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鄉的風俗作文元宵節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實用的元宵節作文(常用5篇)
在平日的學習、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作文吧,根據寫作命題的特點,作文可以分為命題作文和非命題作文。那么你有了解過作文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元宵節作文6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元宵節作文 篇1
今天是每年一度的元宵節。
早上一起來,我就迫不及待地和爸爸媽媽坐車去爺爺奶奶家,因為爺爺奶奶家太遠了,所以我到那時已經是晚上了。
一進爺爺奶奶家,媽媽就問:“爸媽最近身體可好?”爺爺奶奶說:“好,身體好著呢!”說完爺爺奶奶就拉著我去了客廳,拿了許多好吃的給我,像是有蘋果、香蕉、巧克力、棒棒糖等等,我從中選擇了我愛吃的.巧克力,隨后爺爺和爸爸便開始聊天,奶奶和媽媽去煮湯圓,而我則坐在沙發上看電視。不久湯圓煮好了,我一馬當先搶了個大碗的給爺爺,爺爺說:“好,真孝順的孫子。”當時我很高興,因為連平時不愛笑的媽媽也笑了。
今天我真的很快樂,因為不僅爺爺夸我孝順,而且不愛笑的媽媽也露出了微笑,整個家其樂融融。
元宵節作文 篇2
元宵的晚上,我正坐在電腦桌前,在網絡的世界里馳騁。“嘭”的一聲爆響直上云霄,把我嚇個不輕,我驀地反應過來,往窗外一看,夜空中正綻放著一朵“彩花”——煙花。
夜空中的煙花顯的格外絢麗。紅的、黃的、橙的、綠的,有時糾纏、融合在一起,形成新的色彩,為本就炫麗的煙花增加了一份新的色彩;有時卻飛散開來,像一個大蘑菇一樣。“嘭,嘭,嘭”三記煙花突然沖上高空,然后像爭相斗艷的'鮮花一般,爭先恐后的在夜空中綻放開來,這三記煙花在天空中顯得分外絢麗和耀眼。在這旱花一現的剎那,整個天空亮如白晝一般,好像是在為壯麗的景觀歡呼,又像是十分驚訝。
在這令人驚訝的一瞬間,天的另一邊升騰起了無數奔騰咆哮的“電蛇”,它們好像要與“三記連響”這一壯景一比高低。它們呼嘯著向高空奔去,好像要沖破天空的限制,飛向宇宙,飛向這世間的每一個角落,在每一個地方留下他們的足跡。好似老天故意懲罰他們,他們剛一觸及天的頂點,就立即幻滅了,一秒都不曾停留。可是它們沒有一絲的畏懼。它們呼喊著,咆哮著,繼續向天空沖去,可是上天沒有一絲的憐憫,它們又一次的幻滅。也許在它們的字典里沒有畏懼這個詞吧!它們再次沖去,再次幻滅;再次沖去,再一次的幻滅;它們又一次……
好像是被它們一往無前,無所畏懼的精神感動了,另一面絢麗的煙花變成了星星的贊禮。隨著“嘭”的一聲,無數的星星在天空中綻放,然后流星似的.
元宵節作文 篇3
每年的正月十五都要鬧元宵,去墳、燒火、看湖南衛視一年一度的鬧元宵,豐富而開心!
快到傍晚的時候,我們踏起輕松的腳步,邁起快樂的步伐,去墳給祖先和老婆婆燒紙,插小蠟燭,回去的`時候,再看看一大塊墳,格外美麗,一片金色的海洋。回家的路上,家家戶戶的房屋上都掛有紅燈籠,家門口還有小蠟燭,像是在裝飾自己的城堡一樣,格外好看。回家以后我們就開吃餃子了,一家人坐沙發上,看看新聞吃著餃子,心里都很興奮和幸福。吃過餃子后,舅舅帶上我們在房外點火,放炮,格外開心,玩過以后,我們去姥爺家看湖南衛視的鬧元宵,因為我們都快開學了,所以媽媽8:30喊我們回家睡覺。正月十五鬧元宵在快樂、開心、幸福中就這樣過去了。
這一次正月十五鬧元宵是我過得最開心的一次了,因為我舅舅這里的鬧元宵很熱鬧,而我老家哪里都是冷清清的,最重要的就是它讓我感受到了快樂、開心、幸福!
元宵節作文 篇4
元宵節吃湯圓,團團圓圓,合家安康。過了元宵節就等于過完了新年,在這一天,我們都會猜燈謎、舞龍、舞獅子,為元宵節增添許過節日的氣氛。
今天,我和爸爸媽媽早早的就來到了奶奶家,奶奶一看我們來了,就跑到廚房忙了起來,除了煮湯圓,奶奶還做了一些非常拿手的菜。我們很快就吃完飯了。奶奶說:“咱們猜謎語吧!”
我回答道:“好啊!”于是奶奶拿出一張紙,在上面寫上了謎語,拿到了我們的面前,謎語是這樣的:站是坐,睡也是坐,走也是坐(打一動物)“這是什么呀,好奇怪的動物?”奶奶說:“一點也不奇怪,很好猜的。”我想了想,突然想到了。于是,我拿起筆,把答案寫在了紙上,奶奶說:“答對了!”因為我答對了,所以,該我出謎語了,于是,我在紙上寫道:早不說晚不說(打一字)爺爺奶奶、爸爸媽媽一直盯著這張紙,在認真的想著。我說:“這可是限定時間的'哦!”媽媽突然笑了起來,看著我說:“是不是許這個字啊?”
我笑著對媽媽說:“恭喜媽媽,答對了!”爺爺突然問起來:“許,為什么?”媽媽答到:“早不說晚不說,那他只能中午說啊,‘許’剛好是有中午的午,還有言字旁。”
就這樣,我們一直猜到了六點半,才開始吃晚飯的。
元宵節作文 篇5
農歷正月十五是我國的一個傳統節日——元宵節,也稱燈節,按照民間的傳統,當天晚上,明月高懸,人們要點起彩燈萬盞,出門賞月,燃放焰火,喜猜燈謎,共吃元宵,合家團聚,其樂融融,以示慶賀。
如今,我們這里的元宵節還保有以下風俗習慣。
一是吃元宵。元宵節,元宵節,當然是吃元宵啦!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戶戶都要把早已準備好的糯米面和白沙糖拿出來,包成圓圓的元宵,煮熟后供大家品嘗。這是元宵節的.標制。據說宋代的元宵節非常講究,民間流行吃一種新奇的食品。這種食品,最早叫“浮元子”后稱“元宵”,生意人還美其名曰為“元寶”。它是"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黃桂、核桃仁、果仁、棗泥等為餡,用糯米粉包成圓形,可葷可素,風味各異。可湯煮、油炸、蒸食,有團圓美滿之意。
二是觀燈。元宵節的晚上,我們這兒有舞龍燈的習俗。每到晚上,一隊隊舞著青龍、黃龍的青年、小伙兒就會穿梭在大街小巷,人們敲鑼打鼓,放著鞭炮,好不熱鬧,大人領著小孩,提著燈籠,上街觀燈,湊湊熱鬧!據說這一來歷是漢明帝因提倡佛法傳到至今。正月十五,是參佛的吉日良辰。漢明帝為了弘揚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宮中和寺院"燃燈表佛"。此后,元宵放燈的習俗就由宮廷而流傳到民間。每到正月十五,無論士族還是庶民都要掛燈,城鄉通宵燈火輝煌。
元宵節吃元宵、觀燈的習俗,一直延續到今天,就連中央電視臺每年也辦起了元宵節晚會,而且越辦越豪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