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文化作文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大家對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題集中,圍繞同一主題作深入闡述,切忌東拉西扯,主題渙散甚至無主題。作文的注意事項有許多,你確定會寫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傳統文化作文5篇,歡迎大家分享。
傳統文化作文 篇1
今天,我和媽媽到公園里玩,這時我看到一位老人正在一塊大理石板上畫著什么。我懷著一顆好奇心跑了過去。
有一位小朋友付了錢,在畫滿各種動物的轉盤上轉了一下,指針指到了金魚,糖畫師傅舀了一勺糖,熟練地把勺子微微地一斜,糖水像棉線一樣流到大理石板上,師傅的手一會向左一會向右,繞來繞去,繞出了魚身上的花紋。最后,又畫了魚的胡須,不一會兒,一只栩栩如生的小金魚就呈現在了我們的眼前。我想:師傅真厲害,在這么短時間內畫出了一條小金魚!看到這兒,我忍不住讓媽媽付了錢,我也轉了一次轉盤。指針指到了美麗的蝴蝶,糖畫師傅舀了一勺糖,他先畫了蝴蝶的兩只大翅膀,再畫了蝴蝶的'另外兩只翅膀,接著,他畫了蝴蝶身上一圈一圈的花紋。最后,他用鐵鏟的柄蓋畫出了蝴蝶的眼睛,這真是“畫蝶點睛”啊!糖畫師傅用鐵鏟鏟出了蝴蝶,加上一根小木棒,把糖畫遞給了我。我拿著糖畫,舍不得吃,糖畫在陽光的照耀下,糖蝴蝶閃著金色的光,真好看,我舔了一口糖畫,甜絲絲的,慢慢地在我嘴里融化,連心里也甜絲絲的。
回家后,我查了一下資料,原來糖畫是一種民間藝術,是以勺子為筆,以糖為墨,美味又好看。聽了我的介紹,你是不是也想嘗嘗呢?
傳統文化作文 篇2
中國家喻戶曉的皮影戲,被印尼申請為該國的文化遺產。04年在內蒙古流行的馬頭琴被蒙古國申報成功為該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05年,韓國成功申報端午祭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國的傳統民俗被搶的消息傳到國內,國人一片嘩然,痛罵者有之,鄙夷者有之,更多的則是無奈和痛惜。 隨著經濟的發展,國人的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的生活方式也逐步西化,很多人信奉天主教,熱戀圣誕節。然而,在崇尚洋節時,似乎已經失去了對自己文化的自覺意識。
很多中學生能熟練的用英語讀寫,卻看不懂文言文;對牛頓、培根奉若神明,對老莊、孔子卻形同路人;說起西方頭頭是道,談到老祖宗一無所知。仔細反思,究竟還有什么傳統文化也已瀕臨失傳? “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亡國都不怕,最可怕的是一個國家和民族將自己的根本文化亡掉了,這就會淪為萬劫不復,永遠不會翻身”。保護我們的文化財產,不僅是政府的事,更是我們每個國人自己的事。我們要熟讀“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體驗古人在詩詞里面留給我們的意境美;我們要多聽《貴妃醉酒》,從傳統戲曲中領略民族藝術的風姿;我們要過清明節、端午節……,在節日中頷首我們民族節日文化的習俗,把它發揚光大;我們要學習儒家經典、道家理論,那是中國文化的靈魂,可以以此培育我們中華學子的“中國心”。
如今,國家為保護民俗文化出臺了相應的政策:從20xx年起,清明、端午、中秋成為了法定節假日。央視《百家講壇》也先后推出了劉心武的《解密紅樓夢》、易中天的《品三國》、于丹的《論語》《莊子》、錢文忠的`《三字經》等,他們用自己獨特的視角詮釋了古代文學作品,既保持了原著的精髓,又有創新,深受大眾喜愛,從而帶動了國人對國學、歷史等傳統文化學習的熱情。
對傳統文化的保護,需要從每一個人做起。清明時節的掃墓,端午吃粽子賽龍舟,中秋時與家人的團聚,都是我們力所能及的。讀孔子、學老莊更是對民族文化的傳承。讓我們都來學習傳播中國傳統文化,共同實現中華文化的偉大復興。
傳統文化作文 篇3
春節,是農歷正月初一,又叫陰歷年,是歷史悠久的傳統節日,還是個又熱鬧又興奮的日子。那一天的慶祝活動真是豐富多彩,家家戶戶早早把房間打掃得干干凈凈,買來各種各樣的年貨,準備迎接新的一年。
除夕,又叫大年三十,家家戶戶都要吃年夜飯。吃完后長輩們都會給我們發紅包,我美滋滋地拿著壓歲錢,這是長輩對我的期望,也是他們對我的'關心和愛護。然后,我們一家人都坐在電視機前看《春節聯歡晚會》。
一會兒,爺爺說:“我們去放煙花了。”我跟著跑出去看,外面都在放煙花,讓我看得眼花繚亂。
時間過得很快,轉眼到了12點,新年的鐘聲敲響了,這時又響起了震耳欲聾的鞭炮聲,五顏六色的煙花在天上綻放,把整個天空裝扮得絢麗多彩,來迎接新年的到來。
新年新氣象,在新的一年里,祝所有的小朋友好好學習、天天向上!也祝愿所有的老師和家長身體健康、萬事如意!
傳統文化作文 篇4
近年來,傳統文化教育日益受到重視,但在這股熱潮中也有一些問題需要注意。目前,傳統文化課程體系尚不完善,不少地方開展的傳統文化教育如疾風驟雨般傾瀉而下,在教學內容上不加甄別,只強調死記硬背。一哄而上、缺乏科學設計的做法不利于傳統文化教育健康發展,甚至會適得其反。傳統文化教育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對課程、教材、教師、教學以及評價等諸環節進行整體設計、科學論證,使各個方面相互配合、協調發展,這樣才能有序有效開展。
中華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其中既有精華也有糟粕。開展傳統文化教育,首先要明確什么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什么樣的傳統文化能進入教材與課堂。為此,應將中華傳統文化放在時代發展的大背景下加以分析和整理,用時代的眼光、世界的眼光辯證地看待。概括地說,在龐雜的傳統文化中提煉出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契合的內容,是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前提。
篩選出教學內容之后,合理設置課程體系則是確保傳統文化教育有序開展的基礎。在這方面,需要依據現代課程理論,遵循人的成長規律與教育教學規律,統籌規劃、分步實施。在課程內容上,應加大優秀傳統文化比重,合理安排各學段內容,盡可能減少頭緒,避免學科之間的交叉與重復。在縱向上,使小學、初中、高中、大學四個學段的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內容相互銜接;在橫向上,使課程、教材、教師、教學以及評價諸環節相互協調。在教材編寫上,立足于學生情操的'培養和人格的塑造,運用現代科學系統的方法,采取知識分類、內容分級、訓練分步的編排方式,靈活有序地安排優秀傳統文化內容,體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學習的整體性,使教材成為傳承與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最重要的載體。在教學上,應根據課程特點,聯系當代生活實際,充分挖掘各學科隱含的豐富傳統文化資源,讓學生通過學習感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民族精神、道德情操和人文涵養。
課程、教材、教師、教學與評價構成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相互關聯、相互制約的整體。將課程內容有機地轉化為教學內容,深入開掘教材的文化功能,關鍵在教師。開展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最緊迫的任務是培養培訓一批具有良好傳統文化素養的教師。師范院校應調整師范生培養的課程結構,強化傳統文化教育。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和各類學校應加強在職教師培訓,使他們既懂得傳統文化教育之“道”,又懂得傳統文化教育之“器”。
去年,教育部印發的《完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指導綱要》明確提出,完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評價機制,增加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內容在中考、高考升學考試中的比重。以考促學仍不失為當下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有效舉措,但讓學習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成為學生的自覺行動,更需要春風化雨般的滋潤。
傳統文化作文 篇5
上周末,我去拜訪了一位舞麒麟的文化傳承人。
走進樸素的小院,樹影婆娑,草木葳蕤。屋前有一魚池,微風輕吹,碧波蕩漾,幾條鯉魚在池中嬉戲。輕叩那樸實的紅木門,轉眼一個身材魁梧,眉宇間透露出不凡的氣質,腦后留著一條極具藝術家特征的長辮的中年男子走了出來。這就是那位大師!我不得不以一種敬仰的目光看著他。
走進這棟民居,映入眼簾的,是一個又一個麒麟頭。有成品,也有框架。占滿了半個客廳。遠看那麒麟,神氣十足,近看栩栩如生。這可都是那大師親手制造的!一筆一畫,一針一線,都是費了許多心血的。這樣一件藝術品得花多長時間啊!心里想的,嘴上也不小心說了出來。一旁的'大師聽見了,也注視著那一件件工藝品,眼神中仿佛有無限的溫柔。他半是對我說,半是喃喃自語:最短也要十天,正常來說差不多要半個多月哦!頓了會兒,他又繼續說道:這可不能急啊,得一步一步來,否則就沒了靈性啊!我的心莫名的微顫了一下。是啊,慢工出細活,快了,只是空有軀殼罷了。就如學習,不用心,又怎么行呢?想起曾經偷過的懶,我不由得慚愧了。
大師很注重文化的傳承,他的生命就會麒麟文化而生的。在他女兒11歲時,大師就把她送進了少林寺。那是怎樣的不舍和擔憂啊!但是為了讓舞麒麟文化傳承下去,也只能讓她先把武術練好。武術是舞麒麟的基本。大師是這么說的,他自己也為傳承文化耗費了許多精力,但他不后悔。因為他知道,只有新一輩的人接下這門手藝和技法,麒麟文化才能流傳下去。他不停的表演、宣傳,用心接待每一位像我一樣的拜訪者。麒麟有麒麟的精神!這是大師說的。他的目光深邃而又堅定,眼睛里閃爍著無數的星光。麒麟精神就是中華民族永不言敗、永不放棄的精神。它一直引領我們不斷前進!前進!大師越說越激動,又戛然而止,像是在思考著些什么。我卻被他這慷慨激昂的話語給鎮住了。
是啊,中華民族就像一頭雄獅,永遠那么威風凜凜。不論經歷這怎么的磨難,它永遠那么傲立著,它絕不會趴下,更不會沉睡,它永遠那么活力四射!
如此用心對待一件事的人,大師是我第一個遇見的。任憑時光如何對他,他也從未放棄過,從未停下過。大師讓我敬佩不已。
那天我與傳統文化相遇,與癡心大師相逢,點燃了我對中國文化的熱愛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