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鄉的風俗作文元宵節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實用的元宵節作文大全【7篇】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經常接觸到作文吧,借助作文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該怎么寫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元宵節作文7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元宵節作文 篇1
今天是元宵節。晚飯后,爸爸提議玩個游戲,規則是每人介紹一首關于元宵節的詩詞,必須是不同朝代。
游戲開始了,爸爸瘋狂地翻著書,你別說,他是第一個找到的,頗為得意地說:“我找到了!唐朝,蘇味道寫的《正月十五夜》。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燈樹千光照,明月逐人來……這首詩歌描繪了張燈結彩、游人如織的元宵節景象。”
過了一會兒,媽媽也舉手示意:“我也找到了!宋代,辛棄疾寫的《青玉案。元夕》。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
“等等,”我突然喊到“這首詩我背過!我怎么沒想起來呢?詩的結尾我最喜歡: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媽媽把詩意介紹完了,這時只剩下我了,我快速翻找著,心想詩歌最多的朝代都被你們搶走了,剩下的.就更難找了,山窮水盡時,一首《上元竹枝詞》跳入了我的眼簾。我興奮地對大家說:“我找到了!清朝符曾寫道,桂花香餡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見說馬家滴粉好,試燈風里賣元宵。詩意是香甜的桂花餡料里裹著核桃,用井水淘洗像珍珠一樣的江米……”我越講越起勁,忽然覺得自己就是詩人符曾,看到人們有說有笑地排著隊買馬思遠家的湯圓。
我家的元宵節,沒有花燈,沒有煙火,沒有嘈雜的人群,但是月亮看著我們也綻開了幸福的笑臉。
元宵節作文 篇2
元宵節的應節食品,在南北朝是澆上肉汁的米粥或豆粥,但這項食品主要用來祭祀,還談不上是節日食品。
到了唐朝,鄭望之的《膳夫錄》才記載了:“汴中節食,上元油錘。”油錘的制法,據《太平廣記》引《盧氏雜說》中一則“尚食令”的記載,類似于后代的炸元宵。唐朝的元宵節食是面蠶。王仁裕的《開元天寶遺事》記載:每歲上元都人造面蠶的習俗到宋代仍有遺留,只是應節食品較唐朝更為豐富。
及至南宋,就有所謂“乳糖圓子”出現,這應該就是湯圓的前身了。到了明朝,人們以“元宵”來稱呼這種糯米團子。劉若愚的《酌中志》記載了元宵的做法:“其制法,用糯米細面,內用核桃仁、白糖、玫瑰為餡,灑水滾成,如核桃大,即江南所稱湯圓也。”清康熙年間,御膳房特制的“八寶元宵”,是聞名朝野的美味。馬思遠則是當時北京城內制元宵的高手,他制作的滴粉元宵遠近馳名。符曾的'《上元竹枝詞》云:“桂花香餡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見說馬家滴粉好,試燈風里賣元宵。”詩中所詠的,就是鼎鼎大名的馬家元宵。
近千年來,元宵的制作日漸精致。光就面皮而言,就有江米面、高粱面、黃米面和包谷面。餡料的內容更是甜咸葷素,應有盡有。制作的方法也南北各異,北方的元宵多用籮滾手搖的方法,南方的湯圓則多用手心揉團。元宵可以大似核桃,也有的小似黃豆。煮食的方法有帶湯、炒吃、油氽、蒸食等,不論有無餡料,都同樣美味可口。目前,元宵已成了一種四時皆備的點心小吃,隨時都可以來一碗以解饞。
元宵節作文 篇3
今天,我在院子里抖空竹。
我先讓空竹沿著繩子滾一遍,隨著慣性,空竹就聽話地挨著繩子,再用手一抖,空竹立刻轉了起來。抖著抖著,我不知不覺的就讓空竹來了個“猴子爬山”,我叫著媽媽來看,我只顧叫媽媽思想一開小差,一個不小心空竹就掉了下來。
在元宵節里抖空竹真有趣呀!
元宵節作文 篇4
早晨,一抹淡淡的濃霧纏繞在建筑物的樓頂,但似乎不適合今天的氣氛。聽,那響亮的炮聲充斥著城市的每個角落,如層層波浪此起彼伏,在空氣中回蕩,惹得小區里有警報的'車興奮地歡呼著,將還未蘇醒的城市叫醒。原來,是元宵節到了! 晚上,隨著炮聲拉開序幕,真正登臺亮相的是滿城的煙火。拉開窗戶,城市的天空已被煙火占領,時不時綻放在夜幕上,那邊是可愛輕盈的滿天星,閃閃星光讓人眼前一亮;那邊是一朵盛開的花朵五顏六色,穩重大方;那方的小炮一飛沖天,散發著活力,也帶著人們的喜悅與美好祝福飛上天空;那方是一個花球,不同的色彩頓時使天空亮了起來;那邊又是連環炮,個個迫不及待地在天空上展現自己的光彩……好像此刻,天空已成了煙火們的競賽比美晚會。雖輝煌一瞬,卻點燃了元宵佳節的快樂。 家家門前掛起了紅紅的燈籠,遠處看來,喜慶的紅如一只只帶來美好的信鴿,飛遍了大街小巷。孩子們點著花燈,一片朦朧的燭光,爽朗的笑聲彌漫全城。讓我驚疑,這一天,城市從未陷入黑夜。自己也被感染了,買了一只小兔子燈,點亮里面的蠟燭,像小時候一樣,開心地游走在街上,唯一變化的是自己的個子高了很多。 回到家,大家都已到齊了,奶奶端上熱騰騰的元宵,叔叔在樓洞里放炮,飯菜擺在桌上。桌面倒映著窗外熱鬧一片,元宵晚會已經開始。我們都一樣,沉浸在了這萬家燈火中。
元宵節作文 篇5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各地過元宵佳節的習俗活動都是不惟一的,而藻溪的活動更是與眾不同。
藻溪“擺殿”活動每年在元宵節前舉行,是藻溪鎮陳氏族人為紀念先祖陳老爺的祭祀活動,現已成為蒼南年俗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活動有做福、擺殿、吃福三個部分。其中以正月十四的“擺殿”最為熱鬧。
按祖制,每年做福的福頭按地域輪流。正月十四一大早,建光村的人就在庭院里忙碌起來。他們擺福果,“洗”福豬,并為福雞、福鴨等祭祀動物精心裝扮一番,以圖大吉大利。
下午一點多,陳氏族人或高舉彩旗,或雙手拈香,或抬著福豬等供品,紛紛到康樂街橋頭集合。
下午一點半,隨著清脆的'鑼鼓聲,巡游開始。數百人的隊伍沿著老街到康樂街巡游一圈。沿途鑼鼓喧天,鞭炮齊鳴,人頭攢動,煙霧彌漫,整個藻溪沉浸在一片歡樂的海洋里。
巡游隊伍到達東北角的太陰宮前,各族人紛紛換上人高馬大的壯漢,依次抬著福豬,在一片“硝煙”和吶喊聲中沖進陳府爺宮,把福豬并列擺在大殿東西兩側。
直到正月十五晚元宵吃福,摘了燈球之后,“擺殿”才到此結束。
元宵節作文 篇6
元宵節快到了,街上掛著那許許多多的紅燈籠,道路兩旁插著翩翩起舞的彩旗。路上人來人往,都在準備過快樂的元宵節呢!
爸爸帶著我四處的轉了一圈,正當我和爸爸快要走到海邊時,正對著我們面前的是五頭大牛,其中的一頭是一只大大的金牛,它站在那里,仿佛,我們這里時一片森林,而那只金牛就是森林的士兵,就像在保護自己的家一樣,還有那四頭小牛,它們個個都站了起來,正向人們拜年呢!這些牛是那樣的'生龍活虎,栩栩如生呀!就像活的一樣。
還有,那邊的金山路,有一條大黃魚,大黃魚身上還坐著三個小娃娃。上面有一個小女孩,和兩個小男孩,她們一起騎在大黃魚的背上,而那條大黃魚就像一條長長的龍,帶著她們一起飛上“天宮“遨游在蔚藍的天空。
一年一度的元宵節馬上就要來到了。
元宵節作文 篇7
一年一度的元宵節到了,我們家喜氣洋洋的。聽說晚上有一場焰火晚會,我們去看焰火。我和哥哥興致勃勃地早早就來到了海濱公園,想找個好座位,沒想到那些爺爺奶奶都把好座位給占了,到處人山人海,大概整個湛江市的人都擠到這兒來了。
“嘭!”一顆像流星一樣的.火焰從天而降,人們都歡呼雀躍起來,只聽到主持人說:“焰火晚會現在正式開始”。許許多多的彩條都飄了起來,“嘭嘭嘭……”一束束火焰騰空而起,色彩斑斕,形態各種各樣,有的像愛心,有的像瀑布,有的像流星,一閃一閃的,好像在說:“祝你萬事如意,平平安安。”
觀看完火焰后,我們回家包湯圓。我首先把皮壓成圓圓的,再用勺子把花生餡放入皮里包成圓形。包好湯圓后,該煮湯圓了,把水倒入鍋中,等水燒開后,再把湯圓放進鍋里煮,再放進一些糖。煮上幾分鐘,我急急忙忙打開鍋,嘩,真香呀!我連忙叫:“爸爸、我的媽媽,快來看呀!我煮熟湯圓啦!”我小心翼翼地把白花花的湯圓用勺子盛入碗中,聞著香噴噴的湯圓,我和爸爸我的媽媽迫不及待地品嘗起湯圓來,感覺家里煮的比外面買的還好吃。
今年的元宵節過得最開心!我愛過元宵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