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集】中秋的作文8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觸過作文吧,作文是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作文感到非常苦惱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中秋的作文8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中秋的作文 篇1
古人有云:“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初讀此詩,只覺是蘇軾太過憂愁的感慨。小時候的我望月,從不知這寂寥的月包含著何許復雜而真摯的情感和蘊味。
最讓我無法忘卻的是鄉下中秋的月。
也許是因為有著鄉村的血脈吧,無法割舍對鄉下自給自足生活的向往。我的爺爺奶奶是地地道道的鄉下人,住著石屋,守著一方小小的耘田,過著簡樸而有趣的農家生活。我最喜歡的是在每年的中秋趕遠程去感受鄉下生活。
最難忘的是鄉下中秋的桂樹和圓月。童年不知多少次,我跟著比我大了四歲的哥哥不厭其煩地在奶奶家玩。金秋時節,桂樹開滿了不起眼的`黃花,桂樹種在廚房隔窗前,那花香便在不易察覺間飄滿了廚房,淡淡的,卻有一股別樣的滋味縈繞在心頭。
摘桂花可是一個大工程:哥哥在樹上搖,我在樹下接,一搖一接,蕩出了中秋的氣息。忙碌了半天,我們將辛苦摘得的桂花交給奶奶,一會兒工夫,廚房間便飄出了桂花糕淡淡的清香。
吃桂花糕了,不知為何,吃盡桂花糕的香甜,卻有一絲難言的苦味,像絲絲淡淡的憂愁,飄在所有人的心中,像夜,像月。
晚飯過了,月也出來了。從石屋頂的陽臺上,和奶奶一起吃著月餅,看著月。遠離城市的喧囂,鄉下的月特別亮,微微帶殤的月光,灑在每一個心中想著家的人,有些許溫暖,也雜夾著絲絲哀傷。
吃著杏仁月餅,曾經還懵懂無知的我問奶奶,月餅為什么是圓的,還帶著些許苦味呢?奶奶笑了,刮著我的鼻子說:“天上的月亮是圓的,月餅自然也是圓的。”她卻從沒告訴我月餅那些許苦味又從何來,只是朦朧的認為這月餅不好吃罷了。
時光匆匆,稍縱即逝,指尖的水已蒸發,何況是挽留不住的時間呢?如今的我早已褪去曾經稚嫩的舊羽,但也意味著更多的煩惱和憂愁接踵而至。隱約中,打聽到舊時的桂花樹早已枯倒,只留下圓圓的木樁還殘留著,像孤獨的月,像憂愁的月。
偶然間,又是月圓之日,我打開窗,天上黑墨般的云,似遮似掩地攔著月,慘白的月光如舊,物是人非,物是,人卻非。吃著月餅,讀著詩,突然間,竟懂得了蘇軾憂愁而無人訴說的柔情和一股豪邁之勁氣。一霎時,月光照在我的心頭……
中秋的作文 篇2
幾百年前,在那寧靜柔美的月光下,一個姓蘇的大胡子喝醉了酒,忽然思念起遠方的弟弟,不禁興奮地手舞足蹈,忘情吟詠,像是追問明月的起源,宇宙的誕生,又好似是在驚嘆造化的神妙,隱約有美景何在的感慨。此時,其他的一切都已不復存在,只剩下與月的對話和高懸于天的明月。
回到現實,傳統節日被粉飾一新,只是,圓月那張揚而不刺眼的光芒,仍然會使煩躁的心情化為一縷青煙,他是心靈的本色,是值得我們每個人用一生去追逐的。
生于現代的我自然體會不到詞人內心的矛盾惆悵和懷人之思。我只是坐在人群之中,與親朋好友打鬧嬉戲,促膝談天,享受團圓帶來的幸福感覺,這種靈魂的舒暢在賞月賞花,特別是在品嘗月餅時尤其突出。這是因為那比平時更大更亮的圓月,讓人有一種心如止水的恬適和泰然自若的安然。
生活在泱泱世俗的每一個人都在奮力地往前跑,其目的是為了追尋遠處那誘人的地位、財富、聲望、才氣。哪還有誰來陪你“千里共嬋娟”?多希望更多的人身心浸滿中華禮儀與傳統的芬芳,沿著華夏民族的韻腳婉約走來,不再腳步匆忙,在人群熙攘中丟失那份生命的意義。
許多人抱著患得患失的心態品嘗名與利給他們帶來的痛苦,懷著憂心忡忡的心情繼續走喪失人格的歪曲的路,而不屑于細嚼樸素清甜的月餅,觀賞自由自在的飛花。
而中秋與那種失衡的人格是不一樣的,它有著湖水一般的澄澈,有著高山一般的穩重,也許月亮在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中的.含義就是這樣吧。
在這個中秋之夜,我站在陽臺上,羨慕明月的灑脫,隨心所欲,沒有世俗的羈絆,亦沒有名利的紛擾。我還不太相信人心中有世外桃源的存在,不經意間說出了一句“身處世間,身不由己”。不知是誰對我的話不以為然,回我一句:“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我回頭一看,外婆慈祥地將手放在我的肩膀上,說:“如果人的心中真的沒有一絲欲望,那么即使身處鬧市心靈也不會有一絲的浮動,中秋與它的月光就能讓你審視自己的心靈,其實它本身就是一個凈化靈魂的美境。”
看著澄靜的月色,我希望可以從中華歷史與文化中掬一縷月光,裝進我的靈魂,化作這如水的中秋月光里一點點融化于生命的芳香。
中秋的作文 篇3
那年中秋節,正是我們那里農活最忙時節,一直在地里忙碌的母親破例在那天沒有下地,早早的起來為中秋節準備。
母親做好早飯,把我們姐弟幾個叫醒。連日的勞累令我渾身發酸,我撒驕說讓我再睡一會嗎。母親笑著說,今天過節,你們早去早回,我在家里給你們做好吃的。一聽這我來勁了,騰地從床上跳下,大聲呼叫著今天有好吃的了。我們下地后,母親開始收拾碗筷,伺候完雞鴨豬羊后,先從廚房里拿出一捆韭菜,仔細地摘,洗。這捆韭菜是她昨天從來串街的小販里買的,專門為過節準備的。我們那里興中秋節中午吃餃子。母親從活面,切餡,到搟皮,包餃子,直至最后下鍋煮餃子,都是她一人完成的。說句實在話,母親因為整天在地里勞作,廚藝水平實在一般,且速度很慢。可是中午我們早早回家時,大碗的餃子已經端上了桌。母親這幾天一定為此下了不少功夫。那是十五歲的我第一次吃了近三碗的餃子,最后我嘴還想吃,但肚子里已裝不下了。母親說別吃了,你四處走走,消化一下,晚上還有更好吃的。
我們還沒下地,母親就開始了她新一輪的勞作,炸丸子,炸油條,炸茄盒。姐姐們想幫忙,母親卻說你們下地干活都很累,休息一下吧。大姐見母親態度堅決,不再要求,而是領著我們姐弟幾人早早下地干活了。整個下午我們干得很有勁,當圓圓的月亮從東邊的地平線上升起時,那塊地里的活我們已經干完了。我們一路哼著小曲小跑回家。桌子上擺滿了油條,丸子等食品,當然少不了月餅和蘋果了,母親還炒了幾個菜。我們一人分到了一個蘋果,一塊月餅。我剛想動手夾菜。母親打斷了,誰也別動手,你們去村頭看看你爸爸回來了嗎。我這才想起,遠在千里之外工作的父親,還沒有回來。父親在南邊一座城市上班,每年只有兩秋和過年的時才能回來,平日里都是母親一人在家。而每年的仲秋,父親是一定會回來的,不單是為了過節,是為了收秋。我蹦跳地跑到村口,借著皎潔的月光,睜大眼睛盯著前方,偶爾有行人路過,也是來去匆匆。等了一小時,還沒有等到父親的人影,可我卻有點累了。我們那個鄉偏僻,沒有汽車站,父親一般會在二十路外的鄰鄉小站下車,所以我固執地認為可能再等一會父親就會回來了。一會兒母親也過來了,我和母親又等了近一個小時,還是沒有等到父親的身影。母親黯然地說回去吧,我悻悻地領著母親回了。晚上我們都沒有心情吃月餅,賞月,而是早早休息了。
第二天鄉郵遞員送來一封信,是父親一周前寄來的,大意是他工作太忙,要在中秋節后才能回家。而郵遞員說信三天前就收到了,因為農活忙,給耽誤了。郵遞員一個勁兒地給母親說對不起,而母親一言不發,眼里早已流出了淚。
十多年過去了,母親早已駕鶴西去,只留下父親孤單漸老的身影。可是那年中秋節,母親無奈而失望的神情卻永遠地刻在了我的腦海里。如今又值中秋,抬頭仰望星空,我找尋不到母親的身影,母親你是否能夠看到我的眼睛,我那早已被淚水打濕的`眼睛。
母親的中秋是忙碌的,等待的,中秋的母親是快樂的,又是酸楚的。
中秋的作文 篇4
農歷八月十五,中國傳統節日,中秋節。中國傳統文化自成一體,在農歷十五日的節日除了中秋,還有元宵和現代人大多忽略的中元節!何以會如此呢,都選擇在月圓之夜。我想這應該跟中國的歷法息息相關,而歷法又以開地宇宙日月星辰相關,所以中國的傳統節日特別是中秋節就有了一個很特殊的過節方式---賞月。天人合一,就此出來。
這是一個只有中國人才會有的過節方式:天人合一。中國的傳統文化,追根塑源:先是河出圖洛出書,伏羲制八卦,周文王推演八卦為為六十四卜。始有《周易》。以后的文化發展,都少不了周易的影子。周易當中最核心的一點,就是一個整體概念。所此影響,發展出了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道家哲學,有了神龍見首不見尾,而對這種周易這種哲學的具體運用上,推生了獨一無二的中醫,在起居生活上,又有了強調以天地人相互和諧的風水而表現在過節上,就有了中秋節。
俗話說:年怕中秋月怕十五,意思是說一到農歷十五月圓之夜。表示這個月就快要過完了;而一到中秋節,則提醒人們這個年要到頭了,流浪在外的人該準備回家了,先來一年當中的右中間八月十五做個小小思念,它是一年當中的一個插曲,一個思念的插曲。
提到中秋節,關于思念的詩從古至今相必太多了,以蘇東坡的一首《水調歌頭》又最為后人吟誦。人們可以在這樣的節日歌以詠志或賭物思情,這都跟中國人的文化情情有跟。中國文化當中的整體觀念,把人當成宇宙天地萬物的一部分,比如佛家所強調的.:同體大慈,同緣大悲。于是會把人物化也會把物人化。所以七月初七不單是看星星,更是看兩個人一年一度的相聚。而冰涼的月宮,也是單單浩月一輪,她里面有我們美麗可愛的嬋蛾姐姐,而姐姐也并不孤單,她有玉免為伴。基于這些,節日當中的一種人文情懷油然而生,那么的自然那么的和諧,以至于中國文人被她的吸引,千年不衰。
每每在該動筆的日子, 就會自然而發:天待月色涼如水,臥看牽牛織女星;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嬋蛾該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中國文化的這種連貫性,會讓流戀其中的文化人或非文化人不那么感到孤單。每年中秋節,自己在思念親朋,寄月托情時,思緒會不自覺的穿越時空,回想當年今夜蘇東坡會是用怎樣的一種心情,怎樣的一種情懷,在思念他的弟弟。而今的我們,盡管物是人非,心情總會一樣吧,于是在不知不覺當中,一種穿越時空的神交,與古人如癡如醉的進行著,是那樣的恬意與舒服。古人似乎就這樣一直活在我們的身旁。
這就是中秋節的魅力,她函蓋萬千,她承前啟后,是一年當中的一個小插曲。淡淡的思念,牽動著人們的神精,一直積蓄到年關,一種徹頭徹尾的思念全面爆發,于是,只能是回家。
中秋的作文 篇5
八月十五月兒圓,又是一年中秋到。
每年的這個時候,我都盼著回奶奶家過節,盼著全家團聚的美好時刻。
中秋節的前幾天,我們全家就來到街上買禮物。大街上的人可真多啊,簡直就是人山人海。超市里,商場內到處都是各式各樣的月餅,好像中秋節大家只吃月餅似的。我們全家兵分幾路,各有任務,不一會就將東西購置完畢。有圓圓的月餅,有大大的柚子,有香香的花生,有紅紅的蘋果……
萬事俱備,只等中秋。
八月十五一大早,我們全家早早地就起床了。我突然發現,今天的天格外的藍,云格外得白,陽光格外的明媚,連小鳥也嘰嘰喳喳地叫著,好像在歡迎節日的到來。寬闊的馬路上人流如潮,車水馬龍,到處張燈結彩,洋溢著濃濃的節日氣氛,人人臉上洋溢著笑容。到了奶奶家,奶奶看見我來了,笑瞇瞇地走過來,又是親又是抱,還一邊問著我的學習情況,得知我最近學習還不錯,奶奶高興得合不攏嘴。
吃完晚飯,我們早早地在院子里擺好了月餅、蘋果、花生、瓜子,靜靜地等待著月亮的出現。也許是老天爺在考驗我們的耐心,今晚的云特別多。我們一邊聊著天,一邊等著月亮的`出現。而月亮像一位害羞的小姑娘,臉上始終蒙著一層薄薄的面紗。妹妹等不了,竟然在媽媽的懷里睡著了。終于,月亮緩緩地揭開了面紗,羞答答地從云層中探出頭來。一瞬間,皎潔的月光如傾泄的清流,注滿大地,樹啊,河流啊,房子啊,全裹在一層銀色的、薄薄的輕紗中。
“姐姐,你說月亮像什么?”頑皮的妹妹不知什么時候醒了,突然問我。
“你說呢?”我為了考考她,故意反問道。
“當然是白玉盤啦!”話音未落,她就向大家展示了她剛學的《古朗月行》,“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又疑瑤臺鏡,飛在青云端。”全家人都鼓起掌來。我一見背古詩還可以贏得掌聲,便按捺不住,向爸爸下起了戰書。于是一場古詩大賽便悄然展開。
“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時間過得飛快,不知不覺中,夜已深了。全家人依依不舍地回到屋里,心中又在盼著明年中秋快點到。
中秋的作文 篇6
“月到中秋分外明,每逢佳節倍思親”。一轉眼,又是一年的中秋,望著高掛空中的那輪明月,心中那份思念總會悄悄地爬上心頭。
這本該是個一家團圓的節日,屋里飄著酒香,菜香,一張大圓桌圍坐著幾代人,屋子里洋溢著歡笑,那滋味暖暖的。切幾塊香噴噴的月餅,泡上一杯清茶,末了,再端個方凳坐在小院里賞月,那種愜意的日子,如今很久沒有享受過了。
我懷念昔日里過中秋時那種暖暖的滋味,像一壺老酒飄著醉人的香,像那輪明月散發著迷人的光,而此刻,在這個即將月圓的日子,您,只能躺在冰冷的石屋里,我,依舊懷念著舊時光。
【那年,月兒分外圓】
很小的時候,每每過節的那天,總會看見媽媽和阿婆很早就起來,把幾天前就準備好的菜拿出來,又是摘,又是洗,忙的不亦樂乎。我不解地歪著頭問阿婆:“為什么過節要弄那么多好吃的呀?”婆婆說,只有過節了,一家人才能團團圓圓的坐在一起吃頓飯。那時候,我真的不懂什么叫團圓,但我從阿婆的臉上總能看見燦爛的笑容,我想,那就是團圓所帶來的幸福吧。
那年的中秋,夜空中繁星閃爍,月兒又圓又亮,就像婆婆盛菜用的盤子,干凈明亮。院里的池塘里,也有一輪皎潔的圓月,我納悶了,怎么會有兩個月亮?阿婆摟著我,給我講了猴子撈月亮的故事,我這才明白,原來池塘里的月亮只是一個倒影而已,我吐了吐舌頭,朝著阿婆做了個鬼臉,害羞地跑進了屋。
阿婆很能干,會做各式各樣的點心。阿婆做的月餅是我吃過最好吃的月餅,甜而不膩,香噴噴的讓人直流口水。一家人圍著小桌,吃著月餅,喝著茶,再撥個石榴,加上菱角......看見滿桌子好吃的,我樂不思蜀,滿院子亂竄,笑聲回蕩在小院里。那晚的月亮分外圓,我至今還記得,因為阿婆一直微笑著,以至于流出了眼淚。
【遺憾,填滿記憶的城】
后來的日子,因為父母工作的原因,我們離開了阿婆。雖然相隔不是太遙遠,但是每到過節什么的父母都要加班,只有工作不忙的`時候才能休假去探望阿婆。再后來,我上學了,要想和阿婆一起過中秋就更難了,只有放假了我才能見到阿婆,于是,我每天都等待著假期的到來。
和阿婆在一起很開心,她總把我當做心肝寶貝一樣的疼。在那個年代,重男輕女的思想還是比較嚴重的,阿婆總是說:女孩好,女兒是阿婆的貼心小棉襖。吃的,穿的,用的,阿婆總是給我最好的,不會有半點虧待,而她自己連一件像樣的衣服都沒有,那件棉襖已經洗得只剩兩層布了,寒冬臘月,阿婆單薄的身子讓人看了心酸。媽媽給阿婆做了新棉襖,可是阿婆舍不得穿,只有在過年時才套一下,然后又藏在衣柜里。那時候我就對阿婆說:等我長大了,發了工資會給你買很多很多的衣服,還有好吃的。阿婆開心的笑容,依舊存在我的記憶中,我看見阿婆眼角那慈祥的皺紋。
長大了,工作了,我沒忘記對阿婆說的話,第一個月發的工資,我給阿婆郵去了。阿婆說很久沒見到我們了,很想念我們,想見見我們,現在的日子好了,不需要錢,只想我們能回來過個節,一家人團團圓圓地吃頓飯。而我真的沒時間去,雖然我也很惦念阿婆,怕阿婆傷心,我只好先應允著。
那個中秋,媽媽和爸爸去了,我留在單位加班。望著十五的圓月,我突然發現它有些灰暗,不像往年那么亮了,此時,阿婆打來了電話,電話那頭是阿婆哽噎的哭聲,斷斷續續讓人揪心。“乖乖,阿婆想你。”我哭了,心中的愧疚填滿了腦子,下個中秋,我一定回去和阿婆團圓。
又是一年,眼看還有一個月就要到中秋了,可是卻傳來阿婆病危的消息,我顧不上工作,請了假,和爸媽一起趕了回去。此時的阿婆瘦的只剩皮包骨頭了,躺在病床上已經奄奄一息,我跪在阿婆的床前輕聲喚著,阿婆看著我,卻已說不出話來。舅舅告訴阿婆,是云兒回來了,可是阿婆的眼光依舊迷惘著,她已經認不出我了。
第二天凌晨,阿婆去了,我永遠無法忘記臨走前她那聲長長地嘆息聲,我知道,那聲音里終究留著些許遺憾。從此,遺憾填滿我記憶的城。
【明月寄相思,月圓人難圓】
又是即將月圓的日子,心中的思念與日俱增。好懷念那年的圓月,好懷念小院里蕩漾的笑聲,好懷念阿婆做的月餅,好懷念阿婆眼角慈祥的皺紋,如今,一切都只能靠回憶,只能在夢里重溫這一切了。
無限的相思,只能寄托明月,只希望阿婆在這個月圓之夜不再孤獨,不再有遺憾。明月千里寄相思,月圓之夜人難圓。多希望時間能倒流,我想我一定不會再讓我的親人留下什么遺憾了。
阿婆生前最愛吃芋頭和脆皮酥餅,也就是現在的蘇式月餅,外面的殼脆脆的,里面的餡軟軟的,阿婆生前做的就是這種月餅。阿婆牙不好,芋頭要煮的軟軟的才行。帶著阿婆愛吃的東西,我來到了她的墓前,墓碑上有阿婆的照片,阿婆依舊是慈祥的,安靜的,而我總能在阿婆的眼里讀出遺憾的味道,我想這一生我都無法彌補這個遺憾了。
讓明月帶去我的祝福,只想在這個月圓之夜,祝所有的朋友都能一家團圓,幸福美滿。遺憾,到此為止,再也不要蔓延了!
中秋的作文 篇7
中秋節到了也是賞月的好時候我們自然課剛好要觀測月亮所以我從眉形月就開始觀察看著它從眉形月到半月半月在到張弓月滿月而且它還會移動位置真有趣。
聽說中秋節那天晚上的月亮又圓又大而且也很亮喔!尤其今年剛好碰到“望月”所以月亮特別圓亮大據天文學家說:要再看到這樣的'奇景可要等到民國100年才有機會。今年中秋節我最高興的就是表姐寄來的信信上寫說:“再過幾天就是中秋節了送你一個月餅含量成分:100配料:第一層是體貼第二層是關懷第三層是浪漫第四層是溫馨中間價層是甜蜜保質期:一輩子;保存方法:珍惜助你有開心的一課快樂的一天平安的一年全家幸福快樂的一生!”讓我好高興也送給表姐充滿愛的月餅。
中秋的作文 篇8
在所有節日里,我最喜歡的是過中秋節,在我的記憶里是:中秋節就是團圓和熱鬧。
每當中秋節,我們都聚到外婆家吃團圓飯,弟弟妹妹,阿姨叔叔全部來了。外婆會拿出各色各味的月餅,有火腿月餅、巧克力月餅、五谷月餅,還有我最喜歡的蘋果月餅。看著那些口味不同的.月餅,我早已垂涎三尺了!我把最喜歡的蘋果味月餅給了外婆,外婆一邊吃一邊樂呵呵地說:”真好吃,真是甜到我心底啊!“聽到外婆這么說,我的心里甜滋滋的。
吃完晚飯,我們一家人一起坐在陽臺上賞月,那月亮高高地懸掛在深墨色的夜空,向大地揮灑著銀色的光芒。那銀色的月光伴著幾朵輕紗似的云,好像嫦娥仙子在翩翩起舞,美妙極了。月亮把半邊天都照亮了,只有在遙遠的天際才看得見一兩顆星星閃著淡淡的光,正慢慢地露出來。
中秋節是中國特有的美好的傳統的習俗,我喜歡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