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最新布魯克林有棵樹讀書筆記通用
當看完一本著作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不能光會讀哦,寫一篇讀書筆記吧。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寫讀書筆記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最新布魯克林有棵樹讀書筆記通用,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最新布魯克林有棵樹讀書筆記通用1
如果從文學史的第一章看起,你會輕而易舉地得出一個結論:文學就是為做感動文章而來到這個世界上的。但后來文學改弦易轍,一門心思地想著思想的深刻和如何深刻。然而德國移民作家貝蒂·史密斯的力作《布魯克林有棵樹》似乎又回到了老路上,依然做著感動的文章。
作者貝蒂·史密斯是20世紀早期的德裔移民后代,史密斯成長于紐約布魯克林,因為家境貧寒,她的童年生活充滿了艱辛,十四歲便輟學去幫助母親維持家庭生計。而《布魯克林有棵樹》中,小說主人公的生活,正是基于她自己的成長經歷寫成的。
1941年,史密斯開始了小說的創作,兩年后,《布魯克林有棵樹》出版。這部小說的節奏平順舒緩,沒有大的波瀾起伏,平淡到毫不出奇,但正是這些簡單、毫不花哨的文字卻常常潤濕你的眼角。每當你茶余飯后拾起它,讀上幾章,總會有一些些感動的心流注入你的心湖,蕩漾起一圈圈漣漪。
這正是今天我給大家分享的一本書,一本關于生存的書,講述閱讀如何讓卑微的生命變得高貴,講述知識如何改變人的修為與命運,講述家庭的力量如何支撐孩子實現自己的夢想。
它寫了弗蘭西一家子的故事。一個感人的大故事里鑲嵌著無數的小故事,而所有這些故事都圍繞著一個詞:感動。二十世紀初的紐約布魯克林,是一片寧靜的樂土,而在這里,一顆本應無憂無慮的幼小心靈卻要被迫去面對艱辛的生活,體味成長過程中的無奈百味:主人公弗蘭西出生在布魯克林一個窮苦的家庭,爸爸約翰尼是個酗酒的歌手,偶爾打些零工補貼家用,而媽媽凱蒂是個清潔工。
弗蘭西還有一個弟弟叫尼雷,小時候的弗蘭西經常和尼雷一起在大街上撿垃圾補貼家用,日子盡管過的拮據,但一家人的收入還是能夠勉強度日。
對于弗蘭西來說,在窮苦中生存是艱難的,更是令人羞愧的。只有知識才能使她忘掉生活的窮困,成為改變窮困的工具。
她的這個根深蒂固的想法受益于她的外祖母,老祖母雖然沒有文化,連字都不識,卻建議弗蘭西的媽媽給自己的孩子讀《圣經》,讀莎士比亞,講述民間故事和童話,好讓孩子雖然處于困境當中,也不至于沉淪。弗蘭西姐弟在物質上幾乎一無所有,卻意外地擁有了巨大的精神財富。
她發誓長大后努力工作,好好存錢,將自己喜歡的書全都買下,這個想法是個巨大的安慰。就這樣,她拿著一本書,守著一碗零食,獨自一人在家,看著樹影搖曳,任下午時光溜走,這是一個小女孩所能達到的境界。她就這樣看著書,與世界和諧共處著,心里頭快樂著。閱讀的樂趣,就在于字里行間不期而遇的驚喜與共鳴。學習優異的她想讀高中然后讀大學,擺脫這個布魯克林窮姑娘的身份。
但是由于生活拮據,她和弟弟尼雷不可能同時繼續學業,所以母親凱蒂狠心讓弗蘭西放棄了學業,把上學的機會留給了尼雷。但是這并不是老套的重男輕女橋段,凱蒂告訴弗蘭西,你比尼雷更要強,尼雷如果現在不學習,以后也不會重返學校了,但是你不一樣,你無論在怎樣的境地中你都會繼續學習的`。事實證明,凱蒂是對的。放棄了學業的弗蘭西在工作之余自學大學課程,最終被一所大學錄取,成為了家族中第一位考上了大學的人。
“寒門難出貴子”,這或許是既定的事實,但是作為平凡人的我們,還是愿意相信知識能夠改變命運,那給了人們奮斗的希望。就如經典電影《肖申克的救贖》中所說:“希望可以讓人自由。希望,是生存的根本。
活著,奮斗著,愛著我們的生活,愛著生活饋贈的一切悲歡,那就是,一種實現。生活的充實常在,人人皆可獲得。也許生活必不能事事公平,不能人人都有如意的生活。即使在清貧的歲月,也不能失去對幸福美好的向往,那些擺脫平庸的夢總能編制我們簡單的生活,為我們簡單的時光點綴希望。不能說我們總要多熱愛生活,但總要有一顆懂得欣賞和珍惜的心。
“讓我生命中的每個小時、每一分鐘都過得充充實實吧。讓我喜、讓我憂、讓我冷、讓我暖。衣衫襤褸也好,光鮮也好。讓我真誠也好,狡詐也好。誠實也好,說謊也好。無論如何,讓我的每一分鐘都充實、幸福。當我睡覺的時候,也讓我一直做著夢,不讓我虛度人生的每一分鐘。”
《紐約時報》評論,如果錯過了《布魯克林有棵樹》,你將失去一次重要的人生體驗,有的人是苦難中的一棵樹,他們長在最不起眼的地方,卻向著陽光默默生長,直到有一天他們會突破縫隙的桎梏,終長成了參天大樹。在我看來女主人公弗蘭西就是是這樣一棵長在苦難中的大樹。
小說結尾處有個場景讓我印象深刻:除夕夜弗蘭西和弟弟在屋頂上聊天,他們聊到死去的父親,聊到了小時候撿垃圾的生活。兩人感慨妹妹勞瑞會有更好的生活,可是卻不會像兩人撿垃圾時那般快樂。當苦盡甘來之時,回首過去,我們發現那些曾經裝飾了我們生活的夢想,竟都成為了現實。那些命中注定和無法逃脫的苦難、恥辱,都化為我們的過去,也鑄成了我們的現在和未來。
我看過很多關于成長的小說,比如《綠山墻的安妮》、《聽見顏色的女孩》等,但沒有哪一本像《布魯克林有棵樹》一樣同時帶給我感動和激勵。弗蘭西的故事現實得殘酷,但又像童話一樣感人至深,充滿希望。
我想,在我成長過程中,我很欣慰讀到《布魯克林有棵樹》。“活著,奮斗著,愛著我們的生活,愛著生活饋贈的一切悲歡,那就是,一種實現。生活的充實常在,人人皆可獲得。”
最新布魯克林有棵樹讀書筆記通用2
一本關于成長的勵志小說,文中沒有華麗的語言,卻溫暖質樸,令我久久回味!它的中文譯名叫《布魯克林有棵樹》。
這是一本關于生存的書,講述知識如何改變人的修為和命運,講述家庭的力量如何支撐孩子實現自己的夢想……然而,這些在我看來,都是表面的東西。高貴的,是人的內心!小說主人公叫弗蘭西,一個貧苦人家的女孩,尊嚴!在弗蘭西身上無時無刻都存在著。命運與家庭似乎皆不眷顧她,媽媽偏愛弟弟尼雷,甚至安排弗蘭西中途輟學供錢讓弟弟讀高中,而忽略了本來成績優秀的弗蘭西。弗蘭西沒有認命,也沒有氣餒,她自己掙錢報讀了臨時大學,自學考取了比弟弟更加優異的成績。她的尊嚴永遠高人一等!
弗蘭西在維護自己尊嚴的同時,也尊重著每一個人。弗蘭西改善生活環境后,特意回到貧民區的糖果店,付給了老板所有所謂中獎禮品的錢,叮囑老板要不著痕跡地給窮孩子們中獎機會,讓孩子們得到驚喜和快樂,彌補了自己當年多么渴望卻從未得到過中獎禮品的遺憾。她的愛心與善心令人感動!
弗蘭西的堅強成長,終于令母親敞開心扉:“尼雷不如你聰明,不如你懂事。他性格孤僻,不喜歡讀書,如果不讓他上學,他永遠都只會是一個壞孩子。而你不一樣,你會思考,你會拼搏!媽媽從不擔心你,你的心里駐著一棵樹,一棵天堂樹,屬于布魯克林的那棵樹。”
結果的確令人意外!原來媽媽是愛她的,只是愛的方式是如此的別樣,不同。
童年的不幸,并沒有將弗蘭西擊倒,反而使她擁有了巨大的精神財富。在她成長的過程中并沒有做過什么驚天動地的'大事,可她對待每一件事的態度都是不逃避、不懼畏,勇敢地面對各種挫折和坎坷。小說里,弗蘭西在成年的那一天,對自己溫柔地說了一句話:“再見了,弗蘭西。”是的,她明白。她知道自己終有超凡脫俗的一天!即使這過程是多么的艱難。
“活著,奮斗著,愛著我們的生活,愛著生活所饋贈的一切,那就是一種實現。生活的充實常在,人人皆可獲得。”這是小說的結語。輕輕地合上這本書,感動!在我的心里一點一點地涌起,慢慢地將我包圍,讓我充滿了力量。
哦!原來,布魯克林有棵樹……
最新布魯克林有棵樹讀書筆記通用3
剛看完《布魯克林有棵樹》,這本書給我的感覺是感動的,如同打了一劑強心劑。這是一本關于困難時期的成長故事,關于童年與家庭,關于現實與夢想的書。雖說是“青少年必讀成長經典”,而我已經不是“青少年”了,但也為時不晚,況且經典無論何時讀都不晚。
概括的說,這本書的內容是:一個貧困的移民家族,從祖母輩開始就自強不息,心懷夢想,最終實現美國夢的故事。祖母目不識丁,母親及姨媽們只上過小學,主人公最終實現了上大學的夢想。
從主人公弗蘭西的角度來切入,從她貧窮的家境來說起,母親只上過小學,同時幫多個人家打掃衛生,工資微薄,父親雖浪漫卻不切實際,不肯面對現實而渾渾噩噩地選擇用喝酒來麻痹自己。弗蘭西從小和弟弟撿垃圾來補貼家用,還要忍受垃圾回收站大叔的捏臉“猥褻”。家庭清貧,時常挨餓,但是母親與父親也從未放棄孩子們的教育和培養。
小時候,弗蘭西姐弟遭遇過疫苗護士的歧視,弗蘭西所在的學校老師經常體罰學生。弗蘭西為了想要一個玩偶而冒用姓名,為了想上心儀的學校而假造地址,這些片段都讓人讀起來倍感心酸。隨著女孩的成長,身體的發育,不可避免要面臨性的成熟,差點遭遇變態男的侵害。成長過程中,又遭遇父親的離世,祖母的離開等。
后來,初中畢業后,她謊報年齡出去工作,又遭遇老板壓榨。情竇初開時,被不負責任的兵哥哥騙了感情。想要繼續上學時,因母親懷孕而家里更加捉襟見肘,只能先供弟弟上學……這種種遭遇,都可以讓這個小家庭,讓這個主人公選擇墮落,放棄自我,但主人公一家一直沒有妥協,堅持到最后。
書中的幾個細節,我印象特別深刻:
1、打疫苗時遭遇態度惡劣的護士和醫生。護士也是從布魯克林出身的貧困姑娘,曾經有過鴻鵠之志,白天在工廠上班,晚上上夜校,收到過一些培訓,她希望有朝一日能嫁個醫生,不希望別人知道自己來自貧民窟。
一個通過自身艱苦奮斗走出了社會底層的人,通常有兩個選擇。脫離當初環境后,他可以忘本;他也可以在超出這個環境之后,永不忘自己的出身,對殘酷拼搏中不幸落下來的人充滿同情、充滿理解。
2、家里有幸得到了別人暫時“寄存”的鋼琴,母親想著要給自己的兩個孩子一些音樂培訓,便開始請鋼琴老師。鋼琴老師在教母親的時候,母親讓兩個孩子在一邊旁聽,這樣花一份的'錢,三個人都學到了。
3、弗蘭西打疫苗后,胳膊紅腫、潰爛,弗蘭西覺得自己的胳膊要斷掉了,非常害怕。這時候爸爸處理方式很好,他對弗蘭西說“這沒有什么啊,根本沒有什么,我打疫苗的時候腫得是你的兩倍,可你看現在我胳膊多結實”,實際上爸爸從來沒打過疫苗。爸爸溫柔的給弗蘭西清洗傷口,一邊洗一邊唱著傻傻的歌。這對孩子來說是很大的寬慰。
4、有個未婚先孕的鄰居——喬安娜,周圍的那些婦女對喬安娜的態度是嘲諷、譏笑、謾罵、甚至毆打。
多數女人有個共同點:生孩子吃過大苦。這本該成為一條紐帶,將她們聯系到一起,應該讓她們互相關愛,互相保護,對付男人的世界。可是生孩子的痛苦似乎讓她們的心靈和靈魂都縮小了。
5、弗蘭西看著下面的院子,那天堂樹的葉子,過去像一把把小三,在太平梯四面卷曲這,環繞著,襯托著。可是那些家庭主婦抱怨樹的枝條和她們的曬衣繩纏在一起了,于是房東派來兩個人,把樹砍了。可是那書沒有死。在那樹樁上,又發出一顆新樹來。新的樹干沿著地面長,一直長到沒有曬衣繩的地方,然后又蓬勃地向著天空長起來了。而那顆叫安妮的樹,諾蘭一家一直澆水施肥,卻死了。
在一個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會不斷吸收父母的精神傳承,弗蘭西的堅強像媽媽,這堅強讓她超越前人,弗蘭西的想象力來自爸爸,她的想象力讓她超越了生存的艱難,讓她擺脫了現狀對自己思想的捆綁。
最新布魯克林有棵樹讀書筆記通用4
這次已經是我第五次讀這本《布魯克林有棵樹》了,前四次讀這本書,每次都有不懂的感受,但是這次讀完了它的體會比以往的任何一次都濃烈。
這一次讀完了這本關于生存的書,我再次體會到了閱讀可以讓卑微的生命變得高貴;知識可以改變人的修為與命運;家庭的力量可以支撐孩子實現自己的夢想。
二十世紀初的布魯克林,是一片寧靜的樂土,而在這里,弗蘭西,一顆本應無憂無慮的幼小心靈卻要被迫去面對艱辛的生活,體會成長過程中的無奈百味:母親偏愛她的弟弟,父親深愛他卻英年早逝,家境清貧,在學校飽受輕蔑和鄙夷的目光……這么一個瘦弱的小女孩,卻要面對如此坎坷的人生,是多么不可思議,她也曾苦悶、憂愁、傷心,卻始終保持著那份尊嚴,相信知識改變命運,努力的學習,終于開啟了人生的另一扇門。
記得曹文軒先生曾為《布魯克林有棵樹》題序:文學就是為了做感動文章而來到這個世界上的。本來有著許多緯度的文學,到了現在,就只剩下一個緯度:思想——除了思想還是思想。
我認為,作者寫了這部小說,就是為了證明在這個世界上,不知有思想是最重要的,還有許多和思想同等重要的東西,比如愛,比如感情。在這部小說中,有許多讓人為之心動的敘述和描寫:孩子們之間的感情,孩子與父母之間的感情,還有那位個性獨特的茜茜姨媽與孩子們以及孩子們的父母的感情,都無時不無聲但卻很有力地撞擊著人心的柔軟之處。
在這部小說中,最令我難忘的是主人公弗蘭西一家在最貧困的時候任不忘維護自己的尊嚴。小說中的凱蒂在丈夫過世,家中幾乎吃了上頓沒下頓之時,酒吧老板故意“還錢”給她,她堅決不收,不受嗟來之食,人窮志不短。沒有人希望自己貧窮,但貧窮未必一無是處。它可以磨礪性格,苦水中泡大的弗蘭西和雷尼一談到不用吃苦的`小妹妹來,反而表示出同情,說可憐的勞瑞沒有了那苦,也就體會不到那苦中的甜。人可以受困、受窮,但不可以失去骨氣和尊嚴。小說中寫到一個布魯克林的護士,本來自己出身也很貧困,卻附和著勢利眼的醫生,罵窮人的小孩,實在是令人汗顏。
用貝蒂?史密斯的一句話來總結這部小說:“活著,奮斗著,愛著我們的生活,愛著生活饋贈的一切悲歡,那就是一種現實。生活的充實常在,人人皆可獲得。”
最新布魯克林有棵樹讀書筆記通用5
弗蘭西生活在一個貧窮的家庭:
她必須熟悉回收站每一種廢品的價格,因為只有通過賣廢品她才能得到一點點微不足道的零用錢;她必須知道如何買到完整的廉價發霉面包,因為只有發霉的面包才能為他們節省那么一點點的生活費用……她生活的環境、生活的質量都是那么的讓人同情、讓人悲傷。這是和我們完全不一樣的生活!要是我處在這樣的生活里,我早已怨天怨地,自卑極了。
但她卻是一個快樂的女孩:
弗蘭西有自己的辦法使自己快樂起來,她能在平凡中發掘快樂。她賣廢品得到的零用錢是稀少的,但她卻如視珍寶,她會小心的計劃,一些存錢,一些去買自己喜歡吃的小零食,雖不經花,但她卻樂在其中;她買的廉價發霉面包味道固然不好,但她卻會纏著媽媽做獨特的美食,品嘗著這廉價卻飽含快樂的食物;她每到周末都會去圖書館借書,雖然圖書管理員對她的.態度不好,她卻不放在心上,每次借完書,她就坐到家門口的太平梯上,藏在濃濃樹蔭里,她在這里看著書,做著白日夢。這樣的時刻,讓她超脫了星期一到星期五的困頓,她享受著、快樂著,或許在她看來,快樂就是這么平凡!這也是和我們完全不一樣的生活!
現實中的我們不用賣廢品也能得到許多的零花錢,吃的也不是廉價發霉的面包,而是好飯好菜,可我們卻缺少快樂,更準確的說我們是不會在平凡中發掘快樂。我們中有的人總是羨慕有錢人,希望手頭闊卓有花不完的錢,卻不知到父母為了盡量滿足你的心愿,是多么的辛苦,你有美滿的家庭和疼你的父母這是多么快樂的事啊,為什么還要追求富有呢?這就是平凡的快樂。還有些人做著明星夢,卻不知明星為了躲避狗仔隊和娛記的追蹤拍攝是多么痛苦,你還有自己的隱私,有自己的私人空間,能夠在自己的喜愛的空間里藏一點小秘密,這難道不該感到快樂嗎?這也是平凡的快樂!
弗蘭西是怎么快樂起來的?她的快樂是那么少,但她卻會在平凡中發掘快樂而且當她擁有的時候,她就會就千百倍地去享受。
或許不一樣的生活,有著不一樣的快樂,但是平凡的快樂卻是時時刻刻都有的,一杯暖茶,一句問候叮囑,一段屬于自己的時間……這些都是生活賜予我們的平凡的快樂,我們應該像弗蘭西一樣在平凡中發掘快樂,在平凡中享受快樂,在平凡中擁有快樂!
最新布魯克林有棵樹讀書筆記通用6
弗蘭西一個生活在布魯克林窮人區的貧困的十一歲女孩;一個經常挨餓、整天吃發霉面包的女孩。一顆本應無憂無慮的幼小心靈卻要被迫去面對艱辛的生活,體味成長過程中的無奈百味:母親偏愛她弟弟,父親深愛她卻英年早逝,家境清貧,在學校飽受輕鄙?面對如此坎坷人生,她也曾苦悶,憂愁,卻始終保持著那份尊嚴和知識改變命運的信念。
人可以受困,受窮卻不可以失去骨氣和樂趣。
“是的,等我長大了,有了自己房子,我不要豪華椅子,不要花邊窗簾,也不要室內橡膠樹。我只要這樣的書桌,放在客廳里,還有白墻壁。每個星期六晚上有一本干凈的綠色記事本,一排閃亮的黃色鉛筆,削好放在那里隨時派上用場。還要金褐色的碗,里頭總放著一朵花,或是一些葉子,或是一些漿果,還有書?書?書?”這是弗蘭西在圖書館借書時的思想活動,讀來觸動我心弦,我相信,書中自有弗蘭西渴望的.一切,在書中,她能體會到現實不曾有的美好生活,以及精神食糧對于物質匱乏的補充和潤澤。
當我再次回想起這句話時“回到家,弗蘭西坐在太平梯上看書,呼吸著暖暖的空氣,看著樹影舞動,讀著書,吃著零食,飲著冰水。”她那決心是那么的堅強!
她發誓長大后努力工作,好好存錢,將自己喜歡的書全都買下。捧起書本,享受那一份份的快樂。
整本書就如同一首歌,一首古老而又婉轉的民謠飄蕩在夜空里,在心中的湖面上平添幾分漣漪。它不是陽春白雪,只能在華麗的宮廷中歌唱;它或許是下里巴人,在貧民窟骯臟的街道上、破爛的衣衫旁,高亢地唱著生命的歌。
最新布魯克林有棵樹讀書筆記通用7
“原諒是一份價值不菲的禮物。而且一分錢都不要花。”這句話出自美國著名作家貝蒂·史密斯的《布魯克林有棵樹》。
《布魯克林有棵樹》是一本關于成長的書,講述的是一個生活在貧窮地區的小女孩——弗蘭西是如何成長起來的。在生活中,總有這么一些人:他們的身世或許很不幸,他們的父母或許不寵愛他們,或許過早去世,他們總是受到別人的嘲笑。弗蘭西就是一個這樣的女孩,她的.童年如同打翻了的五種調味料:母親偏愛弟弟,父親深愛她卻英年早逝,家境貧寒,在學校飽受輕鄙。面對如此坎坷人生,她也曾苦悶、憂愁,卻始終保持著那份尊嚴和知識改變命運的信念。人生的另一扇大門終于為她打開。
整本書就如同一首歌,一首古老而又婉轉的民謠飄蕩在夜空里,在心中的湖面上平添幾分漣漪。它不是陽春白雪,只能在華麗的宮廷中歌唱;它或許是下里巴人,在貧民窟骯臟的街道上、破爛的衣衫旁,高亢地唱著生命的歌。
弗蘭西是一個孩子,但是她飽嘗了大人們為生計奔波的艱辛:賣垃圾、購物、打工……是這些讓她成長起來的。她養成了堅韌的性格,同時這種性格使她受益終生。
其中有一段令我記憶猶新:弗蘭西和弟弟尼雷在上學前要去打天花疫苗,但是因為他們玩泥巴餡餅而忘了洗手,手臂上十分骯臟、沾滿泥巴的弗蘭西受到了醫生和護士的鄙夷:“這些人這么骯臟的活著,實在不應該。”但弗蘭西勇敢地反抗著:“我弟弟是下一個,他的胳膊和我一樣臟,請不要吃驚,你不用跟他說跟我說好了。”護士很吃驚:“我真不知道我們說的這些話她居然都懂”。
為什么弗蘭西應該不懂?難道窮人家的孩子就沒有“知書達理”、“有文化”的權利嗎?這個護士出身于布魯克林,可是當她飛黃騰達以后,她選擇了忘本,這也是人性的一大悲哀所在。
我放下書去品味的地方在這本書的最后一部分。弗蘭西去她曾經生活過的地方,重新觸摸那些舊日時光。她想記住它們的樣子,但再也不會回到過去的生活。成長的經歷逐漸塑造了你現在的樣子,但我們需要用更多新的經歷去填充新的生活。
每一本書,每一個故事都應該有一個主題。而這本書顯而易見的主題就是成長,是經歷了更多的人和事,逐漸的打開了自己的視野,發現自己想要什么,然后去追尋它的過程。那么主人公的成長會帶給讀者什么呢?我想了很久很久,最終的想法是,成長并不能帶來什么,而是成長的過程中不斷遇到的事和主人公的思考,帶給讀者的體會與影響,這才是成長的故事的魅力所在。
最新布魯克林有棵樹讀書筆記通用8
剛開始在書店看到這個書名,還以為敘述的是一棵樹的成長過程,看了看簡介才發現是敘述的是一個貧窮卻快樂的小女孩弗蘭西的生活故事。
弗蘭西生活在一個貧窮的家庭:
但她卻是一個快樂的女孩:
弗蘭西有自己的辦法使自己快樂起來,她能在平凡中發掘快樂。她賣廢品得到的零用錢是稀少的,但她卻如視珍寶,她會小心的計劃,一些存錢,一些去買自己喜歡吃的小零食,雖不經花,但她卻樂在其中;她買的廉價發霉面包味道固然不好,但她卻會纏著媽媽做獨特的美食,品嘗著這廉價卻飽含快樂的食物;她每到周末都會去圖書館借書,雖然圖書管理員對她的態度不好,她卻不放在心上,每次借完書,她就坐到家門口的太平梯上,藏在濃濃樹蔭里,她在這里看著書,做著白日夢。這樣的時刻,讓她超脫了星期一到星期五的困頓,她享受著、快樂著,或許在她看來,快樂就是這么平凡!這也是和我們完全不一樣的生活!
現實中的我們不用賣廢品也能得到許多的零花錢,吃的也不是廉價發霉的面包,而是好飯好菜,可我們卻缺少快樂,更準確的說我們是不會在平凡中發掘快樂。我們中有的人總是羨慕有錢人,希望手頭闊卓有花不完的錢,卻不知到父母為了盡量滿足你的心愿,是多么的辛苦,你有美滿的家庭和疼你的父母這是多么快樂的.事啊,為什么還要追求富有呢?這就是平凡的快樂。還有些人做著明星夢,卻不知明星為了躲避狗仔隊和娛記的追蹤拍攝是多么痛苦,你還有自己的隱私,有自己的私人空間,能夠在自己的喜愛的空間里藏一點小秘密,這難道不該感到快樂嗎?這也是平凡的快樂!
弗蘭西是怎么快樂起來的?她的快樂是那么少,但她卻會在平凡中發掘快樂而且當她擁有的時候,她就會就千百倍地去享受。
或許不一樣的生活,有著不一樣的快樂,但是平凡的快樂卻是時時刻刻都有的,一杯暖茶,一句問候叮囑,一段屬于自己的時間……這些都是生活賜予我們的平凡的快樂,我們應該像弗蘭西一樣在平凡中發掘快樂,在平凡中享受快樂,在平凡中擁有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