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精)《教育的細節》讀后感
品味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何不寫一篇讀后感記錄下呢?那么我們如何去寫讀后感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教育的細節》讀后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特殊的座位
讀到“潤澤的座位”這一節,相信每一個班主任都有所共鳴,因為排座位是每位班主任所必須經歷的,并且這項工作也能考驗出班主任的教育智慧。當一個班級里的人數是單數時,也就意味著勢必有一個座位是單獨的,讓誰來單獨做那個座位呢?
這是一個很常見的問題,但幾乎所有人都忽略了其背后隱藏的教育意義,怎么對待班級里多出來的那個座位,一般情況下,為了方便班級管理,這個座位一般在講臺邊上,而坐這個座位的同學一般是班級里最調皮的那位同學,久而久之,這個座位就變成了班級里的“特殊位置”,其他同學在看待這個位置上的同學時往往帶有一種嘲弄的意味,“看,他就是我們班的壞孩子,只有不聽話成績不好的才會坐在這里”,這對于孩子的學習、成長以及性格塑造都不好,如若輪換著坐這個位置,家長又會有所不滿,如何排座位,才能既不會對孩子的身心健康產生影響,又不會引起家長的不滿情緒呢?
潤澤的座位
在這一節中,我找到了一個絕佳的做法,只有在一周中表現最好的同學才能夠坐在這個位置上,并且時間不能太長,只能坐一周。這樣一來,這個備受冷落的位置就變成了接受表揚的位置,不但學生愿意去做這個位置,家長也紛紛鼓勵孩子好好表現,努力爭取坐上這個位置的機會。
贊嘆之余,朱老師還進行了理性的分析,喜新厭舊是有人性根據的,更別說還在成長的初中孩子了,他們的“喜新厭舊”比之成人更甚,他們對于新鮮的、陌生的、新奇的東西往往有著很大的好奇心,而讓他們每周到一個陌生的座位去坐,也恰恰符合了孩子們找尋新鮮,追求刺激的心理,更為關鍵的是,這個新座位也配合了初中階段孩子們愛臭美、愛炫耀的小心思,它能夠激發出正向的積極的能量。
教育的細節
小小的一個座位,其背后竟然隱藏著巨大的教育智慧,可見教育中又有多少細節。教育無大事,細節見真功,作為普通的教師無法去改變大環境,但作為教育制度的實施者和對學生產生教育影響的第一人,教師可以靈活處理教育的細節。正如書中所說,把“槍口抬高一厘米”,就可以少“犧牲”一個孩子的幸福,堅持一厘米之變,從能改變的地方開始,一厘米一厘米地努力去改變,積少成多,就能引發更多更大的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