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校園文化建設情況自查報告范文[熱]
隨著個人的文明素養不斷提升,報告的使用頻率呈上升趨勢,通常情況下,報告的內容含量大、篇幅較長。那么大家知道標準正式的報告格式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校園文化建設情況自查報告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校園文化建設情況自查報告范文1
x中學座落在凌河北岸的九道嶺鎮北山腳下,占地面積3萬平方米,學校有3600平方米教學樓、2400平方米宿舍樓、800平方米理化生實驗室和同時容納600名師生用餐的食堂。現有18個教學班,千余名學生,教職工79人。其中特級教師1人,高級教師16人,一級教師40人,所有任課教師都達到大專以上水平。長期以來,學校堅持“全面實施素質教育,辦規范加特色學校,培養合格加特長學生”的辦學宗旨和“治校、強師、愛生”的管理理念,通過弘楊校園主體精神,活躍校園文化環境,促進學生和諧發展,推動了學校的整體建設,使我校在建設現化化的富有個性特色學校的道路上邁出了堅實的步伐。幾年來,曾被評為“遼寧省標準化學校”、“錦州市模范學校”、“市環境藝術化工程先進校”、“市藝術教育先進校”、“錦州市體育特色學校”、“市綠色學校”等。現將我校落實校園文化建設工作情況匯報如下:
一、更新觀念,塑造校園精神文化
校園精神是校園文化建設的靈魂和核心,是學校師生精神面貌的集中體現。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社會主義是校園文化建設的主旋律;我們九道嶺中學的課堂規則、自習規則、課間規則、衛生規則、舍生規則以及治安保衛制度、公物保管制度、升旗制度等是校園文化建設的標尺;培養學生的“五愛”情感是校園文化建設的立足點;樹立遠大理想,強化成才意識,共建設文明校風是校園文化建設的著力點。近年來我校根據新課程改革的要求,組織全校師生集思廣益,通過討論和征集,在校園精神的基礎上,相繼確立了自己的校訓(文明、進取、勤奮、求實)、校風(團結、守紀、樸素、健美)校色(黃色,寓意明亮、活潑、積極、快樂,象征著我們學生是點鐘的太陽,象征我們的校園充滿陽光)、教風(博學、嚴謹、創新、高效)、學風(刻苦、樸實、探索、競優)、校歌、校徽、校服、校園廣播站等,形成了特色鮮明、統一和諧的校園理念形象。走進九道嶺中學,你就會看到“校以育人為本,師以敬業為樂,生以成才為志”一行鈦金字醒目的鑲嵌在教學樓的頂端。
二、提高認識,健全組織,明確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意義
校園文化建設是學校育人工作的重要一環,它能促進整個學校的教育思想、教育管理、教育方法的變革,對于引導學生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提高思想道德素質,開發學生智力,增進學生身心健康,豐富文化生活,幫助他們樹立和形成良好的審美觀以及和諧的人際關系,促使學生產生積極的情感和創造意識,促進學生全面成才具有重大的意義。長期以來我校充分認識到其綜合性、復雜性的特點,建立和健全了校園文化建設的組織管理機構,建立了以校長為第一負責人的校園文化建設工作領導小組,由主管德育副校長具體負責校園文化建設的督促和指導,建立了由政教處統籌校內各項文化環境建設的管理格局,全面開展相關的教育與活動,使校園文化建設得到扎實持續的開展,適應現代化學校建設的需要,保證了校園文化建設始終按學校的整體規劃健康發展。
三、加大投入,改善條件,為我校文化建設工作提供保障
校園環境文化是對學生進行教育的`載體之一。我們九道嶺中學硬件設施的建設起點較高,是我縣乃至我市農村中學中硬件條件較優越的學校之一。為了使校園文化建設得到切實的開展,學校在不斷加強人員和制度建設的同時,還充分借助于現成的物質條件,挖掘已有的文化教育設施來積極開展校園文化建設。校園環境是對學生進行教育的隱性課程。優美、高雅的環境能美化學生的心靈、陶冶學生的情操,對學生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學校將校園環境的建設作為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在資金緊張的情況下,學校仍然對校園環境進行建設、改造和更新,使學校的環境更適合對學生的教育和培養。
1、美化、凈化校園,發揮環境的教育功能
校園是師生生活、學習、活動的場所,美化、凈化校園以及引導學生參與校園的美化、凈化,本身就是對學生的教育,近幾年學校先后投入大量資金,投資綠化美化,種植了一批層次比較高、具有較好觀賞價值的虬曲的龍爪槐、婆娑的垂柳、蒼翠的松柏、典雅的球松等樹木和花卉,進一步改善學校環境。另外,我們還積極培養學生參與校園的美化凈化工作,采取分片包干的辦法,實行教室、清潔區每天兩小掃、每周一大掃、每月一沖洗的清潔衛生制度,真正的使美化、凈化與學生的教育和行為要求達到了有效的結合。使整個校園達到潔、齊、凈、美的良好效果。
2、加強設施建設,營造良好的文化氛圍
廣播、樓內文化、班級文化、板報是進行良好文化氛圍建設的重要設施。20xx——20xx年我校先后投入資金四萬多元添設了先進的校園廣播系統、電子顯示屏,布置了教學樓內的文化長廊,(一樓正廳左側是教育方針,右側是校歌、校徽,一樓是文化長廊,二樓是真理長廊,三樓是英雄長廊,四樓是科學家長廊)為教室更換了室內文化設施,另外,黑板報也成為學校專題教育的宣傳窗口。學校在各個班級設置了宣傳櫥窗,將學校和社會的重大事件、評論及學生對專題教育的體會都在黑板報中得到直接的體現。長期以來,我們十分重視在開展廣泛校園文化建設的過程中,發揮宣傳媒體的教育優勢,以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社會主義為主旋律,以科學的理論武裝人,以正確的輿論引導人,以高尚的情操塑造人,以優秀的作品鼓舞人。
3、積極籌措資金,改善教育教學物質條件
在進行校園環境改造的同時,學校還十分重視校內的教育教學硬件設施的建設。積極籌措資金、改造和建設各種教育教學設施。近幾年,我校完成了學校宿舍、食堂、理化生實驗室、圖書室、運動場、標準籃球場和多媒體電教室的建設、改造工程,提高了上述場所的文化層次、優化了育人環境。這些設施和設備的建設有力地提高了校園文化層次,為深入開展校園文化建設創造了有力的條件。
四、運用校園文化載體,開展各類主題活動
寓教于樂,打造校園藝術節文化。學校以藝術節為平臺,面向廣大師生,廣泛開展群眾性藝體活動,提高學生欣賞美、理解美、創造美的能力和水平。
每年一屆的“藝術節”內容豐富,有歌舞表演、合唱比賽、書畫展覽、手工制作展覽等,同學們參與熱情高,活動氣氛濃,表演質量高,寓教于樂,效果良好。本學期,我校的“走近奧運”第七屆校園文化藝術節已拉開帷幕,各項活動正在有序開展。
校園文化建設情況自查報告范文2
校園文化是一個學校的品牌,是學校文化底蘊的綜合體現,它既反映學校硬件建設水是學校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載體和廣闊途徑。近期,在師生的共同努力下校園文化建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根據要求教育局校園文化建設示范校評比方案,我們對學校校園文化建設情況進行了認真總結,自查自評,現匯報如下:
總述:
本學期學校在校園文化健設上健全了各項制度,自籌資金近萬元,重新粉刷了教室走廊、教師辦公室墻圍子。修建了師生黑板報,植樹超過百棵,平整了操場,校園內綠樹成蔭、鮮花盛開。到處洋溢著蓬勃發展的生機。做了20多塊宣傳牌匾,分布在校園及室內外項目的位置,創造了濃厚的文化氛圍。為團隊活動室、校史室、各個興趣小組增添了活動器材及備品。配備了過硬的兼職教師,圖書室定期向學生開放。傳統教育為校園文化建設增添了亮麗的風景線,從分利用廣播、板報、校報、早讀、比賽等形式在校園掀起高潮。極大的改變了學校面貌,使學生有一個更加良好的學習環境。
一、精神文化
1、目標
學校有校園文化建設的方案,目標明確,措施具體。學校圍繞著校園文化方案開展活動,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辦學思想
(1)辦學理念清晰,發展目標明確,在醒目位置有所體現。(辦學理念:一傳統文化做積淀的綠色校園,以信息技術為核心的優質教學,以能力培養為基礎的優化活動。發展目標:打造特色,規范管理創辦一所學生全面發展具有制度化、標準化、規范化和諧創新示范性的學校。)
(2)“五旗五徽五歌”、“學校平面圖”、“學校概況介紹”已懸掛在學校醒目位置,并得到師生的`認同和接受。
(3)三風一訓懸掛在學校門口
校風:“最好”是一時的標志,“更好”才是教育永遠的追求。教風:感悟新課標踐行新理念
學風:今天比昨天好,明天比今天好,一天比一天好。
校訓:啟迪智慧收獲快樂
3、升旗
每周一和重大節日舉行升旗儀式,全體教師和學生都參加,各班輪流承擔升旗儀式的主持,儀式莊重,加強了對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校歌在師生中傳唱每周四最后一節課團隊活動、興趣小組活動開始前師生現唱校歌。每位學生都會唱校歌。校歌成為加強愛校教育的方式。
4、禮儀美
(1)學校有禮儀隊、文明崗、“星級班級評比”活動開展好。學校的禮儀隊在學校有重大活動時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學校的文明崗在各自的崗位上引導學生注意文明禮儀的修養。學校“星級班級評比活動”開展扎實有效,學校有流動紅旗,每周哪個班級被評為星級班級,流動金牌就掛在那個班級。
(2)全校師生認真開展“三心三德”教育。
(3)校內講普通話,用文明用語,重大節日師生統一穿校服。
二、物質文化
1、綠化布置
校園內綠樹成蔭、百花齊放,操場內無雜物,平整潔凈。積極開展“百棵大樹進校園”工程。共植樹130多棵。
2、室內美化
班級環境布置師生共同參與設計,內容實用性、針對性強。給學生提供了展現自我的平臺,既有濃厚的學習氛圍,又是孩子們成長的搖籃,各項活動記錄齊全。真正做到了讓墻壁說話,讓環境育人。
辦公室布置美觀體現了各自學科的特點。
3、愛護綠化
綠化地區有護綠隊標牌、綠化區內整潔無雜物。
4、校園環境
(1)校園環境整潔無雜物、布局合理、有標志性建筑、有花壇。
(2)走廊、教室、辦公室整潔整潔。
(3)車輛停放整齊、廁所清掃徹底。
5、周邊環境
校門口整潔,門口無攤點,周邊環境治理良好。
6、收視媒體
多媒體教室、校長室、中小學教導處、值班室接收新聞節目。
三、活動文化
1、團隊建設
認真領會教育局德育工作重點,團支部和少先隊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活動,主要是結合重大節日開展主題教育活動。多年來,我們堅持以學生發展為本,開展系列主題教育活動。
以“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為主題開展愛國主義教育。主要形式有觀看愛國主義影片、參觀校史展、唱響校歌、校園廣播和師生朗誦比賽、大合唱、主題班會、感恩教師征文等活動為師生搭設了了解、學習、弘揚、傳承中華民族文化傳統和民族精神的平臺。
2、藝術社團興趣小組
文學社團負責“放飛”校報的編輯工作、展現師生風貌,反應學校發展動態。學校成立了多個興趣小組,每周四下午的最后一節課有專門的教師組織興趣小組的同學開展活動,如繪畫小組、合唱隊、手工制作小組、舞蹈隊等。
3、學校在6月份舉辦了藝術節和運動會。
4、讀書閱覽
圖書室布置符合圖書室要求,有兼職的圖書管理員負責為學生借閱圖書。并做好借還記錄。閱覽室定時向學生開放。學校的圖書利用率很高。
校園文化建設情況自查報告范文3
傳統文化的精華表現在剛健有為,自強不息的進取精神。自尊、自立、自愛這的品德;獨立人格、堅韌不拔、頑強進取的精神;在厄運和挫折面前不低頭氣餒,積極奮起抗爭斗志。“君子敬德修業,與時偕行,有所作為。”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君子的人格、君子的奮斗,要像上天宇宙這種星系的天體的生生不息的運行一樣,只爭朝夕、自強不息。民族生生不息,只有無數的個體的生無所息,才能構成我們整個民族的生生不息。這個我們又可以把它概括為凌云志。經過傳統文化教學實踐,充分感知到傳統文化課程是對青少年進行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啟蒙課程,旨在使民族文化得以血脈相承,使學生受到中華傳統文化的滋養,從而陶冶情操,開啟心智,提升智趣,提高綜合文化素養,激發愛國情感,培養民族氣節。一學期下來,我們緊緊圍繞“自主課堂”學習模式改革,使同學們逐漸適應,從容進行合作學習,從傳統文化的課程中,感到了課本中的營養,體驗到了對傳統文化更加深刻的認識。
具體教學改革總結如下:
本學期我校在具體的`各學科教學活動中,充分發揮教材優勢,進行德育滲透的課題研究,讓德育與知識、技能有機地結合在一起,使學生在獲取知識的同時,也得到思想品德熏陶,促使青少年學生在學習中,不斷提高自身素質。
一、在教學中,堅持文道結合的原則,讓學生獲得思想品德教育能更具體、形象。
各個學科的知識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們的思想觀點,思想形成了學科知識的內在屬性,它們互相融合,互相滲透,脫離了教材,談品德,德育是空洞的說教;反之,沒有德育的教學,智育也是蒼白的。因此在具體的教學活動中,為了更好地實施教學,落實教學目標,德育智育結合,文道結合是必要的,對于具有豐富而生動德育教材學科的各學科而言,這一點更是關鍵。
在教學中,通過介紹學習背景,指導朗讀,引導學生欣賞,歸納總結等方式,讓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掌握一定寫作技巧的同時,能更具體形象地獲得思想教育教學效果。如詩詞文化教學中學習毛澤東的《沁園春雪》讓學生感受詩人形象,體會詩人寬闊的胸懷,宏大的氣魄,堅定地信心,從而樹立遠大的抱負,以飽滿的生命力投身到學習知識的大潮中去,將來回報祖國。學習曹文軒的《孤獨之旅》使學生認識到,成長是一個多么美好的過程。它往往充滿辛酸,飽含痛苦,成長,也是需要付出代價的。青少年要勇敢的面對困難,而不是躲避困難。如果堅持下去,最終贏得勝利,就會有一種自豪感。這樣,學生在學習中,不單掌握一定的學習技能,而且在潛移默化中,逐漸確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
二、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興趣。
學生經過上學期傳統文化學習,對我國博大精神的傳統文化有了初步的了解。大多數學生對祖國的文化表現出濃郁的興趣,借此時機,將傳統文化精髓灌輸課堂中,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立志繼承和發揚傳統文化,教育學生做個具有傳統文化素養的中國人。
三、提高學生課堂學習的幸福感。
合作學習中豐富了學生傳統文化,增進了對傳統文化價值認識,激發了學習傳統文化的興趣,弘揚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共建著中華民族的精神家園,同時也為了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及思想水平。具體在一下幾個方面積極展示自主合作:
1、在誦讀中領略《老子》的聲韻之美。感悟古詩的真摯之情。
2、曉通古建筑文化的歷史,體會古代人么的智慧和創造才能。
3、認識一些文化巨匠,初步了解他們的生平行跡,領略其獨特風騷。
4、熟識中國傳統工藝,精美玉器,歷史古老的青銅器,精美的漆器,陶瓷,文房四寶等。
5、知道中國自古就有與外界保持友好往來的優良傳統。
通過我們建立起開放式自主課堂的教學理念,努力拓寬傳統文化教學的渠道,讓學生不僅成為文化知識的消費者,而且是文化知識的發現者,使學生在經歷傳統文化實踐學習過程中,將人類的優秀文化成果內化學生的人格、氣質、素質。我們將創造性地運用教材,靈活運用教學策略,挖掘體驗課文中具有文化氣息的內容,讓祖國5000年豐富多彩,波瀾壯闊的文化畫軸,使學生大開眼界,大飽耳福,真正實現幸福快樂地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