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北京的春節(jié)》教學實錄片段
【教學片段一】
師:提及春節(jié),每個人都會有美好的回憶說說咱們南京人是怎么過春節(jié)的,好不好?
生:在南京過春節(jié),每天晚上都可以放鞭炮、放煙火
生:家家戶戶都要包餃子、拜年
師:這正是我們傳統(tǒng)的習俗
生:我們小孩還喜歡向大人們討壓歲錢
師:這是一個有收獲的春節(jié),能說說你的壓歲錢做什么用了?
生:壓歲錢,我一般都會留著,等開學的時候買學習用品
師:你是一個理智的孩子,會正確地使用自己的壓歲錢
生:我們一般都是先吃團圓飯,然后全家一起看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
師:我們都是這樣過年夜的
【點評】好的文章要能引發(fā)讀者的共鳴,好的課堂要能鏈接學生的生活,這樣才與學生的生命成長相關張老師上課伊始問南京的學生南京人怎么過春節(jié),一下子將學生的思維關注點引向熟悉的生活,淡化了學生對老師的陌生感,弱化了對空曠的教學現(xiàn)場的緊張感,開啟了心扉,打開了學生言語表達之門,同時也悄然接近了文本,為學生進一步走進文本做了良好的鋪墊
【教學片段二】
師:同學們已讀過課文了,那么大屏幕上的詞語能讀正確嗎?自己先讀一讀(生自由朗讀詞語)
師:(指名讀前兩行詞語)這些詞語當中有沒有不太理解的詞語?
生:殘燈末廟
師:誰理解了這個詞語?
生:“殘燈末廟”就是指廟會的最后階段
師:你是從哪里知道的?
生:我是從課文的最后一個自然段看出的,作者說“學生該上學了”,我就讀懂了,學生該上學之前肯定就是廟會要結束了
師:你真是一個會讀書的孩子,能夠聯(lián)系上下文去理解這個詞語“殘燈末廟”就是指廟會的最后一天那么,還能從哪里知道“殘燈末廟”的意思?
生:還可以從27頁下面的一個解釋“末廟”:廟會的最后一天,指廟會結束
師:你非常會讀書,借助頁下注解去理解詞語,是一個方法我們一起來讀一讀前兩行詞語(生齊讀)
師:(指名讀第三行詞語)讀得字音非常準確,發(fā)現(xiàn)它們是一些——
生:多音字
師:大家一起讀一讀這一行多音字(生齊讀第三行詞語)
師:(指名讀第四行詞語)讀得非常準,有什么特點,發(fā)現(xiàn)沒有?
生:都是兒化音
師:對啊,北京話里,老北京人說話經(jīng)常帶著兒化音,這是北京人說話的一個特點同學們一起大聲讀一讀這些詞語(生齊讀所有詞語)
【點評】詞語教學始終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張老師敏銳地抓住“殘燈末廟”這一陌生詞語,肯定了學生“能夠聯(lián)系上下文去理解這個詞語”的方法,又啟發(fā)學生“借助頁下注解去理解詞語”,既引導學生理解了詞意,又教給了學生理解詞意的方法這樣的教學是關乎智慧的教學,因為知識不是智慧,習得知識的方法才是智慧
詞語教學不只是理解詞意,首先應該是讀準字音教師將多音字、兒化音歸類分行呈現(xiàn),可謂重錘敲響鼓這樣的呈現(xiàn),把原本看似不相干的詞語整合成一個詞匯場,有效地促進了學生的朗讀與識記而諸如“老北京人說話經(jīng)常帶著兒話音”這樣揭示特點的話語,不僅有助于學生讀正確,還使學生的朗讀更加切近老舍文本語言的風格,有助于學生對文本的理解
【教學片段三】
師:看來啊,這個熱鬧而隆重的春節(jié)確實深深地感染著大家那么,我們就走進老舍先生筆下的除夕,一起來欣賞老北京人的除夕,感受語言,品味文字請大家默讀課文中描寫除夕的內(nèi)容,在你感受最深的地方做批注(生默讀課文并批注)
師:我看到有的同學在勾勾畫畫,說明他的思想已經(jīng)找到了落腳點還有的同學在認真地做著批注,說明他的思考正在被記錄下來表揚我們班的同學,學習習慣非常好,做的批注清晰而又工整好,可以交流了嗎?
生:我畫的是這一句:“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門外貼上了紅紅的對聯(lián),屋里貼好了各色的年畫”我覺得,這是老舍筆下每一戶人家辭舊迎新的景象
師:具體到哪個詞讓你有這樣的體會?
生:都穿起新衣,門外貼上了紅紅的對聯(lián),屋里貼好了
師:多么簡練的語言啊,都穿起新衣,都貼上對聯(lián)老舍先生就是用這樣樸實自然的語言來描繪北京人的生活帶著你的感受,再來讀一讀這一段(生讀)
師:你的朗讀確實讓大家感覺到了過年的溫馨
生:我畫的是:“在外面做事的人,除非萬不得已,必定趕回家來吃團圓飯”我感受到老舍筆下的這些人是期盼團圓,喜歡幸福平安的
師:在中國人的思想里,春節(jié)又是一個什么樣的節(jié)日?(生說不出來)
師:其實你讀懂了這句話,只是有點兒緊張,說不出來,你再讀一讀這句話(生讀)想一想“除非萬不得已,必定趕回家來吃團圓飯”其他同學能幫他嗎?
生:我認為除夕又叫團圓夜
師:說得非常好在除夕夜啊,人們必定趕回家來吃團圓飯,這其中包含著中國人濃濃的團圓情節(jié)
生:我畫的是:“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沒有人睡覺,都要守歲”這句話讓我感受到大家通宵不眠,表現(xiàn)了人們對這美好時刻的期待與熱情,還有對北京過年習俗的重視
師:你是一個心思非常細膩、非常體貼人的孩子,從短短的幾句話當中體會出了這么溫馨的感受是呀,老舍先生的語言就是這么富有魅力,雖然是簡簡單單的話,卻呈現(xiàn)出了鮮明的場景
【點評】張老師讓學生默讀課文、做批注,自主對話,把課堂學習的時間與空間“讓”給學生,這一“讓”,充分體現(xiàn)了學生主體、生本課堂的理念所有的理念必須落實到教學實踐中才是生動的,有活力的,才能使學生受益,否則就是灰色的、空洞的
還必須要提的是教師的評價語,張老師不是僵硬的“好極了”“你真棒”,而是非常具有指導性、鼓勵性、針對性,比如“你的朗讀確實讓大家感覺到了過年的溫馨”“其實你讀懂了這句話,只是有點兒緊張,說不出來,你再讀一讀這句話”“你是一個心思非常細膩、非常體貼人的孩子,從短短的幾句話當中體會出了這么溫馨的感受”教師的評價語還始終關注文本語言的特點,“老舍先生就是用這樣樸實自然的語言來描繪北京人的生活”“老舍先生的語言就是這么富有魅力,雖然是簡簡單單的話,卻呈現(xiàn)出了鮮明的場景”“語文教學必須從文本出發(fā),解析文本,從語言出發(fā),親近語言,才能讓學生走進‘這一個’文本,領略其語言的‘秘妙’”(王崧舟語)如此,或許就遞給了學生一把打開這位作家作品的鑰匙,學生可以盡情汲取其中豐厚的語文的營養(yǎng),文學的營養(yǎng)
【教學片段四】
師:這濃濃的年的味道,在除夕夜和著酒香,和著人們的歡聲笑語,飄滿了大江南北那么,同學們,我們除了從這段文字當中感受到情,感受到味,感受到鮮艷的色彩,大家看一看這段文字整體的格式,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
生:我發(fā)現(xiàn),這一段是總分結構
師:哦,你很會讀書,知道總分,哪一個是“總”?給大家說一說
生:“總”是指“除夕真熱鬧”
師:這是一個——
生:總起句
師:總起句,也是一個中心句那么,中心句是除夕真熱鬧下邊的內(nèi)容呢?
生:我發(fā)現(xiàn)這還是按照時間順序寫的“家家趕做年菜”是在早晨和中午的時候,“男女老少穿上新衣”也是在早晨的時候,“鞭炮聲”就是說快到夜晚的時候,“吃團圓飯”也是在大年三十夜晚的時候,“守歲”也是在夜晚的時候
師:說得非常好同學們,我們所看到的這樣的總分格式,在這篇課文里非常明顯,大家課后可以細細品味,來體會這一寫法
【點評】關注文本的內(nèi)容往往不是語文教學的核心價值,從關注文本內(nèi)容出發(fā),領略文本表達的語言形式,進而讓學生學會表達,才是語文教學的價值所在張老師引領學生關注語言表達的形式,彰顯其鮮明的語文意識,這是每一位語文老師都不能缺失的總分是小學階段常見的一種文本結構的形式,在本文中又體現(xiàn)得非常明顯,因而是可以關注的,但是不是一定要關注,還可以見仁見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