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國旗下講話
尊敬的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國旗下發言的題目是: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當樹上的葉子開始翩翩落下,當夜晚的涼意已經悄悄泛起,天上的月亮越來越圓,中秋節正向我們走近。
古詩云:“光輝皎潔,古今但賞中秋月。”中秋是古老的節日,中秋文化源遠流長。古往今來,月亮承載著人們多少崇敬與向往。“嫦娥奔月”“玉兔搗藥”“吳剛折桂”,當古人仰望那如玉如盤的朗朗明月,紛飛的思緒就在夜空中飄蕩。面向遙遠潔白的月亮,李白吟出“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的寂寞,王建抒寫“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的感懷,李商隱流連“云母屏風燭影深,長江漸落曉星沉”的唯美,張若虛贊嘆“滟滟隨波千萬里,何處春江無月明“的恢弘。月亮背后,盛滿代代文人的心緒情懷,積蓄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
中秋到了,月亮圓了,地上的人們凝視著圓滿的月,與家人團圓的愿望便在心底萌生。在這一天,一家人圍坐在圓桌前,任如水的月光縈繞身邊,一邊品嘗桌上的月餅與瓜果,一邊輕松愜意的聊天,這大概就是平凡生活中最美好而溫馨的一刻了吧。然而十幾歲的我們卻未必體味過這樣愉悅而醇厚的情感。中秋節于我們,也許是一大家人一起吃頓飯,也許是一塊甜美可口的月餅,也許是幾天閑適的假期。但隨著年齡增長,我們應該學會珍惜。珍惜身邊的親人,珍惜這樣美麗動人的節日。古代那些遠在他鄉的游子,不也借明月寄托自己對故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嗎?“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這是李白的孤單與哀愁”;“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這是杜甫的無奈與惋惜;“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這是當蘇軾面對缺憾時,對自己的安慰與對天下人的祝愿。
但我們又何必等到孤身在外,遠離親人時才遙對明月感懷與追憶呢?我們還在上學,父母仍在身邊。經過十幾個中秋佳節,我們應當懂得與親人相處的珍貴與美好。經過三年的寄宿生活,我們也許會到另一座城市上大學,在另一座城市工作,竭盡全力創造自己的生活。如此想來,未來十幾年與父母相處的時光仿佛少之又少。父母就是這樣:舉起雙手保護著我們飛上藍天,然后停留在原地,目送著我們越飛越遠。當我們周末回到家中,父母總會做好一桌可口的飯菜;當我們為學習煩惱或苦悶,父母總用溫暖的話語安慰、鼓勵我們;當我們再次走進校門,父母總會凝視著我們的背影,眼中盛滿不舍與期望。也許父母不曾要求我們回報什么,但面對如此真摯深切的感情,我們有怎能不盡心為他們做些什么呢?
從這個中秋開始,聽到他們的叮嚀,不要嫌他們嘮叨;抽出時間做點家務,為父母分憂;管理好自己的生活,不要讓他們擔心;陪伴他們聊聊天,講講學校里有趣的事。不要讓冷漠隔斷了親情,不要讓手機模糊了現實中的溫暖。中秋佳節,親友團聚其樂融融;皓月當空,家人共敘天倫之樂。這是人間最質樸的歡樂,最真切的感動。
據說今年的月亮會格外的圓,在此我祝愿大家,合家幸福。中秋快樂。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我的講話到此結束,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