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鄉的風俗作文元宵節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元宵節的作文
無論在學習、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作文是人們把記憶中所存儲的有關知識、經驗和思想用書面形式表達出來的記敘方式。怎么寫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元宵節的作文6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元宵節的作文 篇1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各地過元宵佳節的習俗活動都是不惟一的,而藻溪的活動更是與眾不同。
藻溪“擺殿”活動每年在元宵節前舉行,是藻溪鎮陳氏族人為紀念先祖陳老爺的祭祀活動,現已成為蒼南年俗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活動有做福、擺殿、吃福三個部分。其中以正月十四的'“擺殿”最為熱鬧。
按祖制,每年做福的福頭按地域輪流。正月十四一大早,建光村的人就在庭院里忙碌起來。他們擺福果,“洗”福豬,并為福雞、福鴨等祭祀動物精心裝扮一番,以圖大吉大利。
下午一點多,陳氏族人或高舉彩旗,或雙手拈香,或抬著福豬等供品,紛紛到康樂街橋頭集合。
下午一點半,隨著清脆的鑼鼓聲,巡游開始。數百人的隊伍沿著老街到康樂街巡游一圈。沿途鑼鼓喧天,鞭炮齊鳴,人頭攢動,煙霧彌漫,整個藻溪沉浸在一片歡樂的海洋里。
巡游隊伍到達東北角的太陰宮前,各族人紛紛換上人高馬大的壯漢,依次抬著福豬,在一片“硝煙”和吶喊聲中沖進陳府爺宮,把福豬并列擺在大殿東西兩側。
直到正月十五晚元宵吃福,摘了燈球之后,“擺殿”才到此結束。
元宵節的作文 篇2
昨天是正月十五元宵節,也是過年的最后一個節日了,但是這個節日最熱鬧,因為元宵節是放煙花、賞燈的日子。
從下午開始,我就和爸爸出去買來了湯圓和好多漂亮的煙花。我等啊盼啊,終于天黑了,站在陽臺上,就能看到遠方不時有好看的大禮花升到空中,在天空中開放出美麗的花朵。有的象一朵牡丹花 、有的象一朵菊花,還有的就象一條條的.金色和銀色的線條慢慢消失在空氣中。
我們全家邊看著窗外的煙花邊吃餃子,吃完飯我就拉著爸爸去樓下的空地上燃放我挑選的煙花了。我最喜歡放的就是電火花了,電火花可以放在地上放,也可以手拿著放。我拿了許多電火花擺在地 上,把它們擺成“A”字形用了三支,然后點燃,看著耀眼的火花放完了,就可以拿起來這個‘A’字了。我還買了名字叫“火炬”的煙花是需要手拿著放的,可是我第一次放的時候還不敢拿,只好交給爸 爸來放了,我站得遠遠地看爸爸手拿著火炬,從火炬里面噴射出五彩繽紛的火焰。我們準備把大禮花拿出來放了,我躲在爺爺的身后看著一顆顆的禮花從炮筒里打出來沖向高空,然后炸開形成美麗的花 朵,簡直是太漂亮了。可是那巨大的聲音讓我很害怕,我心想,將來我一定要發明一種又好看又沒有聲音的煙花,這樣小朋友們就可以開心的看了。
最后還有許多的滴滴雞,我就敢拿著放了,等所有的煙花都放完了我們就回家中邊看電視邊等著吃湯圓了。
元宵節的作文 篇3
正月十五,我去和家人賞花燈。
排名第三的是“李家大院”,它的造型雖然十分簡陋,但具有特色,簡簡單單的兩面墻上貼滿了李家大院的彩色照片,讓人走進去如親臨其境。排名第二的是南張鄉的無梁廟,它的造型優美,做工精致,簡直是鬼斧神工,真是太美了!排名第一的當然是我們的教育局了!它雖然不十分華麗,但造型巧妙,寓意深刻。第一層全是虎頭,祝全縣人民虎年快樂;第二層是六棱面,上面展示了20xx年教育界的勞動成果;第三層是一個很大的'紅燈籠,表示學生的學業紅紅火火;第四層是巨型書頁,書頁上有一個“春”字,春字里有幼苗,表示呵護學生們健康成長。這個花燈戰勝了近百個華麗的花燈,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元宵節的作文 篇4
每年農歷的正月十五日,春節剛過,迎來的就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元宵節。
早上媽媽就收到了一條短信:元宵之夜月兒圓,合家歡樂吃湯圓,甜甜蜜蜜滿心間,幸福一年又一年;媽媽看完后滿臉笑容,直夸OK。元宵節最熱鬧的就數晚上,因為人人都團聚在一起吃團圓飯、看花燈、吃湯圓……熱鬧非凡;所以晚上吃完團圓飯,我便要求媽媽帶我去景芳二區看花燈。一走進,只見許許多多的彩燈繞在樹上,使樹爺爺妖艷萬分。再往前走,抬頭就看見了一只雄偉的大公雞,公雞旁邊還圍著一只肥肥的母雞和許多只可愛的小雞,他們一起還在“大合唱”。往左走就有一個小娃娃穿著肚兜在采藕,可愛極了。往右走有一只會“喔喔”叫的.公雞,好象在提醒我們每天早睡早起。在“公雞叫明”的旁邊有只愛美的雞,身上都是五彩的羽毛,好似正在和其他的雞爭艷。“愛美雞”的前面有一對金童玉女正在和大家拜年呢。這條街晚上可是歡聲笑語,五彩繽紛啊!
回到家后,我吃了碗甜甜的湯圓,嘴里甜,心里也甜了。新年就這樣過去了,向我走來的是新的一年的目標……
元宵節的作文 篇5
今天是正月十五傳統節日元宵節。傳統節日元宵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在這一天大家都要吃湯圓,看花燈,猜燈謎。湯圓又叫元宵。奶奶說:“過完傳統節日元宵節,春節就算過完了。吃了湯圓,大家在新的一年里團團圓圓,圓圓滿滿!”
可是我們家里沒有人會做湯圓,媽媽就去超市買了一些回來。有芝麻餡的,有豆沙餡的,還有肉餡的。今年媽媽把煮湯圓的`任務交給了我。到了傍晚我就開始煮湯圓了。我按奶奶教的方法:先把鍋里的水燒開,放下湯圓,然后把火調小。過了一會兒,媽媽讓我往鍋里加一些冷水。沒過多久,可以起鍋了。掀開鍋蓋,只見一個個雪白的湯圓漂在水中,就像一顆顆大珍珠。好誘人啊!
媽媽幫我把湯圓撈到碗里。我剛把碗端上桌,大家就狼吞虎咽地吃起來了。不一會兒,就全吃完了。只剩下鍋里還有一只。我的爸爸說:“傳統節日元宵節要猜燈謎的。我們每人出個燈謎,看誰贏了,誰就獎勵吃這個
湯圓。”大家都贊成這個辦法。可是我的爸爸出的謎語一下就被媽媽猜出來了。媽媽得意地說:“看來這個湯圓歸我了!”我忙說:“別急,我還沒出謎語呢,這個不算!”大家都驚訝地看著我。媽媽說:“你也會出燈謎?”我說:“你們猜猜看,雨下得太大,把山都沖倒了!是什么字?”大家猜了半天都猜不出。最后我公布答案:“是個‘雪’字啊!”
我得到了這個最后的湯圓。太美味了,自己贏來的東西才是最好吃的啊!
元宵節的作文 篇6
每年農歷的正月十五日,春節剛過,迎來的就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元宵節。
正月是農歷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也是一元復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們對此加以慶祝,也是慶賀新春的延續。元宵節又稱為“上元節”。
按中國民間的傳統,在這天上皓月高懸的'夜晚,人們要點起彩燈萬盞,以示慶賀。出門賞月、燃燈放焰、喜猜燈謎、共吃元宵,合家團聚、同慶佳節,其樂融融。
元宵節也稱燈節,元宵燃燈的風俗起自漢朝,到了唐代,賞燈活動更加興盛,皇宮里、街道上處處掛燈,還要建立高大的燈輪、燈樓和燈樹,唐朝大詩人盧照鄰曾在《十五夜觀燈》中這樣描述元宵節燃燈的盛況“接漢疑星落,依樓似月懸。”
宋代更重視元宵節,賞燈活動更加熱鬧,賞燈活動要進行5天,燈的樣式也更豐富。明代要連續賞燈10天,這是中國最長的燈節了。清代賞燈活動雖然只有3天,但是賞燈活動規模很大,盛況空前,除燃燈之外,還放禮花助興。
“猜燈謎”又叫“打燈謎”,是元宵節后增的一項活動,出現在宋朝。南宋時,首都臨安每逢元宵節時制迷,猜謎的人眾多。開始時是好事者把謎語寫在紙條上,貼在五光十色的彩燈上供人猜。因為謎語能啟迪智慧又饒有興趣,所以流傳過程中深受社會各階層的歡迎。
民間過元宵節吃元宵的習俗。元宵由糯米制成,或實心,或帶餡。餡有豆沙、白糖、山楂、各類果料等,食用時煮、煎、蒸、炸皆可。起初,人們把這種食物叫“浮圓子”,后來又叫“湯團”或“元宵”,這些名稱“團圓”字音相近,取團圓之意,象征全家人團團圓圓,和睦幸福,人們也以此懷念離別的親人,寄托了對未來生活的美好愿望。
今年我也不例外,中午吃了一餐香噴噴的牛排之后,晚上就到姑婆家吃了元宵,有黑芝麻餡的、豆沙餡的、果仁餡的,令我眼花繚亂,我隨便夾起了一個,一嚼,啊!滿口的豆沙香飄了出來,發出迷人的香味,我情不自禁的夾起一個又一個,吃得我滿嘴飄香。
晚飯后,我們和姑婆一家一起去南湖廣場看焰火,一路上,人山人海、熱鬧非凡,很多警察叔叔在維持秩序,公路上連汽車都沒有,人們把公路當成了人行道,人群緩緩的流向南湖廣場。當我們走近廣場,哇!那里已經是人頭攢動,看樣子我們只能擠進去了。八點鐘一到,開始放焰火了,一顆顆禮花騰空而起,在黑色的夜空中爆開,有的像有節奏飛舞的流星,有的如閃閃發光的金環,有的像綻放著菊花,有的還像滿天的繁星……剎那間,又一聲巨響,一個禮花在天空中爆開,發出耀眼的彩光,在場的人們隨著禮花的綻放而轟動,夜空被裝扮得五光十色、色彩斑斕,廣場上沸騰了……