他性格發(fā)展的必然。
下面請同學們以“楊修之死是否完全歸因于曹操”展開辯論。
男生為正方,觀點為:楊修之死歸因于曹操。
女生為反方,觀點為:楊修之死不歸因于曹操。
辯論要求:要有理有椐(觀點要有事實依據(jù))。在辯論中理解人物性格特征。
效果預計:
生1:楊修之死,實乃楊修之過。賣弄才華,鋒芒太露。楊修確實學識淵博、才華過人,但是在一些事情上卻過于賣弄聰明,以至一再遭到曹操猜忌,埋下禍根。
生2:曹操外恭內奸,嫉賢妒能,心狠手辣,虛偽狡詐,這是人所共知的。楊修猜透曹操的心思,這讓曹操很惱火,殺他是必然的。
生3:楊修在“大簏裝絹”的事件中失策,不去冷靜地考慮后果,告密不成,反而“倒蝕一把米”,失去曹操信任。
生4:如果楊修有諸葛亮那樣的雄才大略的話,他就應該知道后果,楊修的才能根本用不到點子上。
……
(此環(huán)節(jié)的設計意圖是通過辯論的方式激發(fā)學生主動參與的意識,培養(yǎng)學生收集、歸納、整理信息并能口頭表達自己見解的能力。)
④概括形象
曹操——陰險狡詐、老謀深算;楊修——恃才放曠、鋒芒畢露。
(此環(huán)節(jié)意在鍛煉學生分析概括的能力)
⑤拓展遷移
多面曹操
提問:今天,我們通過學習《楊修之死》,了解到曹操性格陰險狡詐的一面,但是我們看問題要用一分為二的觀點來分析,同學們心中的曹操是個什么樣的呢?
學生講有關肯定曹操的故事:如他惟才是舉,他愛惜老百姓的麥田,他胸有大志等。(可背誦已經(jīng)學過的《龜雖壽》《觀滄海》等。)
教師援引易中天《品三國》中對曹操的評價,體會曹操性格的復雜性。
曹操可能是歷史上性格最復雜、形象最多樣的人。他聰明透頂,又愚不可及;奸詐奸猾,又坦率真誠;豁達大度,又疑神疑鬼;寬宏大量,又心胸狹窄。可以說是大家風范,小人嘴臉;英雄氣派,兒女情懷;閻王脾氣,菩薩心腸。看來,曹操好像有幾張臉,但又都長在他身上,一點都不矛盾,這真是一個奇跡。實際上,曹操是真實的,也是本色的。包括他的奸詐、狡猾、殘忍、暴虐,都表現(xiàn)得從容不迫,落落大方,真誠而坦然。這實在是一種“大氣”。我認為曹操是“奸雄”。不過前面要加三個字:可愛的。曹操是“可愛的奸雄”。
(此環(huán)節(jié)意在鍛煉學生結合已有知識獨立分析的能力,學會辨證的看待問題,認識人物性格的復雜性。)
⑥作業(yè)設計
1、作業(yè)設計目標及意圖
(1)以《楊修之死給我的啟示》為題,寫一段話,談談你的認識。200字左右。
(2)(選做)通過書籍或網(wǎng)絡查閱資料,了解曹操的生平事跡,以《曹操小傳》寫一段話。300字左右,以備交流。
作業(yè)一,學生上課時已進行了一定的探討,應進一步深入思考,形成文字材料,對學生的觸動更大。
作業(yè)二,鍛煉學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并與綜合性學習有機結合起來。
2、難易梯度和針對性
作業(yè)一相對較容易,學生有話可說。
作業(yè)二需要學生有一定的搜集篩選整合信息的能力,有一定的挑戰(zhàn)性。
五、板書設計
楊修之死
羅貫中
楊修:恃才放曠、鋒芒畢露
曹操:陰險狡詐、老謀深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