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大年事跡觀后感
在看完一部作品以后,大家一定收獲不少吧,這時候最關鍵的觀后感不能忘了。那么觀后感到底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黃大年事跡觀后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黃大年事跡觀后感 篇1
黃大年同志是享譽世界的地球物理學家。09年,他毅然放棄國外優越條件回到祖國貢獻力量。8年間,他只爭朝夕、刻苦鉆研,帶領科研團隊勇于創新、頑強攻關,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填補多項國內技術空白,部分成果到達國際水平;他夜以繼日、忘我工作,不計得失、甘為人梯,為了國家事業奮斗至生命最后一息。回顧黃大年同志58歲的生命歷程,始終澎湃著“只要祖國需要,我必全力以赴”的愛國之情,踐行著“振興中華,乃我輩之責”的報國之志,在人們心中樹立起一座巍然屹立的精神豐碑。
偉大的事業需要偉大的中國精神,偉大的征程需要偉大的中國力量。以黃大年同志為榜樣,就是要學習他心有大我、至誠報國的`愛國情懷,學習他教書育人、敢為人先的敬業精神,學習他淡泊名利、甘于奉獻的高尚情操。黃大年曾說,自己最看重的身份是教師。學為人師,行為世范,他始終用自己的默默付出立德樹人、化育英才。他因材施教、循循善誘,幫忙每一名學生設計成長路徑,為他們修改每一篇論文;他慧眼識才、甘為人梯,為國家培養和凝聚了一大批創新人才。
在學生眼中,黃大年不是高高在上的學術,而是亦師亦友的忘年之交。“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黃大年深情詮釋了師者本色、學者風范,在人們心中刻下一個大寫的“人”字。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在職業道德上,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我們要像黃大年同志一樣,堅守職業道德,以培育人才為己任,教書育人。在專業能力上,我們要學習黃大年同志,嚴于律己,不斷學習,努力提高自己的專業技能,不斷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在關愛學生方面,黃大年同志愛生如子,資助家庭困難的學生,我們也要懷有一顆愛生之心,關心學生的思想和生活,愛崗敬業,恪盡職守。
“做一朵小小的浪花奔騰,呼嘯加入獻身者的滾滾洪流中推動歷史向前發展”,在歷史的長河中,無數個黃大年一般的民族脊梁燃燒自己、照亮未來。他們的英名永在,他們的事業長存,他們的精神將永遠激勵我們不忘初心、繼續前進,為實現中國夢書寫無愧于祖國和人民的輝煌篇章。
黃大年事跡觀后感 篇2
黃大年同志秉持科技報國夢想,把為祖國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貢獻力量作為畢生追求,為我國教育科研事業作出了突出貢獻,他的先進事跡感人肺腑。
黃大年同志已經將自我的夢想融入實現中國夢的壯闊奮斗之中,創造出了有價值、有意義的無悔人生。作為新時期的共產黨員,學習黃大年同志愛崗敬業、為人師表、甘做人梯、淡伯利名、樂于奉獻的精神,關鍵是要常懷“三心”。
對組織常懷忠誠之心,涵養靜氣。“對黨忠誠老實”“永不叛黨”,是黨員的義務,也是每一個共產黨員入黨誓詞中的莊嚴承諾。黃大年同志在7年左右的時間里,為了讓相關科研水平有更快提高,黃大年把自已毫無保留地交給了祖國,夜以繼日地工作,最終累倒在工作崗位上。這是一位放棄海外優越生活、把生命奉獻給國家的科學家,一聽到《我愛你,中國》這首歌就流淚的海歸赤子。作為一名基層干部就要像黃大年同志一樣,帶頭學習和貫徹黨的基本路線、基本方針、基本綱領,堅持在黨言黨、在黨為黨、在黨憂黨,把提高對黨的忠誠度作為黨性錘煉的終生實踐,做一名組織放心、群眾滿意的基層干部。
對群眾常懷關愛之心,滋養和氣。“立身不忘做人之本,為政不失公仆之心”。黃大年,始終深懷敬業之情。他誨人不倦,始終把培養人才作為傾盡心血的職業夢想;他刻苦鉆研,始終把趕超世界一流和搶占科技制高點,作為攻堅克難的不竭動力。為了讓祖國的科技水平獲得巨大幅度的提升,黃大年殫精竭慮,忘我工作到生命的最終一息。作為一名基層干部就要像黃大年同志一樣,都要像黃大年等時代楷模那樣,始終做到干一行愛一樣,干一行鉆一行,腳踏實地、真抓實干,開拓創新、奮發進取,用“繡花”功夫抓好工作落實,以“工匠”精神成就偉大事業,不能“尸位素餐”、無所作為,堅持以自我的敬業之情煥發生命之光。
對工作常懷職責之心,培養銳氣。“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韌不拔之志”。人生有限,但品格的力量能夠增加生命的厚度、提升生命的高度。在祖國最需要的.時候,黃大年同志義無反顧、選擇回國;為了科學事業后繼有人,他言傳身教、為人師表;為了國家重要領域尖端技術的發展,他不計名利、殫精竭慮……這是一種將自身生命與國家、民族、人民的利益緊緊聯系在一齊的“大智大勇”、“大德大愛”。作為一名基層干部就要像黃大年同志一樣,本著一切為民的職責擔當,堅持把人民群眾的利益擺在首位,用“實干”加“巧干”成就黨的事業。
黃大年事跡觀后感 篇3
黃大年精神,我覺得可以概括為三個詞:誠信、愛國和強業。
一是誠信。
1977年恢復高考制度后,黃大年考入長春地質學院地球物理系,由于成績優異留校任教。1992年在長春地質學院送他出國時他表示,我學成后一定第一時間回國。1997年,他在英國利茲大學獲博士學位后,第一時間回國。后來又為了國家需要和進一步學習跟蹤國際前沿技術,他在長春地質學院黨委集體決定下再次出國,也促成他于2009年在國家召下回國,回到吉林大學。在當下社會誠信缺失的情形下,黃大年是誠信的典范。
二是愛國。
他有強烈的愛國心。他的愛是發自內心,是有基礎的。他有良好的家庭教育背景,父母都是知識分子,對子女的教育都是國家利益高于一切。甚至在父母病危與他聯系時,都是告誡兒子,你干的是大事,是國家的事,你干的事高于一切,父母能理解,你在崗位上好好工作,不要為父母分心。他在大學的畢業留言和入黨申請書中,都表現出強烈的愛國之情。所以他的愛國不是沖動,而是發自內心的',是多年家庭、學校、國家教育的結果,是一種責任擔當的體現。
三是強業。
他常講,國家支持我出國不是為了拿一個學位和享受國外優越的物質條件,而是學習人家的先進技術和理念,將來要為國家服務,為中華民族的崛起作貢獻。所以他能舍棄國外那么優越的條件,即使家里經濟損失那么大,也要毅然決然回國,就是為了把我們國家的地球物理事業做強、做大。他不是為名利回國的。回國的7年里,他一直在為怎么做強我們的地球物理事業奔走。比如,“十二五”期間國家863計劃的航空重力梯度儀的研發項目,一個億的研究經費,他一分錢沒留,都給了具體的研究單位,甚至為這個項目出差,他都自己墊錢。這個我都不理解。我們單位考核也需要經費,也要業績,但他就是這樣,從不計較個人的利益。他回國后,抓緊一切時間做科研和人才培養,大家戲稱他為“科研瘋子”。他從事的地球物理工作是系統工程,主要是解決國家需要的資源和國土安全問題。他規劃承擔了吉林大學到目前為止體量最大、經費支持最多的一個項目,經費達3.26億元,組織了國內幾十家單位400多人的科研隊伍聯合攻關,成果填補了多項國內空白,大大提升了我們學科在國內外的地位。
黃大年事跡觀后感 篇4
《勸學》有云:“守志如行路,有行十里者,有行百里者,有行終生者。行十里者眾,行百里者寡,行終身者鮮。”近日,我有幸觀看了話劇《少年黃大年》,認識到了黃大年這樣一個百年難得一遇、向著自己的理想“行終身”的“鮮”人,感觸頗深。
黃大年,一個“科學瘋子”。不論是課堂前與同學們討論地質問題,還是半夜溜入實驗室做實驗,這都是一個少年在尋夢路上留下的一個個腳印。我想,也正是他這種從小對學習認真刻苦,對科學研究精益求精、刨根問底的精神,鑄就了他未來的成功。古人云:“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我們在學習生活中也會遇到很多困難,遇到問題時,一定要像他這樣打破砂鍋問到底,“鉆”進去,這才是對做學問最好的態度。
黃大年,一個“拼命黃郎”。在一次勘探任務當中,他遇到了惡劣的天氣,但他不畏困難把設備找了回來。即使后來工作再難,他也從未放棄過,憑著一腔熱血,不斷地攻堅難題,也正是因為有了各種各樣困難的磨練,他最終才成長為一個偉大的人。“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在我們向著志向出發的時候,難免會遇到種種挫折。但是我們一定要像黃大年這樣,咬緊牙關,永不放棄。沒有誰的成長道路是一馬平川的,跌下去再爬起來,每個人都是在跌跌撞撞中學會成長的。
黃大年,一個“另類科學家”。通過努力學習,他考入長春地質大學,在大學期間學業有成,又進入英國利茲大學攻讀博士學位……這樣一個功成名就的人,卻在祖國最需要他的時候,毅然放棄英國豐厚的待遇,不顧家人反對,不顧友人挽留,同錢學森等人一樣,響應國家的.號召,回到祖國。他專注研究,帶領一群人,在深地探測領域取得卓越成就。這不僅給祖國填上了許多技術的空白,而且讓中國在深地探測領域占領了一個新的高地。不忘初心,堅守初志,才能找準信仰,牢筑理想。我們少先隊員更要學習黃大年這種心懷祖國,心系人民的崇高理想,從小樹立“常思奮不顧身,而殉國家之急”的愛國精神,努力學習,奮勇向自己的志向邁進,將來能更好地報效祖國。
“斯人雖去,精神永存。”我想,黃大年的精神將永遠激勵著我前行。“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前進吧,少年!加油吧,少年!讓我們不負韶華,向著我們的志向,不忘初心,不斷前進。以將來的偉大成就,建設偉大復興之中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