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我看“國潮”
“文明圣火,千古未絕者,唯我無雙。”
當中國傳統元素與當代藝術相互碰撞,當國潮應運而生,我想,身為中國青年的我們,不僅應是國潮的傳承者、帶領者,更應身體力行地讓國潮走向未來,走向世界。
我看“國潮”,一曰:國潮的興起,是國民文化認同感增強的折射。
回想改革開放之初,韓流、歐美風盛行。吃肯德基、麥當勞成為時尚,穿喇叭褲、染黃頭發風靡全國,許多的老牌國貨卻失去市場和顧客,門可羅雀。而今,街頭隨處可見的漢服女孩、服裝店里琳瑯滿目的國潮服飾、甚至奶茶杯上印著的京劇臉譜,都昭示著國潮的興起。而這又何止是國潮的興起,也是國家軟實力的卓越提高,更是國民對文化的高度認同。我們身為時代青年,自當走在時代前頭,勇做國潮的“時代弄潮兒”。
我看“國潮”,二曰:國潮的崛起,需要每一位設計師對中國元素的深切熱愛與在其研究領域的匠心獨運、鉆之彌堅。
正如中國品牌李寧,別出心裁,推出“溯”、“悟道”等國潮系列,驚艷四座,讓國人穿上“國潮”;恰似國產品牌完美日記推出國家地理系列、雕花、同心鎖系列,一炮而紅,讓國人愛上“國潮”。正是熱愛使其抵過了歲月漫長,初心方鑒得風骨超凡。而身為中國青年的我們,更應努力成為國潮的設計者、帶領者,用熱愛與匠心讓國潮為更多人所崇尚、熱愛。
我看“國潮”,三曰:要想讓“國潮”從潮流走向常態,青年一輩當積極擔責。
“所謂承繼,非莊即重。”正如青年華服設計師張突然,精研中華文化,讓華服以更美的姿態走上世界舞臺;又如短視頻創作者李子柒,將中國詩意以嶄新方式傳播,讓世界為之羨艷;也如《只此青綠》的舞者,將中國名畫《千里江山圖》與舞蹈相結合,讓中華名畫被世界熟知。是的,“江山留勝跡,吾輩當復臨”,青年一代,應用心讓國潮從潮流走向常態、從當下走向未來、更從民族走向世界。
然而,支持國潮應是理性的“狂熱”,并非一味的排外。在當今風云際會的時代,唯有堅持雙贏共享,方為企業久盛不衰之道。因此,青年一輩作為國家未來,更應秉承新發展理念,以世界眼光、全球視野前瞻川青日朗的明天。
我看“國潮”,贊其波瀾壯闊;而身為青年一代,更應續其優良傳統,讓其從物質邁向精神 、從當下跨進未來、從中國走向世界。時代嬗變,我們當為一往無前的普羅米修斯,尋得讓“國潮”生生不息的火種。
謝秀華老師點評
這篇習作是小楊同學在寒假里寫的,是一份模擬試卷里的定題作文。做試卷是計時的,作文預留了一個鐘頭,完成得有點倉促。
我讀完全文,熱血沸騰,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小作者能在有限的習作材料中,快速確定中心,選定角度,厘清思路,從文化認同、熱愛與匠心、青年的積極推廣三方面有梯度地進行論述,選取的現象、事例比較準確。文章有理有據,觀點鮮明,語言流暢,能讓讀者在閱讀中受到感染、啟迪。
借平臺把習作推廣,同學間可以共同學習切磋,更期待各位師長指點,以期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