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最后一頭戰象》有感(推薦)
當閱讀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后感了。那么你真的會寫讀后感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讀《最后一頭戰象》有感,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過了二十六年后,嘎羧依然十分清晰得記得自己的責任——一頭戰象的責任。
大象是一種很靈性的動物,性格溫順,時而又暴躁。體型十分龐大。起初我還認為,大象終究是動物不是人?赡懿粫腥艘粯拥母星,但讀完《最后一頭戰象》后,我才發現,大象比人類的感情更純潔也更有力。
《最后一頭戰象》的作者是沈石溪,被譽為“動物小說大王”,這本書時他1969年到云南插隊時的親身經歷。
回憶那本書,嘎羧的面龐似乎還在我的腦海里揮之不去,嘎羧的叫聲也在我的耳邊回響。慢慢找到屬于嘎羧的磁帶。
《最后一頭戰象》指的便是嘎羧,它是在日寇與象兵的戰爭中唯一活著的戰象。它被村民十分熱心的救了出來。26年前……
在打洛江畔,抗日的士兵騎著戰象浴血殺敵,對抗日軍,八十余頭戰象全部犧牲。戰爭結束后,戰士們正在打掃戰場,在地上挖了一個大坑,將死去的戰象全部埋下去,立碑:百象冢。大家在搬運尸體時,發現了一個還在喘息的戰象,鼻息十分微弱。連忙將它抬到村子里進行救助,這頭戰象便是嘎羧。
嘎羧回到寨子后,專心地養傷。26年后的某一天,嘎羧突然十分反常。它站在閣樓下大聲吼叫,村民以為它是餓了,于是把閣樓上的食物扔了下來。哪知,嘎羧看到沒有看一眼,抬腳便踹到了一邊。接著又一直大聲吼叫,馴養員看了看閣樓上的東西。突然被一件蒙滿了灰塵的象鞍吸引了,他猶豫了一下,扔了下去,嘎羧仿佛像得到了珍寶一般,細細地摩著,眼睛里淚光閃閃。
村民們好像知道了什么,擺上了食物和水,讓嘎羧繞了寨子幾圈,它只喝了一點水,便上路了。到了打洛江畔,它看著河水,大聲吼叫,眼睛里仿佛浸滿了淚水。好像在為它的戰友哀鳴,又好像在跟它們說著什么,總之,說了什么也是無從得知了。
隨后,它又去了埋葬戰友的“百象!保诘厣蠟樽约和趬災,它挖了好長時間。挖完后,它好像也耗盡了精力,“撲通”一聲便倒在了自己的墳墓里。
突然,我也發現,大象其實是和人一樣的,也有自己的情感。
動物也是有感情的,二十六年,嘎羧把寨子當成了自己的家,也融入了村民的生活。
可是,真的當死神降臨的時候,它依舊會毫不猶豫的會去百象冢——它戰友埋葬的地方。它還是想和自己曾經并肩作戰的戰友埋葬在一起,還有和它一起經歷風雨的象鞍,這也許是它最好的歸宿了吧。
二十六年,嘎羧依然記得自己的責任——一頭戰象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